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桂芝,杜金双主编;彭红花,郭文娟,徐宁副主编;王科峰,王彩霞,吴曙琳,杜金双等编委
  • 出 版 社: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60551913
  • 页数:220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分为绪论、四诊、八纲、辩证、诊断与病案5篇,全面论述了中医诊断学发展概况,介绍了中医诊断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四诊的运用、疾病的诊断,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对于证候的辨别,以八纲为辩证纲领,按病因、病位、病性、病机、病势进行了具体而详细的分析,对于准确地进行疾病诊断与辩证论治大有裨益。本书所引文献丰富翔实,论述严谨而精审,是对中医诊断学的全面总结与提高,因此,本书适用于从事中医教学、医疗、科研人员学习参考。
《中医诊断学》目录

上篇 理论知识 3

绪论 3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3

二、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 4

三、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则 5

四、中医诊断学的发展简史 6

五、中医诊断学的学习方法 8

第一章 望诊 11

第一节 全身望诊 12

一、望神 12

二、望色 14

三、望形 17

四、望态 18

第二节 局部望诊 19

一、望头面 19

二、望五官 21

三、望躯体四肢 24

四、望二阴 28

五、望皮肤 29

第三节 望排出物 31

一、望痰涕 31

二、望呕吐物 31

三、望大便 31

四、望小便 31

第四节 望舌 32

一、舌诊概述 32

二、舌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33

三、舌诊的内容和正常舌象 34

四、望舌质 34

五、望舌苔 38

六、舌象分析要点及舌诊的临床意义 41

第五节 望小儿指纹 42

一、正常小儿指纹 42

二、异常小儿指纹 42

第二章 闻诊 46

第一节 听声音 46

一、正常声音 46

二、异常声音 47

第二节 嗅气味 50

一、病体之气 50

二、病室之气 51

第三章 问诊 53

第一节 问诊的意义及方法 53

一、问诊的意义 53

二、问诊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53

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 54

一、一般情况 54

二、主诉 55

三、现病史 55

四、既往病史 56

五、个人生活史 56

六、家族史 57

第三节 问现在症状 57

一、问寒热 57

二、问汗 59

三、问疼痛 61

四、问头身胸腹 64

五、问耳目 65

六、问睡眠 66

七、问饮食与口味 67

八、问二便 69

九、问妇女 71

第四章 切诊 75

第一节 脉诊概述 75

一、脉象形成的原理 75

二、脉诊的部位、方法及注意事项 76

三、脉象要素及平脉特征 79

四、常见病脉及其临床意义 81

五、脉象鉴别,相兼脉和真脏脉 86

六、诊小儿脉 89

七、脉诊的临床意义及脉症从舍 89

第二节 按诊 90

一、按诊的方法与注意事项 91

二、按诊内容 92

第五章 八纲辨证 96

第一节 八纲基本证候 96

一、表里辨证 96

二、寒热辨证 98

三、虚实辨证 99

四、阴阳辨证 100

第二节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102

一、证候相兼 102

二、证候转化 104

三、证候真假 105

第六章 病因辨证 108

第一节 六淫辨证 108

一、风淫证 108

二、寒淫证 108

三、暑淫证 109

四、湿淫证 109

五、燥淫证 109

六、火淫证 110

第二节 情志辨证 110

一、喜证 110

二、怒证 111

三、忧思证 111

四、悲恐证 111

第七章 气血津液辨证 113

第一节 气病辨证 113

一、气虚证 113

二、气陷证 114

三、气虚不固证 114

四、气脱证 114

五、气滞证 115

六、气逆证 115

七、气闭证 115

第二节 血病辨证 115

一、血虚证 116

二、血脱证 116

三、血瘀证 116

四、血热证 116

五、血寒证 117

第三节 气血同病辨证 117

一、气滞血瘀证 117

二、气虚血瘀证 117

三、气血两虚证 118

四、气不摄血证 118

五、气随血脱证 118

第四节 津液病辨证 118

一、痰证 118

二、饮证 119

三、水停证 119

四、津液亏虚证 120

第八章 脏腑辨证 122

第一节 心与小肠病辨证 122

一、心血虚证 122

二、心阴虚证 123

三、心气虚证 123

四、心阳虚证 123

五、心阳虚脱证 124

六、心火亢盛证 124

七、心脉痹阻证 124

八、痰蒙心神证 125

九、痰火扰神证 125

十、瘀阻脑络证 126

十一、小肠实热证 126

第二节 肺与大肠病辨证 126

一、肺气虚证 126

二、肺阴虚证 127

三、风寒犯肺证 127

四、寒痰阻肺证 127

五、饮停胸胁证 128

六、风热犯肺证 128

七、肺热炽盛证 129

八、痰热壅肺证 129

九、燥邪犯肺证 129

十、风水相搏证 130

十一、肠道湿热证 130

十二、肠热腑实证 130

十三、肠燥津亏证 131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132

一、脾气虚证 132

二、脾虚气陷证 132

三、脾阳虚证 133

四、脾不统血证 133

五、寒湿困脾证 133

六、湿热蕴脾证 134

七、胃气虚证 134

八、胃阳虚证 134

九、胃阴虚证 135

十、胃热炽盛证 135

十一、寒饮停胃证 136

十二、寒滞胃肠证 136

十三、食滞胃肠证 136

十四、胃肠气滞证 137

第四节 肝与胆病辨证 137

一、肝血虚证 137

二、肝阴虚证 138

三、肝郁气滞证 138

四、肝火炽盛证 138

五、肝阳上亢证 139

六、肝风内动证 139

七、寒凝肝脉证 141

八、肝胆湿热证 141

九、胆郁痰扰证 141

第五节 肾与膀胱病辨证 141

一、肾阳虚证 142

二、肾阴虚证 142

三、肾精不足证 142

四、肾气不固证 143

五、肾虚水泛证 143

六、肾不纳气证 144

七、膀胱湿热证 144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 144

一、心肺气虚证 145

二、脾肺气虚证 145

三、肺肾气虚证 145

四、心肾不交证 146

五、心脾气血虚证 146

六、肝火犯肺证 146

七、肝胃不和证 147

八、肝脾不调证 147

九、心肾阳虚证 147

十、脾肾阳虚证 148

十一、心肝血虚证 148

十二、肝肾阴虚证 148

十三、肺肾阴虚证 149

第九章 其他辨证方法概要 151

第一节 六经辨证 151

一、太阳病证 151

二、阳明病证 153

三、少阳病证 154

四、太阴病证 155

五、少阴病证 155

六、厥阴病证 156

七、六经病证的传变 157

第二节 卫气营血辨证 158

一、卫分证 158

二、气分证 158

三、营分证 159

四、血分证 159

五、卫气营血证的传变 160

第三节 三焦辨证 160

一、上焦病证 160

二、中焦病证 161

三、下焦病证 161

四、三焦病证的传变 161

第十章 诊断临床综合应用 164

第一节 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 164

一、病情资料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164

二、病情资料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165

三、病情资料的一致性程度 165

四、病情资料属性的分类 165

第二节 诊断的思维方法 167

一、常用的诊断思维方法 167

二、诊断的思维线索 169

第三节 主症诊断思路 170

一、主症的诊断意义 170

二、确定主症的方法 171

三、围绕主症询查 171

四、围绕主症诊病 172

五、围绕主症辨证 172

第四节 证候诊断思路 173

一、辨证诸法的关系与特点 173

二、辨证的基本内容和步骤 174

三、证候诊断的要求 176

第五节 疾病诊断思路 177

一、疾病诊断的意义 177

二、疾病诊断的一般方法和途径 178

三、疾病命名的方式和正确运用 179

四、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181

第十一章 病历书写 183

第一节 病历的内容和书写要求 184

一、中医病历书写通则 184

二、中医病历书写的重点内容 185

第二节 中医病历书写格式 187

一、住院病历格式及书写要求 187

二、门诊病历格式及书写要求 192

三、急诊病历格式及书写要求 192

四、病历示例 193

下篇 实训指导 201

实训一 观看望诊、舌诊录像及舌象模型 201

实训二 舌诊训练与体验 202

实训三 问诊方法训练 203

实训四 切脉方法训练及常见脉象体验 204

实训五 八纲辨证病历分析与讨论 205

实训六 病因辨证病历分析与讨论 206

实训七 气血津液辨证病历分析与讨论 207

实训八 脏腑辨证病历分析与讨论 208

实训九 六经辨证病历分析与讨论 209

实训十 卫气营血辨证病历分析与讨论 210

实训十一 综合运用诊断知识进行病历分析和讨论 211

实训十二 病历书写训练 212

附录 常见症状的鉴别诊断 213

主要参考文献 22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