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理化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2版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2版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数理化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秀彦,马凤霞主编;王丰,吴华副主编;董宪武主审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122277046
  • 页数:299 页
图书介绍:《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一书前8章主要介绍溶液和胶体、化学动力学基础、化学热力学基础与化学平衡、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元素选论、四大平衡等基础理论;后6章介绍分析化学的有关知识,包括:定量分析的四大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仪器分析中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电势分析法以及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方法等。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2版》目录

第一章 溶液和胶体 1

第一节 分散系及其分类 1

第二节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2

一、物质的量浓度 2

二、质量摩尔浓度 3

三、摩尔分数 3

四、质量分数 4

第三节 稀溶液的依数性 4

一、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5

二、溶液的沸点上升 6

三、溶液的凝固点降低 6

四、溶液的渗透压 8

五、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解离情况 10

第四节 胶体与界面化学 10

一、胶体与表面能 10

二、表面吸附 11

三、溶胶的性质 12

四、胶团的结构 14

五、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14

思考题与习题 15

知识拓展 高分子溶液 17

第二章 化学动力学基础 18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18

一、平均速率 18

二、瞬时速率 19

第二节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19

一、碰撞理论 19

二、过渡态理论 21

第三节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22

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速率方程 22

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阿仑尼乌斯公式 24

三、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5

思考题与习题 27

知识拓展 碳钟——化学动力学在考古中的应用 29

第三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及化学平衡 30

第一节 基本概念 30

一、系统和环境 30

二、状态和状态函数 30

三、过程和途径 31

四、热和功 31

第二节 化学反应过程的热效应 31

一、热力学能 31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32

三、化学反应热 32

四、热化学方程式 35

五、热化学定律(盖斯定律) 35

六、标准摩尔生成焓 36

七、化学反应摩尔焓变的计算 37

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方向 38

一、自发过程 38

二、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和反应热 38

三、熵和热力学第三定律 39

四、熵判据——热力学第二定律 40

五、吉布斯函数 40

第四节 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44

一、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44

二、平衡常数 44

三、标准平衡常数的应用 46

四、化学平衡的移动 48

思考题与习题 52

知识拓展 热力学大师——吉布斯 55

第四章 物质结构简介 57

第一节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 57

一、氢原子光谱 57

二、玻尔理论 58

三、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59

第二节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60

一、波函数和原子轨道 60

二、四个量子数 61

三、原子轨道和电子云图像 63

第三节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律 65

一、核外电子的排布原理 65

二、多电子原子轨道能级 66

三、基态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67

四、原子的电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68

第四节 元素重要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70

一、原子半径 70

二、电离能(I) 72

三、电子亲和能(EM) 73

四、电负性(x) 74

第五节 化学键理论 75

一、离子键理论 75

二、共价键理论 77

三、分子轨道理论 82

第六节 分子间力和氢键 85

一、分子的极性 85

二、分子间力 86

三、氢键 87

第七节 晶体知识简介 89

一、离子晶体 90

二、分子晶体 90

三、原子晶体 91

四、金属晶体 91

思考题与习题 91

知识拓展 准晶体 92

第五章 元素选论 94

第一节 s区元素 94

一、s区元素的通性 94

二、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94

第二节 p区元素 96

一、p区元素的通性 96

二、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97

第三节 d区元素 103

一、d区元素的通性 103

二、重要化合物 103

第四节 ds区元素 104

一、ds区元素的通性 104

二、重要化合物 105

思考题与习题 106

知识拓展 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 106

第六章 酸碱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 109

第一节 酸碱理论 109

一、酸碱电离理论 109

二、酸碱质子理论 109

三、酸碱电子理论 110

四、软硬酸碱理论 110

第二节 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111

一、共轭酸碱对的K ?a与K?b的关系 111

二、酸碱平衡移动 113

第三节 酸碱平衡水溶液中酸度的计算 114

一、物料平衡式 114

二、质子平衡式 115

三、酸度对弱酸(碱)各种型体分布的影响 116

四、强酸(碱)溶液酸度的计算 118

五、一元弱酸(碱)水溶液酸度的计算 118

六、多元弱酸(碱)水溶液酸度的计算 119

七、两性物质水溶液酸度的计算 120

第四节 缓冲溶液 122

一、缓冲溶液的组成及缓冲原理 122

二、缓冲溶液酸度的计算 122

三、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 123

四、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 124

第五节 沉淀溶解平衡 124

一、沉淀溶解平衡 125

二、溶度积规则 126

三、溶度积规则的应用 127

思考题与习题 129

知识拓展 人体的酸碱度与健康 131

第七章 配位化合物 132

第一节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132

一、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132

二、配位化合物的命名 134

第二节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135

一、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 135

二、配位化合物的空间构型 135

三、外轨型配位化合物和内轨型配位化合物 137

第三节 配位平衡 138

一、配位平衡常数 138

二、配位平衡的计算 139

三、配位平衡移动 140

第四节 螯合物 145

一、螯合物的基本概念 145

二、螯合物的稳定性 145

三、螯合物的应用 146

思考题与习题 146

知识拓展 配位化合物理论的发展 147

第八章 电极电势与氧化还原平衡 149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及配平 149

一、氧化数 149

二、氧化与还原 150

三、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150

第二节 原电池与电极电势 152

一、原电池 152

二、电极电势的产生 154

三、标准电极电势 155

第三节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157

一、能斯特方程 157

二、电极电势的影响因素 157

第四节 电极电势的应用 160

一、比较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160

二、选择适当的氧化剂或还原剂 160

三、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次序 160

四、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 161

五、计算反应的平衡常数,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162

六、计算物质的某些常数 162

第五节 元素电势图及其应用 164

一、元素电势图 164

二、元素电势图的应用 164

思考题与习题 165

知识拓展 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166

第九章 分析化学概论 168

第一节 分析化学的任务、方法及定量分析的程序 168

一、分析化学的任务和作用 168

二、分析方法的分类 169

三、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170

四、定量分析的一般过程 171

五、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172

第二节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 173

一、误差的分类 174

二、误差和偏差的表示方法 175

三、减少分析过程中误差的方法 178

第三节 定量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179

一、测量值的集中趋势 179

二、正态分布和t分布 181

三、异常值的检验与取舍 183

四、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与报告 184

第四节 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185

一、什么是有效数字 185

二、数字的修约 186

三、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186

第五节 滴定分析法概述 187

一、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 187

二、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 188

三、标准溶液的配制和基准物质 189

四、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190

思考题与习题 193

知识拓展 分析化学前沿 195

第十章 滴定分析法 197

第一节 酸碱滴定法 197

一、酸碱指示剂 197

二、酸碱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 200

三、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 206

四、酸碱滴定法的应用示例 207

第二节 沉淀滴定法 210

一、沉淀滴定法概述 210

二、沉淀滴定法确定终点的方法 211

第三节 配位滴定法 214

一、配位滴定法概述 214

二、EDTA及其配合物的性质 215

三、条件稳定常数 217

四、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 219

五、配位滴定法的应用 224

第四节 氧化还原滴定法 228

一、氧化还原滴定法概述 228

二、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230

三、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及应用 234

思考题与习题 239

知识拓展 酸碱指示剂的发展 241

第十一章 重量分析法 242

第一节 重量分析法概述 242

一、重量分析法的一般过程 242

二、重量分析法的特点 242

三、重量分析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 242

第二节 沉淀的纯度和条件选择 243

一、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243

二、晶形沉淀的条件 244

三、无定形沉淀的条件 244

第三节 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 245

思考题与习题 246

知识拓展 纳米化学 246

第十二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48

第一节 概述 248

第二节 基本原理 248

一、光的基本性质 248

二、物质的颜色与光的关系 249

三、朗伯-比耳定律 249

第三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及测量方法 251

一、分光光度计 251

二、分光光度测定方法 252

第四节 分光光度法分析条件的选择 253

一、显色反应及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 253

二、测定误差及测定条件的选择 254

第五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应用实例 256

一、单组分含量的测定——磷钼蓝法测定全磷 256

二、多组分含量的测定 256

三、配合物组成的测定 257

思考题与习题 258

知识拓展 光化学传感器 259

第十三章 电势分析法 260

第一节 电势分析法概述 260

一、电势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60

二、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 261

三、离子选择性电极和膜电势 263

第二节 电势分析法的应用 265

一、直接电势法 265

二、电势滴定法 269

思考题与习题 271

知识拓展 生物电化学传感器与活体分析 271

第十四章 分析化学中的分离方法 273

第一节 沉淀分离法 273

一、常量组分的沉淀分离法 273

二、痕量组分的共沉淀分离法 274

第二节 萃取分离法 275

一、基本原理 275

二、重要萃取体系和萃取条件的选择 277

第三节 离子交换分离法 278

一、离子交换树脂的种类和性质 278

二、离子交换分离操作 279

三、离子交换法的应用 280

第四节 色谱分离法 280

一、柱色谱 281

二、纸色谱 281

三、薄层色谱 283

思考题与习题 283

知识拓展 新型分离技术 283

附录 285

附录Ⅰ 一些重要的物理常数 285

附录Ⅱ 一些单质和化合物的Δf H?m、Δf G?m和S?m(298.15K) 285

附录Ⅲ 一些质子酸的解离常数(298K) 290

附录Ⅳ 溶度积常数(298K) 291

附录Ⅴ 一些配离子的标准稳定常数(298K) 292

附录Ⅵ 标准电极电势(298K) 293

附录Ⅶ 条件电极电势 296

参考文献 29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