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病理学
病理学

病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魏民主编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532337073
  • 页数:264 页
图书介绍:
《病理学》目录

绪言 1

一、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

二、病理学的基本内容 1

三、病理学在医学体系中的地位 1

目录 1

四、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2

总论 3

第一章 疾病概论 3

第一节 疾病的概念 3

一、疾病 3

二、病理过程及病理状态 3

第二节 病因学概论 4

一、病因的概念 4

二、病因的分类 4

二、疾病过程中的因果转化 6

三、疾病过程中的损害和抗损害反应 6

一、疾病时稳态的紊乱 6

第三节 发病学概论 6

第四节 疾病的转归 8

一、康复 8

二、死亡 8

第二章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与修复 10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10

一、萎缩 10

二、变性 11

三、坏死 15

第二节 细胞与组织的适应性反应 18

一、肥大 18

二、增生 18

三、化生 18

第三节 损伤的修复 19

一、再生与修复 19

二、创伤愈合 21

三、骨折愈合 22

四、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 23

一、动脉性充血 24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24

第一节 局部充血 24

二、静脉性充血 25

第二节 局部贫血 27

第三节 出血 28

第四节 血栓形成 29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29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及其形态 31

三、血栓的结局 31

四、血栓形成对机体的影响 32

第五节 栓塞 33

一、栓子的运行途径 33

二、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 33

第六节 梗死 35

一、梗死的原因 35

二、梗死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36

三、梗死的影响和结局 38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障碍 39

第四章 水肿 39

第一节 水肿的发生机制 39

二、机体内外液体交换障碍 40

第二节 水肿类型及重要器官的水肿 42

一、心性水肿 42

二、肺水肿 42

三、脑水肿 43

第五章 缺氧 46

第一节 缺氧的原因和类型 46

一、乏氧性缺氧 46

二、血液性缺氧 46

三、循环性缺氧 47

四、组织性缺氧 47

第二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48

一、代偿性反应 48

二、缺氧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障碍 49

三、适应性锻炼 50

二、机体的代谢状态 50

第三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50

一、年龄 50

第六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52

第一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52

一、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52

二、组织严重破坏 52

三、血细胞大量破坏 53

四、其他促凝物质进入血液 54

四、微循环障碍及其他 55

一、高凝血期 55

第三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展过程及其分期 55

第二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诱因 55

三、血液的高凝状态 55

二、肝功能严重障碍 55

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 55

二、循环功能障碍——休克 56

一、凝血功能障碍——出血 56

第四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机体的病理变化 56

三、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期 56

二、消耗性低凝血期 56

三、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57

四、脏器微血栓形成——脏器功能不全 57

第五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防治原则 58

四、心源性休克 59

三、感染性休克 59

二、创伤性休克 59

一、失血失液性休克 59

第一节 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59

第七章 休克 59

五、过敏性休克 60

六、神经源性休克 60

第二节 休克的发展过程及发生机制 60

一、微循环缺血期 60

二、微循环淤血期 62

三、微循环衰竭期 63

一、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64

第三节 休克时机体的病理变化 64

二、休克时细胞的代谢变化和结构损害 65

三、各器官功能的改变 66

〔附〕多器官功能衰竭 68

第四节 休克的防治原则 68

一、及早预防 68

二、积极治疗 69

三、异常免疫反应 70

二、生物性因子 70

一、理化因子 70

第一节 炎症的原因 70

第八章 炎症 70

第二节 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 71

一、变质 71

〔附〕常见炎症介质 72

二、渗出 75

〔附〕炎细胞的种类和功能 79

三、增生 80

二、全身变化 81

第三节 炎症时局部和全身的表现 81

一、局部表现 81

第四节 炎症的类型 82

一、变质性炎 82

二、渗出性炎 82

〔附〕卡他性炎 85

三、增生性炎 85

四、蔓延播散 86

三、转为慢性 86

二、修复愈合 86

一、吸收消散 86

第五节 炎症的经过和结局 86

第九章 发热 88

第一节 发热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88

一、致热原和发热激活物 88

二、内生致热原 89

三、致热原的作用部位及作用方式 89

三、体温下降期 91

二、发热持续期 91

第二节 发热的发展过程 91

一、体温上升期 91

第三节 发热时机体的代谢和功能变化 92

一、物质代谢变化 92

二、各系统功能的变化 92

第四节 发热的意义及处理原则 93

第一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 94

一、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 94

第十章 免疫功能异常和免疫性疾病 94

二、自身免疫病引起组织损伤的机制 95

三、自身免疫病的基本特征 96

四、自身免疫病的分类 96

五、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96

第二节 免疫缺陷病 98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98

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99

一、肿瘤的一般形态和结构 100

第二节 肿瘤的特性 100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100

第十一章 肿瘤 100

二、肿瘤细胞的代谢特点 102

三、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103

第三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06

一、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06

二、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06

一、肿瘤的命名 107

二、肿瘤的分类 107

第四节 肿瘤的命名及分类 107

第五节 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 109

一、肿瘤的病因学 109

二、肿瘤的发病学 111

第六节 各类常见肿瘤 112

一、上皮组织良性肿瘤 112

二、上皮组织恶性肿瘤 113

三、间叶组织良性肿瘤 123

四、间叶组织恶性肿瘤 123

五、淋巴造血组织肿瘤 124

第七节 肿瘤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原则 125

一、肿瘤的预防 125

二、肿瘤的诊断 126

三、肿瘤的治疗原则 126

各论 127

第十二章 心血管系统病理 127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症 127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27

二、基本病理变化 129

三、重要器官的动脉粥样硬化及其 131

对机体的影响 131

第二节 高血压病 135

一、类型和病变 135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38

第三节 风湿病 139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40

二、基本病理变化 140

三、各器官的病变 141

〔附〕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145

第四节 病毒性心肌炎及心肌病 146

一、病毒性心肌炎 146

二、心肌病 146

第五节 缺血与再灌注损伤 147

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 147

二、心、脑、肠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148

三、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149

四、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原则 150

第六节 心力衰竭 151

一、心力衰竭的原因、诱因和分类 151

二、心力衰竭发生的基本机制 152

三、心力衰竭发病过程中机体的代偿功能及其意义 155

四、心力衰竭时机体的主要功能代谢改变 157

五、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 158

第十三章 呼吸系统病理 159

第一节 肺炎 159

一、大叶性肺炎 159

二、小叶性肺炎 162

三、间质性肺炎 164

第二节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及 164

肺心病 164

一、慢性支气管炎 164

二、肺气肿 166

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67

第三节 结核病 167

一、结核病概论 167

二、肺结核病 170

〔附〕肺外器官结核病 174

第四节 呼吸衰竭 177

一、呼吸衰竭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177

二、呼吸衰竭时机体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181

三、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182

第十四章 消化系统病理 183

第一节 慢性胃炎 183

一、慢性浅表性胃炎 183

二、慢性萎缩性胃炎 183

二、结局及并发症 185

第二节 溃疡病 185

一、病理变化 185

三、病因及发病机制 187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 188

一、病因及传染途径 188

二、基本病理变化 189

三、临床病理类型 190

四、发病机制 193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94

第四节 肝硬变 194

二、病理变化 195

三、临床病理联系 196

四、结局 198

〔附〕胆石症 198

第五节 肝功能不全 199

一、肝功能不全时的代谢变化 200

二、肝性脑病 201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207

第十五章 泌尿及生殖系统病理 207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207

二、肾小球肾炎的基本病变 209

三、常见的肾小球肾炎 209

第二节 肾盂肾炎 214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214

二、病理变化 215

第三节 肾功能衰竭 215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 215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 218

三、尿毒症 221

第四节 生殖系统常见病 222

一、乳腺病 223

二、子宫内膜增生症 223

三、前列腺增生症 223

第十六章 常见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225

第一节 伤寒 225

第二节 细菌性痢疾 227

第三节 阿米巴痢疾 229

第四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31

第五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233

第六节 脊髓灰质炎 235

第七节 梅毒 237

第八节 流行性出血热 241

第九节 血吸虫病 242

病理学实验指导 245

实验一 病因学及发病学 245

实验二 组织细胞的损伤和修复 246

实验三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248

实验四 休克及缺氧 250

实验五 炎症 252

实验六 肿瘤 254

实验七 心血管系统病理 256

实验八 呼吸系统病理 258

实验九 消化系统病理 260

实验十 泌尿及生殖系统病理 262

实验十一 常见传染病与寄生虫病 26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