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孙洽熙临证精华
孙洽熙临证精华

孙洽熙临证精华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费旭昭主编
  • 出 版 社: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5
  • ISBN:9787536962637
  • 页数:141 页
图书介绍:本套书介绍了陕西省名老中医及名老中医弟子撰写的有关他们的学术研究、临床经验、医案医话和学术思想,内容涵盖内、外、妇、儿、皮肤、五官、针推、骨伤、肿瘤和疑难杂症,涉及心脑血管、神经、呼吸、消化、肝胆、肾脏、内分泌、泌尿、血液等系统疾病的诊治思路、辨证施治经验,以及方药配伍的独特运用。本册书是孙洽熙名老中医临床经验集,全书分五篇来写,开篇:医家传略;上篇:学术研究;中篇临床经验;下篇:医案医话;附篇:论文选。
《孙洽熙临证精华》目录
标签:主编 精华

开篇 医家传略 1

一、孙洽熙主任医师简历 1

二、孙洽熙主任医师的学术渊源 1

三、孙洽熙主任医师学术思想特色简介 3

1.孙洽熙主任医师在医学理论论述中的逻辑思维特色 3

2.孙洽熙主任医师的脉法特色 4

上篇 学术研究 5

第一章 脏腑阴阳升降 5

第一节 脏腑阴阳升降的易学原理 5

一、河图及其所蕴涵的阴阳五行原理 5

二、河图模式下的五行阴阳升降图 7

第二节 脏腑阴阳升降 8

一、脏腑阴阳升降 8

1.脾与胃 8

2.肝与胆 9

3.心与小肠、心包与三焦 9

4.肺与大肠 11

5.肾与膀胱 11

二、脏腑阴阳升降图 12

1.脏腑气机升降图 12

2.脏腑经脉升降表 12

第三节 脏腑升降理论模式下的证候学说 14

一、孙老临床常用的辨证类型 14

1.脾湿胃逆证 14

2.水寒土湿证 15

3.肝脾郁陷证 16

4.胆胃上逆证 16

5.肺胃不降证 17

6.痰湿证 17

二、孙老对临床常见症候的阐释 18

1.咳嗽 18

2.喘证 18

3.咯血 19

4.惊悸 19

5.胸闷胸痛 19

6.血证 19

7.腹痛 20

8.腰痛 21

9.癥瘕积聚 21

10.便秘 21

11.泄利 21

12.淋沥 22

13.黄疸 22

14.水肿 22

第四节 脏腑升降理论模式下的脉诊学说 23

一、脉诊的中医学原理 23

二、脉象阴阳 24

1.脉法 24

2.切脉部位 24

3.脉象的四时变化 24

4.脉象沉浮大小 25

三、脏腑脉象 25

四、二十四脉脉象 26

1.浮脉、沉脉 26

2.迟脉、数脉 26

3.滑脉、涩脉 27

4.大脉、小脉 27

5.长脉、短脉 28

6.缓脉、紧脉 28

7.石脉、芤脉 29

8.促脉、结脉 29

9.弦脉、牢脉 30

10.濡脉、弱脉 30

11.散脉、伏脉 31

12.动脉、代脉 32

13.滞脉、浑脉 33

第五节 脏腑升降理论模式下的本草学说 33

1.甘草 33

2.白术 34

3.人参 34

4.大枣 35

5.薏苡仁 35

6.吴茱萸 36

7.干姜 36

8.生姜 36

9.半夏 37

10.代赭石 38

11.厚朴 38

12.枳实 38

13.栀子 39

14.升麻 39

15.葛根 39

16.赤石脂 40

17.禹余粮 40

18.麻仁 40

19.大黄 40

20.当归 40

21.阿胶 41

22.地黄 41

23.芍药 41

24.防风 41

25.柴胡 41

26.黄芩 42

27.黄柏 42

28.白头翁 42

29.苦参 42

30.乌梅 42

31.酸枣仁 42

32.山茱萸 43

33.艾叶 43

34.桂枝 43

35.川芎 43

36.牡丹皮 43

37.桃仁 44

38.败酱草 44

39.鳖甲 44

40.土鳖虫 44

41.虻虫 44

42.水蛭 44

43.黄芪 44

44.山药 45

45.五味子 45

46.白前 45

47 细辛 45

48.射干 45

49.紫菀 46

50.款冬花 46

51.杏仁 46

52.薤白 46

53.桔梗 47

54.橘皮 47

55.麻黄 47

56.苏叶 47

57.天花粉 48

58.瓜蒌 48

59.麦冬 48

60.天冬 48

61.竹叶 49

62.竹茹 49

63.玉竹 49

64.百合 49

65.贝母 49

66.白薇 50

67.知母 50

68.石膏 50

69.茯苓 50

70.猪苓 51

71.泽泻 51

72.葵子 51

73.瞿麦 51

74.通草 51

75.石韦 52

76.茵陈蒿 52

77.连翘 52

78.防己 52

79.海藻 52

80.甘遂 52

81.芒硝 52

82.矾石 52

83.黄连 53

84.龙骨 53

85.附子 53

第二章 治法治则 54

第一节 治法 54

第二节 “下气汤”解析 55

一、“下气汤”方解 56

二、“下气汤”的临床运用 56

中篇 临床经验 58

第一章 肺系病证 58

第一节 咳嗽 58

一、伤风咳嗽 59

二、肺热喘咳 59

三、痰饮咳嗽 60

第二节 肺痨 61

第三节 咳嗽吐血 63

第四节 喘证 65

一、风寒闭肺 66

二、痰热遏肺 66

三、痰浊阻肺 67

四、虚喘 68

第五节 肺胀 68

一、风寒闭肺 69

二、痰热郁肺 69

三、痰浊阻滞 70

四、寒水泛滥 71

第六节 肺痈 71

一、初期 72

二、成痈期 72

第二章 心脑病证 73

第一节 心悸 73

第二节 胸痹 75

第三节 眩晕 77

一、胆胃上逆型 77

二、肝脾下陷型 78

第四节 中风 80

一、气虚型 80

二、血虚型 81

第五节 不寐 83

一、相火上炎型 83

二、痰热内扰型 84

三、肝脾郁陷,心肾不交型 84

第三章 脾胃肠病证 85

第一节 胃脘痛 85

一、胆胃上逆型 86

二、湿热中阻型 86

三、肝脾郁陷型 87

四、胃络瘀阻型 88

第二节 痞满 89

一、胆胃上逆型 89

二、脾湿肝郁型 90

三、脾胃虚弱型 90

第三节 腹痛 91

一、寒邪内侵型 92

二、胆胃上逆型 92

三、肝气郁结型 93

四、中阳衰败型 93

第四节 呕吐 94

一、外邪犯胃型 95

二、饮食停滞型 95

三、肝气犯胃型 96

四、中阳衰败型 96

五、脾土湿陷型 97

第五节 噎膈 98

第六节 内伤泄泻 99

第七节 习惯性便秘 101

第四章 肝胆病证 102

第一节 黄疸 102

一、湿热型(阳黄) 103

二、寒湿型(阴黄) 104

第二节 胁痛 104

第三节 胆胃病 106

一、胆胃上逆型 106

二、肝虚气郁型 107

第四节 痞积 108

第五节 鼓胀 110

第五章 肾膀胱病证 112

第一节 水气病 112

一、风水、皮水 112

二、正水 113

三、石水 114

第二节 关格 116

第三节 淋证 117

第四节 砂石淋 119

第五节 淋浊 120

下篇 医案医话 122

一、不寐 122

二、咳嗽 123

三、胃痛(一) 124

四、胃痛(二) 125

五、便秘 127

六、腹痛 128

七、胸痹 129

八、心悸 130

九、喘证 131

十、眩晕 132

十一、水肿(风水、皮水) 133

十二、胆胃痛 135

附篇个人文集 137

黄元御学术思想初探 137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