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口腔医学分子生物学基础
口腔医学分子生物学基础

口腔医学分子生物学基础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德超主编
  • 出 版 社:牡丹江: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9787538914238
  • 页数:291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分子生物学常用基本方法和技术,内容包括细胞培养、RNA的制备及分析、RT-PCR技术、Western印记杂交技术、质粒的提取及质粒的构建、细胞凋亡研究技术等。
《口腔医学分子生物学基础》目录

第一章 细胞培养的基本技术 1

第一节 细胞培养的基础 1

一、细胞培养的目的与用途 1

二、细胞培养室的设置、设备 2

第二节 细胞培养室 3

一、无菌室 3

二、准备室 3

第三节 无菌操作的要求 3

一、无菌室及超净工作台的灭菌 3

二、实验人员的消毒 4

三、无菌操作方式 4

四、器械的清洗和消毒 4

第四节 细胞培养用液的配制与消毒 6

一、器材和试剂 6

二、水的制备 6

三、平衡盐溶液 6

四、胰蛋白酶的配制与消毒 7

五、干粉型培养基的配制与消毒 7

六、青链霉素的配制与消毒 10

七、血清 10

第二章 细胞培养技术 13

第一节 细胞培养条件 13

一、细胞培养温度 13

二、合适的气体环境 13

第二节 细胞培养无菌操作基本技术 14

一、无菌操作技术分为三个部分 14

二、工作人员应注意自身的安全 14

三、定期检查下列项目 14

第三节 培养细胞生长过程 15

一、潜伏期 15

二、指数增生期 15

三、停滞期 16

四、培养细胞基本形态 16

第四节 培养的保持 17

第五节 体外培养细胞的种类和命名 17

一、初代培养 18

二、细胞系 18

三、克隆细胞株 18

四、二倍体细胞 18

五、遗传缺陷细胞 19

六、肿瘤细胞系或株 19

第六节 建立细胞系(或株)的要求 19

一、组织来源 20

二、细胞生物学检测 20

三、培养条件和方法 20

第七节 若干细胞建株的要点及基本过程 20

一、肿瘤细胞培养技术要点 20

二、人类淋巴母细胞建株方法 21

第八节 已建立细胞系或株的鉴定、管理和使用 22

第三章 细胞培养的一般过程 24

第一节 准备工作 24

一、准备工作 24

二、取材 24

第二节 培养及冻存 25

一、培养 25

二、冻存及复苏 25

第四章 培养细胞的细胞生物学 27

第一节 体内、外细胞的差异和分化 27

一、差异 27

二、分化 27

第二节 建立细胞系 28

一、细胞生物学检测 28

二、培养条件和方法 28

三、动物细胞培养 28

四、原代培养 29

五、细胞的复苏 31

六、传代细胞培养 31

七、细胞的冻存 32

八、培养细胞的观察 33

九、细胞悬液中细胞数目的测定 33

十、细胞活力的检测 34

第五章 细胞RNA的制备与分析 36

第一节 RNA的制备 36

一、从组织培养细胞中提取细胞质RNA 38

二、异硫氰酸胍法制备总RNA 39

三、TRIzol试剂提取细胞总RNA方法 40

四、培养细胞总RNA的快速提取 41

五、组织RNA的制备 42

六、氯化铯(CsCl)法纯化并从培养细胞中提取RNA 42

第二节 RNA的分析 44

一、Northern Blot杂交 44

二、RNA的狭线杂交 47

第六章 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49

第一节 PCR的原理与基本操作 50

一、PCR的原理 50

二、基本操作 50

第二节 PCR反应体系中的各种组分 52

一、引物 52

二、DNA聚合酶 55

三、PCR反应缓冲液 55

四、dNTPs 55

第三节 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56

一、MgCl2浓度 56

二、起始情况 56

三、热循环参数 56

四、引物选择 57

五、模板 58

六、PCR产物积累规律 58

七、预防假阳性结果 58

第四节 PCR反应模板的制备 60

一、细菌DNA的制备 60

二、全血标本DNA制备 61

三、从白细胞中制备DNA 62

四、临床拭子标本DNA的提取 66

五、固定和包埋的组织标本DNA提取 67

六、由微量及特殊标本中制备染色体 68

七、RNA标本的制备 69

第五节 RT-PCR 70

一、基本步骤 70

二、简化步骤 72

三、影响因素 72

第六节 单侧(锚式)PCR 73

一、扩增已知序列的下游片段 73

二、扩增已知序列的上游片段 74

第七章 免疫沉淀法和Western印迹试验 78

第一节 抗原制备及免疫沉淀 78

一、抗原制备 78

二、免疫沉淀 79

第二节 SDS-PAGE电泳及免疫印迹试验 80

一、SDS-PAGE电泳 80

二、免疫印迹试验 83

第八章 DNA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技术 88

第一节 限制性内切酶的特性和反应条件 88

一、限制性内切酶的来源 88

二、限制性内切酶的命名 88

三、分类 89

四、限制酶的特性 89

五、酶活力单位的定义及酶的贮存 89

六、限制酶的反应条件 90

第二节 限制性内切酶的应用方法 90

一、小量酶切反应 91

二、大量酶切反应 91

三、双酶切反应 91

四、酶切产物的鉴定 92

第九章 重组DNA基本方法 93

第一节 载体的制备 94

一、细菌的培养 95

二、感受细菌的制备及质粒DNA的转化 96

三、质粒提取 97

第十章 细胞凋亡的信号传导 101

第一节 细胞凋亡信号传导的一般特征 101

一、概述 101

二、细胞凋亡信号传导系统与其诱导因素的相互关系 102

第二节 调控细胞凋亡的传统信号途径 103

一、G结合蛋白信号途径与细胞凋亡 103

二、酶蛋白信号途径与细胞凋亡 108

第三节 调控细胞凋亡的死亡信号途径 112

一、死亡因子及其受体 113

二、FasL/TNF介导的信号传导途径 114

三、两型TNF和两种TNFR的相互关系 122

第四节 参与细胞凋亡调控的其他信号传导系统 123

一、T细胞受体信号传导途径与细胞凋亡 123

二、黏附分子与细胞凋亡 125

三、活性氧与细胞凋亡 132

四、细胞色素C与细胞凋亡 134

五、线粒体与细胞凋亡 135

六、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与细胞凋亡 138

七、细胞内pH值与细胞凋亡 138

第五节 细胞凋亡研究的临床应用导论 142

一、细胞凋亡与坏死 143

二、细胞凋亡与临床联系导论 145

三、细胞凋亡与疾病 148

四、细胞凋亡的调节与疾病的治疗 160

第六节 细胞凋亡与衰老 162

一、体内有丝分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163

二、衰老个体中有丝分裂后细胞的凋亡 165

三、衰老个体中肝细胞的凋亡 166

四、衰老个体中干细胞的凋亡 166

五、衰老相关疾病中的细胞凋亡 166

六、细胞凋亡与老年痴呆 167

七、细胞凋亡与自由基 168

八、细胞凋亡与衰老相关的调控基因 169

第七节 细胞凋亡与口腔颌面部疾病 173

一、细胞凋亡与牙龈炎和牙周病 174

二、细胞凋亡与口腔黏膜疾病 176

三、细胞凋亡与舍格林综合征 179

四、细胞凋亡与颞下颌关节病 180

五、细胞凋亡与涎腺疾病 180

六、细胞凋亡与口腔颌面部肿瘤 181

七、细胞凋亡与造釉细胞瘤 181

第十一章 细胞凋亡与肿瘤 189

第一节 细胞凋亡在肿瘤细胞中的存在形式 189

第二节 细胞凋亡与肿瘤的发生 190

一、Bcl-2家族在细胞凋亡与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190

二、c-myc在细胞凋亡与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192

三、p53在细胞凋亡与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192

四、Rb基因在细胞凋亡与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194

第三节 细胞凋亡与肿瘤耐药 195

一、突变p53与肿瘤细胞耐药 197

二、Bcl—2基因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细胞耐药的关系 198

三、Ras基因突变与肿瘤细胞耐药的关系 198

四、PKC激活与肿瘤细胞耐药 199

五、DNA拓扑异构酶与肿瘤细胞耐药 200

第四节 诱导细胞凋亡—肿瘤治疗的新策略 202

一、放射线诱导细胞凋亡 202

二、抗癌药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206

三、激素应用或撤退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210

四、基因及其产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214

五、免疫细胞、单克隆抗体及细胞因子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221

六、中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227

七、高浓度氧、高热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230

八、光动力治疗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分子作用机制 232

九、电化学疗法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236

十、肿瘤细胞凋亡的诱导阈值 241

第十二章 免疫组织化学 244

第一节 免疫组织化学概论 244

一、免疫组织化学的基本知识 244

二、免疫组织化学的分类 251

三、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物 252

第二节 免疫组织化学的基本技术 253

一、组织和细胞标本的制备 253

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过程中的基本技术 256

第三节 免疫组织化学操作规程 260

一、仪器设备 260

二、试剂 260

三、操作流程 261

四、免疫组织化学流程举例 262

五、免疫组织化学实验过程中的要点和技巧 263

第四节 免疫组织化学的应用 265

一、免疫组织化学检验项目 265

二、免疫组织化学应用的范围 270

三、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进展 276

参考文献 27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