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免疫学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德)S.H.E.考夫曼(Stefan H.E.Kaufmann),(美)A.谢尔(Alan Sher),(美)R.艾哈迈德(Rafi Ahmed)编;朱立平主译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502568360
- 页数:503 页
引言 1
目录 1
第1章 细菌性病原体概论(宋峰辉译) 5
1.2.3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 1 5
第1篇 病原体 5
1.1 细胞外细菌 7
1.1.1 幽门螺杆菌 7
1.1.2 致病性大肠埃希杆菌 9
1.1.3 耶尔森菌 10
1.2 兼性细胞内细菌 12
1.2.1 志贺菌 12
1.2.2 沙门菌 14
1.2.4 结核分枝杆菌 16
1.2.5 麻风分枝杆菌 18
1.3 专性胞内细菌 19
参考文献 20
第2章 真菌病原体概论(王常珺译) 25
2.1 真菌生物学概要 25
2.1.1 形态学和形态发生 26
2.1.2 细胞结构 27
2.1.3 代谢和营养需要 28
2.1.4 繁殖 28
2.2 真菌性疾病 29
2.2.2 皮下霉菌病 30
2.2.3 深部霉菌病 30
2.2.1 浅表和皮肤霉菌病 30
2.2.4 致病性和毒性 31
2.2.5 黏附 32
2.2.6 侵入 33
2.2.7 逃逸和破坏宿主的免疫防御系统 33
2.2.8 两态性 34
2.3 结论 35
参考文献 36
第3章 寄生性病原体概论(彭世光 译) 39
3.1 主要寄生虫和所引起的疾病 39
3.1.1 原生寄生虫 39
3.1.2 蠕虫 42
3.3 寄生虫免疫:一般原则 44
3.2 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的扩增 44
3.3.1 寄生虫的生物学决定了是什么组分诱导有效的免疫应答 45
3.3.2 寄生虫感染的免疫控制是复杂的 45
3.3.3 持续感染、慢性化和逃逸 46
3.4 免疫与疾病间的关系 48
3.5 新兴的领域 49
参考文献 51
第4章 病毒病原体概论(赵潺译) 54
4.1 病毒的结构特点 55
4.2 病毒进入的策略 56
4.2.1 组织 56
4.2.2 细胞 58
4.3 细胞感染的结果 59
4.4 病毒的遗传不稳定性 60
4.3.1 协调的基因表达 60
4.4.1 捕获宿主基因 61
4.5 组织嗜性 61
4.5.1 病毒感染的动力学 61
4.6 物种特异性 62
4.7 致病性 63
4.8 易受免疫攻击性 63
参考文献 64
第2篇 抗感染免疫应答 69
第5章 宿主防御系统的进化(周慷 译) 69
5.1 脊椎动物免疫的起源:有“大的冲击”吗? 70
5.1.1 固有免疫机制 70
5.1.2 特异性免疫 71
5.2 多样性的产生和维持 73
5.2.1 平衡选择:MHC 73
5.2.2 多基因家族的多样性 75
参考文献 76
第3篇 固有免疫 81
第6章 吞噬细胞和抗感染免疫(何嘉 译) 81
6.1 吞噬细胞的类型和功能 81
6.2 微生物的识别 83
6.3 微生物的摄入 84
6.4 吞噬小体的成熟 86
6.5 杀死微生物 87
6.6 可溶性介质的产生 88
6.7 抗原提呈 90
参考文献 92
6.8 结论 92
第7章 细菌感染中的固有免疫(斯晓燕 译) 96
7.1 固有应答 96
7.2 固有免疫系统对病原体的识别:与获得性免疫系统比较 97
7.3 细胞性应答 99
7.3.1 活化的巨噬细胞 99
7.3.2 嗜中性粒细胞 102
7.3.3 NK细胞应答 103
7.4 对微生物固有应答中的细胞间作用:从李斯特菌感染学到的 104
7.5 固有细胞免疫系统和T细胞应答的连接点:MHC系统 105
参考文献 106
8.1 防御素 108
第8章 防御素和阳离子杀菌素:哺乳动物固有免疫中的抗菌素肽(戴宇翔 杜臻雁 译) 108
8.2 阳离子杀菌素 110
8.3 结论 111
参考文献 111
第9章 抗寄生虫感染固有免疫(戴宇翔 杜臻雁 译) 115
9.1 人类固有免疫的机制 115
9.1.1 补体的激活及寄生虫在脊椎动物内生命周期各阶段对其的逃逸 115
9.1.2 抗布氏锥虫固有免疫的替代性介质 117
9.2 固有免疫的细胞机制 118
9.2.1 吞噬细胞介导的固有性防御 118
9.2.2 对胞内寄生虫的赖细胞因子固有性抵抗 119
9.2.3 NK细胞对寄生虫应答的调节 121
9.2.5 在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间架桥的效应细胞 122
9.2.4 作为固有免疫效应细胞的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122
9.3 抗寄生虫固有免疫应答在决定获得性免疫性质中的作用 123
9.3.1 Th1应答的启动 124
9.3.2 Th2应答的启动 124
9.4 总结和结论 125
参考文献 125
第10章 固有免疫和真菌感染(吕嬿 译) 131
10.1 作为第一道防御的固有免疫 132
10.2 固有免疫和获得性免疫间的联系 133
10.2.1 早期信号产生 133
10.2.3 效应细胞活性 137
10.2.2 抗原提呈 137
10.3 真菌毒性因子对固有免疫的调变 138
10.4 小结 138
参考文献 139
第11章 固有免疫和病毒感染(胡惠英 顾建明 译) 143
11.1 抗病毒感染固有性细胞因子应答 144
11.1.1 IFN-α/β应答 147
11.1.2 TFN-α、IL-1和IL-6应答 147
11.1.3 其他固有性细胞因子应答 148
11.2 诱导固有性细胞因子应答的途径 148
11.2.1 IFN-α/β 149
11.2.2 其他细胞因子 149
11.3.1 信号转导 150
11.3 固有性细胞因子应答的直接作用靶点:抗病毒作用的分子位点、细胞因子/趋化因子调节、抗原提呈 150
11.3.2 IFN-α/β效应 152
11.3.3 IFN-γ的作用 153
11.3.4 其他 154
11.4 固有性细胞因子应答对内源性免疫应答的影响:固有和获得性细胞应答的诱导及效应 154
11.4.1 固有应答 154
11.4.2 获得性应答 155
11.4.3 引导获得性应答到感染部位 157
11.5 获得性免疫应答与固有应答的衔接 158
11.6 固有免疫应答在疾病发展中的作用 159
11.6.1 孤立的固有应答 159
11.6.2 获得性应答和固有应答的混合 159
参考文献 160
第4篇 获得性免疫 169
第12章 感染中的Th1/Th2模式(李潇 译) 169
12.1 引言 169
12.1.1 二分的应答 169
12.1.2 Th1/Th2模型的优势 170
12.2 体内T细胞细胞因子分泌表型多样性的实际情况怎样? 170
12.2.1 其他细胞因子分泌表型 170
12.2.2 细胞因子分泌谱型的分化和临时性调变 170
12.2.3 Th1、Th2和其他细胞因子分泌谱型是否为不同的表型? 170
12.2.4 细胞因子基因的单等位基因表达 171
12.2.5 T细胞分化至不同细胞因子谱型的随机模式 171
12.2.6 随机的,但受指导的分化模式 171
12.3.1 宿主免疫应答与微生物病原体的共进化 173
12.3.2 免疫应答启动受宿主严格调控 173
12.2.7 分化的T细胞总是表达其全部细胞因子吗? 173
12.3 决定对特定感染的Th1和Th2应答的标准是什么? 173
12.3.3 涉及驱动Th1和Th2应答的因子 174
12.3.4 DC的作用 174
12.3.5 巨噬细胞的涉足? 174
12.3.6 宿主Th1和Th2应答中的遗传性调节倾向 175
12.3.7 病原体对Th1/Th2的干扰 175
12.3.8 病原体介导的宿主免疫应答的偏移 175
12.3.9 病原体介导的Th分化抑制 176
12.3.10 病原体介导的对已存在的效应性应答的抑制 176
12.4.1 这些细胞的分化是否比初始细胞还迅速? 177
12.4.2 前体细胞的往来 177
12.4 免疫应答中未确定功能的前体细胞群的扩增 177
12.4.3 未确定功能的前体细胞的生物学意义 178
12.5 结论 178
参考文献 179
第13章 免疫记忆和感染(韩显林 译) 182
13.1 疫苗接种的历史 182
13.2 保护性免疫 184
13.3 记忆T细胞和B细胞的分化 185
13.3.1 B细胞记忆 186
13.3.2 T细胞记忆 188
13.4 免疫记忆的维持 192
13.5 结论 194
参考文献 194
14.1.1 成结构的MALT 197
14.1 黏膜淋巴组织的结构与分布 197
第14章 对病原菌的局部免疫应答(钟尉瑞 译) 197
14.1.2 弥散的MALT 198
14.2 在黏膜表面对抗原和病原体采样 199
14.2.1 穿过复层上皮的抗原采样 199
14.2.2 穿过单层上皮的抗原采样 199
14.3 病原体对黏膜免疫取样机制的利用 202
14.3.1 细菌 202
14.3.2 病毒 203
14.4 黏膜组织中的免疫应答 204
14.4.1 B细胞应答的诱导 204
14.4.2 免疫应答的调控 205
14.4.3 免疫记忆 206
14.4.4 黏膜免疫应答的局部性质 206
14.5.2 上皮性“警报”系统和凋亡 207
14.5 黏膜性保护的机制 207
14.5.1 非特异性黏膜防御 207
14.5.3 黏膜性CTL 208
14.5.4 IgG抗体 208
14.6 分泌型IgA抗体和M细胞的相互作用 209
参考文献 209
第15章 抗细菌获得性免疫(李潇 译) 215
15.1 获得性免疫应答的发生和效应功能 215
15.1.1 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215
15.1.2 体液免疫应答 220
15.2 获得性免疫应答与细菌感染 221
15.2.1 细胞外感染 222
15.2.2 细胞内感染 223
15.2.3 抗体在细胞内细菌感染中潜在的作用 225
15.2.4 免疫病理学 226
15.3 结论 227
参考文献 228
第16章 抗真菌获得性免疫(马璐璐 译) 231
16.1 确定获得性免疫在抗真菌感染中的重要性 232
1 6.1.1 侵袭性真菌感染和T细胞功能异常间的联系 232
16.1.2 在T细胞和B细胞缺陷动物所做的实验 233
16.1.3 真菌疫苗可以诱导保护性免疫应答 234
16.1.4 控制某些真菌感染需要Th1应答和肉芽肿性炎症 235
16.1.5 潜伏的建立和潜伏感染的激活 236
16.1.6 被动免疫和T细胞转输研究 236
16.2.2 细胞免疫的机制 237
16.2.1 体液免疫的机制 237
16.2 获得性免疫在保护中起作用的机制 237
16.3 告诫、前景和总结 238
参考文献 239
第17章 抗细胞内原虫和消化道线虫的获得性免疫效应机制(王萱 译) 244
17.1 获得性免疫及细胞内寄生虫的控制 244
17.1.1 免疫的启动与维持 245
17.1.2 感染细胞的活化 246
17.1.3 CD8+T细胞活化 247
17.1.4 抗体在控制胞内病原体中的作用 247
17.2 抗胃肠道线虫的获得性免疫 248
17.2.1 2型细胞因子应答和抗肠道线虫的宿主保护性应答 248
17.2.2 2型细胞因子介导的抗胃肠道线虫效应机制 250
17.2.3 对肠线虫感染的1型细胞因子应答和易感性 251
17.3 小结 252
参考文献 252
第18章 病毒感染的获得性免疫(周佳鑫 译) 257
18.1 T细胞应答 257
18.1.1 病毒的特异性T淋巴细胞表位 258
18.1.2 T细胞应答的动力学 259
18.1.3 病毒特异性T细胞的激活 260
18.1.4 抗原提呈 260
18.1.5 协同刺激 261
18.1.6 T细胞辅助 262
18.1.7 病毒诱导的CTL的特异性 262
18.1.9 效应相 263
18.1.8 T细胞库 263
18.1.10 T细胞应答的平息相 265
18.2 B细胞应答 265
18.2.1 抗病毒抗体应答的重要性 265
18.2.2 B细胞对病毒抗原的识别 266
18.2.3 抗体应答的动力学 266
18.2.4 不依赖T细胞的和依赖T细胞的抗病毒抗体应答 268
18.2.5 抗体控制病毒感染的机制 269
18.2.6 记忆性T细胞和B细胞对抗异种病毒急性应答的影响 270
18.2.7 病毒感染中的短暂免疫缺陷 271
18.2.8 抗病毒免疫应答的冗余 271
参考文献 272
19.2 自身免疫和感染:基本机制 281
19.1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一般特点 281
第5篇 病理学 281
第19章 作为感染结果的自身免疫(邓垒 译) 281
19.2.1 微生物抗原和自身抗原的结构相似性:分子模拟 282
19.2.2 用分子模拟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283
19.2.3 病毒和细菌超抗原 284
19.2.4 感染期间自身抗原的释放 285
19.2.5 嗜淋巴细胞病毒对淋巴细胞的激活 286
19.3 感染性因子和人自身免疫性疾病 286
19.3.1 急性感染引发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287
19.3.2 细菌感染引发的急性和慢性炎症性疾病 289
19.3.3 丙型肝炎病毒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 291
参考文献 291
20.2 溶细胞性反应 294
第20章 细菌感染的病理学和发病机制(赵琦 译) 294
20.1 过敏反应 294
20.3 免疫复合物反应 295
20.3.1 一般免疫病理学 295
20.3.2 免疫复合物介导的疾病 296
20.4 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 297
20.4.1 结核病的免疫病理学 297
20.4.2 溶细胞性T细胞应答的免疫病理学 298
20.4.3 细胞因子在免疫病理学中的作用 300
20.5 分子模拟 301
20.5.1 风湿热 302
20.5.2 反应性关节炎 302
20.5.4 Lyme病 303
20.5.3 Guillain-Barré综合征 303
参考文献 304
第21章 寄生虫病的病理学与发病机制(李涛 译) 307
21.1 抗感染免疫应答中的体内平衡 308
21.2 Th1应答的益处与风险 308
21.3 Th2应答的益处与风险 311
21.4 作为寄生虫病疫苗策略的免疫偏移 313
21.5 免疫应答与其他病理生理过程的相互作用 313
21.6 结论 315
参考文献 317
第22章 病毒感染的病理学与发病机制(李涛 译) 321
22.1 感染与传播 321
22.1.1 病毒储藏所 321
22.1.2 病毒侵入 322
22.1.3 播散 326
22.1.4 脱落 328
22.2 细胞损伤 329
22.3 病毒引发的疾病与综合征 331
22.3.1 病毒性脑炎 332
22.3.2 病毒性出血热 333
22.3.3 病毒性呼吸系统疾病 333
22.3.4 病毒引起的免疫缺陷 334
22.3.5 病毒性肠炎与腹泻 336
22.3.6 病毒致癌与肿瘤 336
22.4 结论 337
参考文献 337
第23章 细菌持续感染:生存的战略(蒋靓君 译) 347
第6篇 逃逸和潜伏 347
23.1 梅毒螺旋体——如果你可以躲藏,为什么逃跑? 348
23.2 伯氏包柔螺旋体——抗原性变异:面貌的改变赢得竞赛 352
23.2.1 回归热 352
23.2.2 莱姆病 353
23.3 淋病奈瑟菌——微服出游以逃避识别 355
23.3.1 纤毛 356
23.3.2 Opa蛋白 356
23.3.3 LOS 357
23.4 肠道伤寒沙门菌——慢性携带者,一个令人心烦的问题 358
23.5 结核分枝杆菌——知内情者持续生存的战略 360
23.6 生物膜——staying alive by staying put 363
参考文献 365
第24章 病毒免疫逃逸(鲍贻倩 译) 374
24.1 体液免疫的抑制 375
24.1.1 免疫球蛋白受体 375
24.1.2 补体受体 376
24.2 干扰素、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的阻断 377
24.2.1 抗干扰素策略 377
24.2.2 抗趋化因子策略 379
24.2.3 抗其他细胞因子策略 381
24.3 抑制向CD8+细胞和CD4+细胞以及自然杀伤细胞的抗原提呈 384
24.3.1 MHC Ⅰ类抗原提呈途径的抑制 384
24.3.2 NK细胞识别的抑制 387
24.3.3 MHC Ⅱ类分子抗原提呈通路的抑制 388
24.4.1 TNF和FasL受体 390
24.4 阻碍细胞杀伤和凋亡 390
24.4.2 半胱天冬酶抑制物 391
24.4.3 Bcl-2的调节 391
24.4.4 细胞毒淋巴细胞杀伤作用的抑制 391
24.5 小结 392
参考文献 392
第25章 寄生虫的免疫逃逸(姜忆南 译) 399
25.1 抗原变异 399
25.2 信号转导通路的修饰 405
25.3 总结 409
参考文献 410
第26章 人类宿主对细菌和寄生虫应答的免疫遗传学(吴婵 译) 417
第7篇 免疫遗传学 417
26.1 分枝杆菌感染 419
26.1.1 弱致病性分枝杆菌的播散性感染 420
26.1.2 麻风病 421
26.1.3 结核病 422
26.2 寄生虫感染 422
26.2.1 疟疾 422
26.2.2 血吸虫 424
26.3 结论 425
参考文献 425
第27章 小鼠宿主抗细菌应答的免疫遗传学(刘巍 译) 430
27.1 分枝杆菌 430
27.1.1 对毒性结核分枝杆菌易感性中的遗传因素 434
27.2 肠道鼠伤寒沙门菌 435
27.3 嗜肺军团杆菌 437
27.4 其他细菌感染 438
27.5 总结 439
参考文献 439
第28章 宿主抗病毒感染应答的免疫遗传学(劳力敏 译) 444
28.1 抗病毒获得性免疫应答的遗传调控,强调MHC的作用 445
28.2 小鼠的病毒性感染 447
28.2.1 Mx 447
28.2.2 Friend病毒复合体 448
28.2.3 泰勒病毒 450
28.2.4 黄热病病毒 450
28.3 人类病毒感染 451
28.3.1 1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451
28.3.2 人类1型T细胞白血病病毒 452
28.3.3 乙型肝炎病毒 453
28.3.4 丙型肝炎病毒 454
28.3.5 Epstein-Barr病毒 454
28.3.6 人类乳头状瘤病毒 455
28.3.7 其他病毒 455
28.4 结论 455
参考文献 456
第8篇 免疫干预 465
第29章 结核病的免疫干预(朱一鸣 译) 465
29.1 结核病免疫干预的理论基础 465
29.2 Robert Koch和结核菌素 465
29.3 Albert Calmette和减毒疫苗 466
29.4 结核病的免疫机制 467
29.6 增强抗感染初始应答 468
29.6.1 新的候选疫苗 468
29.5 对免疫干预作改良的范围 468
29.6.2 比BCG更好? 469
29.7 细菌持续感染并取得第二次机会 470
29.7.1 暴露后疫苗免疫 470
29.8 免疫治疗——Koch revisited 472
29.9 把疫苗推向人 473
29.10 结语 474
参考文献 474
30.1 引言 479
30.1.1 基本概念 479
第30章 AIDS的免疫干预(王海 译) 479
30.1.2 直接由HIV介导的对CD4+T细胞的杀伤足以解释AIDS吗? 480
30.1.3 艾滋病是一种淋巴细胞破坏性疾病还是一种淋巴细胞生成障碍性疾病,或者两者都是? 483
30.1.4 抗HIV免疫应答的好与坏 484
30.1.5 为什么需要对艾滋病进行免疫治疗? 486
30.2 对艾滋病的免疫干预治疗 487
30.2.1 一般概念 487
30.2.2 提高抗HIV免疫反应 487
30.2.3 恢复CD4+T细胞 493
30.2.4 使CD4+T细胞对HIV不敏感 495
30.2.5 回到矛盾:是否应该用免疫抑制的方法治疗HIV感染者 496
30.3 将来发展方向 497
参考文献 497
-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物理治疗工作手册》(荷)瑞克·考斯林克(RikGosselink) 2020
- 《专家解百病系列丛书 图说前列腺疾病》张清华 2019
- 《你一定要了解的重大疾病 5》(日)佐藤千史,(日)井上智子主编;陈韵如翻译 2017
- 《医院感染防控新标准解读》彭飞,王世英 2020
- 《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流程》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编写 2020
- 《食品免疫学 第2版》贺稚非,车会莲,霍乃蕊 2018
- 《心内科疾病临床诊治学》刘占伟主编 2018
- 《现代儿科疾病诊断与治疗》王华主编 2017
- 《植酸和植酸酶的生理与免疫调节作用》刘宁著 2017
- 《全国高职高专护理类专业“十三五”规划教材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杨朝晔,张亚光 2018
- 《书情书》(德)布克哈德·施皮南(Burkhard Spinnen)著;(德)琳娜·霍文 2019
- 《美国的伤痕 独立战争与美国政治的暴力基因》(德)霍尔格·霍克(Holger Hoock)著 2019
- 《文明的衰落与复兴》张娜责编;陈维政总主编;孙林译者;(德)阿尔伯特·史怀哲 2019
- 《厄特克尔家族》(德)鲁迪格·杨布鲁特著 2018
- 《弗里德里希·李斯特传》朱希滨责编;贾根良,梅俊杰总主编;梅俊杰译者;(德)欧根·文得乐 2019
- 《弗利克家族》(德)托马斯·拉姆什著 2018
- 《剑桥国际英语写作教程 从句子到段落》(美)劳里·布拉斯(Laurie Blass),(美)德德拉·戈登(Deborah Gordon)编著 2019
- 《量子系统的非平衡多体理论》(意)G.斯蒂芬尼茨,(德)R.冯·莱文 2019
- 《香水》李清华译;(德)帕·聚斯金德 2018
- 《无师自通玩转乐器系列 无师自通玩转长笛》胡越菲译;(德)阿尔内·施瓦茨霍兹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