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模式研究
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模式研究

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模式研究PDF电子书下载

社会科学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高湘萍,崔丽莹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807451747
  • 页数:32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作者在大量的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对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模式进行了深入探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模式研究》目录

第一章 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模式调查研究的背景 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1

一、人际关系的概念及其功能 1

二、当代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 3

第二节 研究意义 7

一、理论意义 7

二、实践意义 7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9

一、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9

二、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3

第四节 我们的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 15

一、研究目标 15

二、研究视角 15

三、研究内容 15

第五节 研究方法 16

一、调查问卷结构 16

二、访谈大纲的编制 19

三、问卷调查及访谈的取样 20

四、数据、资料的收集、处理和利用 22

第二章 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状况概貌 25

第一节 问卷调查结果 25

一、当代大学生主要人际关系网络概况 25

二、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动因 43

三、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技能水平 46

第二节 个案访谈结果 49

一、父母关系 49

二、朋友关系 51

三、网络交友 51

四、大学生人际交往动机 51

五、大学生人际交往技能 53

第三节 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概况的总体印象 54

一、当代大学生的主要人际关系网络状况 54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动力结构分析 56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技能的总体分析 58

第三章 人际吸引 62

第一节 问卷调查结果 62

一、人际吸引的认知特征 62

二、人际吸引的行为特征 72

三、人际吸引的情绪体验 80

四、人际吸引的动力特征 81

五、主要人际关系的相互吸引 81

第二节 个案访谈结果 85

一、师生间的人际吸引 85

二、朋友之间的相互吸引 88

三、与网友的相互吸引 96

第三节 人际吸引模式 98

一、家庭关系与人际吸引 100

二、与同龄人的人际吸引 101

三、师生之间的人际吸引 102

第四章 人际互动 105

第一节 问卷调查结果 105

一、人际互动认知特征 105

二、人际互动行为特征 106

三、人际互动动力特征 108

四、主要人际关系类型的互动 109

第二节 个案访谈结果 120

一、家庭内部互动 120

二、师生互动 127

三、朋友间的互动 131

四、亲密朋友间的互动 134

五、与网友的互动 137

第三节 人际互动模式 138

一、当代大学生与同龄人的互动 139

二、当代大学生亲子互动 141

三、当代大学生师生互动 142

四、当代大学生人际互动模型 142

第五章 人际沟通 145

第一节 问卷调查结果 145

一、人际沟通行为特征 145

二、人际沟通认知特征 151

三、人际沟通动力特征 157

四、重要人际关系中的沟通行为 158

第二节 个案访谈结果 165

一、亲子沟通 165

二、师生沟通 169

三、普通朋友间的沟通 170

四、亲密朋友间的沟通 172

五、与网友的沟通 174

第三节 人际沟通模式 175

一、当代大学生的亲子沟通模式 176

二、当代大学生的同伴沟通模式 178

三、当代大学生的师生沟通模式 179

第六章 合作行为 182

第一节 问卷调查结果 182

一、合作的认知特征 182

二、合作的行为特征 186

三、合作的动力特征和技能水平 190

四、不同类型大学生合作模式特征比较 190

第二节 个案访谈结果 193

一、与朋友在一起的活动内容 193

二、影响合作进展的因素 195

三、小团体 196

第三节 人际合作模式 197

一、大学生合作模式的总体分析 197

二、合作者与非合作者反应模式的比较 201

三、大学生合作认知、合作情感与合作行为之间的关系模式 202

第七章 角色担任 205

第一节 问卷调查结果 205

一、角色丛 205

二、角色间冲突 210

三、父母对大学生的角色期望 211

四、角色担任认知特征 213

五、处理角色间关系的能力 213

第二节 个案访谈结果 214

一、角色丛(子女、学生、班干、朋友、恋人、社团学生会) 214

二、父母的角色期望 215

第三节 角色担任模式 216

一、角色占有 216

二、角色扮演和角色失调 217

三、模型描述 222

第八章 利他与受助行为 225

第一节 问卷调查结果 225

一、利他认知特征 225

二、利他与受助行为特征 230

三、利他动力特征和技能 239

四、受助后的情绪体验 240

第二节 个案访谈结果 241

一、与朋友交往的互相帮助 241

二、与老师的互帮互利 242

第三节 利他行为模式 243

一、利他行为认知的地区差异 243

二、利他的道德归因倾向 243

三、助人状况和受助状况的巨大反差 244

四、利他的积极情绪体验 244

五、有良好的利他意愿,但对自己的能力不够自信 245

第九章 人际冲突 246

第一节 问卷调查结果 246

一、人际冲突认知特征 246

二、冲突行为 252

第二节 个案访谈结果 257

一、冲突的状态 257

二、发生冲突时的情景 259

三、如何避免冲突 263

四、处理方式 265

第三节 人际冲突模式 267

第十章 攻击行为 271

第一节 问卷调查结果 271

一、攻击行为特征 271

二、攻击认知特征 279

第二节 个案访谈结果 281

一、与同学、老师之间的矛盾攻击 281

二、与朋友、其他人之间的矛盾攻击 285

三、与家人的矛盾攻击 287

第三节 攻击行为模式 289

一、责任归因 290

二、攻击性行为 290

三、责任归因与攻击行为 291

附录:大学生人际关系调查问卷 297

后记 3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