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微生物生物膜与感染
微生物生物膜与感染

微生物生物膜与感染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学东,施文元主编;马旅雁,王人可,王世伟等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2
  • ISBN:9787117156462
  • 页数:362 页
图书介绍:本书由周学东教授和施文元(美国)教授共同主编,较全面系统的介绍了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主要内容包括了微生物生物膜的基础研究、检测微生物生物膜的常用技术和临床工作中防治生物膜形成的干预方法等,所涉及的领域有微生物学、口腔医学、临床医学、药学、分子生物学和检验医学等。本书不仅供科研工作者、临床医生和教师作为参考书用,也可供研究生和医学生作为选修课用。
《微生物生物膜与感染》目录

第一章 生物膜形成的机制 1

第一节 胞外多糖 1

一、铜绿假单胞菌中与生物膜形成相关的胞外多糖 2

二、其他细菌中与生物膜形成有关的胞外多糖 9

第二节 胞外DNA 13

一、铜绿假单胞菌eDNA与生物膜的形成 13

二、链球菌生物膜中的eDNA 14

三、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中的eDNA 15

第三节 生物膜中的蛋白质 15

一、金黄色葡萄球菌SasC 16

二、枯草芽胞杆菌TasA蛋白 16

三、凝集素 16

四、其他与黏附相关的表面蛋白 16

第四节 多聚体细胞附属物 18

一、鞭毛和Ⅳ型菌毛 18

二、纤毛 18

第五节 控制生物膜形成与发育的关键调控因子 20

一、cyclic-di-GMP 20

二、调控生物膜发育的关键蛋白 25

第六节 成熟生物膜的分解与散播 25

一、诱导生物膜分解与散播的信号 25

二、生物膜的分散机制 27

第二章 生物膜内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及信号传递 35

第一节 细菌生物膜的复杂多样性 35

一、组成的多样性 35

二、结构的多样性 36

三、生理的多样性 36

第二节 生物膜内部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37

一、微生物细胞表面结构介导的相互作用 38

二、分泌大分子介导的相互作用 40

第三节 生物膜内部微生物的信号传递 43

一、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介导的信号传导 43

二、无机物介导的信号传递 44

三、密度信号感应介导的信号传导 45

四、第二信使环鸟苷二磷酸(cyclic-di-GMP)在生物膜形成中的调控作用 52

第三章 生物膜与口腔感染性疾病 61

第一节 牙菌斑生物膜 62

一、牙菌斑生物膜的基本结构 62

二、牙菌斑生物膜的形成 62

三、牙菌斑生物膜的组成及特性 67

四、牙菌斑生物膜的物质代谢与致病性 71

第二节 牙菌斑生物膜与龋病 76

一、龋病是细菌性疾病 77

二、龋病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78

三、人类龋病相关微生物 80

四、变异链球菌 81

第三节 牙周病与龈下菌斑生物膜 89

一、龈下生物膜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 90

二、龈下生物膜与宿主固有免疫 96

第四节 口腔生物膜与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 101

一、与口腔黏膜病相关的假丝酵母菌 101

二、与口腔黏膜病相关的细菌感染 105

三、与口腔黏膜病相关的螺旋体 108

四、口腔念珠菌病的治疗 109

第四章 生物膜内细菌遗传物质转移 115

第一节 生物膜中通过转化进行的基因转移 115

一、转化 115

二、生物膜中通过转化进行的基因转移 115

三、细胞外DNA对生物膜的稳定作用 117

第二节 生物膜中通过接合进行的基因转移 118

一、接合 118

二、通过接合进行的基因转移 118

三、接合性菌毛对生物膜的稳定作用 121

第三节 噬菌体与生物膜及基因转移 121

一、噬菌体与基因转移 121

二、噬菌体与生物膜及基因转移 122

第五章 生物膜与细菌耐药性 126

第一节 生物膜的渗透限制作用 127

一、胞外基质 128

二、蛋白质 128

三、多聚核苷酸 128

四、死细胞 128

第二节 生物膜的营养限制学说 129

第三节 基因表型学说 129

第四节 表达耐药表型学说 130

一、β-内酰胺酶 130

二、主动外排机制 130

三、其他获得性耐药机制 131

第五节 密度信号感应系统 131

一、对革兰阴性菌生物膜的调控 131

二、对革兰阳性菌生物膜的调控 132

三、密度信号感应系统对细菌其他耐药机制的调节 132

第六节 生物膜环境的不均一性学说 133

第六章 生物膜与持续性感染 135

第一节 持续性感染概论 135

一、持续性感染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 135

二、持续性感染的主要表现形式 136

三、持续性感染的形成机制 137

第二节 生物膜是一类特殊的持续性感染 142

一、生物膜的特点 142

二、微生物生物膜感染病(菌膜病)的诊断 143

三、抗生物膜药物的研发 143

四、细菌生物膜类持续性感染病 144

第三节 生物膜和持续性感染研究的动态和方向 146

一、持留菌和持续性感染 147

二、调节性T细胞的研究 148

三、窗口期和持续性感染的研究 149

第七章 葡萄球菌生物膜与感染 153

第一节 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过程 154

第二节 参与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主要因子 156

第三节 葡萄球菌生物膜病的防治策略 167

第八章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与感染 172

第一节 铜绿假单胞菌概述 172

一、铜绿假单胞菌的基因组 172

二、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 173

三、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机制 175

第二节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 177

一、运动性 177

二、基质 177

三、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对抗生素的耐受 179

四、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对免疫系统攻击的耐受 181

第三节 临床上常见的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感染 182

一、囊性纤维化和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患者的慢性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 182

二、医院内感染 184

三、免疫抑制性感染 185

四、烧伤和伤口感染 186

第四节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感染的临床治疗 186

一、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 186

二、试验性治疗的研究进展 188

第九章 多重种属细菌生物膜与感染 193

第一节 常见多重种属细菌生物膜引发的感染 193

一、慢性难愈合性创面感染 193

二、肺部囊性纤维化患者的呼吸道感染 195

三、关节假体相关的感染 196

四、小儿上呼吸道的多种属细菌定植 196

五、慢性、反复发作性中耳炎 198

六、口腔医院感染相关的多种属生物膜 198

第二节 多重种属细菌生物膜的检测方法 199

一、以非培养法为基础的检测方法 199

二、以培养法为基础的检测方法 204

第三节 不同种属细菌在生物膜内的相互作用 204

第四节 混合种属细菌生物膜感染的治疗方案 205

一、清除细菌生物膜感染病灶 205

二、抗生素治疗 206

三、密度信号感应抑制剂治疗 206

四、免疫兴奋剂治疗 206

第十章 临床内置导管的细菌生物膜感染 212

第一节 气管导管相关的细菌生物膜感染 212

一、气管导管相关感染 212

二、ETT-BF与VAP的关系 213

三、口咽部、胃部细菌与ETT-BF细菌在VAP发病中的联系 214

四、ETT-BF形成的应对措施 216

五、争议 219

六、展望 219

第二节 新生儿深动静脉置管细菌生物膜感染 225

一、新生儿深动静脉置管感染现状 225

二、新生儿深动静脉置管的导管材料 226

三、导管表面生物膜的发生 226

四、深动静脉置管生物膜感染的类型 229

五、CRBSI的诊断方法 230

六、新生儿ICRI发生的危险因素 231

七、预防深动静脉置管生物膜感染 231

八、治疗深动静脉置管生物膜感染 234

第三节 细菌生物膜感染的临床干预 246

一、概述 246

二、抗菌药物 249

三、生物活性物质对细菌生物膜的干预 256

四、化学方法 260

五、物理方法 262

六、预防生物膜相关感染的方法 263

第十一章 念珠菌生物膜与感染 267

第一节 念珠菌生物膜概况 269

第二节 念珠菌生物膜的耐药机制 277

一、生物膜基质对药物的空间位阻和屏障作用 277

二、生物膜中的念珠菌的特殊生长状态 278

三、基因水平的耐药机制 278

四、生物被膜内细胞质膜脂质成分的影响 279

五、滞留菌的产生 279

六、其他可能存在的机制 279

第三节 念珠菌滞留菌的产生机制和防治策略 279

一、滞留菌的基本概念 279

二、念珠菌生物膜滞留菌的产生机制 281

三、念珠菌生物膜滞留菌的防治策略 283

第四节 研究念珠菌生物膜的基本方法 285

一、体外真菌生物膜研究模型的建立 285

二、生物膜形态学研究的方法 285

三、用线虫模型研究白念珠菌生物膜中的滞留菌 287

第十二章 致病菌生物膜感染的干预 290

第一节 微生态制剂在控制生物膜领域的应用 290

一、益生菌 291

二、益生元 292

三、低毒力菌株替代治疗 294

第二节 噬菌体治疗 298

一、噬菌体治疗的早期研究 298

二、噬菌体治疗在东欧国家的应用 299

三、噬菌体抗感染的动物实验模型 300

四、噬菌体与口腔微生物生物膜 300

五、噬菌体抗感染治疗尚存在的不足 300

第三节 天然药物防治生物膜研究进展 301

一、天然药物的来源 302

二、天然药物的分离、纯化以及人工合成 303

三、天然药物与细菌生物膜的控制 305

第四节 抗毒力治疗 317

一、细菌黏附和定植抑制剂 318

二、抑制细菌表面蛋白分泌 318

三、抑制细菌细胞壁对宿主先天免疫的耐受 319

四、细菌蛋白酶抑制剂 319

五、抗毒力治疗与口腔感染性疾病 321

第五节 光活化杀菌 321

第六节 靶向抗菌肽 323

第七节 密度信号感应系统和二元信号通路 325

第十三章 生物膜研究的常用技术 330

第一节 研究生物膜的体外模型 330

一、体外生物膜模型的种类 330

二、生物膜的观测和标记方法 332

三、研究生物膜的新型体外模型 336

第二节 研究生物膜的体内模型 337

一、生物膜感染体内模型的分类 338

二、制作生物膜感染动物模型的前期准备 339

三、常用生物膜感染动物模型介绍 33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