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大专教材  电路基础  第2版
大专教材  电路基础  第2版

大专教材 电路基础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冠斌,孙敏,杨传谱,孙亲锡编
  • 出 版 社: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560922546
  • 页数:389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以电路基本定律和基本电路元件特性为基础,注重实用的网络分析方法的论述,重在应用,而尽可能避免繁琐的数学推导,内容精炼,由浅入深。各章节都配有丰富的例题和练习思考题,以帮助读者理解、掌握所学的内容,并适当拓展,大部分习题在书末附有答案。
《大专教材 电路基础 第2版》目录

第一章 电路基本定律和二端电阻性元件 1

1-1电路及电路模型 1

1-1-1电路 1

1-1-2理想元件和电路模型 2

1-2电流及其参考方向 3

1-2-1电流 3

1-2-2电流的参考方向 3

1-3电压及其参考方向 5

1-3-1电压(电位差) 5

1-3-2电压的参考方向(或参考极性) 6

1-3-3电流和电压的关联参考方向 6

1-3-4电动势 7

1-4功率和能量 7

1-4-1功率 8

1-4-2能量 9

1-5一些常见的电路变量的波形 9

1-5-1常量 10

1-5-2直线函数 10

1-5-3正弦波 10

1-5-4指数函数 11

1-5-5衰减正弦波 11

1-5-6单位阶跃函数 11

1-6基尔霍夫定律 14

1-6-1一些有关的电路术语 14

1-6-2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15

1-6-3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16

1-7电阻元件 18

1-7-1线性电阻元件 19

1-7-2非线性电阻元件 20

1-8独立电源 22

1-8-1电压源 22

1-8-2电流源 23

习题 26

第二章 简单电路和多端电阻性元件 30

2-1二端等效电路的概念 30

2-2线性电阻元件的串联、并联与混联 31

2-2-1线性电阻元件的串联 31

2-2-2线性电阻元件的并联 33

2-2-3线性电阻元件的混联 35

2-3平衡电桥电路,线性电阻元件的Y-Δ联接等效变换 38

2-3-1平衡电桥电路 38

2-3-2线性电阻元件的Y-Δ联接等效变换 39

2-4独立电源与线性电阻元件的串联或并联 43

2-4-1戴维宁电路、诺顿电路及其等效变换 43

2-4-2其它联接的情况 46

2-5运算放大器 49

2-5-1实际器件简介 49

2-5-2作为电路元件的运算放大器 51

2-5-3简单电路分析的例子 51

2-6受控电源 53

2-6-1四种形式的受控电源 53

2-6-2受控电源的功率、有源性 57

2-6-3受控电源与独立电源的比较 57

习题 61

第三章 网络分析的一般方法 67

3-1电网络的2b方程 67

3-1-1支路方程 67

3-1-2 KCL方程的独立性 68

3-1-3 KVL方程的独立性 69

3-2支路分析法 72

3-2-1支路电流方程 72

3-2-2含受控电源电路的支路电流方程 74

3-3节点分析法 75

3-3-1节点电压方程 76

3-3-2含受控电源电路的节点分析法 78

3-4网孔分析法 80

3-5回路分析法 82

3-5-1回路电流方程 83

3-5-2含受控电源电路的回路分析法 85

习题 86

第四章 网络定理 91

4-1叠加定理 91

4-1-1叠加定理及其证明 92

4-1-2应用举例 93

4-1-3应用叠加定理分析含受控源的电路 96

4-2替代定理 98

4-3戴维宁定理 99

4-3-1戴维宁定理及其证明 99

4-3-2应用举例 101

4-3-3应用戴维宁定理分析含受控源的电路 104

4-4诺顿定理 107

4-5互易定理 110

习题 113

第五章 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 120

5-1电容元件 120

5-1-1线性时不变电容元件的伏安关系 121

5-1-2电容电压的连续性 123

5-1-3电容的贮能 124

5-2电容的串联与并联 125

5-2-1非零初始电压电容元件的等效电路 125

5-2-2电容的串联 125

5-2-3电容的并联 126

5-3电感元件 127

5-3-1线性时不变电感元件的伏安关系 128

5-3-2电感电流的连续性 128

5-3-3电感的贮能 130

5-4电感的串联与并联 131

5-4-1非零初始电流电感元件的等效电路 131

5-4-2电感的并联 131

5-4-3电感的串联 132

5-5实际电容器和电感器 133

5-5-1实际电容器 133

5-5-2实际电感器 133

习题 133

第六章 一阶电路 137

6-1零输入响应 137

6-1-1 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37

6-1-2 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42

6-2零状态响应 145

6-2-1 R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145

6-2-2 RL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151

6-3全响应 154

6-3-1全响应的计算 154

6-3-2全响应的两种分解方式 155

6-4求解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158

6-4-1三要素的确定 158

6-4-2三要素法求解响应举例 160

习题 164

第七章 二阶电路 170

7-1 RL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70

7-1-1 RL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70

7-1-2 RLC并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77

7-2 RLC电路的零状态响应 180

7-3 RLC电路的全响应 183

7-4电路的对偶性 184

习题 186

第八章 正弦稳态分析 188

8-1正弦量的基本概念 188

8-1-1正弦量的三要素 188

8-1-2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差 190

8-1-3正弦电流、电压的有效值 191

8-2正弦量的相量表示及取虚部算子Im[]的性质 192

8-2-1复数 193

8-2-2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及相量图 194

8-2-3取虚部运算算子Im[]的性质 196

8-3正弦稳态下的电阻、电感、电容元件 199

8-3-1电阻元件 200

8-3-2电感元件 201

8-3-3电容元件 203

8-4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 206

8-5阻抗和导纳,电路的相量模型 209

8-5-1二端网络阻抗和导纳的定义 209

8-5-2三种基本元件的阻抗和导纳,电路的相量模型 210

8-5-3阻抗的串联和并联 211

8-5-4 正弦交流电路的性质 214

8-5-5串联和并联相量模型的等效互换 216

8-6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计算 218

8-7相量图、位形图及其应用 224

8-7-1相量图和位形图 224

8-7-2结合相量图、位形图求解正弦稳态电路 226

8-8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229

8-8-1瞬时功率 229

8-8-2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 229

8-8-3复功率 236

8-8-4功率因数的提高 237

8-9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239

8-10谐振电路 240

8-10-1串联谐振电路 240

8-10-2并联谐振电路 246

习题 248

第九章 耦合电感元件和理想变压器 256

9-1耦合电感元件 256

9-1-1耦合电感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 256

9-1-2同名端 259

9-2含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 262

9-2-1含耦合电感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62

9-2-2去耦等效电路 264

9-3空芯变压器的等效电路、反映阻抗 269

9-3-1初级等效电路,反映阻抗Zr12 269

9-3-2次级等效电路,反映阻抗Zr21 270

9-4理想变压器 272

9-4-1理想变压器的特性方程 272

9-4-2理想变压器的阻抗变换性质 274

习题 277

第十章 三相电路 280

10-1三相电路的基本概念 280

10-1-1对称三相电源,对称三相负载 280

10-1-2三相电路的联接方式 281

10-2对称三相电路分析 282

10-2-1对称三相电路线量与相量的关系 283

10-2-2Y-Y联接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286

10-2-3Δ-Δ联接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287

10-2-4复杂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 289

10-3不对称三相电路分析 290

10-4三相电路的功率及其测量 294

10-4-1三相电路的功率 294

10-4-2三相电路功率的测量 296

习题 297

第十一章 周期性非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301

11-1周期函数的傅里叶级数 302

11-1-1傅里叶级数 302

11-1-2几种对称周期函数的谐波分析 304

11-2周期性非正弦电流、电压的有效值和平均值及平均功率 306

11-2-1有效值 306

11-2-2平均值与均绝值 307

11-2-3平均功率 307

11-3周期性非正弦稳态电路分析 308

11-4对称三相周期性非正弦电路 313

11-4-1对称三相周期性非正弦电源 313

11-4-2对称三相周期性非正弦电路分析 314

习题 317

第十二章 双口网络 320

12-1双口网络概念 320

12-2双口网络的Y参数 321

12-3双口网络的Z参数 323

12-4双口网络的H参数 325

12-5双口网络的T参数 327

12-6双口网络的联接 331

12-6-1双口网络的串联 331

12-6-2双口网络的并联 332

12-6-3双口网络的级联 335

12-7有端接双口网络的分析 336

12-7-1有端接双口网络的输入阻抗、输出阻抗 337

12-7-2对称双口网络的特性阻抗与传播系数 337

习题 339

第十三章 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 343

13-1拉普拉斯变换 343

13-1-1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 343

13-1-2拉普拉斯变换的一些基本性质 344

13-2利用部分分式法求拉氏逆变换 347

13-3运算法 350

13-3-1 KCL与KVL方程的运算形式 350

13-3-2电路基本元件的运算模型 351

13-3-3运算阻抗与运算导纳 352

13-3-4运算电路,线性电阻电路各种分析方法的适用性 353

13-4网络函数 357

13-4-1网络函数的定义与分类 357

13-4-2网络函数的确定 358

13-4-3网络函数与正弦稳态响应 359

习题 361

第十四章 磁路和交流铁芯线圈 364

14-1磁路及铁磁材料的磁特性 364

14-1-1磁路的概念 364

14-1-2铁磁物质的磁特性 365

14-2磁路的基本定律 368

14-2-1基尔霍夫磁通定律(第一定律) 369

14-2-2基尔霍夫磁位差(磁压)定律(第二定律) 369

14-2-3磁路的欧姆定律 370

14-3直流磁路的计算 372

14-3-1无分支磁路的计算 372

14-3-2对称分支磁路的计算 374

14-4交流铁芯线圈 375

14-4-1线圈电压与磁通的关系 375

14-4-2交流铁芯线圈的非线性特性 376

14-4-3铁芯线圈磁路的功率损耗 377

习题 378

附录 部分习题答案 380

参考文献 389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