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方式  方法再探讨
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方式  方法再探讨

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方式 方法再探讨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1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少斐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09788851
  • 页数:250 页
图书介绍:理想信念教育历来备受重视,但是毋庸讳言,在几十年的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问题,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再探讨》一书主要就是致力于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研究。本书通过系统清理、检讨评估传统方式、方法,深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特别是苏联的理想信念教育方面的经验教训,力争回归、尊奉教育的原旨、本真,寻找更有效的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方法。
《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方式 方法再探讨》目录

第一章 返本与开新——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的现代转换与超越 1

第一节 近年来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综述 2

一 关于理想信念的时代价值及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研究 5

二 关于理想信念教育本质和经验的研究 7

三 关于重点人群理想信念教育的现状、问题、原因及对策的研究 10

第二节 未来研究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及本书的创新点 16

第二章 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的历史回顾与检讨反思 26

第一节 苏联意识形态教育方式、方法回顾与检讨 27

一 教条主义、实用主义地对待马列主义,将本国经验神圣化、绝对化,难以保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资源的合法性、先进性 28

二 采用行政强制手段管控思想言论,屏蔽、封锁其他文化成果,难以保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资源的纯洁性、统一性 33

三 苏联理想信念教育资源的最严重流失:党和国家高级领导人首先丧失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出现严重的人格分裂 36

四 苏联理想信念教育资源的最严重误用:把“灌输”理解成运动式的“硬塞”和“强灌”,忽视生活载体的教育功能作用 39

本节结语 41

第二节 现代西方国家价值观教育方式、方法探微 44

一 公开直接的文化宣教 45

二 充分发挥社会公众人物的身教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公民的“三观” 47

三 以文化消费品为载体进行价值观渗透 48

四 以校园课程及活动为载体进行灌输 50

第三节 当代中国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评析反思 54

一 主要方式、方法举要及评析 54

二 对我国当代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上存在问题的反思 65

本章结语 76

第三章 理想信念教育资源开发、利用问题再探讨 78

第一节 面向生活实践汲取、重构、扩充理想信念教育资源 78

一 结合现实社会主义实践重构理想信念教育资源体系 79

二 结合社会主义历史实践重构理想信念教育内容体系 81

第二节 理想信念教育介质、载体优化问题再探讨 94

一 马克思主义的出场、传播形态对理想信念教育资源质量的影响问题 94

二 马克思主义“三化”中的世界化形态实现度与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资源的质量问题 104

三 大众生活是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载体介质 112

四 实践激励机制的选择与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资源的优化 117

第四章 当前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几个关键链接与着力点 126

第一节 正确认识处理“两制”关系问题 127

一 厘定标准,析出成果,拓展“两制”共处互鉴新空间 128

二 立足现实、摒弃空想,把握“两制”更替的正确方式 136

第二节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所有制及实现形式问题 144

一 社会主义所有制关系确立需要什么样的客观前提条件 145

二 各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实现形式的艰辛探索 149

三 应从社会主义所有制探索过程中汲取哪些经验教训 153

四 未来经济制度变迁的焦点和枢纽: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兼容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158

第三节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路径问题 164

一 社会主义民主实践的巨大成就 165

二 苏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71

三 对社会主义民主实践方式的理论反思 174

第四节 正确认识人民公仆、廉价政府目标的兑现问题 179

一 苏联人民公仆、廉价政府目标兑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80

二 人民公仆、廉价政府思想在当代中国实践中遭遇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193

第五节 正确认识人民权利的保障问题——以苏联人权保障实践为例的分析讨论 202

一 苏联在生存权、发展权保障实践中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203

二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保障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213

三 如何有效保障人民的权利 218

本章结语 221

第五章 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如何在新社会阶层延续——典型案例的解剖分析与新方法的运用与检验 222

一 专业技术人员群体的劳动、收入及阶层属性分析 222

二 专业技术人员群体理想信念的现状分析 228

三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进一步掌握新社会阶层群众的策略 235

主要参考文献 244

后记 24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