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书籍
儒学转型与文化新命  以康有为、章太炎为中心(1989-1927)
儒学转型与文化新命  以康有为、章太炎为中心(1989-1927)

儒学转型与文化新命 以康有为、章太炎为中心(1989-1927)PDF电子书下载

其他书籍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彭春凌著
  •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
  • 页数:516 页
图书介绍:
《儒学转型与文化新命 以康有为、章太炎为中心(1989-1927)》目录

《学术史丛书》总序 1

导言 作为儒学转型内生问题的新文化 1

一 从儒学自身新生转进的历史视角观察新文化反孔批儒问题 1

二 儒学的近代转型 4

三 儒学转型进程在戊戌后的新变 16

四 沿康、章 及新文化人构成的历史关系网络走进思想现场 23

第一章 “真儒术”认知拥有的明治日本触媒与新文化批儒思潮的跨文化性——章太炎从拥康到反康及其思路的延续 33

第一节 章太炎与明治日本“国体论”的对话 42

一 《答学究》的缘起、依据及相关拥康佚文 42

二 《书〈原君〉篇后》与《谋臣论》的两种儒学伦理 56

三 围绕《客帝论》的争论与中日近代政治图景的异同 67

第二节 《儒术真论》的成立及章太炎学问独立意识的完成 83

一 《人定论》对殖民地台湾“天意论”的反抗 86

二 《绝颂》对殖民地台湾“祝颂”的抵制 95

三 《儒术真论》的成立 104

第三节 近代批儒思潮的跨文化性:从章太炎到周氏兄弟 118

一 “真儒术”与康、章分歧 122

二 《民报》时期章太炎超越儒教圈的亚洲构想 128

三 周氏兄弟等批儒的跨文化性 138

第二章 儒家正信异端之争的近代裂变及其与新文化反孔教的合流——以《訄书·原教》篇的渊源及演变为线索 151

第一节 《訄书》初刻本(1900)“王鲁改制”“鬻庙辟佛”思想与戊戌的改革 155

一 康有为戊戌“保大教,废淫祀”主张的背景 156

二 章太炎与康有为“鬻庙”思想的共振 161

三 章太炎与康有为“正祀”观念的同异 166

第二节 《訄书》重订本(1904)破“文野之见”、立“宗教信心”思想与晚清的革命 175

一 章太炎对姉崎正治宗教学思想的扬弃(上):从语文学出发的宗教认知 178

二 章太炎对姉崎正治宗教学思想的扬弃(下):革命欲求与宗教信心 192

三 《原教》上、下篇所作整合与东亚思想之交流 203

四 齐物理论与革命构想 214

第三节 《检论》(1915)扬“圣人之知”、抵“淫祀之首”思想与新文化反孔教的合流 227

一 康、章换位及其与政府政策之离合 230

二 章太炎的正信建设:扬“圣人之知”与以《周易》为“世间法”(上) 242

三 章太炎的正信建设:扬“圣人之知”与以《周易》为“世间法”(下) 250

四 章太炎抵“淫祀之首”与新文化人反孔教的合流(上) 266

五 章太炎抵“淫祀之首”与新文化人反孔教的合流(下) 277

第三章 孔教对“国民”思潮的回应与新文化运动中反孔教之关系——康有为与梁启超、陈独秀 288

第一节 康、梁在孔教能否“为国民义”思想上的分合 288

一 康、梁戊戌后对孔教信仰的重建(上) 292

二 康、梁戊戌后对孔教信仰的重建(下) 300

三 康有为对“国民义”的接纳与踌躇 309

四 康、梁同行及1915年后的再度分途 321

第二节 陈独秀反孔批康的历史重探 329

一 陈独秀对孔教与国民三层面的对应及其关注点的变易 333

二 与时政联动的反孔批康(上) 346

三 与时政联动的反孔批康(下) 360

四 多元舆论的敞开与中滞 382

五 余论 404

结语 1920年代知识话语的代际转换与康有为孔教思想的隐没 408

附录一 戊戌政变后章太炎致康有为佚信考释 434

附录二 章太炎在《台湾日日新报》刊发诗文汇总表 447

主要参考文献 456

索引 478

后记 507

作者小传 5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