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21世纪儒学研究的新拓展
21世纪儒学研究的新拓展

21世纪儒学研究的新拓展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赵吉惠著
  • 出 版 社: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801902009
  • 页数:463 页
图书介绍:21世纪人类文化或文明的前景和发展趋势为:多元并茂、东西互补、不断趋同。儒学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优秀成果,其思想精华在21世纪仍将发挥灿烂的光芒,仍将不断被东西方文化所吸取,在创建人类新文化的艰难奋斗中,充当世界性重要角色、做出自己的伟大贡献。本书分析、支持了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日本著名社会学家池田大作展望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某些见解。还分析和批评了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美国中国文化研究专家列文森等否定儒学现代价值的观点,分析与批评了美国著名文化战略研究专家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观点。
上一篇:生命金字塔下一篇:普通逻辑教程
《21世纪儒学研究的新拓展》目录

目录 1

前言 1

第一编 儒学的历史定位与探新 3

第一章 近现代学者对“儒”之考辨与定位 3

一 章太炎《原儒》把“儒”分为广义与狭义 3

二 胡适作《说儒》把“儒”视为殷民教士 5

三 郭沫若《驳〈说儒〉》把“儒”视为西周缙绅之士 8

四 徐仲舒发现甲骨文“儒”字,以“儒”为殷民宗教职业者 11

五 怎样看待儒学与宗教之关系及“儒士”变化 14

第二章 儒道互补的中国文化主体结构与格局 20

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与道家 21

二 西汉前期是黄老道家发展的黄金时代 24

三 汉武帝以后儒道互补格局之形成 27

四 儒家、道家对中国社会与多元文化之决定性影响 31

一 “假孔子”与“真孔子”的提出及其本义 36

第三章 真孔子、假孔子与历史重构的儒学 36

二 “真孔子”与史学客体 40

三 “假孔子”与史学主体 43

四 儒学历史演变及史学主体与客体之辩证统一 46

第四章 孔学、儒学、理学、实学与中国儒学史之断限 50

一 孔学与儒学 51

二 儒学与理学、实学 53

三 中国儒学史下限 57

四 现代新儒家只是现代研究儒学的一个学派 60

第五章 儒学既是哲学又是道德宗教 66

一 近代以来学者关于儒学是否宗教化的讨论 68

二 把孔子与道德提升为信仰、崇拜对象 73

三 儒学演变成宗教已成历史事实 77

四 认同儒学是道德宗教的国际背景与学术价值 80

第六章 儒教文化圈与东方现代化模式 86

一 历史形成的儒教文化圈 86

二 西方对儒家文化价值的否定与检讨 90

三 现代化亚洲模式的特点 94

第七章 儒学在现代社会的历史命运转换 101

一 儒学在中国历史地位的转换 101

二 儒学在“东亚儒教文化圈”、“后工业化社会”的历史作用 103

三 儒学积极精神永存,“儒学复兴”不可能 107

第二编 儒学基础理论批评与探索 113

第八章 孔子“仁学”、“礼学”的超越性、革新性 113

一 “仁学”的超越性与普遍伦理意义 113

二 “礼学”的二重性及其社会改革内容 120

第九章 孔子天命观之非宿命论 127

一 孔子“天命”思想的历史继承性 127

二 孔子“天命观”的伦理性质 129

三 孔子“天命观”的哲学价值 134

第十章 孔子知识论之非先验主义 136

一 强调“学知”重于“生知”的认识论 136

二 首创私学、举贤才的教育思想 140

第十一章 孟子“仁政”学说与“井田制”辨析 147

一 关于“制民之产”和实行“井田”的主张 149

二 提倡民本主义,主张“民为贵”,关心民间疾苦 152

三 反对兼并战争 154

第十二章 先秦儒学非封建专制思想来源 157

一 封建君主专制思想主要不来源于孔子和先秦儒家 158

二 地主阶级怎样摸索和形成自己的统治思想 162

三 地主阶级怎样总结维护封建专政的经验教训 169

第十三章 儒家的民本与专制、礼与法、内圣与外王 173

一 儒学之民本与君主专制 173

二 儒学之礼与法 177

三 儒学之内圣与外王 182

第三编 儒家思想的整合、超越与创新 191

第十四章 荀子对儒、道、法诸家思想的整合与超越 191

一 历代学者怎样为荀学定位 192

二 荀况远离了孔孟儒学,亦非醇法家 195

三 荀况是战国末期黄老之学的代表人物 200

四 稷下任祭酒,孔庙无荀子 206

第十五章 荀子本体论、认识论、人性论的价值 210

一 宇宙本体论的天人之分 211

二 认识论的主体、客体之分 218

三 人性论的性、伪之分 222

第十六章 董仲舒思想的历史地位与警世微意 226

一 董仲舒在儒家道统中的地位 226

二 董仲舒对建立封建专制主义统治思想的贡献 229

三 董仲舒“天人感应”监督君权之工具理性价值 231

四 董学借“天学”言“人学”,但含神秘主义 236

第十七章 张载关学与明清实学思潮 240

一 关学与实学概念定位 241

二 张载关学奠定了明清实学之思想基础 245

三 中国实学发展演变的历史断限 250

四 实学范畴系统与理论体系 258

第十八章 朱熹自然观与宇宙生成论的唯物主义 269

一 从实际出发探求万物之理 269

二 朱熹自然观、宇宙生成论的唯物主义 273

三 重新评价朱熹思想,总结理论思维之经验教训 280

第十九章 李二曲重建“明体适用”之清代儒学 284

一 儒学是“明体适用”之学 285

二 儒学是“修己”之学 289

三 儒学是“性命”之学 293

四 李二曲学术思想定位与现代价值 299

第四编 21世纪儒学前景与思考 307

第二十章 儒学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之矛盾与适应 307

一 儒学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07

二 儒学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矛盾 314

三 儒家伦理与商品经济关系 321

一 现代新儒家产生的文化背景与思想走向 326

第二十一章 现代新儒学思潮及其理论纲领 326

二 现代新儒家的理论纲领——返本开新,新内圣外王论 332

三 第三期儒学发展的期盼 336

第二十二章 现代新儒学基本理论的自我消解 341

一 儒学主流说的消解,卸掉道统的担负 342

二 新内圣外王之道、良知自我坎陷说的困惑 347

三 儒学复兴论的衰息 350

四 走出书院,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354

第二十三章 亚洲文化精神与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357

一 亚洲人与亚洲精神、亚洲意识 358

二 亚洲精神与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 363

三 东方国家应有的文化战略回应 367

第二十四章 儒学与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精华 371

一 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四种类型及其特点 372

二中国传统人生哲学之思想精华 378

第二十五章 21世纪儒学与人类精神文明之整合 387

一 人类精神文明断裂、理想失落的原因 388

二 整合与重建人类文明的道德规范 391

三 儒学对整合与重建人类精神文明可能做出的贡献 399

第二十六章 21世纪多元文化圈与人类多元伦理之重建 408

一 21世纪多元文化圈与人类多元伦理之调整、重建 409

二 人类伦理调整、重建的方法论原则 414

三 人类伦理调整与重建的多层次内容 419

第二十七章 21世纪人类文明多元趋同与世界伦理建构 428

一 人类文明面临的冲突与挑战 429

二 全球经济一体化与人类文明多元趋同走势 433

三 东西文化的交融与“世界伦理”建构 437

结束语 21世纪儒学研究的思考与创意 444

一 20世纪后期儒学价值在亚洲重新发现 444

二 世纪之交儒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贡献 445

三 开展21世纪儒学研究的创意 448

附录 作者近20年著作简目 462

后记 46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