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人的自由和真善美
人的自由和真善美

人的自由和真善美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冯契著
  • 出 版 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6
  • ISBN:7561714807
  • 页数:364 页
图书介绍:本书系《智慧说三篇》的第三篇,主旨在于讨论化理论为德性,所涉及的主要是价值论问题。统贯全书下基本观点是:人类的自由,就在于达到真、善、美的统一。认识的辩证法贯彻于价值论领域,便表现为在创造真、善、美等价值的活动中,培养自由人格的德性。全书分为两部分:前四章从社会实践的观点出发来阐明人要求自由的本质,以及它如何通过评价和创作而展现于价值领域;后六章分别考察文化各领域(神话、哲学、科学、道德、艺术等)的价值理想,再综合起来讨论真、善、美统一的自由境界和人类走向这一境界的道路。真、善、美以及功利等价值构成了统一的价值体系,认识的辩证法贯串于其中,最主要的是两条:理想与现实的统一,天与人、性与天道的统一;而劳动则是这两个统一的桥梁。合理的价值体系的原则包括:自然原则与人道原则在自由劳动基础上达到辩证统一;人的本质力量,亦即理性与非理性(情、意)的全面发展;自由个性和集体精神互相促进,以达到个性解放和大同团结相统一的理想目标。人类在创造文化的同时培养自己,提高了自身的价值,并形成自由的人格。
《人的自由和真善美》目录
标签:真善美

第—章 自由作为哲学范畴 3

第一节 现实、理想和人格 3

一、人生(人类的社会生活) 5

二、理想 6

三、人格 8

第二节 自在和自为 9

第三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自由概念和“力命”之争 13

第四节 自由和必然的辩证法 21

一、必然、偶然和现实的可能性的关系 22

二、自由在不同领域的不同意义 25

三、自由是历史的产物 28

第二章 人的本质 33

第一节 中国哲学史上的性习之争 33

第二节 人的本质力量 40

第三节 劳动的异化及其克服 48

第四节 个性与共性 53

一、个体与社会的联系 53

二、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 56

第三章 评价和价值 62

第一节 认识与评价 62

一、认识包含评价 62

二、认知与评价的区分 65

三、评价在认识运动中的作用 68

第二节 评价的机制 70

一、利害和苦乐 70

二、权衡和选择 72

三、评价的标准 74

第三节 评价的发展 75

一、“手段价值”(Instrumental Value)与“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 76

二、精神价值和功利的关系 79

三、评价主体——良心、良知 82

第四节 意蕴、创作与价值界 84

一、语言的意义 84

二、创造活动和价值领域(价值界) 87

三、精神境界 91

第四章 价值体系 94

第一节 文化与价值 94

一、文化哲学的核心问题是价值问题 94

二、文化释义 96

三、自由的劳动——合理的价值体系的基石 100

第二节 从社会历史演变来看价值体系 101

第三节 中国传统哲学的价值学说和价值原则 108

一、天人之辩以及人道原则和自然原则 108

二、理欲之辩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原则 113

三、群己之辩以及个性原则和群体原则 117

第四节 中国近代价值观的革命 121

第五章 神话与智慧 131

第一节 神话与具体思维 132

一、原始人的神话与原始思维 132

二、由“术”进入“道” 135

三、神话在认识发展中的作用 139

第二节 基督教和儒学的权威主义 143

一、基督教的权威主义 144

二、儒学的权威主义 146

三、权威主义为什么能复活? 148

第三节 理性和非理性、意识和无意识 151

一、关于主体的精神力量 151

二、中国传统哲学的理性主义 153

三、中国近代哲学中理性与非理性的矛盾 155

第四节 知识和智慧 160

第六章 真与人生理想 166

第一节 作为价值范畴的“真” 166

一、“真”的涵义 166

二、利和理、性与理的关系 170

三、真与人生理想 174

第二节 关于社会理想 176

一、历史之“势”与古代的社会理想 176

二、中国近代的大同理想 180

三、理想展现为过程 184

第三节 关于个人理想 186

一、群与己,自我的存在与本质 186

二、由中国传统哲学来考察 189

三、中国近代的个人理想 191

第四节 改变世界和发展自我 195

一、实践标准 195

二、中西哲学的不同传统 198

三、智慧的具体性 200

第七章 善与道德理想 205

第一节 道德意义的善 205

一、善和利 205

二、善与真 210

三、善与恶以及道德规范的相对性 214

第二节 道德理想和自由 216

一、道德理想与规范 217

二、道德行为的自由 219

三、实践精神或善良意志 224

第三节 社会伦理关系 225

一、社会伦理的凝聚力 226

二、文明的交际方式 228

三、礼和法、伦理和法制的关系 230

四、中国近代的伦理变革 233

第四节 道德品质 237

一、品德和实践精神 237

二、异化的品质 240

三、道德境界和智慧 242

第八章 美与审美理想 245

第一节 美和美感的自由 245

一、美感 245

二、美和真、善的关系 249

三、美和丑以及美的多样性 254

第二节 审美理想和艺术想象 257

一、审美理想 257

二、艺术想象的特点 261

三、形象结合的方式 265

第三节 艺术意境和典型性格 269

一、言志说和意境理论 269

二、模仿说和典型性格 276

三、近代的艺术革命 279

第四节 现实的美化和美的个性 282

一、感性形象的个性化 282

二、美的个性 285

三、艺与道 288

第九章 理想人格的培养 291

第一节 中国传统哲学中的“成人之道” 291

一、先秦:儒家论成人之道以及儒道的对立 292

二、汉至唐:圣是否可学以及明志之辩 295

三、宋明:儒者论为学之方——学与养、知与行 299

四、明清之际:黄宗羲与王夫之的见解 302

第二节 中国近代关于培养新人的学说 304

第三节 培养平民化的自由人格的途径 309

一、实践和教育相结合 310

二、世界观的培养和智育、德育、美育的统一 312

三、集体帮助和个人主观努力相结合 316

第四节 化理论为德性 318

一、自由个性的本体论意义 319

二、理想、信念和德性 321

三、个性的全面发展 325

第十章 人类走向自由之路 327

第一节 自由王国及其实现过程 327

第二节 中国的发展前景 340

附录 索引 350

整理后记 36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