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纲要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纲要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纲要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李秀筠,季统祥主编
  • 出 版 社: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6
  • ISBN:2453·001
  • 页数:335 页
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纲要》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对象 1

一 道德与伦理学 1

二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对象 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关系及其特征 9

一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9

二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特征 11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任务和方法 13

一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任务 13

二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方法 17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4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西方的伦理思想 24

一 古希腊罗马奴隶社会的伦理思想 25

二 中世纪的伦理思想 36

三 近代资产阶级的伦理思想 40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传入前中国的伦理思想 58

一 春秋战国时期的伦理思想 58

二 汉唐时期的伦理思想 69

三 宋元明至清代中期的的伦理思想 75

四 近代中国的伦理思想 80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89

一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产生 89

二 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 93

第三章 道德的社会本质和作用 99

第一节 道德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 99

一 经济基础决定道德 99

二 生产力和科学的发展与道德进步的关系 103

第二节 道德与其它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的关系 108

一 道德与政治 108

二 道德与法 111

三 道德与文艺 115

四 道德与宗教 117

第三节 道德的相对独立性和社会作用 118

一 道德的相对独立性 118

二 道德的功能和社会作用 121

第四章 道德的发展规律 128

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128

一 道德的起源 128

二 道德的历史发展 134

第二节 道德发展的规律性 146

一 社会实践是道德产生和发展的源泉 147

二 善恶矛盾是道德普及和发展的内在动力 147

三 在阶级社会,不同道德思想间的斗争是推动人类道德进步的杠杆 148

四 道德的发展是一个辩证否定过程 149

一 道德继承问题上的不同见解 150

第三节 道德的历史继承性 150

二 马克思主义关于道德继承问题的基本观点 151

第五章 共产主义道德及其原则规范 157

第一节 共产主义道德是人类最高尚的道德 157

一 共产主义道德及其形成 157

二 共产主义道德的发展 159

三 共产主义道德是最高尚的道德 162

第二节 共产主义道德的原则和规范 163

一 忠于共产主义的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163

二 共产主义道德的主要规范 168

第三节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 183

一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根本区别 183

二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要求 187

一 爱情及恋爱道德 190

第一节 爱情、婚姻和家庭道德 190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三大生活领域中的道德 190

二 婚姻家庭道德 200

第二节 职业道德 208

一 职业道德的一般问题 208

二 社会主义社会的职业道德 211

三 社会主义社会的教师道德 213

第三节 社会公德 217

一 社会公德的涵义 217

二 社会公共生活中的基本道德规范 218

第七章 人生观和道德理想 222

第一节 人生观 222

一 什么是人生观 222

二 剥削阶级人生观剖析 224

三 共产主义人生观 230

一 理想与道德理想 240

第二节 道德理想 240

二 理想与现实 243

三 树立共产主义道德理想 246

第三节 人生观、道德理想与道德活动的关系 248

一 人生观与道德理想的一致性 248

二 共产主义人生观和道德理想是推动道德活动的恒久动力 249

第八章 道德行为与道德品质 253

第一节 道德行为 253

一 行为与道德行为 253

二 道德行为的价值 257

三 道德行为的选择 259

四 良心在道德行为选择中的作用 262

第二节 道德品质 265

一 道德品质的特征 265

二 道德品质与人格的关系 267

三 道德品质的内容及其形成过程 269

四 开拓型人才的品质特征 274

第九章 道德评价 278

第一节 道德评价的形式与社会作用 278

一 道德评价及其形式 278

二 道德评价的社会作用 283

第二节 道德评价中的几个问题 284

一 道德行为性质的区分--善和恶 284

二 道德责任的判定 286

三 荣誉和耻辱 293

第十章 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 297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人性论及其与道德教育、道德修养 297

一 伦理史上的人性论 297

二 马克思主义的人性论及其对道德实践的意义 298

一 道德教育的任务 302

第二节 道德教育 302

二 道德教育的过程、特点和方法 304

第三节 道德修养 309

一 什么是道德修养 309

二 道德修养的方法 311

三 道德境界 313

第十一章 我国道德建设的新局面 317

第一节 我国道德建设新局面的形成 317

一 道德建设新局面到来的历史必然性 317

二 新时期我国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323

第二节 当前我国道德建设的特点和意义 325

一 当前我国道德建设的特点 325

二 新时期我国道德建设的巨大意义 331

后记 33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