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创新 当代经济新学科新方法新流派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2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仲礼,林甫生,朱根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807451853
- 页数:822 页
第一篇 生产力经济学 1
第一章 生产力经济学的对象、性质、任务和方法 3
第一节 生产力经济学的对象及其建立的客观依据 3
第二节 生产力经济学的创立和兴起 6
第三节 生产力经济学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7
第四节 生产力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9
第二章 生产力因素的系统分析 12
第一节 生产力因素新论 12
第二节 生产力的实体性因素 14
第三节 生产力的非实体性因素 18
第三章 生产力系统的构造及运行规律 22
第一节 生产力系统的内部构造 22
第二节 生产力系统的外部环境 25
第三节 生产力运动的规律 29
第四章 生产力系统的合理组织 33
第一节 生产力结构的合理组织 33
第二节 生产力规模的优化 36
第三节 生产力的合理布局 38
第四节 生产力的时序协调 40
第五节 生产力系统的协调和控制 42
第五章 生产力发展战略 46
第一节 生产力发展战略的重要地位和依据 46
第二节 生产力发展战略的基本要素和构成 47
第三节 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战略纲要 50
第二篇 流通经济学 53
第一章 流通经济学的含义与意义 55
第一节 流通经济学的含义 55
第二节 流通经济学的意义 57
第二章 流通经济学的形成 63
第一节 流通理论产生的客观基础 63
第二节 流通理论研究的先驱者 64
第三节 日本“流通论”的发展 67
第四节 我国对流通经济学的探索 70
第三章 流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方法 75
第一节 流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75
第二节 流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78
第三节 流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81
第四章 流通的概念与功能 85
第一节 流通的含义、内容与构成 85
第二节 流通的功能 90
第五章 流通的经济规律 95
第一节 流通经济规律存在的客观性 95
第二节 流通的主要经济规律 96
第三节 流通经济规律与其他经济规律的关系 104
第六章 流通的组织运行 109
第一节 流通运行的机制与模式 109
第二节 流通运行的各种形式 114
第三节 流通运行的总体表现——市场 120
第七章 流通的改革与理论创新 127
第一节 流通的改革创新 127
第二节 流通的理论创新 128
第三篇 消费经济学 131
第一章 消费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方法和意义 133
第一节 消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33
第二节 消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34
第三节 消费经济学研究的目的 135
第二章 消费需要的内容及其影响因素 137
第一节 消费需要的特点与分类 137
第二节 影响消费需要的因素 139
第三章 消费结构的类型及变化规律 141
第一节 消费结构的含义 141
第二节 消费结构的内容与分类 141
第三节 消费结构变化的规律 143
第四章 消费水平的衡量标准和合理内容 147
第一节 消费水平的内涵及变化趋势 147
第二节 消费水平的衡量标准和合理的消费水平 148
第三节 制约消费水平发展变化的因素 150
第四节 我国消费水平现状及提高途径 152
第五章 消费方式的基本类型、决定因素与特点 154
第一节 消费方式的类型 154
第二节 消费方式的决定因素 155
第三节 我国当前消费方式的特点 156
第六章 国内外社会消费趋势 159
第一节 国外社会消费趋势 159
第二节 我国社会消费趋势 161
第七章 消费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163
第一节 消费经济学的理论渊源 163
第二节 凯恩斯学派的消费经济理论 165
第三节 当代西方的消费经济学 168
第四节 社会主义消费经济学的产生 173
第四篇 收入分配经济学 175
第一章 导论:研究对象和方法 177
第一节 收入分配经济学:研究对象和基本概念 177
第二节 衡量收入分配的方法 178
第二章 收入分配经济学:一个学术思想史的审视 183
第一节 收入分配:政治经济学分析 183
第二节 收入分配:发展经济学视角 190
第三节 收入分配:西方经济学视角 195
第三章 收入分配经济学的现代分析: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99
第一节 经济增长的收入分配效应 199
第二节 收入分配的经济增长效应 207
第四章 收入分配经济学:政府、市场和收入流动性 218
第一节 收入分配中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218
第二节 收入分配与收入流动 220
第三节 收入分配、收入流动与机会均等:进一步的理论分析 228
第五篇 劳动经济学 231
第一章 劳动经济学的一般概念及由来 233
第一节 劳动经济学的性质和理论基础 233
第二节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234
第三节 劳动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236
第二章 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力 239
第一节 劳动的一般概念 239
第二节 劳动力及其再生产 241
第三节 劳动力结构 242
第三章 劳动力资源 244
第一节 劳动力资源的范围 244
第二节 劳动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245
第三节 劳动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47
第四章 劳动就业和失业 250
第一节 劳动就业 250
第二节 劳动就业制度 253
第三节 失业 255
第五章 劳动力流动 261
第一节 劳动力流动的含义与作用 261
第二节 劳动力流动的客观必然性 262
第六章 劳动报酬 265
第一节 劳动报酬的内涵及形式 265
第二节 工资制度及其改革 268
第三节 几种有代表性的工资形式 272
第七章 劳动管理 276
第一节 劳动管理的重要性 276
第二节 宏观劳动管理与微观劳动管理 280
第三节 劳动工资计划 282
第六篇 服务经济学 285
第一章 服务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287
第一节 产业分化与劳动区分 287
第二节 服务经济学的产生与前期发展 291
第三节 服务经济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293
第二章 服务价值论 300
第一节 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300
第二节 服务劳动的性质 304
第三节 服务价值论是服务经济学的基础 306
第三章 服务的价值实现 310
第一节 服务特性与服务价值实现 310
第二节 网络效应与服务价值增值 315
第四章 服务贸易与国际竞争力 320
第一节 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概况 320
第二节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概况 324
第三节 发展我国服务贸易的对策 327
第五章 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330
第一节 现代服务业的概念 330
第二节 国际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和我国服务业现状 334
第三节 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对策 340
第七篇 信息经济学 343
第一章 信息经济学的兴起 345
第一节 “信息爆炸”、新技术革命与信息经济 345
第二节 从信息科学到信息经济学 347
第三节 信息经济学的相关学科 351
第二章 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框架、对象、内容和方法 355
第一节 信息经济学的框架 355
第二节 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356
第三节 信息经济学研究的内容 360
第四节 信息经济学研究的方法 361
第三章 信息商品的生产与消费 364
第一节 信息价值及其商品性 364
第二节 信息市场及其功能 367
第三节 信息消费的特点 369
第四章 信息与当代社会经济 371
第一节 信息产业已成为第一支柱产业 371
第二节 信息产业及其分类 372
第三节 信息部门与经济结构 374
第五章 信息处理的经济效益 379
第一节 信息收集与输入的效益 379
第二节 信息加工与储存的效益 381
第三节 信息输出与传递的效益 383
第六章 信息的经济管理 386
第一节 信息的经济管理系统 386
第二节 信息与经济决策及预测 388
第三节 信息经济管理系统的“e”化 390
第七章 信息管理的数字安全 393
第一节 有关数字安全的视角 393
第二节 数字安全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屏障 396
第三节 全方位构筑和谐社会的数字安全屏障 399
第八篇 创意产业经济学 403
第一章 创意产业与创意产业经济学 405
第一节 创意产业的内涵与界定 405
第二节 创意产业的特点 414
第三节 创意产业经济学的源起 422
第二章 创意产业的市场基础及其勃兴 433
第一节 创意产业的市场基础 433
第二节 创意产业的勃兴 436
第三章 创意产业的价值体系与产业化模式 442
第一节 创意产业的价值创造 442
第二节 创意产业的价值实现 443
第三节 创意产业的价值系统与产业化模式 444
第四章 创意产业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447
第一节 资源转化模式 447
第二节 价值提升模式 450
第三节 结构优化模式 452
第四节 市场扩张模式 454
第五章 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模式 457
第一节 城市发展模式的演进带来机遇 457
第二节 创意产业与旧城区改造 459
第九篇 人口经济学 463
第一章 人口经济学的形成 465
第一节 人口经济思想的沿革 465
第二节 人口经济学的诞生 471
第二章 人口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474
第一节 人口经济学的定义、学科性质及研究对象 474
第二节 人口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科的关系 475
第三节 人口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476
第四节 人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477
第三章 两种生产和两个基本比例关系 479
第一节 “两种生产”的理论基础 479
第二节 两种基本比例关系 482
第三节 人口战略与经济战略的结合与协调 483
第四章 人口与国民收入 485
第一节 人口与人均国民收入 485
第二节 人口增长与国民收入的分配 487
第五章 人口与消费 490
第一节 人口增长与消费基金 490
第二节 人口与消费水平 491
第三节 人口与消费构成 492
第四节 人口与消费品市场 494
第六章 人口投资 496
第一节 人口投资与技术投资 496
第二节 劳动力再生产费用的投入与产出 496
第三节 人口质量 497
第四节 智力投资与劳动力资源开发 498
第五节 劳动力结构变化的社会经济效益 499
第七章 人口分布与经济发展 501
第一节 人口分布受制于经济条件 501
第二节 人口分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501
第三节 人口经济密度 503
第四节 人口移动的经济效益问题 504
第八章 当代西方人口经济学的研究现状 506
第一节 当代西方人口经济学研究的三个流派 506
第二节 人口经济理论微观分析的开展 507
第三节 相关学科——人力经济学的出现 509
第十篇 能源经济学 511
第一章 能源与人类文明的发展 513
第一节 能源的定义及其分类 513
第二节 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 514
第三节 能源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515
第二章 能源的研究及能源经济学的发展 517
第一节 能源危机与能源研究 517
第二节 环境污染与能源研究 518
第三节 从动力经济学到能源经济学 518
第三章 能源消费与能源资源 521
第一节 能源消费弹性问题 521
第二节 能源供给保障问题 522
第三节 能源政策 527
第四节 世界能源消费新形势下的相应对策 528
第四章 能源生产与能源结构 532
第一节 能源需求预测与能源生产 532
第二节 能源消费结构与能源生产 533
第五章 能源利用与能源节约 537
第一节 能源的合理利用及其实现的途径 537
第二节 能源的节约及其实现的途径 539
第六章 能源与环境保护 547
第一节 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547
第二节 综合的能源环境政策 548
第七章 能源项目的综合效益分析 552
第一节 能源项目综合效益分析的原则 552
第二节 能源项目综合效益分析的方法 554
第三节 能源项目的最终评估和选择 557
第八章 能源经济学与能源政策 559
第一节 制订能源政策的基础和目标 559
第二节 能源的供应政策 560
第三节 能源的投资政策 560
第四节 能源的税收政策 561
第十一篇 投资经济学 563
第一章 绪论 565
第一节 投资概述 565
第二节 投资学的建立和发展 569
第二章 投资组合理论 576
第一节 投资组合理论简介 576
第二节 资产定价理论 581
第三节 有效市场假说 585
第三章 投资工具 588
第一节 债券 588
第二节 股票 592
第三节 衍生证券 599
第四节 投资公司与基金 602
第四章 证券市场 607
第一节 证券市场概述 607
第二节 证券发行市场 608
第三节 证券流通市场 610
第四节 世界证券市场 611
第五节 证券市场管理与监督 614
第五章 证券投资分析 617
第一节 基本分析 617
第二节 技术分析 620
第三节 风险管理 624
第六章 行为金融理论 630
第一节 资本市场的分形假说 630
第二节 行为金融的心理学基础 632
第三节 行为金融学的主要理论 635
第十二篇 投入产出经济学 643
第一章 投入产出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645
第一节 投入产出经济学的产生 645
第二节 投入产出经济学的应用和推广 646
第三节 投入产出经济学的发展 648
第二章 投入产出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651
第一节 投入产出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651
第二节 投入产出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653
第三章 投入产出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 656
第一节 投入产出表 656
第二节 投入产出的数学模型 661
第三节 直接消耗系数与完全消耗系数 662
第四节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验证 664
第五节 投入产出模型的假设与求解条件 666
第四章 企业投入产出模型 669
第一节 企业投入产出表及其数学模型 669
第二节 企业投入产出模型的特点和作用 673
第五章 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 674
第一节 经济结构分析 674
第二节 价格分析 678
第三节 能源分析 683
第四节 经济效益分析和编制计划 686
第六章 投入产出扩展模型 691
第一节 环境保护投入产出模型 691
第二节 收入分配的投入产出模型 694
第三节 人口投入产出模型 697
第四节 动态投入产出模型 701
第五节 投入产出优化模型 704
第十三篇 开放经济学 707
第一章 开放经济与开放经济学 709
第一节 开放经济的含义与基本特征 709
第二节 开放经济的发展概况 709
第三节 开放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 712
第四节 开放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715
第二章 开放经济的制约因素与资源导向 717
第一节 开放经济的制约因素 717
第二节 开放经济的资源导向 721
第三章 开放经济结构和区域设置 725
第一节 开放经济结构的优化 725
第二节 开放经济的区域设置 731
第四章 开放经济系统及运行 737
第一节 开放经济系统的特征与功能 737
第二节 开放经济系统的设计与协调 740
第三节 开放经济的运行 744
第五章 开放经济的体制与模式 749
第一节 开放经济体制及设置 749
第二节 开放经济模式及选择 752
第六章 开放经济的发展战略 755
第一节 开放经济发展战略的类型与比较 755
第二节 开放经济的企业外向化 757
第三节 我国开放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 760
第七章 开放经济的新发展 764
第一节 对外开放与国际贸易 764
第二节 对外开放与利用外资 766
第三节 对外贸易与产业发展 768
第四节 利用外资与产业发展 771
第十四篇 特区经济学 775
第一章 特区经济学的兴起 研究对象和方法 777
第一节 特区经济学的兴起 777
第二节 特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778
第三节 特区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780
第二章 世界经济特区的产生和沿革 782
第一节 世界上最早的经济特区——自由港区 782
第二节 工业—贸易型经济特区—出口加工区 786
第三节 科学工业园区 789
第四节 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特征 792
第三章 世界经济特区的成效及发展趋势 794
第一节 世界经济特区的创办经验 794
第二节 世界经济特区的主要成效 797
第三节 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趋势 799
第四章 中国经济特区的建立 801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建立经济特区的有利条件 801
第二节 中国经济特区的建立过程 802
第五章 中国经济特区的作用 805
第一节 经济特区是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区 805
第二节 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窗口 809
第六章 中国经济特区的发展战略 816
第一节 外向型经济含义 816
第二节 经济特区的发展战略 820
第三节 深圳和香港的经济融合 821
- 《中风偏瘫 脑萎缩 痴呆 最新治疗原则与方法》孙作东著 2004
- 《全国高等中医药行业“十三五”创新教材 中医药学概论》翟华强 2019
- 《异质性条件下技术创新最优市场结构研究 以中国高技术产业为例》千慧雄 2019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基于地质雷达信号波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探测方法研究》赵贵章 2019
- 《语文教育教学实践探索》陈德收 2018
- 《第一性原理方法及应用》李青坤著 2019
- 《花样民游 幼儿园民间传统游戏的创新与指导》刘娟 2019
- 《数学物理方法与仿真 第3版》杨华军 2020
- 《Helmholtz方程的步进计算方法研究》李鹏著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