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重质油化学
重质油化学

重质油化学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梁文杰主编
  • 出 版 社:东营:石油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63613579
  • 页数:360 页
图书介绍:“九五”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级重点教材:本书内容涵盖重质油的组成、性质及其转化和利用。内容涉及重质油的化学组成、结构和性质,重质油热转化、催化裂化及催化加氢的化学原理。
《重质油化学》目录
标签:主编 化学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重质油资源 1

一、重质原油的资源情况 1

二、减压渣油性质和组成的特点 2

第二节 重质油加工过程简介 4

一、重质油加工过程的类型 4

二、重质油加工典型方案 6

第三节 重质油化学研究工作沿革简述 7

参考文献 8

一、重质油的碳氢元素组成及氢碳比 10

第一节 重质油的元素组成 10

第二章 重质油的化学组成及其分离方法 10

二、重质油中的杂原子含量 14

三、重质油中的微量金属含量 15

第二节 按溶解度分离重质油的方法 17

一、溶剂分离沥青质 17

二、超临界溶剂萃取分馏 24

三、其它溶剂分离方法 25

第三节 按极性分离重质油的方法 27

一、液固吸附色谱 27

二、键合相色谱 37

第四节 按酸碱度分离重质油的方法 37

一、离子交换色谱法 38

二、改性吸附色谱法 42

三、配位法 43

参考文献 44

第三章 重质油化学结构的研究方法 49

第一节 重质油平均结构的表征方法 49

一、概述 49

二、重质油平均结构的直接研究方法 50

第二节 重质油化学结构的近代物理研究方法 51

一、核磁共振波谱 52

二、红外光谱 59

三、同步荧光光谱 64

第三节 基于核磁共振波谱的结构参数法 68

一、改进的Brown-Ladner法 69

二、计算机辅助求解结构参数法 80

第四节 研究重质油分子结构的化学方法 83

一、氧化法 84

二、热解法 90

三、烷基转移法 92

四、还原降解法 92

参考文献 93

第四章 重质油的化学组成与结构 101

二、重质油中饱和分的组成 102

第一节 重质油中的饱和烃 102

一、减压渣油中饱和分的平均结构参数 102

第二节 重质油中的芳香烃 105

一、减压渣油中芳香分的平均结构参数 105

二、重质油中芳香分的组成 107

第三节 重质油中胶状沥青状组分的平均结构参数 108

一、胶质及其亚组分的平均结构参数 109

二、沥青质的平均结构参数 112

第四节 重质油中胶状沥青状组分的芳香环系及其烷基链 114

一、重质油RICO反应转化率 115

三、和芳香碳相连的烷基侧链 116

二、二氧化碳收率与芳碳率之间的关系 116

四、连接两芳香环系的烷基桥链 121

五、芳香环系的结构 123

第五节 重质油中的含杂原子结构 128

一、重质油中的含硫结构 129

二、重质油中的含氮结构 132

三、重质油中的含氧结构 136

四、重质油中的微量金属 139

参考文献 143

第五章 重质油的胶体结构 146

第一节 引言 146

第二节 重质油中的超分子结构 150

一、单元片 151

二、似晶缔合体 152

三、胶束及超胶束 154

四、簇状物、絮状物及液晶 156

第三节 我国典型原油减压渣油的胶体特性 158

一、减压渣油及其组分的胶体结构特性 158

二、减压渣油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抽余油的胶体结构特性 161

第四节 形成重质油胶体结构的分子间相互作用 165

一、电荷转移作用对渣油胶体结构形成的贡献 166

二、偶极相互作用对渣油胶体结构形成的贡献 168

三、氢键作用对渣油胶体结构形成的贡献 169

第五节 重质油胶体结构的稳定性 171

一、石油或重质油体系的热力学模型 172

二、重质油胶体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173

三、重质油胶体稳定性与化学组成及结构的关系 174

参考文献 174

第六章 重质油的物理性质 181

第一节 重质油的沸点范围 181

第二节 重质油的相对分子质量 185

一、概述 185

二、用VPO法测定数均相对分子质量 186

三、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重质油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190

四、用质谱法测定重质油的相对分子质量 192

第三节 重质油的密度及相对密度 194

一、国内外重质油的相对密度 194

二、用密度法求取重质油的结构参数 197

三、若干与相对密度相关的参数 198

第四节 重质油的粘度 199

一、概述 199

二、重质油及其馏分的粘度 200

三、重质油的特性粘度 202

第五节 重质油的残炭值 204

一、渣油及其馏分的残炭值 204

二、减压渣油各组分的残炭值 206

三、重质油残炭值与氢碳比及氢含量的关系 207

参考文献 209

第七章 重质油热转化化学 212

第一节 重质油热转化工艺概述 212

第二节 重质油的热转化反应 213

一、重质油热反应的影响因素 214

二、重质油热转化过程中残渣油组成结构的变化 215

三、重质油热转化过程中溶解度的变化 217

四、热转化过程中残渣油中氮和金属的富集 217

五、不同油源重质油的热转化 219

第三节 重质油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窄馏分及脱油沥青的热反应 221

六、重质油在接触剂上的高温热转化 221

一、减压渣油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窄馏分的热转化 222

二、减压渣油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脱油沥青的热转化 222

第四节 重质油各组分的热转化 227

一、渣油四组分的热转化行为 227

二、胶质的热转化 231

三、沥青质的热转化 234

四、焦炭的组成、结构 238

第五节 重质油热转化体系中的相分离及生焦历程 242

一、重质油热转化体系中的相分离 242

二、重质油热转化体系中的第二液相及其表征 244

三、重质油热转化体系中相分离与生焦诱导期的关系 245

第六节 重质油的热转化反应动力学 247

一、重质油热转化的集总反应动力学模型 247

二、考虑相分离的重质油热转化反应动力学模型 249

第七节 重质油在氢、供氢剂或芳香性溶剂存在下的热反应 252

一、临氢减粘裂化 252

二、有供氢剂或芳香性溶剂存在下的减粘裂化 254

参考文献 261

第八章 重质油催化裂化化学 266

第一节 重质油催化裂化工艺概述 266

一、重质油催化裂化的原料 266

三、重质油催化裂化的产物 268

二、重质油催化裂化的操作条件 268

第二节 重质油催化裂化反应 270

一、重质油催化裂化的物理-化学模型 270

二、重质油四组分的催化裂化反应性能 271

三、重质油酸碱分的催化裂化反应性能 274

第三节 重质油催化裂化催化剂 276

一、重质油催化裂化催化剂的性能要求 276

二、重质油催化裂化催化剂的典型组成 278

第四节 重质油催化裂化反应动力学模型 280

一、重质油催化裂化的六集总模型 280

二、重质油催化裂化的十一集总模型 280

三、重质油催化裂化的十三集总模型 282

四、催化裂化提升管反应器的流动反应三维模型 284

参考文献 284

第九章 重质油加氢转化化学 287

第一节 重质油加氢工艺概述 287

一、固定床重质油加氢工艺 287

二、沸腾床(膨胀床)重质油加氢工艺 291

三、移动床重质油加氢工艺 293

第二节 重质油加氢过程的反应 293

一、加氢反应一般规律 293

二、各类加氢反应之间的相互影响 299

三、重质油加氢转化反应 300

第三节 重质油加氢过程动力学 304

一、重质油加氢过程的简单动力学模型 305

二、重质油加氢裂化动力学集总模型 307

第四节 重质油加氢催化剂 310

一、重质油加氢脱金属催化剂 310

二、重质油加氢脱硫和加氢脱氮催化剂 313

三、重质油加氢催化剂的失活 316

第五节 悬浮床重质油加氢裂化 318

一、重质油悬浮床加氢工艺概况 319

二、重质油悬浮床加氢裂化的分散型催化剂(添加物) 321

三、分散型催化剂的作用机理和重质油反应机理 324

四、重质油悬浮床加氢裂化反应动力学 329

参考文献 332

第十章 石油沥青的组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344

第一节 石油沥青的化学组成与性能的关系 345

一、石油沥青的化学组成与其胶体结构的关系 345

二、沥青质含量对沥青性能的影响 347

第二节 石油沥青中的蜡及其对沥青性能的影响 348

一、重质油中的蜡 348

二、蜡对石油沥青低温性能的影响 351

第三节 石油沥青在使用过程中组成和性质的变化 353

参考文献 35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