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节肢动物学PDF电子书下载
- 电子书积分:40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朝品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117115407
- 页数:1702 页
第一篇 总论 3
第一章 医学节肢动物学的范围、内容和区系 3
第一节 医学节肢动物学研究范围和内容 3
一、定义 3
二、研究范围 4
三、研究内容 7
第二节 医学节肢动物的区系 11
一、大陆动物区系 11
二、海洋动物区系 11
三、节肢动物的地理区划 12
四、我国节肢动物地理区划 13
第二章 医学节肢动物的形态特征及分类 18
第一节 医学昆虫的形态特征 18
一、医学昆虫的外部形态 18
二、医学昆虫的内部器官 25
第二节 医学蜱螨的形态特征 42
一、医学蜱螨的外部形态 42
二、医学蜱螨的内部器官 43
第三节 其他医学节肢动物的形态特征 44
第四节 医学节肢动物的分类 45
一、分类阶元 45
二、分类方法 48
三、分类系统 51
四、分类技术 53
第三章 医学节肢动物的生物学 62
第一节 生殖方式 62
一、两性生殖 62
二、孤雌生殖 62
三、胎生 63
四、多胚生殖 63
五、幼体生殖 63
第二节 发育与变态 64
一、发育 64
二、变态 66
第三节 生活史 67
第四节 休眠与滞育 69
一、休眠 69
二、滞育 69
第五节 生活习性 70
一、昼夜活动规律 70
二、食性 70
三、假死性 71
四、趋性 71
五、保护色及拟态 71
六、群集、扩散和迁飞 72
第六节 饲养技术 73
一、饲养的基本条件 73
二、饲养的一般步骤和主要环节 76
三、注意事项 80
第四章 医学节肢动物的生态学 83
第一节 个体生态学 84
一、气候因素 84
二、生物因素 85
三、土壤和水体因素 86
四、食物因素 87
第二节 种群生态学 87
一、生命表与种群的生态对策 88
二、实验种群 89
三、自然种群 90
第三节 群落生态学 91
一、群落的组成和结构 91
二、群落的发展和演替 92
第四节 节肢动物生态学理论的应用 93
一、节肢动物防制的生态学基础 93
二、害虫预测预报 93
三、益虫饲养和管理上的生态学 93
第五节 生态学研究的新内容 94
第五章 医学节肢动物的生理与生化 96
第一节 生理 96
一、体壁的生理功能 96
二、消化与营养 97
三、循环与防卫 99
四、排泄与水、盐平衡调节 100
五、呼吸与能量代谢 102
六、肌肉与运动 102
七、生殖与发育 102
第二节 生化 102
一、糖 103
二、脂类及脂肪酸 104
三、蛋白质及氨基酸 106
四、表皮碳氢化合物 108
五、酶 109
六、激素 112
第六章 医学节肢动物的毒素及危害 118
第一节 有毒节肢动物的主要种类及其分布 118
一、倍足纲 118
二、唇足纲 119
三、蛛形纲 119
四、昆虫纲 123
五、甲壳纲 126
第二节 节肢动物毒素的毒性及对人体的伤害 126
一、倍足纲 126
二、唇足纲 127
三、蛛形纲 127
四、昆虫纲 128
第七章 医学节肢动物的抗感染免疫 132
第一节 医学节肢动物的免疫系统 133
一、昆虫的免疫细胞 133
二、昆虫免疫系统对外源异物的识别 134
三、昆虫天然免疫的基因调控 135
四、昆虫体液免疫分子及其功能 136
第二节 昆虫抗病原体的免疫效应机制 137
一、昆虫先天性免疫防御信号通路 138
二、昆虫获得性免疫 142
三、昆虫体液免疫反应 143
四、昆虫细胞免疫 148
第三节 蚊抗疟原虫感染免疫 151
一、蚊抗疟原虫感染免疫特点 151
二、按蚊重要识别分子 153
三、黑化包被反应 156
四、其他先天免疫反应 158
第八章 医学节肢动物引起变态反应 161
第一节 医学节肢动物引起变态反应与免疫 161
一、变态反应的免疫学物质基础 161
二、免疫应答 164
三、变态反应与免疫遗传 167
第二节 医学节肢动物引起变态反应的分型 168
一、Ⅰ型变态反应 168
二、Ⅱ型变态反应 170
三、Ⅲ型变态反应 170
四、Ⅳ型变态反应 171
第三节 医学节肢动物引起变态反应的致敏途径及临床表现 171
一、医学节肢动物致敏途径 171
二、临床表现 172
第四节 医学节肢动物引起变态反应的诊断与防治 174
一、医学节肢动物引起变态反应的诊断 174
二、医学节肢动物引起变态反应的预防 176
三、医学节肢动物引起变态反应的治疗 176
第五节 医学节肢动物变应原浸液的制备与标准化 178
一、变应原浸液的制备 178
二、变应原浸液的标准化 181
三、变应原浸液制备举例 182
第九章 医学节肢动物对人类的危害与防制 186
第一节 医学节肢动物对人类的危害 186
一、直接危害 186
二、间接危害 189
第二节 医学节肢动物的防制 197
一、环境防制 198
二、物理防制 198
三、化学防制 198
四、生物防制 204
五、遗传防制 205
六、法规防制 206
第十章 医学节肢动物与自然疫源性疾病 209
第一节 病媒节肢动物的判定 209
一、生物学证据 209
二、流行病学证据 210
三、病原学证据 210
第二节 医学节肢动物与自然疫源性疾病 210
一、自然疫源性与自然疫源地 210
二、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213
三、影响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过程的因素 217
四、医学节肢动物传播的重要自然疫源性疾病 218
第三节 医学节肢动物的传病方式 221
一、机械性传播 222
二、生物性传播 222
第四节 虫媒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222
第五节 虫媒病的控制 223
一、虫媒病的预防策略 223
二、虫媒病的预防措施 223
三、虫媒病的控制措施 224
四、虫媒病的监测 226
第十一章 医学节肢动物的应用 229
第一节 节肢动物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230
第二节 节肢动物在科学、人文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239
一、节肢动物可以作为医学基础研究的模式生物 239
二、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创作中的应用 239
三、应用于空间科学研究 240
第三节 节肢动物在法医学中的应用 240
一、法医(法学)昆虫学 240
二、主要研究内容 240
三、法医昆虫毒理学 241
第四节 节肢动物与仿生学 242
一、节肢动物与空气动力学 242
二、节肢动物与导航定位 242
三、节肢动物与成像 243
四、节肢动物与航天、飞行导航 244
五、节肢动物嗅觉 244
六、节肢动物色彩与伪装 244
七、节肢动物与光学 245
八、节肢动物与材料学 245
九、应用于军事项目 245
第五节 机器人和节肢动物机器人的设计和应用 247
一、功能仿生 247
二、控制仿生 248
三、群体仿生 248
四、节肢动物体机器人——无人领域内的“新战士” 249
五、机械节肢动物机器人 250
第六节 节肢动物作为生物武器的作用 251
一、有害媒介生物的种类及携带的病原微生物种类 251
二、媒介生物疾病的传播方式及侵入人体途径 251
三、媒介生物武器危害的作用特点 252
四、生物恐怖的局限性 253
五、生物恐怖的防护 253
六、WHO对全球疾病突发警报和反应 255
七、世界各国对生物恐怖的应对 255
八、我国应对生物安全问题的主要措施 256
九、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和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美军的细菌战 257
第十二章 医学节肢动物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61
第一节 我国古代医学节肢动物的记述 261
一、有关蚊类的记述 262
二、有关蝇类的记述 262
三、有关蚤类的记述 263
四、有关虱类的记述 263
五、有关蜱类的记述 263
六、有关螨类的记述 263
七、有关其他医学节肢动物的记述 264
第二节 我国近代医学节肢动物学的研究 264
一、蚊类研究 265
二、蝇类研究 265
三、白蛉研究 266
四、蚤类研究 266
五、其他研究 266
第三节 我国当代医学节肢动物学的研究 267
一、医学昆虫分类区系的研究 267
二、昆虫生物学的研究 269
三、医学节肢动物传病作用的研究 270
四、我国医学节肢动物的防制研究 271
第四节 医学节肢动物学研究展望 272
第二篇 昆虫纲 283
第十三章 蚊 283
第一节 形态特征 284
一、成蚊 284
二、卵 288
三、幼虫 288
四、蛹 291
第二节 分类 292
一、库蚊亚科 293
二、按蚊亚科 316
三、巨蚊亚科 319
第三节 生物学 320
一、卵 320
二、幼虫 321
三、蛹 322
四、成蚊 322
第四节 生态学与生活习性 322
一、幼虫的生态习性 322
二、成蚊生态习性 325
第五节 中国重要种类 333
一、主要代表种 333
二、中国蚊虫重要种类名录 351
第六节 与疾病的关系 359
一、疟疾 360
二、淋巴丝虫病 365
三、蚊媒病毒病 373
第七节 防制 384
一、蚊虫综合防制及其基本概念 384
二、综合防制的方法 385
三、蚊虫的综合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394
四、蚊虫综合治理的效果考核 394
五、今后蚊虫防制的对策和展望 394
第八节 研究技术 394
一、蚊标本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394
二、蚊虫细胞生物学研究 397
三、蚊基因组学研究 397
四、蚊蛋白组学研究 400
第十四章 白蛉 409
第一节 形态特征 411
一、概述 411
二、外部形态 411
三、内部器官及构造 417
四、超微结构 418
第二节 分类 420
一、概述 420
二、中国白蛉亚科昆虫属的特征 421
三、种的分类依据 428
四、白蛉幼虫的分类 430
五、化学分类 431
六、数值分类 431
第三节 生物学 431
一、生活史 431
二、生活习性 432
三、生殖营养周期 433
四、寿命 433
第四节 生态学 434
一、地理分布 434
二、孳生、栖息习性 436
三、活动 437
四、趋光性 437
五、季节消长 437
六、越冬 438
七、天敌 438
第五节 中国重要种类 438
一、中国白蛉亚科昆虫的分类体系和名录 438
二、我国的白蛉亚科昆虫地理分布 450
三、中国的主要传病蛉种 452
第六节 与疾病的关系 455
一、利什曼原虫病 455
二、细菌性疾病 459
三、病毒性疾病 460
四、叮咬 460
第七节 防制 461
一、药物灭蛉 461
二、环境治理 461
三、个人防护 461
第八节 研究技术 461
一、白蛉的采集 461
二、白蛉的保存 462
三、白蛉的解剖 463
四、白蛉标本制作 464
五、白蛉的饲养 464
六、胃血标本收集 465
七、人工感染及传播利什曼原虫实验 465
八、白蛉孳生地调查 465
九、电镜观察 466
十、化学和数值分析 466
十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 466
第十五章 蝇 471
第一节 形态特征 472
一、成蝇 472
二、卵的形态 480
三、幼虫的形态结构 480
四、蛹的形态 481
第二节 分类 482
一、蝇类主要的分类依据及鉴别特征 482
二、蝇类主要分属检索表 489
第三节 生物学 510
一、生活史 510
二、个体发育 510
第四节 生态学与生活习性 512
一、个体生态学与生活习性 512
二、种群生态学 516
第五节 中国重要种类 517
一、中国蝇类主要代表种 517
二、中国重要蝇类名录 536
第六节 与疾病的关系 546
一、锥虫病 546
二、结膜吸吮线虫 551
三、机械性传播疾病 552
四、生物性传播疾病 553
五、蝇蛆病 553
六、吸血和骚扰 555
第七节 防制 555
第八节 研究技术 560
一、蝇标本的采集 560
二、蝇标本的制作 561
三、蝇的饲养 563
四、蝇的分子生物学及应用性研究 564
第十六章 蠓科 569
第一节 形态特征 569
一、外部形态特征 569
二、内部结构 573
第二节 分类 575
一、蠓科的分类系统 575
二、中国蠓科4亚科的鉴别特征及分亚科检索表 575
三、中国3个吸血蠓属的鉴别特征 576
第三节 生物学 576
第四节 生态学与生活习性 577
第五节 中国重要种类 580
一、中国主要代表种 580
二、中国重要吸血蠓类名录 591
第六节 与疾病的关系 596
一、与病毒病的关系 596
二、与寄生虫病的关系 597
第七节 防制 599
一、环境防制 599
二、化学防制 599
三、生物防制 599
四、遗传防制 599
第八节 研究技术 600
一、标本采集 600
二、标本保存 601
三、标本制作 601
第十七章 虻科 605
第一节 形态特征 605
第二节 分类 610
第三节 生物学 612
一、虻的生活史 612
二、种群组成与区系 614
第四节 生态学与生活习性 615
一、孳生习性 615
二、季节消长和日活动规律 615
三、摄食行为 616
四、飞行扩散 617
五、栖息习性 617
六、交配产卵 617
第五节 中国重要种类 617
一、中国虻类主要代表种 617
二、中国重要虻类名录 621
第六节 与疾病的关系 626
一、细菌性疾病 627
二、病毒性疾病 627
三、寄生虫性疾病 627
四、其他疾病 627
第七节 防制 628
第八节 研究技术 629
第十八章 蚋 631
第一节 形态特征 631
第二节 分类 640
第三节 生活史与生活习性 641
一、卵 641
二、幼虫 642
三、蛹 643
四、成虫 643
第四节 中国重要种类 644
一、中国蚋类主要代表种 644
二、中国重要蚋类名录 650
第五节 与疾病的关系 654
一、盘尾丝虫病 654
二、欧氏曼森丝虫病 654
三、吸血和骚扰 655
第六节 蚋的防制 655
一、环境防制 655
二、化学防制 655
三、生物防制 655
四、其他方法 655
第七节 研究技术 656
一、标本采集 656
二、标本保存 656
三、标本制作 656
四、蚋类的细胞遗传学 658
五、蚋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659
第十九章 蚤 663
第一节 形态特征 664
一、成虫形态特征 664
二、幼虫形态特征和常见蚤幼虫检索表 670
第二节 分类 672
一、蚤目的分类系统 672
二、我国蚤目科的鉴别特征和属检索表 672
第三节 生物学 678
一、生活史 678
二、宿主关系 679
第四节 生态学与生活习性 680
一、环境温、湿度对蚤的影响 680
二、吸血 680
三、交配与生殖 681
四、迁徙、散布和转移 681
五、蚤的种群数量和季节消长 682
六、生存期限 683
七、世代和越冬 683
第五节 中国重要种类 684
一、中国蚤类主要代表种 684
二、中国重要蚤类名录 694
第六节 与疾病的关系 703
一、鼠疫 703
二、鼠源性斑疹伤寒 709
三、其他虫媒病 711
四、绦虫病 712
五、潜蚤病 712
六、叮刺症 712
第七节 防制 713
一、防制原则 713
二、环境防制 713
三、化学防制 713
四、生物防制 713
五、遗传防制 714
六、法规防制 714
第八节 研究技术 714
一、蚤类的采集、调查和制片技术 714
二、饲养技术 716
三、组织学和组织化学研究技术 716
四、酯酶(Est)同工酶电泳分析技术 717
第二十章 吸虱 722
第一节 虱科 723
一、形态特征 723
二、虱科分类 727
三、生物学 728
四、生态学与生活习性 729
五、中国重要种类 730
六、与疾病的关系 731
七、防制 736
八、研究技术 738
第二节 阴虱科 742
一、形态特征 742
二、分类 744
三、生物学 744
四、生态学与生活习性 744
五、中国重要种类 745
六、与疾病的关系 745
七、防制 745
八、研究技术 746
第二十一章 臭虫与猎蝽 748
第一节 臭虫科 752
一、形态特征 752
二、分类 754
三、生活史 755
四、生态与生活习性 756
五、中国重要种类 756
六、与疾病的关系 756
七、防制 758
八、研究技术 761
第二节 猎蝽科 761
一、形态特征 761
二、分类 762
三、生活史 763
四、生态学与生活习性 763
五、中国重要种类 763
六、与疾病的关系 764
七、防制 765
八、研究技术 766
第二十二章 蜚蠊 767
第一节 形态特征 767
一、成虫 767
二、卵荚 769
三、若虫 770
四、内部构造 772
第二节 分类 772
一、姬蠊科 773
二、蜚蠊科 773
三、地鳖科 773
第三节 生物学 773
一、生活习性 773
二、个体发育和生活史 774
第四节 生态学与生活习性 774
一、种群分布 774
二、栖息习性 775
三、食性 775
四、活动习性 775
五、季节消长与越冬 776
第五节 中国重要种类 776
一、重要代表种 776
二、中国重要蜚蠊种类名录 779
第六节 与疾病的关系 781
第七节 防制 784
一、防制要点 784
二、防制方法 785
三、防制方法的选择、注意事项及抗性问题 787
第八节 研究技术 788
一、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 788
二、药用价值的研究 791
三、蜚蠊变应原的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 791
第二十三章 甲虫 795
第一节 隐翅虫 795
一、形态特征 796
二、分类 797
三、生物学 797
四、生态学与生活习性 798
五、中国重要种类 799
六、与疾病的关系 801
七、防制 803
八、研究技术 803
第二节 与医学有关的其他甲虫 804
一、芫菁 804
二、天牛 806
三、金龟子 809
四、拟步甲科 810
第二十四章 蛾与蝶 814
第一节 毒蛾 820
一、形态特征 820
二、分类 822
三、生物学 822
四、生态学与生活习性 824
五、中国重要种类 824
六、与疾病的关系 827
七、防制 828
八、研究技术 829
第二节 刺蛾 831
一、形态特征 831
二、分类 832
三、生物学 834
四、生态学与生活习性 834
五、中国重要种类 835
六、与疾病的关系 837
七、防制 838
八、研究技术 839
第三节 枯叶蛾 839
一、形态特征 839
二、分类 839
三、生物学 840
四、生态学与生活习性 840
五、中国重要种类 841
六、与疾病的关系 843
七、防制 845
八、研究技术 847
第四节 与医学有关的其他蝶和蛾 847
一、形态特征 847
二、生态学与生活史 849
三、中国重要种类 850
四、与疾病的关系 850
五、研究技术 851
第二十五章 其他昆虫 853
第一节 膜翅目 853
第二节 直翅目 857
第三节 螳螂目 859
第四节 同翅目 859
第五节 蜉蝣目 860
第六节 毛翅目 862
第三篇 蛛形纲 873
第二十六章 蜱 873
第一节 形态特征 873
一、概述 873
二、外部形态 874
三、内部器官 877
四、硬蜱特征 878
五、软蜱特征 878
第二节 分类 878
一、中国蜱类分属检索表 878
二、中国重要医学蜱类分种检索表 879
第三节 生物学 899
一、生活习性 899
二、个体发育和生活史 900
三、蜱类的宿主型 901
四、蜱类的耐饥能力和寿命 903
第四节 生态学与生活习性 903
一、季节消长与昼夜活动规律 903
二、地理分布与栖息场所 904
三、宿主寻觅和活动范围 904
四、越冬与滞育 905
五、系统发育和进化 905
第五节 中国重要种类 906
一、中国蜱类主要代表种 907
二、中国重要蜱类名录 912
第六节 与疾病的关系 919
一、森林脑炎 919
二、莱姆病 923
三、苏格兰脑炎 927
四、波瓦桑脑炎 928
五、凯萨努尔森林病 929
六、落基山斑点热 931
七、北亚蜱媒斑点热 933
八、纽扣热 936
九、昆士兰蜱传斑疹伤寒 937
十、阵发性立克次体病 938
十一、Q热 938
十二、土拉伦斯菌病 941
十三、蜱传回归热 944
十四、人巴贝虫病 946
十五、人埃立克次体病 947
十六、蜱瘫 950
第七节 防制 951
一、综合治理是蜱类防制的指导性原则 952
二、蜱类防制的一般措施 952
第八节 研究技术 955
一、采集和密度调查 955
二、标本制作和保存 955
三、蜱类养殖 956
四、组织细胞学研究技术与应用 957
五、蜱类染色体研究技术 958
六、蜱类功能基因研究 959
七、蜱类同工酶分析技术 960
八、蜱类电镜技术与电生理研究技术 961
第二十七章 革螨 973
第一节 形态特征 973
一、外部形态 973
二、内部结构及其功能 978
第二节 分类 981
一、革螨亚目和革螨股 981
二、革螨股分总科检索表 982
三、中气门目分类系统 982
四、皮刺螨总科 984
五、中国重要医学革螨分种检索表 988
第三节 生物学 998
一、生活史 998
二、食性 999
三、寿命与耐饿力 1000
四、跗感器 1001
五、交配、受精与繁殖力 1002
六、细胞遗传 1003
七、生化分析 1006
第四节 生态学 1007
一、生态类型 1007
二、理化因素的影响 1007
第五节 中国重要种类 1009
一、主要代表种 1009
二、中国重要革螨种类名录 1016
第六节 与疾病的关系 1020
一、肾综合征出血热 1020
二、立克次体痘 1024
三、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 1025
四、土拉伦斯菌病 1026
五、革螨性皮炎 1026
六、圣路易脑炎 1027
七、地方性斑疹伤寒 1027
八、森林脑炎 1028
九、Q热 1028
十、肺螨病 1028
第七节 防制 1029
一、化学防制 1029
二、环境防制 1031
三、物理防制 1032
四、个人防护 1032
第八节 研究技术 1032
一、饲养方法 1032
二、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1033
三、染色体研究技术 1034
四、同工酶、蛋白质、糖和脂分析 1035
五、游离氨基酸分析 1036
六、对流免疫电泳测定革螨的食性 1037
七、电镜技术 1037
八、电生理技术 1037
九、示踪原子法 1038
十、杀螨试验 1038
十一、驱避试验 1038
第二十八章 恙螨 1043
第一节 形态特征 1043
一、概述 1043
二、外部形态 1043
三、内部器官 1045
第二节 分类 1046
一、恙螨分类依据 1046
二、中国恙螨幼虫分属检索表 1047
第三节 生物学 1049
一、生活史 1049
二、种类及宿主 1050
三、分布 1050
第四节 生态学 1051
一、成虫和若虫生态 1051
二、幼虫生态 1052
第五节 中国重要种类 1054
一、主要代表种 1054
二、中国重要恙螨名录 1060
第六节 与疾病的关系 1067
一、恙虫病 1067
二、其他虫媒病 1074
三、恙螨性皮炎 1075
第七节 防制 1075
一、灭鼠 1075
二、清除恙螨孳生环境 1075
三、药物杀螨 1076
四、个人防护和集体防护 1076
第八节 研究技术 1077
一、流行病学调查技术 1077
二、恙虫病东方体分离技术 1078
三、恙虫病东方体阳性恙螨模型的建立 1078
四、免疫学技术检测恙虫病东方体 1079
五、分子生物学技术 1080
六、恙螨的培养和传代 1082
七、恙螨标本的采集 1083
八、恙螨标本保存 1084
九、恙螨标本制作 1084
第二十九章 粉螨 1086
第一节 形态特征 1086
一、成螨 1087
二、卵 1094
三、幼螨 1094
四、第一若螨 1094
五、第二若螨 1094
六、第三若螨 1096
第二节 分类 1096
一、粉螨亚目分科检索表 1096
二、粉螨科成螨分属检索表 1096
第三节 生物学 1097
一、生活史 1097
二、粉螨的取食 1100
三、粉螨的孳生场所 1100
四、粉螨的细胞遗传学 1101
五、粉螨信息素 1102
第四节 生态学 1106
一、种群生态 1106
二、群落生态 1109
第五节 中国重要种类 1110
一、中国粉螨主要代表种 1110
二、中国重要粉螨名录 1138
第六节 与疾病的关系 1143
一、肺螨病 1143
二、肠螨病 1145
三、尿螨病 1146
四、变态反应性疾病 1147
五、粉螨性皮炎、皮疹 1152
第七节 防制 1153
一、物理防制 1153
二、化学防制 1154
三、个人防护 1155
第八节 研究技术 1155
一、饲养 1155
二、采集、分离和保存 1156
三、标本制作 1158
四、粉螨标本的显微摄影 1159
五、粉螨的扫描电镜观察 1160
六、粉螨变应原浸液的制备 1161
七、人体粉螨侵染的分离方法 1161
八、螨种分类技术 1162
九、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粉螨研究中的应用 1162
十、其他 1163
第三十章 蠕形螨 1168
第一节 形态特征 1168
一、成虫外部形态 1168
二、成虫内部结构 1170
三、成虫扫描电镜形态 1172
四、两种人体蠕形螨的各期形态 1174
第二节 分类 1176
一、分类依据 1176
二、形态分类 1177
第三节 生物学 1178
一、生活史 1178
二、寄生习性 1179
第四节 生态学 1180
一、温度 1180
二、湿度 1181
三、趋光性 1181
四、活动 1181
五、食性 1181
六、季节消长 1181
第五节 中国重要种类 1182
第六节 与疾病的关系 1190
一、致病因素 1190
二、致病机制 1191
三、病理变化 1192
四、常见蠕形螨病 1192
五、实验诊断 1197
六、蠕形螨感染的流行病学 1199
七、人体蠕形螨病的治疗 1201
第七节 防制 1206
第八节 研究技术 1207
一、蠕形螨的标本制作技术 1207
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 1208
三、人体蠕形螨的研究展望 1210
第三十一章 疥螨 1214
第一节 形态与结构 1214
一、外部形态 1214
二、内部器官 1217
第二节 分类 1218
一、疥螨属的分类 1218
二、疥螨种的分类 1218
第三节 生物学 1219
一、生活史 1219
二、交配、散播、侵染 1220
三、寄生习性 1220
第四节 生态 1221
一、离体后活动与温度的关系 1221
二、对不同水温、晒晾下不同气温及-12℃下低温的耐受性 1221
三、不同氢离子浓度溶液对离体疥螨生存的影响 1222
四、离体雌性活疥螨再感染人的能力 1222
五、不同温度及不同环境条件下离体疥螨的存活时间和平均寿命 1224
六、人疥螨的某些生物学特征和疥疮的多发季节 1225
第五节 与疾病的关系 1226
一、发病机制 1226
二、病理变化 1227
三、临床表现及类型 1227
四、诊断 1230
五、流行病学 1232
六、治疗 1235
第六节 防制 1237
第七节 研究技术 1238
一、标本处理技术 1238
二、分类学研究进展 1238
三、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1239
四、研究展望 1241
第三十二章 蒲螨与其他螨类 1245
第一节 蒲螨 1245
一、形态与结构 1245
二、分类 1246
三、生物学 1247
四、生态学与生活习性 1247
五、中国重要种类 1248
六、与疾病的关系 1249
七、防制 1250
第二节 跗线螨 1250
一、形态与结构 1250
二、分类 1251
三、生物学 1252
四、生态学与生活习性 1252
五、中国重要种类 1252
六、与疾病的关系 1255
七、防制 1256
第三节 甲螨 1256
一、形态与结构 1256
二、分类 1257
三、生物学 1257
四、生态与生活习性 1257
五、中国重要种类 1258
六、与疾病的关系 1266
七、防制 1266
第四节 肉食螨 1266
一、形态与结构 1267
二、分类 1268
三、生物学 1268
四、生态与生活习性 1269
五、中国重要种类 1269
六、与疾病的关系 1271
七、防制 1272
第三十三章 蛛形纲的其他节肢动物 1274
第一节 蜘蛛目 1274
一、形态特征 1274
二、生活史及习性 1276
三、中国重要种类 1277
第二节 蝎目 1281
一、形态特征 1281
二、生活史及习性 1281
三、中国重要种类 1282
第四篇 其他医学节肢动物 1287
第三十四章 甲壳纲 1287
第一节 桡足类 1287
一、形态特征 1287
二、分类 1288
三、生物学 1289
四、生态与生活习性 1289
五、中国重要种类 1290
六、与疾病的关系 1294
七、防制 1295
第二节 淡水蟹 1295
一、形态特征 1296
二、分类 1301
三、部分种类形态 1302
四、与疾病的关系 1333
五、研究技术 1349
第三节 淡水虾 1349
一、形态特征 1350
二、分类 1355
三、生物学 1355
四、生态与生活习性 1357
五、中国重要种类 1358
六、与疾病的关系 1359
七、防制 1360
第四节 蝲蛄 1360
一、形态特征 1361
二、分类 1365
三、生物学 1365
四、生态与生活习性 1365
五、与疾病的关系 1365
六、中国重要种类 1366
七、防制 1367
第三十五章 唇足纲 1369
第一节 蜈蚣 1369
一、形态特征 1369
二、分类 1374
三、生物学 1376
四、生态与生活习性 1378
五、中国重要种类 1380
六、与疾病的关系 1382
七、防制 1384
第二节 蚰蜒 1385
一、形态特征 1385
二、生物学、生态学和生活习性 1386
三、中国重要种类 1386
四、与疾病的关系 1387
五、防制 1387
第三十六章 倍足纲 1389
马陆 1389
一、形态特征 1389
二、分类 1390
三、生物学 1390
四、生态与生活习性 1391
五、中国重要种类 1391
六、与疾病的关系 1394
七、防制 1395
第三十七章 舌形虫纲 1397
舌形虫 1397
一、形态特征 1397
二、分类 1400
三、生物学 1402
四、生态与生活习性 1404
五、中国重要种类 1405
六、与疾病的关系 1406
七、防制 1409
第五篇 医学节肢动物的抗药性及其治理 1417
第三十八章 杀虫剂的类型及其作用机制 1417
第一节 杀虫剂应用技术 1418
一、杀虫剂的作用方式 1418
二、杀虫剂的使用技术 1418
第二节 杀虫剂剂型 1419
一、粉剂 1419
二、可湿性粉剂 1420
三、乳油与乳剂 1420
四、悬浮剂 1421
五、喷射剂 1421
六、气雾剂 1421
七、烟剂 1422
八、蚊香 1422
九、毒饵 1423
十、其他剂型 1423
第三节 常用杀虫剂 1424
一、有机氯类杀虫剂 1424
二、有机磷类杀虫剂 1424
三、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 1425
四、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 1425
五、其他类型杀虫剂 1426
第三十九章 杀虫剂的毒力测定 1428
第一节 杀虫剂的毒力测定 1428
一、毒力测定常用的表示量 1428
二、毒力测定的试验要求 1429
三、毒力测定的方法 1429
四、毒力测定结果的统计分析 1431
第二节 杀虫剂的药效测定 1434
一、试验条件要求 1434
二、测定方法 1434
三、测试数据统计处理 1436
四、药效评价 1436
第四十章 媒介节肢动物对杀虫剂的抗药性 1439
一、抗性的标准及影响因素 1439
二、抗性产生的机制 1440
三、抗性的治理 1441
第四十一章 医学节肢动物抗药性的检测方法 1443
第一节 生物检测法 1443
一、经典生物检测法 1443
二、区分剂量法 1444
第二节 细胞电生理检测法 1445
第三节 生物化学检测法 1445
一、酯酶(EST)测定 1446
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测定 1446
三、不敏感乙酰胆碱酯酶(AChE)测定 1446
第四节 免疫学检测法 1447
第五节 分子生物学检测法 1448
一、PCR限制性内切酶法 1448
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1448
三、等位基因特异性PCR技术 1449
四、固相微测序反应 1449
五、微阵列 1450
第四十二章 医学节肢动物抗药性的治理 1453
一、医学节肢动物抗药性治理的基本原则 1453
二、医学节肢动物抗药性治理对策 1453
第六篇 新技术在医学节肢动物学研究中的运用第四十三章 细胞体外培养技术在医学节肢动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1461
一、昆虫细胞培养技术 1461
二、蜱螨细胞培养技术 1463
三、海洋节肢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1464
第四十四章 染色体制备技术在医学节肢动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1467
第一节 医学节肢动物的染色体制备技术 1467
一、概述 1467
二、医学节肢动物的染色体制备过程 1467
第二节 染色体制备技术用于医学节肢动物研究的应用价值 1469
一、医学节肢动物分类学研究 1469
二、生物学性状的研究 1470
三、遗传防制及杀虫剂抗性研究 1470
第四十五章 单克隆抗体技术在医学节肢动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1472
一、基本原理 1472
二、单克隆抗体技术在医学节肢动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1472
三、展望 1476
第四十六章 现场调查和统计分析方法在医学节肢动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1478
第一节 现场调查的概述 1478
一、现场流行病学的概念 1478
二、现场调查的目的 1478
三、现场调查的步骤 1479
四、现场调查的方法 1480
五、病因概述 1481
第二节 媒介生物调查 1482
一、媒介生物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 1482
二、媒介生物的确定 1483
三、媒介生物的监测 1484
第三节 现场调查资料的分析方法 1485
一、描述性研究现场调查资料的分析 1485
二、分析性研究现场调查资料的分析 1487
第四节 数据资料统计分析的基本思路 1490
一、单变量计量资料的分析思路 1490
二、单变量计数资料的分析思路 1492
三、单变量等级资料的分析思路 1493
四、双变量资料的分析思路 1493
第四十七章 同工酶技术在医学节肢动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1495
第一节 概述 1495
一、同工酶 1495
二、同工酶电泳 1495
第二节 同工酶技术在医学节肢动物学中的应用 1496
一、同工酶电泳技术在分类学研究中的应用 1496
二、同工酶电泳技术在抗药性研究中的应用 1497
三、同工酶电泳技术的优点及局限性 1498
第四十八章 色谱技术在医学节肢动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1500
第一节 色谱技术在分类学上的应用 1500
一、蚊 1500
二、库蠓 1501
三、蚤 1501
四、蜱 1501
第二节 色谱技术在生活史与生物学特性研究中的应用 1501
一、昆虫个体发育 1501
二、在生理生化中的应用 1502
第三节 色谱技术在昆虫免疫研究中的应用 1503
第四节 色谱技术在法医学中的应用 1503
第四十九章 PCR技术在医学节肢动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1505
一、PCR技术在螨及螨媒介疾病中的应用 1505
二、PCR技术在蜱及蜱媒介疾病中的应用 1506
三、PCR技术在蚊及蚊媒介疾病中的应用 1508
四、PCR技术在其他医学节肢动物研究中的应用 1511
第五十章 反义核酸技术在医学节肢动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1515
一、概述 1515
二、基本原理 1516
三、基本过程 1517
四、反义核酸的作用途径 1517
五、反义核酸的作用特点 1517
六、在医学昆虫学中的应用 1517
第五十一章 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在医学节肢动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1520
一、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的概念 1520
二、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1520
三、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在医学节肢动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1521
第五十二章 分子标记技术在医学节肢动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1524
一、分子标记技术的概念 1524
二、分子标记的种类和特征 1524
三、分子标记的选择标准 1525
四、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应用 1526
五、结语 1529
第五十三章 RNA干扰技术在医学节肢动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1532
一、RNAi技术简介 1532
二、RNAi技术在医学节肢动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1533
第五十四章 分子系统学技术在医学节肢动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1535
一、分子系统学的概念 1535
二、分子系统学的研究对象 1535
三、医学节肢动物分子系统学的研究内容和手段 1536
四、分子系统学在医学节肢动物系统发育等方面研究中的应用 1536
五、分子系统学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1538
六、分子系统学在医学节肢动物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1540
第五十五章 基因组和蛋白质组学在医学节肢动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1543
一、基因组学与蛋白质组学 1543
二、节肢动物的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 1544
第五十六章 生物芯片技术在医学节肢动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1548
一、生物芯片的概念 1548
二、生物芯片的分类 1548
三、基本原理 1550
四、生物芯片在医学节肢动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1553
第五十七章 生物信息技术在医学节肢动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1557
第一节 生物信息学概述 1557
第二节 生物信息技术在医学节肢动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1558
一、Hibernate数据持久化技术在粉螨亚目螨种文库构建中的应用 1558
二、微阵列技术在医学节肢动物学中的应用 1559
三、蛋白质组研究核心技术在医学节肢动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1561
第五十八章 三维重建技术在医学节肢动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1564
一、医学节肢动物形态结构的三维重建 1564
二、连续组织切片三维重建的基本步骤 1564
三、医学节肢动物三维重建技术应用的现状和前景 1568
第五十九章 GPS技术在医学节肢动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1571
第一节 GPS定位技术简介 1571
一、GPS的组成 1571
二、GPS定位系统的特点 1573
第二节 GPS定位基本原理和模式 1573
一、绝对定位 1574
二、差分GPS定位技术 1574
第三节 GPS跟踪监控系统构成及在医学节肢动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1576
一、动物载体单元 1577
二、监控中心 1578
第六十章 测序技术在医学节肢动物学研究中的运用 1581
第一节 Sanger双脱氧测序法 1581
第二节 化学降解法 1583
一、测序样品的制备和电泳 1584
二、测序凝胶的放射自显影 1585
三、测序技术在医学节肢动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1585
第六十一章 分子杂交技术在医学节肢动物学研究中的运用 1588
第一节 核酸探针的制备 1588
一、单链DNA探针 1588
二、双链DNA探针及其标记方法 1590
三、末端标记或末端补平DNA探针 1592
四、寡核苷酸探针 1592
五、RNA探针 1593
第二节 分子杂交 1594
一、原位分子杂交 1594
二、斑点杂交 1596
三、DNA杂交 1597
四、RNA杂交 1598
五、杂交反应的条件及参数的优化 1598
第三节 分子杂交在医学节肢动物学中的应用 1599
第六十二章 质粒DNA的分离、纯化和鉴定在医学节肢动物学研究中的运用 1602
一、细菌的培养和收集 1603
二、少量质粒DNA快速提取 1603
三、质粒DNA的大量提取和纯化 1604
第六十三章 转基因技术在医学节肢动物学研究中的运用 1609
第一节 概述 1609
第二节 转基因动物制备 1609
一、转移基因 1609
二、基因转移的受体细胞 1610
三、实验动物的准备 1610
四、基因导入 1610
五、转基因鼠的检测 1611
六、基因转移后的存在方式及表达 1611
第三节 转基因植物制备 1611
一、转基因植物的制备 1611
二、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的主要方法 1613
三、常用的标记基因和选择基因 1615
四、作为生物反应器的转基因植物 1616
第四节 转基因技术在医学节肢动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1617
附录Ⅰ 图版来源 1619
附录Ⅱ 常用溶液配制 1627
附录Ⅲ 常用实验参数 1640
附录Ⅳ 索引 1654
- 《医学物理学》洪洋 2020
- 《小牛顿科学故事馆 医学的故事》小牛顿科学教育公司编辑团队 2018
- 《动物抗菌药物与细菌耐药性》王桂琴主编 2019
- 《高等医药院校教材 医学物理学实验指导》(中国)杨晓岚 2019
- 《食品微生物学教程》李平兰主编 2019
- 《中华医学百科全书 中医内科学》(中国)刘德培 2019
- 《微生物学》杨革主编 2018
- 《急诊医学法语缩写速查手册》夏婧 2018
- 《DK医学史》李虎译;(英国)史蒂夫·帕克 2019
- 《人体寄生虫学学习指导与习题集 供基础 临床 预防 口腔医学类专业用 第2版》诸欣平,苏川 2018
- 《市政工程基础》杨岚编著 2009
- 《家畜百宝 猪、牛、羊、鸡的综合利用》山西省商业厅组织技术处编著 1959
- 《《道德经》200句》崇贤书院编著 2018
- 《高级英语阅读与听说教程》刘秀梅编著 2019
-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基础》谢雨飞,田启川编著 2019
- 《看图自学吉他弹唱教程》陈飞编著 2019
- 《法语词汇认知联想记忆法》刘莲编著 2020
-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生活适应 二年级 上》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特殊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 2019
-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规范 技巧与案例 第3版 2020》文传浩,夏宇编著 2019
- 《流体力学》张扬军,彭杰,诸葛伟林编著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七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国教育满意度调查报告》(中国)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2019
- 《北京生态环境保护》《北京环境保护丛书》编委会编著 2018
- 《人民院士》吴娜著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37》路丽明编 2019
- 《指向核心素养 北京十一学校名师教学设计 英语 九年级 上 配人教版》周志英总主编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19》路丽明编 2019
- 《中国人民的心》杨朔著;夕琳编 2019
- 《民国时期医药卫生文献集成 24》路丽明编 2019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安全用药手册》黎月玲,熊慧瑜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