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中医学
中医学

中医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时德廷等主编
  • 出 版 社: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810487213
  • 页数:361 页
图书介绍:
《中医学》目录

绪论 1

一、中医学发展的历史纵观和巨大贡献 1

二、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6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11

第一节 阴阳学说 11

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11

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13

第二节 五行学说 16

一、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16

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0

第二章 藏象 24

第一节 脏腑 25

一、五脏 25

二、六腑 33

三、奇恒之府 35

四、脏腑之间的关系 36

第二节 气、血、津液 39

一、气 39

二、血 41

三、津液 42

四、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43

一、经络的概念 45

二、经络系统的组成 45

第三章 经络 45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及组成 45

第二节 十二经脉 46

一、名称与分布规律 46

二、走向和交接规律 47

三、表里关系 47

四、流注次序 47

第三节 奇经八脉 48

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的临床运用 49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49

二、经络学说的临床运用 49

第一节 病因 51

一、六淫 51

第四章 病因病机 51

二、疫疠 55

三、七情 55

四、饮食劳逸 56

五、寄生虫和外伤 57

六、痰饮、淤血 58

第二节 病机 59

一、邪正盛衰 59

二、阴阳失调 60

三、升降失常 62

第五章 诊法 64

第一节 望诊 64

一、望全身情况 65

二、望局部情况 66

一、听声音 71

第二节 闻诊 71

二、嗅气味 72

第三节 问诊 72

一、问一般情况 73

二、问起病 73

三、问既往史与家族史 73

四、问现在症状 73

第四节 切诊 78

一、脉诊 78

二、触诊 84

第六章 辨证 85

一、表里 86

第一节 八纲辨证 86

二、寒热 87

三、虚实 88

四、阴阳 90

五、八纲之间的相互关系 91

第二节 脏腑辨证 91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91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93

三、脾胃病辨证 95

四、肝与胆病辨证 97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99

六、脏腑兼病辨证 101

一、卫分证 104

二、气分证 104

第三节 卫气营血辨证 104

三、营分证 105

四、血分证 105

第四节 六经辨证 106

一、太阳病证 106

二、阳明病证 107

三、少阳病证 107

四、太阴病证 107

五、少阴病证 108

六、厥阴病证 108

第五节 三焦辨证 109

第一节 预防 110

一、未病先防 110

第七章 防治原则 110

二、既病防变 111

第二节 治则 111

一、治病求本 112

二、扶正祛邪 113

三、调整阴阳 114

四、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114

第三节 治法 115

一、汗法 115

二、吐法 116

三、下法 116

四、和法 116

五、温法 116

八、消法 117

七、补法 117

六、清法 117

第八章 中药 118

第一节 中药的基本知识 118

一、中药的性能 118

二、中药的炮制 120

三、中药的用法 122

第二节 常用中药 124

一、解表药 124

二、清热药 131

三、泻下药 141

四、祛风湿药 144

五、芳香化湿药 148

六、利水渗湿药 151

七、温里药 155

八、理气药 158

九、消导药 161

十、止血药 163

十一、活血祛淤药 168

十二、化痰止咳平喘药 173

十三、安神药 181

十四、平肝熄风药 184

十五、开窍药 188

十六、补益药 190

十七、收涩药 206

十八、驱虫药 208

一、方剂的组成及其变化 210

第九章 方剂 210

第一节 方剂概述 210

二、方剂的剂型 211

第二节 常用代表性方剂 212

一、解表剂 212

二、泻下剂 214

三、清热剂 216

四、温里剂 218

五、和解剂 219

六、祛湿剂 221

七、祛痰剂 223

八、治风剂 224

九、润燥剂 227

十、理气剂 228

十一、理血剂 229

十二、补益剂 230

十三、消导剂 233

十四、安神剂 234

十五、固涩剂 235

十六、开窍剂 236

十七、驱虫剂 237

第十章 常见病证治 244

第一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244

第二节 慢性支气管炎 246

第三节 支气管哮喘 248

第四节 高血压及高血压病 250

第五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252

第六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254

第七节 急性脑血管病 256

第八节 慢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 259

第九节 溃疡性结肠炎 261

第十节 病毒性肝炎 263

第十一节 肝硬化 266

第十二节 糖尿病 269

第十三节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70

第十四节 再生障碍性贫血 272

第十十五 节胆石症 274

第十六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276

第十七节 慢性肾小球肾炎 277

第十八节 泌尿系感染 280

第十九节 类风湿性关节炎 282

第二十节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285

第二十一节 急性乳腺炎 288

第二十二节 荨麻疹 289

第二十三节 带状疱疹 291

第二十四节 月经不调 292

一、月经先期 293

二、月经后期 294

三、月经先后无定期 295

四、月经过多 296

五、月经过少 297

第二十五节 痛经 298

第二十六节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301

第二十七节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 303

第二十八节 男性不育症 305

第二十九节 流行性腮腺炎 308

第三十节 小儿厌食 310

第三十一节 小儿肺炎 312

第三十二节 小儿腹泻 314

第十一章 针灸和推拿 318

第一节 经络与腧穴 318

一、腧穴的名称和主治作用 318

二、腧穴的分类 319

三、腧穴的定位方法 319

四、十四经脉循行与常用腧穴 321

第二节 刺灸方法 341

一、针法 341

二、灸法 345

三、针灸治疗法则 347

四、常见病证的针灸治疗 348

第三节 推拿 352

一、推拿的作用原理 352

二、推拿的基本治法 352

三、推拿手法 353

附录 其他治法 358

一、中药外治法 358

二、饮食疗法 359

三、传统功法 36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