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药物化学
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药物化学

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药物化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4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主编孟繁浩,李柱来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6
  • ISBN:9787506779074
  • 页数:407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是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之一。本教材以各系统疾病为纲,结合药学专业教学及实践需求,在理解疾病的发病机制、药物作用靶点和药物性质的基础上,重点对防治各系统疾病的药物从结构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通过药物化学的教学过程,务必使药学学生理解发现、修饰和优化先导化合物的方法,了解从分子水平上揭示药物及具有生理活性物质的作用机理,和药物及生理活性物质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本教材在介绍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适当引入案例,并设置“学习导引”、“课堂互动”、“知识链接”和“思考题”等编写模块;强化学习内容。且配套的在线学习平台电子资源,包括电子教材、课程教学大纲、教学指南、课件、题库等,使得教材内容立体化、生动化。可供药学、药剂学、制药工程及药学相关专业的学生使用。
上一篇:中药化学下一篇:毒蛇咬了怎么办
《全国普通高等医学院校药学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药物化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药物化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1

第二节 药物化学的近代发展 2

一、药物化学的起源与发展过程 2

二、我国药物化学的发展 5

第三节 药物的名称 6

一、通用名 6

二、化学名 7

三、商品名 7

第二章 药物的结构与药物作用 9

第一节 药物理化性质与药物活性 11

一、药物的溶解度和分配系数对药效的影响 11

二、药物的酸碱性和解离度对药效的影响 12

第二节 药物结构与药物活性 12

一、键合形式与生物活性 13

二、药物结构中的官能团对药效的影响 15

三、药物分子的电荷分布对药效的影响 17

四、药物的立体结构对药效的影响 17

第三节 药物的结构与药物代谢 20

一、药物的Ⅰ相代谢 20

二、药物的Ⅱ相转化 29

第三章 镇静催眠药和抗癫痫药 34

第一节 镇静催眠药 34

一、苯二氮?类 34

二、咪唑并吡啶(嘧啶)类 40

三、吡咯酮类 41

四、其他类 41

第二节 抗癫痫药 42

一、巴比妥类 42

二、乙内酰脲类 46

三、二苯并氮杂?类 47

四、γ-氨基丁酸类似物 48

五、脂肪羧酸类 49

六、磺酰胺类 49

七、苯基三嗪类 50

第四章 抗精神病药和抗抑郁药 52

第一节 抗精神病药 52

一、吩噻嗪类 52

二、硫杂蒽类 58

三、丁酰苯类 59

四、二苯并二氮?类 61

五、苯甲酰胺类 63

第二节 抗抑郁药 63

一、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63

二、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 64

三、5-羟色胺重摄取抑制剂 68

四、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重摄取抑制剂 70

五、去甲肾上腺能和特异的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 70

第五章 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药 72

第一节 抗帕金森病药 72

一、拟多巴胺类药 73

二、外周脱羧酶(AADC)抑制剂 74

三、多巴胺释放剂 75

四、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75

五、抗胆碱药 76

第二节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 77

一、胆碱酯酶抑制药 78

二、M1受体激动剂 80

三、作用于β淀粉样多肽的AD治疗药 81

四、作用于Tau蛋白的AD治疗药 81

第六章 镇痛药 83

第一节 吗啡生物碱及类似物 83

一、吗啡 83

二、吗啡的半合成衍生物 84

第二节 合成镇痛药 86

一、哌啶类 86

二、氨基酮类 88

第三节 其他药物 89

第七章 非甾体抗炎药 91

第一节 解热镇痛药 91

一、水杨酸类 91

二、苯胺类 94

三、吡唑酮类 96

第二节 非甾体抗炎药 96

一、3,5-吡唑烷二酮类 96

二、邻氨基苯甲酸类 97

三、芳基烷酸类 98

四、1,2-苯并噻嗪类 105

五、选择性COX-2抑制剂 107

第三节 抗痛风药 109

第八章 抗变态反应药和局部麻醉药 111

第一节 抗变态反应药 111

一、组胺H1受体拮抗剂 111

二、其他抗变态反应药 121

第二节 局部麻醉药 122

一、芳酸酯类 123

二、酰胺类 125

三、氨基酮类 128

四、氨基醚类 128

第九章 影响胆碱能神经系统药物 130

第一节 拟胆碱药 131

一、胆碱受体激动剂 131

二、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 133

第二节 抗胆碱药 134

一、茄科生物碱类M胆碱受体拮抗剂 135

二、合成M胆碱受体拮抗剂 137

三、N胆碱受体拮抗剂 140

第十章 影响肾上腺素能神经系统药物 144

第一节 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与肾上腺素能受体 144

第二节 拟肾上腺素药 146

一、α、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147

二、α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150

三、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152

第三节 抗肾上腺素药 155

一、α受体拮抗剂 155

二、β受体拮抗剂 156

第十一章 抗高血压药和利尿药 162

第一节 抗高血压药 162

一、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药物 162

二、钙通道阻滞剂 173

第二节 利尿药 178

一、碳酸酐酶抑制剂 180

二、Na+-K+-2Cl-同向转运抑制剂 180

三、Na+-Cl-同向转运抑制剂 181

四、肾内皮细胞钠通道阻滞剂 183

五、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 183

第十二章 抗心律失常药、抗心绞痛药和抗心力衰竭药 185

第一节 抗心律失常药 185

一、钠通道阻滞剂 185

二、钾通道阻滞剂 189

第二节 抗心绞痛药 192

第三节 抗心力衰竭药 195

一、强心苷类 195

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197

三、钙敏化药 197

第十三章 调节血脂药物和抗血栓药物 200

第一节 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 201

第二节 降低甘油三酯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药物 207

一、苯氧乙酸酯类 207

二、烟酸及其衍生物 211

三、其他药物 212

第三节 抗血栓药物 212

第十四章 呼吸系统疾病药物 216

第一节 平喘药 216

一、肾上腺素β2受体激动剂 216

二、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220

三、M胆碱受体拮抗剂 222

四、肾上腺皮质激素 223

五、影响白三烯的药物 224

第二节 镇咳药 226

一、中枢性镇咳药 226

二、外周性镇咳药 227

第三节 祛痰药 227

第十五章 消化系统疾病药物 229

第一节 抗溃疡药 229

一、H2受体拮抗剂 231

二、质子泵抑制剂 234

第二节 促胃肠动力药 236

第三节 止吐药 237

第四节 肝胆疾病辅助治疗药 238

一、肝病辅助治疗药物 238

二、胆病辅助治疗药物 239

第十六章 甾体激素类药物 241

第一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类 242

第二节 雌激素 247

一、甾体雌激素 247

二、非甾体雌激素 249

三、抗雌激素类药 251

第三节 孕激素 252

一、孕激素和甾体避孕药 252

二、抗孕激素 255

第四节 雄性激素和蛋白同化激素 256

一、雄性激素 256

二、蛋白同化激素 257

第十七章 降血糖药和调节骨代谢与形成药 259

第一节 降血糖药 259

一、胰岛素及其类似物 259

二、合成降血糖药 261

第二节 调节骨代谢与形成药 269

一、双膦酸盐类 269

二、降钙素 270

第十八章 抗生素 272

第一节 β-内酰胺类 273

一、青霉素类 274

二、头孢菌素类 282

三、β-内酰胺酶抑制剂 288

四、非经典β-内酰胺类 290

第二节 四环素类 292

第三节 氨基苷类 293

第四节 大环内酯类 296

一、红霉素类 296

二、螺旋霉素类 300

三、麦迪霉素类 301

第五节 其他类 302

一、氯霉素类 302

二、林克酰胺类 303

三、磷霉素 303

第十九章 合成抗菌药 305

第一节 喹诺酮类抗菌药 305

第二节 磺胺类抗菌药和增效剂 311

一、磺胺类抗菌药 311

二、抗菌增效剂 315

第三节 抗结核分枝杆菌药 316

一、合成抗结核药 317

二、抗结核抗生素 318

第四节 抗真菌药 320

一、抗生素类抗真菌药 320

二、唑类抗真菌药 321

三、其他类抗真菌药 325

第五节 其他抗菌药 326

一、硝基呋喃类 326

二、硝基咪唑类 327

三、噁唑烷酮类 327

第二十章 抗病毒药和抗寄生虫药 330

第一节 抗病毒药 330

一、三环类 331

二、核苷类 331

三、非核苷类 335

第二节 抗艾滋病药 336

一、逆转录酶抑制剂 336

二、蛋白酶抑制剂 339

三、整合酶抑制剂 340

第三节 抗寄生虫药 341

一、驱肠虫药 341

二、抗疟药 343

三、抗血吸虫病药 349

第二十一章 抗肿瘤药 351

第一节 直接影响DNA结构和功能抗肿瘤药 351

一、氮芥类 351

二、乙撑亚胺类 354

三、金属配合物类 355

四、喜树碱类 356

五、鬼臼生物碱类 357

六、蒽醌类 358

第二节 干扰核酸生物合成抗肿瘤药 359

一、嘧啶类 359

二、嘌呤类 361

三、叶酸类 362

第三节 抑制蛋白质合成与功能抗肿瘤药 363

一、长春碱类 363

二、紫杉烷类 364

第四节 调节体内激素平衡抗肿瘤药 366

一、雌激素类受体调节剂 366

二、雄激素类受体调节剂 367

第五节 靶向抗肿瘤药 367

第二十二章 维生素 370

第一节 脂溶性维生素 371

一、维生素A类 371

二、维生素D类 372

三、维生素E类 373

四、维生素K类 373

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 374

一、维生素B类 374

二、维生素C类 376

三、叶酸类 377

第二十三章 新药设计与开发 379

第一节 先导化合物发现的方法和途径 379

一、从天然产物的活性成分中获得先导化合物 379

二、从分子生物学途径发现先导化合物 380

三、通过随机发现先导化合物 381

四、从代谢产物中发现先导化合物 382

五、通过药物的副作用或新用途发现先导化合物 382

六、从药物合成的中间体中发现先导化合物 383

七、通过计算机辅助药物筛选寻找先导化合物 383

八、通过其他的方法得到先导化合物 384

第二节 先导化合物的优化 385

一、生物电子等排 385

二、前药原理 387

三、软药 388

四、硬药 389

五、孪药 389

第三节 新药研究与开发的过程和方法 390

一、药物发现的过程 390

二、新药的开发阶段 391

主要参考文献 394

药名索引 39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