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交通史(上册) 1
一、定义与内容 1
二、中西交通史研究之兴起 3
(一)中国学者对於西北史地之研究 3
(二)中国学者对於域外地理之研究 6
(三)欧美学者对於中国之研究 8
(四)日本学者对於中国之研究 19
(五)新疆及中亚之发掘与敦煌学 24
第一篇 史前至秦汉魏晋南北朝 27
第一章 史前史上两问题 27
第一节 中国人种之由来 27
一、人类学上之观察 27
二、过去中外学者之意见 29
第二节 中国彩陶与西方彩陶之关系 33
第二章 古代传说中之中西关系 39
第一节 中国关於空桐昆仑等地之传说 39
第二节 中国关於西王母之传说 41
第三节 波斯关於中国之传说 44
第三章 先秦时代中国与西方之关系 47
第一节 春秋?夷运动与欧亚民族之迁徙 47
第二节 伊兰及印度文化东传之路线与时代 49
第三节 北路传入中国之伊兰动物纹艺术 51
一、骑术之传入中国 51
二、?与带钩之传入中国 52
第四节 南路传入中国之学术思想 56
一、南北路传入西方文化之不同点 56
二、南路传入之地理与天文 57
三、南路传入之寓言及神话 61
第四章 汉以前中国知识之西传 64
第一节 希罗多德与克对希亚斯之称述中国 64
第二节 支那名称之起源 65
第三节 中国丝绢之西传 69
第四节 亚历山大东征与中西文化交流之关系 73
第五章 汉代西域之经略(上) 77
第一节 西城地势与古代人种 77
第二节 张骞出使西域之经过 79
第三节 匈奴在东西文化交流上之贡献 85
第四节 月氏西迁之影响及其种属问题 86
第六章 汉代西域之经略(下) 90
第一节 中西交通线之开辟 90
第二节 中西交通线之保护 91
第三节 中西交通线之门户 95
第四节 班超之重振汉威 101
第七章 汉击退匈奴后之中西交通 103
第一节 汉与中亚各国之关系 103
第二节 前后汉中西通道之变迁 106
第三节 汉代传入之中亚地理风土等知识 108
第四节 汉代传入之西域植物与音乐 110
第八章 汉通西域之其他效果 113
第一节 求仙思想之幻灭 113
第二节 战马之补充与马种之改良 116
第三节 丝绢之大量西销 119
第四节 中国灌溉法之西传 122
第九章 汉代中印间之交通(上) 124
第一节 印度通於中国之始 124
第二节 秦代佛教传入说之商权 126
第三节 汉代佛教之始传中国 129
第四节 佛教入华与欧亚交通之关系 133
第五节 中印历算关系及佛教艺术之东传 134
第十章 汉代中印间之交通(下) 140
第一节 汉代南方之海外交通 140
第二节 汉代西南方之对印交通 142
第三节 汉代之中印贸易 144
第十一章 汉对黎轩之认识 147
第一节 黎轩之考证 147
第二节 汉及后世对黎轩之认识 150
第三节 希腊文化之东渐与汉代之希腊译名 152
一、希腊文化在东方之影响 152
二、汉译希腊地名 153
三、汉译希腊植物名 153
第十二章 汉与大秦之关系 155
第一节 大秦之考证 155
第二节 公元第一、二世纪罗马印度间之交通 159
第三节 后汉书等对大秦之记述 160
第四节 中国与罗马之通使与通商 163
第五节 汉代传入之大秦等国乐舞 168
第六节 罗马帝国灭亡所受中国之影响 170
第十三章 公元前后希腊罗马作家关於中国之称述 173
第一节 拉丁诗人之称述 173
第二节 希腊地理学家斯脱拉波之称述 175
第三节 罗马哲学家塞纳加之称述 176
第四节 罗马地理学家梅拉之称述 178
第五节 不里尼乌斯博物志之称述 178
第六节 爱利脱利亚海周航记之称述 180
第七节 托勒密地理书之称述 181
第八节 弗劳罗斯诸人之称述 184
第十四章 魏晋南北朝之中西交通 186
第一节 三国志晋书宋书之记载 186
第二节 梁书南史魏书之记载 188
第三节 魏书所记中亚西亚各国遣使来华年表 193
第四节 魏晋南北朝与南海诸国之贸易 195
第五节 北朝时外侨之杂居与归化 198
第六节 朱应康泰之出使南海 200
第十五章 汉末迄南北朝与西方各国之佛教关系 203
第一节 汉末三国时西域译经师之东来 203
第二节 三国及西晋时中国之梵译名家 205
第三节 东晋时东来高僧鸠摩罗什 206
第四节 东晋时其他东来高僧 207
第五节 南北朝时往来南海之中西僧人 209
第六节 隋以前中外求法译经僧俗总录 210
第十六章 法显等之访印及贡献 213
第一节 法显历游天竺记传佛国记研究 213
第二节 法显略传及其去印路程 215
第三节 法显自印度归国之路程 217
第四节 法显回国后事略 219
第五节 宋云惠生等之西行 221
第二篇 隋唐五代及宋 225
第一章 隋代之中西交通 225
第一节 隋通海外之目的与始末 225
第二节 隋通海外对后世之影响 228
第三节 裴矩所记之通拂?路线 230
第四节 隋书所见之西亚与中亚 231
第二章 贾耽所记通西方之三道 235
第一节 隋唐西域载记 235
第二节 安西入西域道 236
第三节 安南通天竺道 237
第四节 广州通海夷道 238
第三章 唐宋时代中西之海舶 241
第一节 唐代前后中国海舶之进步 241
第二节 唐宋时代中西海舶之比较 245
第三节 中国海舶之组织及其设备 247
第四章 唐宋时代之市舶司 249
第一节 创立及名称 249
第二节 职务及条例 250
第三节 官制及场务 254
第五章 唐宋时代之贸易港 255
第一节 广州与交? 255
第二节 杭州与明州 260
第三节 秀州与上海 261
第四节 澉浦与江阴 263
第五节 泉漳与福州 264
第六节 扬州与密州 266
第七节 ?州与属邑 268
第六章 宋人所记中国与南洋及西南亚之交通 270
第一节 周去非之领外代答 270
第二节 赵汝适及其诸蕃志 272
第三节 宋史注?传之记述 276
第七章 唐宋时代对外侨之管理 278
第一节 外侨居住之限制 278
第二节 外侨犯罪之?处 280
第三节 外侨子弟之教育 282
第四节 蕃汉通婚之禁止 283
第五节 外侨遗产之处理 284
第八章 唐宋时代之胡贾 286
第一节 海运与商货 286
第二节 胡贾之店肆 288
第三节 胡贾之豪富 290
第四节 胡贾之行踪 291
第五节 国籍与胡俗 294
第六节 酒家与胡姬 296
第九章 唐宋时代来华之黑人 298
第一节 黑人之来源及其异名 298
第二节 唐代著名之昆仑述例 300
第三节 见於唐人小说之黑人 302
第四节 唐宋来华黑人之分析 303
第十章 唐宋时代南海华侨之创业 305
第一节 唐代远航南海之中国僧人 305
第二节 宋代贸易南海之中国商人 308
第三节 唐家唐人唐字等名之来历 312
第十一章 隋唐宋时代与中亚之佛教关系 314
第一节 隋代东来译经师 314
第二节 唐代西域译经师 315
第三节 玄装之西行求法 318
第四节 慧超之西行求法 321
第五节 悟空之西行求法 322
第六节 宋继业等之西行 323
第十二章 隋唐宋时代传入之印度学术 325
第一节 隋唐所用之印度历法 325
第二节 五代所用之印度历法 328
第三节 唐宋间之印度占星术 329
第四节 唐宋间之印度天算书 330
第五节 印度来华著名天算家 332
第六节 隋唐传入之印度医学 333
第十三章 唐宋与印度波斯阿拉伯之政治关系 336
第一节 王玄策等三次出使印度 336
第二节 唐代印度来华使节年表 339
第三节 唐代波斯来华使节表年 341
第四节 唐代大食来华使节年表 343
第五节 大食东侵与各国之求援 345
第六节 高仙芝在怛?斯之败绩 347
第十四章 唐宋时代阿拉伯人对中国之记载 349
第一节 阿拉伯人之地理知识 349
第二节 郭达倍麻素提之记述 350
第三节 阿布赛特哈桑之记述 351
第四节 慕哈伊尔诸人之记述 353
第十五章 唐宋与拂?之关系 355
第一节 中外学者对拂?之考证 355
第二节 唐代载籍中之拂?大秦 358
第三节 宋代载籍中之拂?大秦 362
第四节 欧洲载籍中之称述中国 363
第十六章 隋唐宋时代中国发明物之西传 367
第一节 印刷之西传 367
第二节 造纸之西传 370
第三节 罗盘之西传 371
第四节 火药之西传 375
第十七章 隋唐宋时代西域人之华化 379
第一节 隋以前迁华之异族 379
第二节 隋代华化之西域人 381
第三节 唐君臣之外国血统 383
第四节 唐西域所见之华化 385
第五节 唐代华化之西域人 387
第六节 五代华化之西域人 390
第七节 宋代华化之西域人 392
第十八章 唐宋之火袄教 395
第一节 唐以前之始传 395
第二节 唐宋时之流行 396
第十九章 唐宋之摩尼教 398
第一节 摩尼教之传入与分布 398
第二节 摩尼教之教理与教规 401
第三节 教会之人物及其组织 404
第四节 摩尼教与政治之关系 406
第五节 摩尼教与他教之关系 408
第六节 摩尼教之禁断与失势 410
第二十章 唐宋之景教 412
第一节 基督教传入中国溯原 412
第二节 景教之创立及其教义 413
第三节 现存唐宋景教之文献 414
第四节 景教之入华及其流行 417
第五节 教理教仪教规及组织 419
第六节 景教在政治上之活动 423
第七节 景教与他教间之关系 424
第八节 唐宋间之遭禁及衰落 427
第二十一章 唐宋之回教 430
第一节 回教创立与入华之始 430
第二节 唐宋时代广州之回教 432
第三节 唐宋时代泉州之回教 433
第四节 扬州与海南岛之回教 435
第五节 提舶使蒲寿庚之先世 436
第六节 南海来华之回教人物 438
第二十二章 隋唐宋时代传入之西方艺术与游戏 440
第一节 雕刻建筑图画 440
第二节 音乐舞蹈百戏 441
第三节 幻术?戏?陆 447
中西交通史(下册) 453
第三篇 蒙元及明 453
第一章 蒙古之西征 453
第一节 蒙古之兴起与内部之统一 453
第二节 蒙古灭金与成吉思汗西征 454
第三节 拔都与旭烈兀之西征匈波 458
第二章 元代邮驿对中西交通之贡献 462
第一节 元驿之沿革与制度 462
第二节 元驿之组织与牌符 464
第三节 元驿与欧亚之交通 467
第三章 元代与南海之交通 468
第一节 元初对南海之经略 468
第二节 天后与华侨之南进 471
第三节 杨庭璧之出使南海 474
第四节 史弼等之远征爪哇 475
第五节 周达观之访问真腊 475
第六节 汪大渊之历游南海 478
第四章 元代之对外贸易 482
第一节 元代对外贸易之条例 482
第二节 蒲氏海外贸易之断绝 485
第三节 元对航业巨子之压抑 489
第四节 元代中印贸易之概况 491
第五章 元代之贸易港 493
第一节 泉广对外贸易之盛衰 493
第二节 浙江对外贸易之要港 496
第三节 上海设市舶司之经过 498
第六章 元代西游之中国人 501
第一节 耶律楚材及西游录 501
第二节 长春真人及西游记 505
第三节 刘郁与常德西使记 509
第七章 元代记述中国之欧洲人阿拉伯人及非洲人 512
第一节 柏郎嘉宾等之出使蒙古 512
第二节 定宗与路易九世之使节 515
第三节 尼古拉波罗父子之东游 517
第四节 马可波罗游记及其流传 519
第五节 孟高维诺与泉州三主教 522
第六节 和德理之东游及其贡献 526
第七节 马黎诺里之奉使回忆录 528
第八节 阿布尔菲达之中国记录 530
第九节 伊宾拨都达之中国游记 531
第八章 元代之基督教 534
第一节 宋景教之衰落及宋元两代之遗迹 534
第二节 元掌理基督教之机构及教堂分布 537
第三节 元基督教之特权及与他教之关系 540
第四节 元基督教著名人物之事迹与儒学 543
第五节 马薛里吉思之功迹与大兴国寺记 548
第六节 天主教之挣扎与中西交通之断绝 552
第九章 元代之回教 555
第一节 元代回教之分布概况 555
第二节 广州泉州等地之回教 556
第三节 杭州宁波等地之回教 559
第四节 扬州西安昆明之回教 563
第五节 元回教徒与中国文化 564
第十章 元时之其他外来宗教 567
第一节 ?太教 567
第二节 摩尼教 570
第三节 火袄教 573
第十一章 元代中西学术之交流 575
第一节 西域天文仪与历法之东传 575
第二节 希腊几何学输入中国溯原 579
第三节 回回国子学与外语之传授 581
第四节 西方医学与艺术东渐记略 582
第五节 中国算盘传入欧洲之探讨 588
第六节 回教艺术所受中国之影响 589
第七节 元曲与印度及回回之关系 592
第八节 元代西域东来人士之华化 596
第十二章 明初与西方及南洋之陆海交通 599
第一节 明初与撒马尔干一带之交往 599
第二节 明初与波斯附近一带之交往 600
第三节 明初中外血统之混合与同化 602
第四节 明初对南洋各地之政治方策 603
第五节 明初对海外贸易政策之演变 604
第十三章 郑和之下西洋 610
第一节 郑和下西洋之记述与研究 610
第二节 郑和家世及航海前之准备 615
第三节 第一次奉使与历次之日期 616
第四节 第二次至第四次奉使经过 620
第五节 后三次之出使及末次行程 622
第六节 旧港之出使与分?之航线 626
第七节 出使之波折与出使之成就 629
第八节 郑和之前驱及其辅佐人物 633
第九节 与郑和同时之海外使节纲 636
第十四章 明初欧洲人对中国之记述 637
第一节 明初欧洲与中国交通之断绝 637
第二节 西班牙使节格拉维和之游记 638
第三节 威尼斯派驻波斯使节之游记 639
第四节 尼古拉公蒂东方诸国历游记 640
第十五章 明代中叶之中西交通与华侨之拓殖 642
第一节 与东南亚洲各国间之关系 642
第二节 与南洋群岛各国间之关系 646
第三节 与中亚西亚各国间之关系 650
第四节 国人所著有关西方之典籍 653
第十六章 明代中叶欧人之东来 655
第一节 欧洲东行新航路之发现 655
第二节 达伽马直航印度之成功 656
第三节 哥伦布航海来华之企图 658
第四节 葡萄牙海舶之初抵中国 660
第十七章 嘉靖间西人在我国沿海之活动 666
第一节 葡人在广东沿海之侵扰 666
第二节 葡人在浙江沿海之侵扰 668
第三节 葡人在福建沿海之侵扰 677
第四节 浪白澳濠镜等地之侵扰 680
第五节 天主教教士之再度来华 684
(附)明代之西夷馆 687
第四篇 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史 691
引言 691
第一章 天文学与历学 694
第一节 明末钦天监改用西法与历局之创设 694
第二节 天文历法书籍之译撰与天象之观测 698
第三节 明清间国人研究西洋天文学之成就 702
第四节 西洋天文仪器之输入与自制之仪器 708
第五节 国人对西洋天文历法之反对与争辩 710
第六节 明清间钦天监以外西人之天文研究 716
第七节 伽利略诸人天文学新说之传入中国 719
第八节 南怀仁以后供职钦天监之西洋教士 721
第九节 嘉庆年间钦天监观象台之气象记录 722
第二章 数 学 731
第一节 几何原本之翻译与国人之研究 731
第二节 其他几何学书籍之译撰与内容 733
第三节 李之藻与孙元代译著之数学书 734
第四节 割圆对数代数输入经过及著作 736
第五节 中国历算所受西洋数学之影响 738
第六节 西镜录书之内容及其各种传本 741
第七节 清初畅春园蒙养齐之传授算学 742
第八节 国人在西洋数学初传时之态度 743
第三章 机械工程学与物理学 747
第一节 邓玉函之奇器图说及其蓝本 747
第二节 王徵之诸器图说及造器辑佚 751
第三节 熊三拔之泰西水法及其功用 753
第四节 南怀仁燃气输之试验与理想 755
第五节 清初自动机器与钟表之修造 757
第六节 国人第一部关於钟表之著作 762
第七节 国人对於西洋物理学之研究 764
第四章 军器与兵制 767
第一节 佛朗机之初传及中国之仿造 767
第二节 第一次购募葡?葡兵之经过 769
第三节 第二次购募葡?葡兵之始末 774
第四节 徵募澳门葡兵所引起之反对 777
第五节 葡兵在登州孙元化幕之报? 778
第六节 西炮与西书传入朝鲜之经过 780
第七节 清军最初获得与仿造之火? 782
第八节 汤若望之铸炮与所著则克录 784
第九节 南明与吴三桂军中之西洋炮 785
第五章 生物学与医学 788
第一节 最早传入中国之西洋生物学知识 788
第二节 最早译入汉文之西洋动物学书籍 790
第三节 明清间西人对中国动植物之研究 794
第四节 西洋生理学心理学及医学之传入 798
第五节 见於泰西人身说概之解剖生理学 804
第六节 国人之研究西洋医学及生理等学 806
第七节 西洋药物学及病理与治辽之传入 809
第八节 西洋医事教育与医院制度之传入 813
第九节 明清间国人对西医与西药之反对 815
第十节 明清间西教士对中医中药之介绍 816
第六章 地 理 学(上) 818
第一节 明季首先介绍地图等说之著作 818
第二节 利玛窦之世界地图与中国地图 822
第三节 利玛窦世界地图之影响与贡献 825
第四节 明季鄂本笃由陆道来华之经过 831
第五节 东西洋考所记述之海舶与针路 833
第六节 艾儒略之职方外纪与西方答问 837
第七节 职方外纪所记述之海舶与海道 841
第八节 龙华民地震解之编著及其内容 843
第九节 杜奥定渡海苦跡所记航海情形 844
第十节 徐霞客与西洋教士关系之探索 848
第十一节 毕方济卜弥格诸人所绘之地图 850
第十二节 白乃心吴尔铎横断亚洲之旅行 851
第七章 地 理 学(下) 854
第一节 南怀仁之坤舆图说与坤舆外纪 854
第二节 樊守义著中文第一部欧洲游记 855
第三节 康熙时西教士测绘之全国地图 863
第四节 皇舆全览图之测绘方法与贡献 865
第五节 清廷派员测绘西藏地图之经过 868
第六节 清廷派员测绘琉球地图之经过 869
第七节 十八世纪欧洲印行之中国地图 873
第八节 宋君荣等绘制之大清一统舆图 875
第九节 蒋友仁之坤舆全图与地动学说 877
第十节 杨炳南撰海录与谢清高之生平 881
第十一节 明清学人对西洋地理学之反对 885
第八章 音乐 888
第一节 利玛窦?入之西琴与所撰西琴曲意 888
第二节 汤若望之贡献与水力推动之新乐器 891
第三节 明季在各省及澳门台湾所见之西乐 892
第四节 顺治康熙二朝北京天主教堂之乐器 894
第五节 清圣祖之爱好西乐与西教士之传授 896
第六节 律吕正义编?经过及德理格之成就 900
第七节 乾隆宫中之西乐与中国乐书之翻译 904
第九章 图 画 907
第一节 利玛窦传入之西画及墨苑之翻刻 907
第二节 艾儒略汤若望罗如望传入之西画 909
第三节 明清间国人对西画之?赏与反感 910
第四节 康熙时宫中之西洋画及作画教士 913
第五节 西洋画流传之广与教内外之传习 914
第六节 郎世宁之中国画与乾嘉间之西画 917
第七节 艾启蒙王致诚潘廷璋诸人之成就 921
第八节 西士集体合作乾隆战功图之经过 923
第九节 嘉庆前中国版画所受西方之影响 926
第十章 建 筑 929
第一节 澳门最古之西洋建筑 929
第二节 南京北京之西洋建筑 932
第三节 台湾南北之西洋建筑 935
第四节 广州等处之西洋建筑 938
第五节 上海杭州之西洋建筑 940
第六节 西教士与圆明园工程 942
第十一章 语文学 947
第一节 西字寄迹与西儒耳目资之贡献 947
第二节 国人对拉丁注音之研习与反对 949
第三节 荷兰人在台湾所传授之红毛字 953
第四节 葡萄牙语文在澳门附近之流行 956
第五节 拉丁文之应用与西洋馆之设立 957
第六节 中西文文法与字典书籍之编译 963
第七节 中国思想对法德英文学之影响 965
第十二章 欧洲宗教与神哲等学之东传 968
第一节 明末天主教再传我国之机会与动机 968
第二节 明清间天主教之盛行及其传布地区 973
第三节 明清间天主教盛行之原因及其背景 982
第四节 明清间佛教与天主教之互攻及争辩 992
第五节 明清间耶稣会会士与理学家之争辩 1002
第六节 明清间天主教与我社会习俗之抵触 1006
第七节 明清间西洋理则学神哲学等之输入 1010
第八节 占星学之入华与清初教会中之迷信 1018
第九节 明清间民间仇教与朝廷禁教之原因 1025
第十节 雍正后天主教失势之原因及其检讨 1041
第十三章 中国经籍之西传 1046
第一节 明末至清康熙间中国经籍之西译 1046
第二节 清雍正乾隆年间中国经籍之西译 1051
第三节 清圣祖命西教士研究易经之经过 1053
第四节 中国经籍西传对西洋哲学之影响 1058
第五节 中国经籍西传对西洋政治之影响 1061
第十四章 中国美术之西传 1065
第一节 欧洲美术之罗柯柯时代 1065
第二节 中国庭园布置术之风行 1066
第三节 中国绘画之西传与流行 1069
第四节 中国用具在欧洲之流行 1070
第五节 华瓷之西洋化及其西传 1072
- 《泰国通史 珍藏本》段立生著 2019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2卷》李曙新 2014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7卷》张静如总主编 2014
- 《交通工程安全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一体化理论方法与信息化管理技术》王海燕著 2019
- 《中国通史》崇贤书院主编 2016
- 《交通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20
- 《万物探索 交通工具》焦庆锋主编 2018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3卷》温乐群,周良书 2014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5卷》陈明显,李永丰,苗伟东 2014
- 《中国共产党思想通史 第1卷》王令金 2014
- 《中国天主教史人物传》方豪著 2003
- 《基于ISO9000的高校后勤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方豪彪,郭玲玲,王瑞通等著 2009
- 《中西交通史 1》方豪著 1959
- 《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郭大钧,黄春朝,梁方豪 1986
- 《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 第2版 下》郭大钧,黄春朝,梁方豪,韦忠礼编 2005
- 《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 第2版 上》郭大钧,黄春朝,梁方豪,韦忠礼编 2005
- 《红楼梦西洋名物考》方豪著 2017
- 《中西交通史 下》方豪著 2015
- 《台湾早期史纲》方豪著 1994
- 《中西交通史 上》方豪著 2015
- 《岳麓山》海攀著 2019
- 《长沙 一座侠骨柔情的城》 2019
- 《湘教考苑·中考总复习 化学 长沙版》本书编写组编 2015
- 《单元整合与测评·历史 九年级 上 岳麓版》《单元整合与测评》编写组编 2015
- 《单元整合与测评·历史 七年级 上 岳麓版》《单元整合与测评》编写组编 2015
- 《湘教考苑·中考总复习 地理 长沙版》本书编写组编 2015
- 《湘教考苑·中考总复习 物理 长沙版》本书编写组编 2015
- 《湘教考苑·中考总复习 思想品德 长沙版》本书编写组编 2015
- 《新编单元练测卷 历史 七年级 上 岳麓版》《新编单元练测卷》编写组编 2016
- 《好校长就是好学校 长沙市小学校长专业发展思与行》孙智明,龙迪辉主编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