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临床药理学
临床药理学

临床药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马统勋,乔海灵主编
  • 出 版 社:郑州: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8
  • ISBN:7810482521
  • 页数:269 页
图书介绍:
《临床药理学》目录

第一章 临床药理学的进展 1

一、临床约理学的概念 1

二、临床药理学的发展概况 1

三、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 3

(一)新药的药效学与毒理学的研究 3

(二)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3

(三)临床试验与评价 4

(四)药物相互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 4

四、临床药理学的工作范围 4

(一)新药的临床评价及市场药物的再评价 4

(一)队伍问题 5

五、临床药理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5

(五)提供临床药理学咨询服务 5

(四)开展临床药理教学,普及临床药理学知识 5

(三)开展治疗药物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5

(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5

(二)研究对象与条件 6

(三)临床药理学与临床药学的相互关系 6

(四)临床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的相互关系 6

(五)今后发展趋势 6

第二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与临床用药 7

第一节 房模型与动力学过程 7

一、房室模型 7

二、动力学过程(速率过程) 8

第二节 药动学基本参数及其意义 9

一、消除速率常数(k) 10

三、表观分布容积 11

二、半衰期 11

四、清除率 12

五、曲线下面积 12

六、生物利用度 12

七、稳态血药浓度 14

第三节 临床给药方案的制订 18

一、维持剂量与给药间隔 18

二、负荷剂量 19

三、给药方案 20

第三章 治疗药物监测与临床用药 23

第一节 TDM的药理学基础 23

一、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 23

二、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 24

第二节 TDM的临床应用 26

一、TDM的范围 27

二、分析监测结果 27

三、调整用药剂量 28

四、TDM的注意事项 29

五、TDM的局限性 30

第三节 TDM的临床应用实例 30

一、苯妥英(phenytoin) 30

二、地高辛(digoxin) 31

三、茶碱类药(theophyllines) 32

四、氨基甙类抗生素(aminoglucosides) 33

五、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 33

二、标本的种类、取样与储存 35

(二)体内药物分析的特点 35

(一)标本种类 35

第四章 体内药物分析概述 35

一、体内药物分析在临床药理研究中的意义、任务和特点 35

(一)体内药物分析在临床药理研究中的主要任务 35

(二)标本的储存 36

三、标本的预处理 36

(一)标本预处理的原因 36

(二)标本预处理的常用方法 36

四、分析方法的选择与评价 39

(一)选择分析方法的基本依据 39

(二)分析方法评价的几项指标 39

五、临床药理研究中常用的几种分析方法 39

(一)分类 40

(二)分离原理 40

一、液相色谱的分类及其分离原理 40

附:高效液相色谱简介 40

二、基本理论 41

(一)几个基本概念 41

(二)塔板理论和塔板理论高度 41

三、固定相和流动相 42

(一)液-固吸附色谱用固定相 42

(二)液-液分配色谱用固定相 42

(三)离子交换色谱用固定相 42

(四)排斥色谱用固定相 42

(一)组成 43

(二)对检测器的要求 43

四、仪器的组成和对检测器的要求 43

五、应用 44

第五章 肝、肾疾病与临床用药 46

第一节 肝脏疾病与临床用药 46

一、肝脏疾病对药物动力学的影响 46

二、肝脏疾病时的用药问题 50

第二节 肾脏疾病与临床用药 52

一、肾脏疾病对药动学的影响 52

二、肾脏疾病时的用药问题 55

一、机体组成 60

三、消化系统 60

二、神经系统 60

第一节 小儿的生理特点 60

第六章 小儿临床用药 60

四、心血管及呼吸系统 61

五、肾功能 61

第二节 小儿的药动学特点 61

一、吸收 61

二、分布 61

三、代谢 62

四、排泄 62

第三节 小儿的药效学特点 63

一、中枢神经系统 63

二、水盐代谢 63

一、母亲用药与新生儿 64

第四节 影响小儿用药的因素 64

四、遗传性疾病 64

五、免疫反应 64

三、内分泌及营养 64

二、新生儿黄疸与用药 65

三、因红细胞酶功能不足引起的反应 65

四、用药顺应性 66

第五节 小儿合理用药 66

一、小儿给药剂量的计算 66

二、给药途径及方法 68

三、治疗药物监测在小儿用药中的应用 69

第七章 老年人临床用药 71

第一节 概述 71

一、老年人的用药特点 71

二、老年人用药的研究动向 72

三、老年人用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73

第二节 老年人的药动学特点 73

一、吸收 73

二、分布 74

三、代谢 75

四、排泄 75

第三节 老年人的药效学特点 76

一、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变化对药效学的影响 76

二、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变化对药效学的影响 76

三、内分泌系统的生理变化对药效学的影响 77

四、免疫系统的生理变化对药效学的影响 77

一、老年性疾病 78

第四节 影响老年人用药的其他因素 78

六、其他方面的生理变化对药效学的影响 78

五、肝脏和肾脏的生理变化对药效学的影响 78

二、饮食与营养 79

三 、精神因素与安慰剂效应 79

四、对医嘱的顺应性 79

第五节 老年人的用药原则 79

一、明确用药目的,严格掌握适应证 80

二、恰当选择药物及剂型 80

三、给药方案应个体化,必要时可TDM 80

四、恰当联合用药 80

五、疗程不宜过长,长期用药应定期随访 80

六、减少和控制应用补养药 81

二、药物不良反应的分类及其发生机制 83

(一)A型药物不良反应 83

一、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 83

第八章 药物不良反应及其监测 83

(二)B型药物不良反应 85

三、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86

(一)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范围 87

(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目的 87

(三)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方法 87

(四)对我国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制度的设想 88

第九章 药源性疾病 89

一、历史与流行病学 89

(三)年龄因素 90

(二)性别因素 90

(一)种族和遗传多态性 90

二、药源性疾病的易感因素 90

三、药源性疾病的基本类型 91

(一)药源性疾病的病因学分类 91

(二)药源性疾病的病理分类 91

四、药源性疾病的防治原则 91

(一)药源性疾病的诊断 91

(二)药源性疾病的处理原则 92

(三)防止药源性疾病发生的原则 92

五、常见的药源性疾病 93

(一)药源性肝脏疾病 93

(二)药源性肾脏疾病 93

(三)药源性心脏疾病 94

六、结语 95

(四)药源性肺疾病 95

(五)药源性血液病 95

第十章 药物的相互作用 96

一、药动学的相互作用 96

(一)胃肠道吸收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96

(二)分布与消除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97

二、药效学方面的相互作用 99

(一)相加作用 99

(二)协同作用 99

(三)拮抗作用 99

(四)改变作用点的环境 100

(一)主要药效学研究 101

一、药效学研究 101

第十一章 新药临床前药理研究 101

(二)一般药理研究 102

(三)复方制剂中多种组分对药效或毒副作用影响的研究 103

二、药动学研究 103

(一)吸收速度和程度 103

(二)分布 103

(三)药物的消除 103

(四)药代动力学参数 103

三、毒理学研究 104

(一)全身性用药的毒性试验 104

(二)局部用药的毒性试验 105

(三)特殊毒理研究 106

(二)实验动物的要求与选择 107

四、临床前药理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 107

(一)试验药物的质量 107

(三)药物剂量换算 108

(四)实验设计与数据处理 108

第十二章 新药临床药理研究与评价 109

一、新药临床试验的申报与批准 109

二、临床试验单位及研究人员应具备的条件 109

三、新药临床试验的道德准则 110

四、新药临床试验 111

(一)Ⅰ期临床试验 111

(二)Ⅱ期临床试验 112

(四)临床验证 114

(三)Ⅲ期临床试验 114

第十三章 感染性疾病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115

一、常见感染性疾病的特点 115

(一)致病菌的种类 115

(二)难治性感染成为目前临床突出问题 115

二、抗菌药物应用存在的问题 116

三、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几个主要问题 116

(一)恰当地选择用药 116

(二)恰当地联合用药 119

(三)控制预防应用 120

四、结语 120

(三)依据药动学特性 121

(二)依据不良反应 121

(一)依据抗菌谱 121

一、药物选择的个体化准则 121

第十四章 第三代头孢菌素合理选药的药动学基础 121

二、药动学的差异与临床合理选药的相关性 122

(一)血药浓度与血浆半衰期 122

(二)脑膜炎时脑脊液(CSF)的浓度 122

(三)与本类抗生素的胆汁浓度有关 122

(四)代谢和排泄 123

三、药物的药动学特性与临床应用的具体含义 124

四、结语 127

第十五章 抗生素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128

一、胃肠道吸收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128

(一)理化性质方面的影响 128

二、分布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129

(二)胃肠道的pH与功能状态的影响 129

(一)酶抑作用 130

三、代谢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130

(二)酶促作用 131

四、排泄过程中的相互作用 132

(一)尿液pH的改变与抗生素的相互作用 132

(二)肾小管分泌与抗生素的相互作用 132

五、受体部位抗生素的相互作用 133

六、抗生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134

七、结语 135

(一)过敏原问题 136

(二)过敏反应机制 136

一、青霉素类过敏反应 136

第十六章 抗生素类过敏反应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 136

(三)过敏休克的防治 137

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过敏反应 138

三、氨基甙类抗生素的过敏反应 139

四、其他类抗生素的过敏反应 139

(一)四环素类的过敏反应 139

(二)大环内酯类的过敏反应 140

(三)氯霉素类的过敏反应 140

(四)利福霉素类的过敏反应 140

(五)林可霉素类的过敏反应 140

(六)多粘菌素类的过敏反应 140

(七)万古霉素等抗生素类的过敏反应 140

二、化学结构、分类及抗菌作用机制 141

第十七章 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药理 141

一、本类药物的发展概况 141

三、第一代喹诺酮类的基本特点及代表药 142

四、第二代喹诺酮类的基本特点及代表药 142

五、第三代喹诺酮类的基本特点及代表药 144

六、喹诺酮类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 154

(一)影响氟喹诺酮类胃肠道的吸收 154

(二)氟喹诺酮类对其他药物代谢的影响 154

七、氟喹诺酮类存在问题与今后发展前景 155

(一)存在的问题 155

(二)研究方向 155

八、结语 156

二、抗结核近代化疗的细菌学基础及分类 157

(一)近代化疗的细菌学基础 157

一、结核病正在重新蔓延 157

第十八章 进入90年代结核病的药物治疗 157

(二)抗结核药物的分类 158

三、结核病的治疗对策 158

(一)肺结核最有效的联合用药 158

(二)AIDS病人并发结核病 160

(三)肺外结核病 160

(四)孕期的结核病 160

(五)肾衰病人结核病 161

(六)儿童结核病 161

四、预防性治疗 161

五、药物的投送和病人的顺应性 161

六、药物不良反应的处理 162

(一)不遵照医嘱用药的因素 162

(二)不遵医嘱病人的治疗方案 162

七、常用抗结核药物 163

八、结语 172

第十九章 恶性肿瘤病人合并感染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173

一、易感因素 173

(一)正常组织屏障破坏 173

(二)中性粒细胞减少或功能降低 174

二、合并感染的病原体 175

三、肿瘤病人合并感染的治疗原则 175

(一)尽快确定病原学诊断 175

(四)细胞免疫损害 175

(三)体液免疫损害 175

(二)选择有协同作用的药物联合应用 176

(三)注意青霉素类的过敏反应 176

四、特异性抗菌药物的应用 176

(一)青霉素类 176

(二)头孢菌素类 177

(三)新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 178

(四)氨基甙类抗生素 178

(五)复方SMZ(TMP-SMZ) 179

(六)氟喹诺酮类 179

五、抗感染的疗程 179

六、肿瘤病人感染的预防 179

七、结语 180

第二十章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物的临床药理 181

(一)强心甙类 182

一、正性肌力药物 182

(二)交感胺类药物 185

(三)其他正性肌力药物 185

二、血管扩张剂 187

(一)静脉滴注的血管扩张药 187

(二)口服血管扩张剂 188

三、利尿药 190

(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功能失调 192

(四)血管反应性失调及结构改变 192

(三)血管舒缓素-激肽-前列腺素系统功能失调 192

(一)去甲肾上腺素能功能失调 192

一、高血压病的发病原因和抗高血压药物作用的理论基础 192

第二十一章 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药理 192

二、抗高血压药应具备的特性 193

三、常用的抗高血压药物分类及临床药理特点 193

(一)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部位的抗高血压药 193

(二)神经节阻断药 194

(三)主要作用于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的抗高血压药 194

(四)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 195

(五)血管扩张剂 196

(六)钙通道阻滞剂 198

(七)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抑制剂 198

(八)利尿降压药 199

(二)个体化选药方案 200

(一)阶梯式选药方案 200

四、抗高血压药物的选择 200

(三)高血压急症的选药方案 201

(四)高血压伴有心、肾功能不全的选药方案 201

第二十二章 抗心律失常药的临床药理 202

第一节 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和作用 202

一、抗心律失常药的分类 202

二、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 202

第二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 203

一、主要用于治疗窦性心动过速的药物 203

二、主要用于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药物 204

三、主要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药物 205

四、广谱抗心律失常药 209

第三节 心律失常的用药选择 211

第二十三章 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的临床用药 213

一、药物代谢动力学 213

(一)母体的药动学 213

(二)胎盘的药动学 213

(三)胎儿的药动学 214

(四)新生儿的药动学 215

二、药物对胎儿、新生儿的不良反应 215

(一)胚胎期 215

(二)胎儿和新生儿期 217

三、哺乳期妇女用药 218

(二)药理作用 220

(一)吸入麻醉药的分类 220

一、吸入麻醉药 220

第二十四章 麻醉药的临床药理 220

第一节 全身麻醉药 220

(三)药动学 221

(四)常用的吸入麻醉药 222

二、静脉麻醉药 225

第二节 局部麻醉药 229

一、概述 229

(一)化学结构与理化性质 230

(二)药理作用 230

(三)药动学 231

(四)临床应用 231

(五)药物相互作用 231

二、临床常用的局麻药 232

(六)不良反应 232

第二十五章 骨骼肌松弛药的临床药理 235

一、肌松药的电生理学基础 235

二、肌松药的分类及作用机制 235

(一)非去极化型肌松药 235

(二)去极化型肌松药 235

三、肌松药的药理作用 236

(一)对骨骼肌的作用 236

(二)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236

(三)对心血管作用 236

(三)酸碱值的影响 237

(二)肾、肝疾病 237

(一)年龄、性别 237

五、影响肌松药作用的因素 237

(四)对胎儿的影响 237

四、肌松药的药动学 237

(四)水、电解质失衡 238

(五)药物相互作用 238

(六)血浆胆碱酯酶活性 238

(七)特殊疾病 238

六、常用骨骼肌松弛药 238

(一)非去极化型肌松药 238

(二)去极化型肌松药 240

二、抗恶性肿瘤药物分类 241

(二)对生化作用机制的分类 241

(一)对细胞周期作用的分类 241

一、概述 241

第二十六章 抗恶性肿瘤药物的临床药理 241

三、常用抗肿瘤药物 242

(一)干扰核酸合成的药物 242

(二)直接破坏DNA结构、功能的药物 246

(三)干扰转录过程的药物 250

(四)干扰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251

(五)其他抗恶性肿瘤药 253

四、抗肿瘤药物合理应用的几个问题 254

(一)联合化疗 254

(二)用药顺序 254

(三)用药剂量与疗程 254

附:临床药理学教学大纲 25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