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医学免疫学
医学免疫学

医学免疫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范桂香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10724967
  • 页数:190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统论述了医学免疫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常见医学免疫问题,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治疗技术。
《医学免疫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免疫学的基本概念 1

一、免疫的概念 1

二、机体的免疫功能 2

三、免疫的类型 2

第二节 免疫系统及其组成 2

一、中枢免疫器官 3

二、外周免疫器官 5

三、淋巴细胞再循环 7

第二章 抗原 10

第一节 概述 10

一、抗原的概念和抗原的两种基本性能 10

二、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10

三、抗原的特异性 12

四、共同抗原与交叉反应 14

第二节 抗原的分类与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14

一、抗原的分类 14

二、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15

第三节 佐剂 17

一、免疫佐剂的种类 17

二、免疫佐剂的作用机制 17

第三章 免疫球蛋白 19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20

一、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20

二、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 21

三、免疫球蛋白的酶解片段 22

四、免疫球蛋白的其他成分 23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及血清型 24

一、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24

二、免疫球蛋白的血清型 24

第三节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25

一、免疫球蛋白V区的功能 25

二、免疫球蛋白C区的功能 25

第四节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 27

一、IgG 27

二、IgM 27

三、IgA 27

四、IgD 29

五、IgE 29

第五节 抗体的制备 29

一、多克隆抗体 29

二、单克隆抗体 29

三、基因工程抗体 31

第四章 补体系统 33

第一节 概述 33

一、补体系统的组成 33

二、补体成分的理化性质 33

第二节 补体系统的激活 34

一、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 34

二、补体激活的旁路途径 35

三、MBL激活途径 36

第三节 补体激活的调控 37

一、自身衰变的调节 37

二、体液(液相)中补体调节成分的作用 37

三、膜结合性调节分子的调节 38

第四节 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38

一、溶菌和溶细胞作用 38

二、调理作用 39

三、清除免疫复合物 39

四、引起炎症反应 39

五、免疫调节作用 39

第五章 细胞因子 41

第一节 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41

一、理化特征 41

二、产生和分泌特点 41

三、作用特点 42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种类和主要生物学活性 42

一、白细胞介素 43

二、干扰素 43

三、肿瘤坏死因子 44

四、集落刺激因子 44

五、生长因子 45

六、趋化性细胞因子 45

第三节 细胞因子受体 45

一、细胞因子受体的分类和结构 45

二、细胞因子受体的共用亚单位 46

三、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 47

第四节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 47

一、天然免疫效应 47

二、特异性免疫效应 47

三、刺激造血细胞增殖分化 48

四、细胞毒效应 48

第六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50

第一节 HLA复合体及其产物 50

一、HLA复合体的定位和结构 50

二、HLA复合体遗传特征 51

第二节 MHC分子 53

一、MHCⅠ类分子 53

二、MHCⅡ类分子 54

三、MHC分子的生物学功能 54

第三节 HLA在医学上的意义 55

一、HLA与同种器官移植的关系 55

二、HLA与输血反应的关系 55

三、HLA与疾病相关性 56

四、HLA与法医 57

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58

第一节 白细胞分化抗原 58

一、参与T细胞识别与活化的CD分子 58

二、参与B细胞识别与分化的CD分子 59

第二节 粘附分子 60

一、粘附分子的分类 60

二、粘附分子的共同特性 63

三、粘附分子的生物学作用 64

第八章 免疫细胞 66

第一节 造血干细胞 66

第二节 T淋巴细胞 67

一、T细胞的分化与发育 67

二、T细胞的表面标志 69

三、T细胞亚群及其功能 70

第三节 B淋巴细胞 74

一、B细胞的分化与发育 74

二、B细胞的表面标志 75

三、B细胞亚群及功能 76

第四节 自然杀伤细胞 77

一、来源及分布 77

二、生物学特征 77

三、NK细胞识别靶细胞的受体 77

四、NK细胞杀伤靶细胞的机制 79

第五节 其他免疫相关细胞 79

一、中性粒细胞 79

二、嗜酸性粒细胞 79

三、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 80

四、红细胞 80

第九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提呈 82

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 82

一、树突状细胞 82

二、单核-巨噬细胞 84

三、B细胞 85

第二节 抗原的加工与提呈 86

一、外源性抗原的加工与提呈——溶酶体途径(MHCⅡ类分子途径) 86

二、内源性抗原的加工与提呈——胞质溶胶途径(MHCⅠ类分子途径) 87

第十章 免疫应答 89

第一节 免疫应答概述 89

一、免疫应答的概念 89

二、免疫应答的类型 89

三、免疫应答的特点 90

四、免疫应答的发生部位与基本过程 90

第二节 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91

一、T细胞对抗原的双识别 91

二、T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 92

三、T细胞应答的效应及其机制 94

第三节 B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96

一、B细胞对TI抗原的免疫应答 96

二、B细胞对TD抗原的免疫应答 97

三、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 99

四、B细胞应答的生物学效应 100

第十一章 免疫调节 104

第一节 分子水平的免疫调节 104

一、抗原的调节作用 104

二、抗体的调节作用 104

三、补体的调节作用 105

四、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105

五、激活性受体和抑制性受体的免疫调节作用 106

六、Fas和FasL介导细胞凋亡的负向免疫调节作用 106

七、MHC分子对免疫应答的调节 106

第二节 细胞水平的免疫调节 106

一、APC的免疫调节作用 106

二、T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106

三、B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107

四、NK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107

第三节 独特型网络的免疫调节 108

一、独特型、抗独特型、独特型网络的概念 108

二、独特型网络的形成 108

三、独特型网络的免疫学意义 108

第四节 整体水平的免疫调节 109

一、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节 109

二、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 110

第五节 群体水平的免疫调节 110

一、BCR及TCR库多样性与免疫调节 110

二、MHC多态性的免疫调节作用 110

第十二章 免疫耐受 112

第一节 概述 112

一、基本概念 112

二、免疫耐受的分类 112

三、免疫耐受的一般特点 113

第二节 免疫耐受的形成 113

一、影响免疫耐受形成的因素 113

二、免疫耐受的机制 113

三、免疫耐受的维持与终止 116

第三节 免疫耐受与临床 117

一、建立免疫耐受的意义 117

二、打破免疫耐受的意义 118

第十三章 超敏反应 119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119

一、发生机制 119

二、临床常见疾病 122

三、Ⅰ型超敏反应的防治原则 122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123

一、发生机制 123

二、临床常见疾病 124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125

一、发生机制 126

二、临床常见疾病 127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128

一、发生机制 128

二、Ⅳ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129

三、Ⅳ型超敏反应的局部与全身反应 129

第十四章 自身免疫病 131

第一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本特征与分类 131

一、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基本特征 131

二、主要的自身免疫病及其分类 131

第二节 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 132

一、自身抗原的出现 132

二、免疫调节异常 133

三、机体因素 134

第三节 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组织损伤机制 134

一、自身抗体引起的组织损伤 134

二、自身致敏淋巴细胞引起的组织损伤 135

第四节 自身免疫病举例 135

一、类风湿性关节炎 135

二、系统性红斑狼疮 136

第十五章 免疫缺陷 138

第一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 138

一、原发性B细胞缺陷 138

二、原发性T细胞缺陷 139

三、联合免疫缺陷 139

四、吞噬功能缺陷 140

五、补体缺陷 141

第二节 继发性免疫缺陷 142

一、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142

二、其他继发性免疫缺陷 145

第三节 免疫缺陷病的免疫学检查与治疗原则 145

一、免疫缺陷病的免疫学检查原则 145

二、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 146

第十六章 肿瘤免疫 147

第一节 肿瘤抗原 147

一、肿瘤特异性抗原 147

二、肿瘤相关性抗原 148

第二节 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机制 149

一、抗肿瘤的体液免疫机制 149

二、抗肿瘤的细胞免疫机制 149

第三节 肿瘤逃逸机体免疫攻击的机制 150

第四节 肿瘤的免疫诊断和治疗 151

一、肿瘤的免疫诊断 151

二、肿瘤的免疫治疗 151

第十七章 移植免疫 153

第一节 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 153

一、宿主抗移植物反应 153

二、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155

三、排斤反应的特殊情况 155

第二节 同种移植排斥的机制 155

一、引起同种移植排斥的抗原 155

二、移植排斤反应的过程 156

三、单向移植排斥模式和双向移植排斥模式 158

第三节 延长移植物存活的免疫学措施 158

一、正确合理的组织配型 158

二、急性排斥的免疫学监测 159

三、免疫抑制措施 159

四、诱导免疫耐受 160

第十八章 免疫学检测技术 162

第一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162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162

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162

三、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 163

第二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检测方法 163

一、凝集反应 163

二、沉淀反应 164

三、用标记抗体或抗原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 165

第三节 免疫细胞的检测 168

一、淋巴细胞的分离与类型鉴定 168

二、淋巴细胞功能测定 169

第四节 其他免疫分子的检测 170

一、细胞因子检测 170

二、CD分子和粘附分子检测 170

三、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分子的检测 170

第五节 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应用 171

一、疾病的诊断 171

二、免疫学监测 171

第十九章 免疫学防治 173

第一节 免疫预防 173

第二节 人工免疫 173

一、人工主动免疫 173

二、人工被动免疫 175

三、新型疫苗及其发展 175

四、疫苗的应用 176

第三节 免疫治疗 177

一、特异性免疫治疗 177

二、非特异性免疫治疗 178

三、造血干细胞移植 180

英汉对照免疫学词汇 18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