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临床检验学进展概要  上
临床检验学进展概要  上

临床检验学进展概要 上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茹珍,张爱萍主编
  • 出 版 社: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563110348
  • 页数:155 页
图书介绍:
《临床检验学进展概要 上》目录

(一)基础免疫 1

1.1 多克隆抗体的一般概述 1

1.2 单克隆抗体的概念 1

第一章 免疫检验技术 1

1.3 单克隆抗体(McAb)与多克隆抗体(PcAb)的主要区别点 2

1.4 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概念 2

1 5 免疫球蛋白基因超家族的具体含义 3

1.6 抗体酶及抗体酶设计原理 3

1.7 温反应抗体与冷反应抗体及它们的区别点 4

1.8 杂交瘤技术及其应用 5

1.9 免疫球蛋白亚单位F(ab′)2与Fab的不同之处 5

1.10 免疫球蛋白亚单位的概念及临床应用价值和意义 5

1.13 抗体亲和力的概念及测定方法 6

1.11 制备免疫球蛋白亚单位的基本原理 6

1.12 免疫球蛋白纯化方法简介 6

1.14 竞争性放免测定抗体亲和力的原理 7

1.15 HLA定型及其临床意义 8

1.16 目前组织器官移植常规的免疫学试验简介 9

(二)临床免疫技术 11

1.17 防止组织器官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的监测指标以及常用的免疫学技术 11

1.18 自发性淋巴母细胞生成试验——3HTdR掺入技术 12

1.19 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 12

1.20 淋巴细胞介导细胞毒性试验 13

1.21 Et花环形成抑制试验 14

1.22 吞噬EAIgMC试验 15

1.24 嗜异性凝集试验与传统凝集试验的区别 16

1.23 测定补体溶解免疫复合物活性(CRA)的酶—抗酶法新技术的原理 16

1.25 凝胶中的对流免疫电泳放射自显影技术的原理 17

1.26 标记免疫技术的具体含义 17

1.27 标记免疫技术的分类 18

1.28 酶标时差对流免疫电泳技术 18

1.29 改良免疫液流泳试验简介 18

1.30 免疫转印技术的建立及其原理 19

1.31 免疫超离心试验建立的理论基础及应用价值 19

1.32 免疫荧光技术的基本原理,它属何种示踪技术 20

1.33 免疫荧光技术的特点 20

1.34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 21

1.35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 21

1.37 双标记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简介 23

1.36 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技术的应用范围 23

1.38 均相TRFIA与常规TRFIA技术的不同之处 24

1.39 BAS——IRFIA的优点 25

1.40 酶免疫技术的基本原理 25

1.41 斑点免疫结合试验 25

1.42 斑点免疫渗滤试验(DIFA)的基本原理 25

1.43 斑点免疫渗滤试验(DIFA)与斑点免疫结合试验(DIBA)的不同之处 26

1.44 免疫印迹技术(IBT) 26

1.45 放射免疫测定法的概述及分类 27

1.46 放射免疫测定(RIA)与免疫放射测定(IRMA)的区别点 27

1.47 SPRIA与RIA,IRMA的不同之处 28

1.48 胶体金标记免疫技术 29

1.49 生物素—亲和素标记系统 29

1.50 BAS用于检测的基本技术介绍 30

1.51 化学发光免疫测定(CLIA)技术的优点及其基本原理 31

1.53 溶血空斑技术 32

1.52 葡萄球菌A蛋白标记技术的原理及分类 32

1.54 抗体包被细菌荧光测定(ACB)原理及其意义 33

1.55 ACB测定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 34

1.56 关于免疫传感器的有关问题 34

1.57 免疫比浊技术 35

1.58 速率散射浊度测定法的基本原理 36

1.59 胶固素结合试验及其应用 36

1.60 Raji细胞试验原理及应用 36

1.61 细胞因子的概念 37

1.62 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 37

1.63 有关白细胞介素的介绍 38

1.65 超敏反应性疾病的简要概述 41

1.64 人类干扰素的种类、检测方法及临床意义 41

1.66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42

1.67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理 43

1.68 抗核抗体(ANA)检测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43

1.69 抗双股DNA抗体测定 45

1.70 抗ENA抗体的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46

1.71 抗ss-A与抗ss-B抗体测定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47

1.72 抗组蛋白抗体测定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48

1.73 抗着丝点抗体测定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48

1.74 抗Scl-70抗体测定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49

1.75 抗PM-1抗体测定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49

1.76 抗粒细胞胞浆抗体测定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50

1.77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测定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50

1.78 抗甲状腺微粒体抗体测定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51

1.80 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测定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52

1.79 抗心抗体测定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52

1.81 抗肾上腺皮质抗体测定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53

1.82 抗肝细胞膜抗原抗体测定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53

1.83 抗肝细胞膜特异性脂蛋白抗体测定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53

1.84 抗胰岛素抗体的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54

1.85 抗胰岛细胞抗体测定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54

1.86 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的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54

1.87 抗骨骼肌柠檬酸提取物(CAE)抗体测定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55

1.88 类风湿因子(RF)的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55

1.89 抗心磷脂抗体测定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56

1.90 抗精子抗体测定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57

1.91 抗子宫内膜抗体测定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57

1.92 抗透明带抗体测定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57

1.94 与免疫缺陷病相关的检测方面 58

1.93 有关免疫缺陷病的简介 58

1.95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简介 59

1.96 免疫增殖病简介 60

1.97 免疫球蛋白分子中两种轻链型定量检测技术 61

1.98 肿瘤免疫学检验简介 61

1.99 有关甲胎蛋白若干问题的介绍 62

1.100 癌胚抗原测定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63

1.101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测定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64

1.102 甲状腺球蛋白测定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64

1.103 CA19-9测定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65

1.104 CA125测定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65

1.105 CA-50测定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66

1.106 γ-精浆蛋白测定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66

1.107 病毒性肝炎简要概述 67

1.108 有关甲型病毒性肝炎的若干问题 67

1.109 有关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若干问题 69

1.110 有关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若干问题 71

1.111 有关丁型病毒性肝炎的若干问题 72

1.112 有关戊型病毒性肝炎的若干问题 73

1.113 几种病毒性肝炎的比较 74

1.114 基因工程抗体简介 75

1.115 超抗原的定义 76

1.116 免疫网络学说 76

1.117 免疫记忆的概述 78

1.118 异嗜性抗原的概述 79

1.119 组织相容性抗原及检测它的临床意义 79

1.120 LAK细胞的性质及研究LAK细胞的意义及前景 79

1.122 NC细胞简介 80

1.123 LICC细胞的功能及分属何类细胞 80

1.121 NS细胞属于哪一类细胞及临床意义 80

1.124 变态反应及发生的原因 81

1.125 热休克蛋白的概念 81

1.126 抗原-MHC-TCR三元体的概述及其研究 81

1.127 关于Trinder反应 82

第二章 临床化学检验 84

(一)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生化检验与评价 84

2.1 肌酸激酶(CK)测定的临床意义 84

2.2 CK-MB测定的临床意义 84

2.3 CK同工酶亚型测定的意义 85

2.4 乳酸脱氢酶(LDH)测定的意义 87

2.5 LDH同工酶测定的意义 87

2.6 α-羟基丁酸脱氢酶与LDH 88

2.7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其同工酶测定 89

2.8 对肌红蛋白(MB)测定意义的评价 90

2.10 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测定意义的评价 91

2.9 心肌钙蛋白(T和I)测定 91

2.11 血浆高密度脂蛋白及其亚类 92

2.12 对APOAI,APOB100及Lp(a)临床意义的评价 93

2.13 HDL-c的抗动脉硬化作用机理 93

2.14 APOAI在HDL抗动脉硬化中的作用 94

2.15 Lp(a)的致动脉硬化机理 94

(二)肝胆系统疾病生化检验的评价 94

2.16 转氨酶与肝功能 94

2.17 关于磷酸酯酶(ALP)和ACP及其同工酶 95

2.18 关于γ-谷氨酰转移酶(GGT)及其同工酶 97

2.19 5′-核苷酸酶(5′-NT)及其5′核苷酸二酯酶(5′-NPD)同工酶 98

2.20 亮氨酸氨肽酶(LAP) 99

2.22 对胆碱酯酶(CHE)检测意义的评价 100

2.21 对单胺氧化酶(MAO)检测意义的评价 100

(三)对血浆蛋白质类检测的意义的评价 101

2.23 白蛋白 101

2.24 前白蛋白 102

2.25 球蛋白 102

2.26 血氨 102

2.27 血浆凝血因子 103

2.28 胆红素 104

2.29 胆汁酸 105

2.30 胶原、糖蛋白和蛋白多糖 106

(四)胰腺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108

2.31 淀粉酶(Amylase.AMS) 108

2.32 淀粉酶同工酶 110

2.35 胰蛋白酶(Pancreatic proteinase) 111

2.33 血清胰酶激发试验 111

2.34 脂肪酶(Lipase) 111

(五)肿瘤标志物的实验室检验 113

2.36 蛋白质类肿瘤标志物 113

2.37 糖类抗原肿瘤标志物 117

2.38 酶类肿瘤标志物 120

第三章 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 124

(一)基础理论 124

3.1 分子生物学概念 124

3.2 基因、基因组基因诊断的概念 124

3.3 基因诊断的现状及前景 125

3.4 基因诊断的化学基础 125

3.6 DNA与染色体的关系 126

3.5 碱基互补原则 126

3.7 DNA分子的变性、复性及Tm值 127

3.8 杂交的概念 127

3.9 遗传的中心法则 127

3.10 基因突变 128

3.11 野生型与突变型 129

3.12 同源染色体与等位基因 129

3.13 癌基因与抑癌基因 130

(二)基本技术 130

3.14 用于临床基因诊断的主要方法 130

3.15 临床样本中的核酸富集技术 131

3.16 裂解液的主要成分及作用 131

3.19 在核酸杂交时使用鲑鱼精子DNA作预杂交的作用 132

3.20 Southern blot 132

3.18 探针的概念及其种类 132

3.17 酚、氯仿及异戊醇试剂的作用 132

3.21 斑点及狭缝印迹技术(dot and slot blot) 133

3.22 原位杂交(hybridization in situ) 133

3.23 夹心杂交(sandwich hybridization) 133

3.24 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rase或estrictionenzyme,RE) 133

3.25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134

3.26 回文结构 134

3.27 核酸电泳的特点 135

3.28 核酸电泳染色剂 135

3.29 凝胶电泳载样缓冲液的成分及作用 136

3.30 marker 136

3.31 PCR技术简介 136

3.32 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 137

3.33 发展了的PCR技术 138

3.34 连接酶反应及其应用 140

3.35 临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主要应用 140

3.36 检测HBV DNA与乙肝免疫学标志之间的意义比较 140

3.37 PCR实验室布局的基本要求 141

3.38 核酸分析操作的注意事项 141

3.39 遗留DNA及其消除办法 142

3.40 产前基因诊断的样本来源 143

3.41 基因诊断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 143

3.42 有关肿瘤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143

3.43 端粒与端粒酶 144

3.44 检测端粒酶活性的基本方法TRAP法 144

3.45 改良TRAP法 145

3.46 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注意事项 145

附录 14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