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免疫学基础与医学微生物学
免疫学基础与医学微生物学

免疫学基础与医学微生物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包牧莹,关洪全,李建春
  • 出 版 社:沈阳:沈阳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44111717
  • 页数:255 页
图书介绍:
《免疫学基础与医学微生物学》目录

第一篇 免疫学基础 1

第一章 绪言 1

一、微生物与医学生物学 2

二、免疫学与医学微生物发展史 2

三、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与中医药学的关系 4

第二章 免疫学基础 5

第一节 免疫系统 6

一、免疫器官 6

二、免疫细胞 7

三、免疫因子 12

一、抗原的概念 20

第二节 抗原 20

二、抗原必备的条件 21

三、抗原的种类 23

四、医学上常见的抗原 24

五、佐剂 26

第三节 免疫应答 26

一、非特异性免疫 27

二、特异性免疫 32

三、免疫应答的调节 34

第四节 超敏反应 36

一、Ⅰ型超敏反应 36

二、Ⅱ型超敏反应 39

三、Ⅲ型超敏反应 41

四、Ⅳ型超敏反应 43

第五节 免疫学应用 46

一、免疫学防治 46

二、免疫学诊断 49

第六节 中医药与免疫 58

一、中医理论与免疫 58

二、中医治则与免疫 60

三、针灸与免疫 61

四、中药与免疫 62

五、中医药免疫研究现状及展望 71

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与结构 73

一 、细菌的大小与结构 73

第三章 细菌学总论 73

第二篇 医学微生物学 73

二、细菌的结构 74

三、细菌形态学检查原则 80

第二节 细菌的生理 81

一、细菌的生长繁殖 81

二、细菌的新陈代谢 83

三、细菌的人工培养 84

第三节 细菌的分布与微生态平衡 86

一、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 86

二、人体的正常菌群及微生态平衡 87

一、物理学方法 89

第四节 消毒与灭菌 89

二、化学方法 91

三、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 91

第五节 中药的抗微生物作用及药物的抗菌试验 93

一、常用中药(及其复方)的抗 微生物作用 93

二、中药的抗菌成分和作用机制 93

三、药物的抗菌试验 95

第六节 噬菌体 99

一、生物学性状 99

二、噬菌体的增殖和溶菌 99

一、细菌的遗传物质基础 100

第七节 细菌的遗伟变异 100

三、噬菌体在医学上的应用 100

二、细菌变异类型及其发生机制 101

三、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及其在医学实践中的意义 102

四、医源性感染 108

第四章 细菌学各论 109

第一节 病原性球菌 109

一、葡萄球菌 109

二、链球菌 111

三、肺炎球菌 114

四、脑膜炎球菌 115

五、淋球菌 116

第二节 肠道杆菌 117

二 、志贺氏菌属 120

三、沙门氏菌属 122

四、其它肠道菌 125

第三节 弧菌属 126

一、霍乱弧菌 126

二、副溶血性弧菌 128

第四节 螺菌科 128

一、弯曲杆菌属 129

二、螺杆菌属 129

第五节 厌氧性细菌 130

一、无芽胞套氧菌 131

二、套氧芽胞杆菌 132

第六节 动物源性病原菌 134

一、布氏杆菌 135

二、炭疽杆菌 136

三、鼠疫杆菌 137

第七节 白喉杆菌 138

第八节 分枝杆菌属 140

一、结核杆菌 140

二、麻风杆菌 143

第九节 其它病原性细菌 144

一、绿脓杆菌 144

二、军团菌属 145

三、流行性感冒杆菌 145

四、百日咳杆菌 146

一、病毒的基本性状 148

第一节 病毒概论 148

第五章 病毒 148

二、病毒的感染与免疫 152

三、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查 158

四、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161

第二节 呼吸道病毒 163

一、流行性感冒病毒 163

二、麻诊病毒 165

三、呼吸道合胞病毒 167

四、腺病毒 167

五、腮腺炎病毒 168

六、其它呼吸道病毒 168

一、脊髓灰质炎病毒 170

第三节 肠道病毒 170

二、柯萨奇病毒 171

三、埃可病毒 171

四、轮状病毒 172

第四节 肝炎病毒 173

一、甲型肝炎病毒 173

二、乙型肝炎病毒 174

三、丙型肝炎病毒 179

四、丁型肝炎病毒 180

五、戊型肝炎病毒 181

第五节 虫媒病毒与出血热病毒 182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183

三、登革热病毒 184

二、森林脑炎病毒` 184

四、肾病综合征出血热病毒 185

五、新疆出血热病毒 187

六、非洲出血热病毒 187

第六节 疱疹病毒 188

一、单纯疱疹病毒 189

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190

三、EB 病毒 191

四、巨细胞病毒 192

五、人类疱疹病毒6型 194

第七节 狂犬病病毒 194

第八节 逆转录病毒 196

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97

二、人类嗜T细胞病毒 199

第九节 人乳头瘤病毒 200

第六章 真菌 202

第一节 概论 202

一、生物学性状 202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204

三、真菌性疾病的防治原则 206

四、真菌性疾病的防治原则 206

第二节 浅部感染真菌 207

一、皮肤癣菌 207

二、申克氏孢子丝菌 208

一、着色真菌 208

二、表皮角质层感染真菌 208

第三节 皮下组织感染真菌 208

第四节 深部感染真菌 209

一、白色念珠菌 209

二、新生隐球菌 210

三、曲霉菌 211

四、毛霉目真菌 212

第七章 其它微生物 214

第一节 支原体 214

一、概论 214

二、肺炎支原体 215

三、其它支原体 216

第二节 立克次体 217

一、概论 217

二、斑疹伤寒立克次体 218

三、恙虫病立克次体 219

四、Q热柯克斯体 220

第三节 衣原体 220

第四节 螺旋体 223

一、钩端螺旋体 223

二、梅毒螺旋体 224

三、回归热螺旋体 226

五、伯氏螺旋体 227

第五节 放线菌 227

四、奋森螺旋体 227

一、衣氏放线菌 228

二、诺卡菌 228

第八章 中划药制剂的微生物学检查 230

一、中草药注射剂的无菌检查 230

二、品服及外用中成药的微生物检查 231

第三篇 实验部分 234

第九章 免疫学基础与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234

实验目的与实验室规则 234

免疫学基础实验部分 235

实验一、血清学试验 235

实验二、补体参与的反应 237

实验三、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238

实验四、E—花环试验、淋巴细胞转 化试验 239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部分 241

实验五、细菌的形态、结构观察 241

实验六、细菌的人工培养 242

实验七、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 245

实验八、细菌对药物敏感性检测 246

实验九、制药工具、中药材、中成药及西药制剂的微生物检查 247

实验十、病原性细菌检查法 249

实验十一、结核杆菌及其他病原性细菌检查 251

实验十二、厌氧性细菌检查法 252

实验十三、病毒及其他微生物试验 25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