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近代科学与中国本土实践
近代科学与中国本土实践

近代科学与中国本土实践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冬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80230573X
  • 页数:311 页
图书介绍:近代科学在中国的本土实践,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从器物、技术到思想,从翻译会通到社会建构,从徐光启到魏源、严复,从张之洞、曾国藩、李鸿章到康有为、梁启超,再到蔡元培、陈独秀、胡适,历史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壮丽的画卷。本书作者指出:将近代科学引入中国并完成其在我国的体制化,只能说是本土实践的一个基本阶段;中国人只有将自主创新获得的科学成果回馈并推进世界科技世界,才算是达到了相对于前者而言更为高级的阶段。
《近代科学与中国本土实践》目录

一 导论:历史的解释与再解释 1

1.1 科学的体制化与本土化 2

1.2 相关研究综述 14

1.3 中国科学的近代建构:本书的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 22

二 中国近代科学本土化的社会语境与文化选择 32

2.1 遭遇科学:对异文化的本土体验 32

2.1.1 近代西方自然科学初入中国 33

2.1.2 中国士绅对西学的不同回应 38

2.2 社会张力:不懈的回应冲动 45

2.2.1 中学与西学的文化争论 46

2.2.2 旧学与新学的文化争论 51

2.2.3 东方文化与全盘西化的文化争论 60

2.3 结构型变:推动中国科学近代化的特殊群体 69

2.3.1 传统社会的分层与裂变 69

2.3.2 知识阶层的凸现与地位 74

2.3.3 近代中国科学的选择与走向 80

三 中国近代科学本土化的范式变迁与思想交锋 86

3.1 从格致到科学 86

3.1.1 格致词义之辨考 87

3.1.2 从格致到科学:中国近代科学观的历史演进 91

3.1.3 从“格致汇编”到“科学” 98

3.2 从“西学中源”到“中体西用” 104

3.2.1 理想的设计:“西学中源” 104

3.2.2 调和的策略:“中体西用” 110

3.2.3 消解的出路:近代“新学” 115

3.3 科学与玄学 121

3.3.1 “科玄”论战的缘起与爆发 122

3.3.2 “科玄”论战的焦点及其基本问题 126

3.3.3 “科玄”论战的结果及其意义 132

四 中国近代科学的社会建构与本土化行动路径 139

4.1 翻译·会通·超胜:三次科学翻译运动及其影响 139

4.1.1 科学翻译的背景 140

4.1.2 科学翻译的主要成果与分析 145

4.1.3 科学翻译对中国科学近代化的意义 157

4.2 科学教育:近代科技教育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160

4.2.1 洋务时期:中国近代科技教育的初步尝试和探索 161

4.2.2 学制改革 166

4.2.3 科技教育制度化的形成与发展 173

4.3 科学研究:近代科学活动的体制化和社会化 177

4.3.1 中国职业科学家的出现与形成 178

4.3.2 科学研究的社会组织 183

4.3.3 学术成就与贡献 198

4.4 科学实业:近代科学-工业结构的实践型构 201

4.4.1 科学实业与近代工业 202

4.4.2 科学实业与技术教育 209

4.4.3 科学实业与科学研究活动 217

五 留学生群体的科技活动与中国近代科学的本土化 224

5.1 留日学生的科技活动及其影响 224

5.1.1 清末民初留学日本的动因分析 225

5.1.2 清末民初留日学生的科技活动及其影响 229

5.1.3 清末民初留日学生在近代中国科技本土化中的历史地位 235

5.2 留美学生的科技活动及其影响 238

5.2.1 留学美国的动因分析 238

5.2.2 留美学生的科技活动及其影响 243

5.2.3 留美学生在中国科技本土化中的历史地位 248

5.3 留欧学生的典范:蔡元培科学教育本土化的思想与实践 255

5.3.1 民主治校,健全管理体制 256

5.3.2 调整专业结构,提倡跨学科教育 258

5.3.3 “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261

5.3.4 系、所并设,教、研统 263

六 本土化过程与中国科学的社会建构 268

6.1 本土化进程的延伸 269

6.2 中国科学的社会建构 272

6.3 结语与未尽的探讨 284

参考文献 289

后记 31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