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初期佛教“缘起”概念析论  缘起与《杂阿含》“杂因育”诸相应概念之交涉
初期佛教“缘起”概念析论  缘起与《杂阿含》“杂因育”诸相应概念之交涉

初期佛教“缘起”概念析论 缘起与《杂阿含》“杂因育”诸相应概念之交涉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林庆彰主编;吕凯文著
  • 出 版 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9862542583
  • 页数:163 页
图书介绍:
《初期佛教“缘起”概念析论 缘起与《杂阿含》“杂因育”诸相应概念之交涉》目录

凡例 1

1导论 1

1.1 研究目的与进路之说明 1

1.2 研究策略之说明 3

1.2.1 编辑者之诠释性 3

1.2.2 重现佛陀教说之可能性 5

1.2.3 「重现佛陀教说之可能性」之难题与回应 8

1.3 研究方法之说明 10

1.4 研究范围之说明 12

1.5 研究资料之说明 14

1.5.1 汉译《阿含经》 14

1.5.2 巴利语五部《尼柯耶》 15

1.6 历来重要研究成果举要 16

1.6.1 欧美学界 17

1.6.2 日本学界 19

1.6.3 国内学界 20

1.7 论文结构之说明 20

2缘起系列之句型结构分析 25

摘要 25

2.1 前言 26

2.1.1 缘起之重要性 26

2.1.2 缘起之难解 27

2.1.3 理解缘起之适当步骤 27

2.1.4 五蕴、六处于法义里的类别 29

2.2 「缘已生法」之考察 30

2.2.1 paticca-samuppanna dhamma释义与汉译 30

2.2.2 缘已生法的数目与属性 32

2.3 「缘」(paccaya)之考察 33

2.3.1 澄清几点问题 33

2.3.2 汉语佛典之「缘」义 36

2.3.3 巴利语paccaya之解读 38

2.4 「缘起」之初步考察 40

2.4.1 paticca-samuppada释义 40

2.4.2 缘起系列的句型结构与双向进路 41

2.4.3 灭之缘 44

2.4.4 pratitya-samutpada的汉译 46

2.4.5 因缘类词汇与概念的共通义 50

2.5 小结 53

3「缘起」与「缘已生法」之差别 55

摘要 55

3.1 前言 56

3.2 问题之提出 56

3.2.1 佛陀于《相应部》〈缘经〉之开示 56

3.2.2 「缘已生法」与「缘起」之初步解读 57

3.2.3 援引、澄清与证成印顺法师的部份观点 59

3.3 阿毘达磨论书观点之考察 64

3.3.1 《品类足论》观点之考察 64

3.3.2 有馀师观点之考察 65

3.3.3 脅尊者观点之考察 68

3.3.4 尊者妙音观点之考察 68

3.3.5 尊者望满观点之考察 69

3.3.6 《集异门论》及《法蕴论》观点之考察 70

3.3.7 尊者世友观点之考察 71

3.3.8 大德(法救)观点之考察 71

3.3.9 尊者觉天观点之考察 72

3.3.10 觉音《清净道论》观点之考察 72

3.4 小结 73

4缘起之界:《相应部》〈缘经〉之界(dhatu)诠释 75

摘要 75

4.1 前言 76

4.1.1 《杂阿含》「杂因诵」之缘起、食、谛、界相应 76

4.1.2 编辑者对于佛典之诠释性 77

4.1.3 本文随后的思考进路 79

4.2 相关研究之省察 80

4.2.1 问题之提出 80

4.2.2 松本史朗的dhatu-vada批判 81

4.2.3 平川彰的回应 84

4.2.4 对于松本史朗与平川彰之观点的省察 86

4.2.5 诸学者对于《相应部》〈缘经〉里dhatu之理解 87

4.2.6 觉音论师之观点 90

4.2.7 平川彰对于觉音论师之观点的解释 91

4.2.8 对于平川彰上述解释的省察与批评 93

4.3 重新评估《相应部》〈缘经〉之「界」义 93

4.3.1 从文法分析解读《相应部》〈缘经〉之「界」义 93

4.3.2 「界」之范围义 95

4.3.3 界与法性 98

4.4 小结 100

5缘起之谛 101

摘要 101

5.1 前言 102

5.2 问题之提出 103

5.2.1 四谛是缘起教学之整理 103

5.2.2 问题之提出 106

5.3 缘起与四谛的交涉 106

5.3.1 缘起与四谛之教理类型 106

5.3.2 缘起与四谛之相似处:如、不离如、不异如 108

5.3.3 苦谛与缘起之交涉 111

5.3.4 集谛与缘起的交涉 113

5.3.5 灭谛与缘起之交涉 116

5.3.6 道谛与缘起之交涉 117

5.4 缘起之谛 122

5.4.1 谛的四重性 122

5.4.2 谛为「要义」义 125

5.5 小结 126

6缘起之食 129

摘要 129

6.1 前言 130

6.1.1 问题之提出 130

6.1.2 相关研究成果之检视 131

6.2 初期佛教之「食」义 132

6.2.1 一切众生由食而存 132

6.2.2 六根与食(eat ) 135

6.2.3 六根之食(food) 137

6.3 缘起与食之交涉 141

6.3.1 四食:初期佛教对于食物种类的分析 141

6.3.2 缘起系列里之「食」支 142

6.4 缘起之食 144

6.4.1 食义之普遍性 144

6.4.2 食(food)即缘(paccaya) 146

6.4.3 食(eat )即缘起概念之一般性意义 146

6.5 小结 147

7结论 149

7.1 本文的研究目的回顾 149

7.2 本文结论 150

7.2.1 关于「缘起」之结论 150

7.2.2 关于「界」之结论 151

7.2.3 关于「谛」之结论 151

7.2.4 关于「食」之结论 152

7.2.5 结论 152

8参考文献 153

8.1 佛教典籍 154

8.2 工具书 156

8.3 专书与论文 158

8.3.1 中日文参考书目 158

8.3.2 西文参考书目 162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