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保障机制
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保障机制

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保障机制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敬朴著
  • 出 版 社: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565102967
  • 页数:358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陈敬朴教授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质量及其保障机制”的研究成果。全书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人群采用问卷、访谈、比较、个案等多种方法就义务教育中和义务教育后的质量及保障机制进行了深度和全面的调研。
《农村义务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目录

第一章 导论 1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1

(一)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质量及其保障机制研究的理论意义 1

(二)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质量及其保障机制研究的实践意义 2

二、本课题涉及的主要基本概念 3

(一)教育发展 3

(二)教育发展水平 4

(三)教育发展水平的质量 4

(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质量 6

(五)质量保障机制 6

(六)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质量保障机制:研究、要件与界定 7

三、本课题研究现状 10

(一)国内研究现状 10

(二)优质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研究成果 12

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质量及其保障机制课题的研究设计 16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设计 16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设计 16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设计 17

第二章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质量调查研究 18

第一节 学生发展水平质量调查研究的方法论 18

一、如何认识学生发展水平的质量 18

(一)学生发展水平的质量的含义 18

(二)学生发展水平的质量与“贫困” 19

二、如何研究学生发展水平的质量 19

(一)书面测试学生发展水平的质量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9

(二)书面测试学生发展水平的质量的方法论原则 21

(三)书面测试学生发展水平的质量应处理的矛盾关系 22

三、书面测试学生发展水平的质量的操作过程 24

(一)设计出与现行课程教材无直接关联的“书面访谈” 24

(二)吸收在籍教育硕士参加课题组 24

(三)正式调查之前的“预调查” 25

(四)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 25

(五)调查研究流程 27

四、调查问卷(书面测试学生发展水平的质量)设计 27

第二节 小学四年级学生发展水平测试统计分析——学生发展水平质量调查研究结果之一 28

一、小学四年级学生发展水平测试结果统计分析 28

(一)总体平均数与标准差 28

(二)不同地区小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分析 31

(三)同一地区内部小学生发展水平比较 32

(四)不同学校之间的差异性分析 34

二、小学生发展水平不平衡调查研究的总结 36

(一)小学生发展水平总体比较 36

(二)小学生发展水平分类比较 36

(三)小学生发展水平城乡比较 36

(四)江苏省不同地区小学生发展水平比较 37

(五)东、中、西部地区小学生发展水平比较 37

(六)河南、安徽小学生发展水平比较 38

(七)重庆、贵州小学生发展水平比较 38

(八)不同学校之间小学生发展水平比较 38

第三节 初中二年级学生发展水平测试统计分析——学生发展水平的质量调查研究结果之二 40

一、初中二年级学生发展水平测试结果统计分析 40

(一)平均数、标准差比较 40

(二)不同地区初中学生各题得分比较 41

(三)东、中、西部地区初中生样本比较 43

(四)同一地区内部初中生比较 44

(五)农村、城市初中生发展水平差异性分析 45

(六)不同学校之间初中生发展水平差异性比较 46

二、初中生发展水平不平衡调查研究的总结 47

(一)初中生发展水平总体比较 48

(二)初中生发展水平总体的城乡比较 48

(三)不同地区内部初中生发展水平城乡比较 49

(四)东、中部城市初中生发展水平比较分析结论 49

(五)东、中、西部农村初中生发展水平比较分析结论 49

第四节 初中生价值观选择的统计分析——学生发展水平的质量调查研究结果之三 50

一、初中生价值观选择结果描述性统计中的频数分析 50

二、初中生价值观选择情况 51

三、初中生价值观选择的城乡比较 52

四、初中生价值观选择的地区比较 55

五、初中生价值观选择的“地区×城乡”差异 59

六、初中生价值观选择“城乡×地区”差异 64

七、初中生价值观选择的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的差异分析 70

八、初中学生价值观测试结果 72

学生发展水平的质量调查研究总结 78

第三章 农村人口“义务教育后”发展水平的质量调查研究 81

第一节 农村人口“义务教育后”发展水平质量调查研究的方法论 81

一、农村人口“义务教育后”发展水平质量调查的意义与对象 81

(一)意义 81

(二)研究对象 82

二、农村人口“义务教育后”发展水平质量调查研究的方法 82

(一)方法论原则 82

(二)农村人口“义务教育后”发展水平质量调查研究的任务与要求 83

(三)农村人口“义务教育后”发展水平质量调查研究设计 84

(四)农村人口“义务教育后”发展水平质量调查研究个案的撰写与点评 85

第二节 农村人口“义务教育后”发展水平质量调查研究的白马镇个案 85

一、为什么选择溧水县白马镇进行调研 85

二、白马镇农村成人样本访谈调查的案例 86

(一)白马镇农村成人六个案例的访谈及点评 86

(二)白马镇农村成人访谈研究小结 99

第三节 农村人口“义务教育后”发展水平质量调查研究的榕江县计划乡个案 100

一、为什么选择贵州省榕江县计划乡进行调研 100

(一)榕江县“黄质夫教育思想研讨会”的机遇 100

(二)榕江县及其计划乡的典型性 101

二、计划乡考察 102

(一)自然环境与历史背景 102

(二)乡党委书记说教育 102

(三)教师座谈 104

(四)苗家走访 105

三、对榕江县农村成人“义务教育后”发展水平质量调查的实施 108

(一)组织 108

(二)培训 108

(三)实施调查 108

四、计划乡(榕江县)农村成人样本的访谈调查 109

(一)计划乡(榕江县)农村成人六个案例的访谈及点评 109

(二)计划乡(榕江县)农村成人访谈调查小结 126

第四节 农村人口“义务教育后”发展质量的“进城务工者”群体访谈 127

(一)“进城务工者”的三个类型 127

(二)“进城务工者”五个案例的访谈及点评 128

(三)“进城务工者”访谈研究小结 146

“义务教育后”农村人口发展质量的调查研究总结 147

第四章 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质量评价 148

第一节 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质量评价的理论架构 148

一、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质量评价的方法论 148

二、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质量评价的目的、宗旨与原则 148

(一)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质量评价的目的 148

(二)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质量评价的宗旨 149

(三)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质量评价的原则 149

三、评价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质量的基本要求及其方法特征 150

(一)评价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质量的基本要求 150

(二)评价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质量的方法特征 150

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民教育质量评价研究及其借鉴 151

(一)国际社会全民教育质量评价研究的成果介绍 151

(二)国际社会全民教育质量评价研究成果的借鉴意义 156

第二节 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水平质量评价的外国专家个案 158

一、邀请尤塔穆博士研究农村教育发展水平质量评价的由来 158

二、研究农村教育发展水平质量评价的思路与过程 159

(一)研究的思路 159

(二)研究的样本 160

(三)研究的过程 161

三、研究农村教育发展水平质量评价的方法要点 162

四、尤塔穆博士农村教育发展水平质量评价调查研究的工具 163

五、农村教育发展水平质量评价调查研究原始信息的解读 165

六、尤塔穆博士农村教育发展水平质量评价调查研究的结果 170

七、尤塔穆博士的农村教育发展水平质量评价调查对本课题的价值 172

第三节 中国不同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质量评价的抽样比较研究 173

一、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册”抽样比较 174

(一)贵州省、重庆市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册”样本分析 174

(二)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册”参照系贵阳市样本分析 180

(三)西部地区“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册”抽样的城乡比较结论 188

二、中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册”抽样比较 188

(一)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册”样本分析 188

(二)湖北省农村义务教育“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册”参照系黄石市样本分析 194

(三)中部地区“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册”抽样的城乡比较结论 202

三、东部地区农民工子女与市民子女“学生素质发展记录册”抽样比较 202

(一)上海市内农民工子女所读学校“学生素质发展记录册”分析 202

(二)农民工子女学校“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册”参照系上海市样本分析 206

(三)东部地区“学生素质发展报告册”抽样的城乡比较结论 213

第四节 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质量评价指标研究 215

一、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质量评价的目的、宗旨、方法 215

(一)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质量评价的目的 215

(二)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质量评价的宗旨 215

(三)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质量评价的方法 216

二、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质量评价的现状与问题 217

(一)对“农村学生发展水平的质量评价”现状的评估 217

(二)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 218

三、暂不把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纳入教育发展水平质量评价对象的策略 219

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质量评价框架 222

(一)考核目的:学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 223

(二)考核内容:学生素质发展指标 228

(三)考核依据:学生学习活动 228

五、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质量评价指标设计 230

(一)质量评价指标应该是有形的,可观察、可描绘、可评价的 230

(二)农村学生发展水平的质量评价指标的三个方面 231

(三)学生自我状态“自诉”材料搜集工具的设计 231

(四)农村学生发展水平质量评价的阶段成果与最终结果 234

六、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的质量评价指标 234

(一)农村学校办学水平的质量评价框架 234

(二)考核内容:学校培养学生能力的发展指标 236

(三)考核依据:学校教育活动及其反馈 237

(四)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水平的质量评价指标 237

(五)农村学校办学水平质量评价的阶段成果与最终结果 239

七、农村地区(县与乡镇社区)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质量评价指标 239

(一)县与乡镇社区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质量评价指标框架 239

(二)县与乡镇社区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质量评价指标设计 242

(三)县与乡镇社区义务教育发展水平质量评价的阶段成果与最终结果 244

八、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质量评价需要“基准指标” 244

(一)制定“中国公民基础素质指标”作为所有教育评价的基准指标 244

(二)选择“中国公民基础素质指标”作为教育评价基准指标 245

(三)美国制定基础素质能力标准作为“教育评价基准指标”的借鉴 247

第五章 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质量保障机制 254

第一节 什么是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质量保障机制 254

一、“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质量”目标重在质的提高与目标的优化 254

二、义务教育发展水平的质量与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联系与区别 255

第二节 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质量的目标导向机制 256

一、什么是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质量的目标导向机制 256

(一)从逻辑顺序看,先有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目标,后有义务教育发展水平质量目标 256

(二)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质量的目标导向机制的内涵与外延 259

二、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质量的目标定性、定向、定位 259

(一)教育发展战略对义务教育发展质量目标的宏观定性 259

(二)教育发展战略对义务教育发展质量目标的中观定向 262

(三)地区、学校对义务教育发展质量目标的微观定位 262

三、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质量的目标导向功能 264

(一)政治导向功能与“法的意识”的教化功能 264

(二)社会主义民主意识的孕育功能与社会环境的净化功能 264

(三)创新与高科技文化的导向功能 264

四、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质量目标的主动调节 265

第三节 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质量的动力激励机制 266

一、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质量的动力激励机制的两个特点 266

二、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质量的三种动力体系 267

(一)物质动力 267

(二)精神动力 269

(三)信息动力 270

三、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质量的动力激励功能 275

(一)让农村义务教育管理的主体切实承担责任 275

(二)让农村中小学教师成为社会敬慕、育人向善的教育力量 277

(三)让农村教育的“弱中之强”成为义务教育发展的内驱力 278

(四)城乡一体化中的能量转换促进农村义务教育 280

(五)农村中小学与大学互动之中能量转换、优势互补 281

(六)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质量的动力载体选择:教师人品与人格形象 282

第四节 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质量的规范与创新机制 283

一、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质量的法律规范、制度规范、道德规范 284

(一)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质量的法律规范 284

(二)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质量的制度规范 286

(三)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质量的道德规范 288

二、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质量的课程规范与创新 290

(一)遵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是农村学校提高育人质量之本 290

(二)从新课程改革的战略管理看新课程规范需改进的几个关键点 291

(三)置身几千年华夏农业文明优秀传统是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创新之根 294

三、保障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质量的管理规范与创新 295

(一)农村学校成为“适合儿童并以儿童为中心的学校” 295

(二)“所有负责提高教育质量的人实行相互问责制”成为管理规范 296

(三)学校管理如何规范 297

四、保障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学生规范与创新:鼓励创意,奖励创造 299

(一)农村中小学生的学科学习规范与创新 299

(二)农村中小学生实践活动规范与创新 301

第五节 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质量的环境保障机制 304

一、环境条件是义务教育的特殊资源条件 304

(一)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质量需要环境保障机制的原因 304

(二)“农村义务教育发展质量的环境保障机制”的大环境 305

二、环境条件为儿童少年成长发挥导向的机制 306

(一)环境条件对儿童少年的成长发展具有导向性 306

(二)不同层次环境对学生具有不同水平的导向性 307

(三)不同类型环境对学生具有不同强度、不同范围的导向性 308

(四)环境与教育活动相互影响的机制 309

三、社会环境的条件控制与学校改革发展 311

(一)社会环境复杂化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面临新课题 311

(二)环境友好型社会对农村教育办学理念办学环境的要求 312

(三)社会环境的条件控制对学校改革发展具有导向性 312

四、学校环境的条件控制与农村弱势学生群体的身心发展 313

(一)保证受教育权,让农村弱势学生群体公平地受教育 314

(二)教育求真向善,让农村弱势学生群体有尊严地受教育 315

(三)提供优质教育,让农村弱势学生群体获得最有价值的发展 316

五、家庭环境的条件控制与农村学生身心发展 317

(一)家庭对儿童社会化的重要性及儿童社会化的反思 317

(二)农村家庭教育的弱中之强 318

第六节 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质量预警机制 320

一、为什么农村义务教育需要“质量预警机制” 320

(一)什么是教育发展的质量“预警机制” 320

(二)农村义务教育对象与特点决定了对质量预警机制的需要 321

二、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预警机制的目的、宗旨与结构 321

(一)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预警机制的目的 321

(二)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预警机制的宗旨与结构 324

三、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预警机制的对象与目标 325

(一)学生发展状况的“预警”及其监控指标 326

(二)学生发展质量的“预警”及其监控目标 330

(三)学校教育不良因素的“预警”及其监控目标 331

(四)当地社区环境不良因素的“预警”及其监控目标 333

(五)社会突发事件时的“预警”及其监控目标 333

四、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预警机制的组织与运行 333

(一)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预警机制的组织 333

(二)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预警机制的准备 334

(三)农村义务教育的质量预警机制的运行 334

五、报警:中小学陷入素质教育困境,农村义务教育急需优质教育保障机制 334

(一)素质教育未能与时俱进而推进困难.阻碍了中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 334

(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优质教育观是建立义务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重要依据 338

附件一:义务教育年龄段“学生发展水平的质量调查问卷”及参考答案 342

附件二:学生发展水平的质量调查问卷阅卷分析报告 346

附件三:农村成人发展水平的调查研究工具设计 352

后记 354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