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机械制造技术与生产模式实务全书
机械制造技术与生产模式实务全书

机械制造技术与生产模式实务全书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5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于宏彦,鲁欣芝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当代中国音像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900108335
  • 页数:2484 页
图书介绍:本书全面介绍了机械制造业的当代设计、工业技术、自动化技术、热处理技术、表面工程技术、检测技术,以及现代生产模式和管理技术。
《机械制造技术与生产模式实务全书》目录

第一篇 机械现代制造技术总论 1

目录 1

第一章 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3

第一节 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 3

第二节 现代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8

第二章 现代制造技术的内涵与特点 13

第一节 现代制造技术的内涵 13

第二节 现代制造技术的特点 15

第二节 现代制造技术的分类 17

第三章 现代制造技术的体系结构与分类 17

第一节 现代制造技术的体系结构 17

第四章 现代制造技术的范畴与技术前沿 20

第一节 现代制造技术的范畴 20

第二节 现代制造技术的技术前沿 23

第二篇 现代机械设计技术 29

第一章 现代机械设计技术概述 31

第一节 新产品开发概述 31

第二节 现代设计技术的内涵及其体系 36

第三节 现代设计技术的特点 41

第四节 现代设计的发展趋势 46

第二章 机械优化设计技术 49

第一节 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 49

第二节 优化方法的数学基础 57

第三节 一维搜索法 62

第四节 多维优化方法 72

第五节 惩罚函数法 85

第六节 应用实例 93

第三章 机械可靠性设计 97

第一节 概述 97

第二节 基本理论 99

第三节 机械强度可靠性设计 109

第四节 疲劳强度可靠性设计 121

第五节 机械系统可靠性设计 134

第四章 机械创新设计技术 156

第一节 机械结构创新设计 156

第二节 再生运动链法创新设计 182

第三节 机械运动方案创新设计 191

第四节 反求工程与创新设计 199

第五节 机构创新设计的智能化方法 216

第五章 并行设计技术 221

第一节 并行设计技术概述 221

第二节 人员协同集成的并行设计法 225

第三节 面向下游环节的并行设计 244

第六章 虚拟设计技术 269

第一节 虚拟现实技术概述 269

第二节 虚拟现实技术体系结构 273

第三节 虚拟现实软件技术 279

第四节 虚拟设计中的建模技术 296

第七章 模糊设计技术 313

第一节 模糊集与隶属函数 313

第二节 模糊优化设计 315

第三节 模糊可靠性设计 318

第四节 模糊控制设计 320

第五节 模糊神经网络与模糊专家系统 322

第一节 绿色设计的概念 326

第八章 绿色产品设计技术 326

第二节 绿色设计方法 336

第三节 绿色设计的关键技术 359

第九章 设计试验技术 394

第一节 概述 394

第二节 产品可靠性试验 395

第三节 产品环保性能试验与控制 404

第四节 仿真试验与虚拟试验 412

第三篇 现代机械制造工艺技术 421

第一节 机械制造工艺的含义及分类 423

第一章 现代机械制造工艺概述 423

第二节 现代机械制造工艺的含义 426

第三节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基本概念和构成 432

第四节 现代机械制造工艺的特点及产生条件 436

第二章 精密洁净铸造 444

第一节 外热风冲天炉熔炼、处理、保护成套技术 445

第二节 钢液精炼与保护技术 456

第三节 高紧实率潮型生产工艺与装备 463

第四节 近代化学固化砂铸造工艺 474

第五节 高效金属型铸造工艺与设备 480

第六节 气化模铸造工艺与设备 491

第七节 铸造成形工艺模拟和工艺CAD 497

第三章 精密塑性成形技术 508

第一节 精密塑性成形方法 508

第二节 挤压时的变形和力能参数 549

第三节 各类锻件精密成形工艺 582

第四节 精密塑性体积成形工艺设计 598

第四章 优质高效焊接与切割技术 641

第一节 新型焊接电源及控制技术 641

第二节 激光焊焊接工艺技术 648

第三节 电子束焊及其他加工技术 678

第四节 摩擦焊技术 691

第五节 微连接技术 704

第六节 焊接机器人 724

第七节 切割技术 746

第一节 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 759

第五章 高效、高精机械加工工艺 759

第二节 金刚石刀具的设计和切削工艺 773

第三节 精密与超精密切削加工 807

第四节 超硬磨料砂轮磨削 827

第五节 超精密磨削 836

第六节 精密和超精密砂带磨削 841

第七节 精密与超精密研磨与抛光 852

第八节 高速与超高速切削技术 873

第一节 超声波加工(UltrasonicMachining) 879

第六章 现代特种加工技术 879

第二节 电化学加工(ElectrochemicalMachinng) 897

第三节 电火花加工 911

第四节 高能束加工 927

第七章 快速成形制造技术 954

第一节 快速成形技术概述 954

第二节 几种典型的快速成形工艺 959

第三节 快速成形的软件系统 967

第八章 拟实制造成形加工技术 979

第一节 材料热加工拟实制造成形 979

第二节 机械加工的拟实制造技术 986

第三节 机械产品的拟实装配技术 999

第四篇 现代热处理制造技术 1005

第一章 现代热处理制造技术概述 1007

第一节 我国热处理技术发展规划 1007

第二节 先进热处理技术的新进展 1014

第二章 可控气氛热处理技术 1029

第一节 直生式渗碳技术 1029

第二节 低压渗碳技术 1037

第三节 高温渗碳技术 1045

第四节 连续式渗碳(氮)工艺控制及设备技术 1052

第三章 真空热处理技术 1066

第一节 概述 1066

第二节 真空热处理工艺和应用 1068

第三节 离子热处理 1086

第四节 真空热处理技术的新进展 1098

第四章 感应热处理技术 1112

第一节 概述 1112

第二节 感应加热电源 1113

第三节 感应淬火机床 1118

第四节 感应热处理生产线 1140

第五节 整体加热表面淬火与低淬钢齿轮感应淬火 1149

第六节 纵向旋转感应加热整体淬火技术 1151

第五章 离子化学热处理技术 1155

第一节 概述 1155

第二节 离子渗氮 1156

第三节 离子N-C共渗 1157

第四节 离子渗碳 1158

第五节 离子热处理设备 1159

第六节 优缺点与发展前景 1162

第六章 热处理冷却技术 1164

第一节 冷却性能测试技术 1164

第二节 冷却介质及新型淬火方法 1174

第三节 可控冷却技术及装置 1187

第五篇 现代表面工程技术 1199

第一章 现代表面工程概述 1201

第一节 现代表面工程技术发展概况 1201

第二节 现代表面工程技术作用及分类 1204

第三节 现代表面工程技术发展趋势 1207

第二章 金属表面喷涂技术 1212

第一节 热喷涂技术及其材料 1212

第二节 火焰喷涂 1223

第三节 等离子喷涂 1227

第四节 电弧喷涂 1232

第五节 超音速喷涂与喷焊 1236

第六节 热喷涂技术的应用与涂层设计 1239

第一节 几何建模技术 1513

第三章 CAD/CAM建模与数据处理技术 1513

第二节 三维几何建模技术 1519

第三节 特征建模技术 1529

第四节 几种CAD软件三维造型功能简介 1534

第五节 工程手册的数据处理技术 1546

第四章 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 1565

第一节 计算机辅助工艺规程(CAPP)的概念 1565

第二节 CAPP技术分析 1573

第三节 CAPP与企业信息集成 1578

第四节 CAPP的分类及系统简介 1588

第五节 我国CAPP的应用及其作用 1596

第五章 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技术 1603

第一节 计算机集成制造概述 1603

第二节 CIMS的构成与体系结构 1609

第三节 CIMS的工程设计分系统(EDIS) 1617

第四节 CIMS的制造自动化分系统(MAS) 1626

第五节 CIMS的质量保证分系统(CAQ) 1633

第六节 CIMS的管理信息分系统(MIS) 1644

第七节 CIMS的网络分系统 1646

第八节 CIMS的数据库分系统 1652

第六章 CAD/CAM技术应用 1660

第一节 CAD/CAM技术在型腔模中的应用 1660

第二节 CAD/CAM技术在冲压模中的应用 1695

第七篇 机械制造自动化技术 1731

第一章 机床数控技术 1733

第一节 数控技术发展概况 1733

第二节 数控装置 1738

第三节 数控机床的伺服系统 1754

第四节 数控自动编程与加工过程仿真 1783

第二章 工业机器人 1802

第一节 概述 1802

第二节 工业机器人操作机 1808

第三节 工业机器人驱动系统 1831

第四节 工业机器人控制系统 1838

第五节 机器人用传感器 1849

第六节 工业机器人自动生产线 1856

第三章 柔性制造技术 1869

第一节 FMS的组成 1871

第二节 FMS设计技术及用户规划 1901

第四章 网络化制造技术 1917

第一节 网络化制造概述 1917

第二节 企业对网络化制造的需求及必要性 1925

第三节 网络化制造工程及其关键技术 1930

第四节 网络化制造环境下的PDM及ERP 1950

第五节 国内外网络化制造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953

第一节 我国传感技术发展现状 1964

第五章 传感技术 1964

第二节 传感原理及传感的物理、化学效应 1967

第三节 机械加工过程的传感检测技术 1983

第四节 传感器的组成与分类 1993

第八篇 自动检测与精密测量技术 1999

第一章 自动信号处理技术 2001

第一节 信号的放大与隔离 2001

第二节 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变换技术 2010

第三节 信号的非线性补偿技术 2012

第一节 参量型传感器 2019

第二章 自动检测技术 2019

第二节 发电型传感器 2037

第三节 检测系统中的抗干扰技术 2060

第四节 微机在检测技术中的应用 2075

第五节 带微机的检测技术综合应用实例 2082

第三章 精密测量技术 2090

第一节 精密测量技术概述 2090

第二节 长度基准 2092

第三节 测量平台 2093

第四节 直线度、平面度和垂直度的测量 2096

第五节 角度和圆分度的测量 2100

第六节 圆度和回转精度的测量 2104

第七节 激光测量 2112

第四章 微位移技术 2119

第一节 微位移技术概述 2119

第二节 柔性铰链 2123

第三节 精密微动工作台的设计及其特性分析 2132

第一节 先进制造系统中的质量监控技术 2145

第五章 误差在线检测与补偿技术 2145

第二节 误差检测技术 2150

第三节 误差补偿技术 2188

第六章 机械制造过程监测 2212

第一节 概述 2212

第二节 过程监视和控制系统 2213

第三节 在线反馈质量控制 2234

第四节 自动过程辨识和生产过程调节 2240

第五节 过程调节和过程恢复的改进方法 2245

第九篇 现代制造生产模式 2247

第一章 现代制造生产模式概述 2249

第一节 制造业生产模式的演变及产生背景 2249

第二节 现代制造生产模式创立基点及战略目标 2252

第三节 现代制造生产模式的管理 2255

第二章 并行工程(CE) 2262

第一节 并行工程的概念 2262

第二节 并行工程案例 2266

第三章 精益生产 2267

第一节 精益生产的内容 2268

第二节 准时生产技术(JIT) 2273

第三节 精益生产的定义和特征 2277

第四章 敏捷制造(AM) 2281

第一节 敏捷制造的概念 2281

第二节 敏捷制造的组成与实施 2284

第五章 虚拟制造(VM) 2288

第一节 虚拟制造的概念 2288

第二节 虚拟制造的内涵 2289

第三节 虚拟制造体系结构与环境 2291

第四节 虚拟现实技术在生产制造上的应用 2293

第六章 成组技术(GT) 2296

第一节 成组技术的背景和理论基础 2296

第二节 成组技术的实施过程和效益 2298

第三节 成组技术的应用 2302

第四节 成组技术的发展现状 2303

第十篇 现代管理技术 2305

第一章 现代管理技术概述 2307

第一节 企业资源计划(ERP)的基本概念 2310

第二章 企业资源计划 2310

第二节 ERP的组成 2321

第三节 ERP系统的计划层次 2323

第四节 管理科学化和管理基础工作 2339

第五节 制定ERP的系统规划和目标 2345

第六节 ERP系统的发展趋势 2351

第七节 ERP与PDM的关系及系统集成 2357

第三章 产品数据管理系统 2365

第一节 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的概念与发展历史 2365

第二节 PDM的体系结构和功能 2374

第三节 PDM与企业信息集成 2384

第四节 PDM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2398

第四章 现代企业组织 2405

第一节 企业理论沿革 2405

第二节 虚拟公司机理研究 2410

第三节 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 2415

第四节 加强以人为本的团队建设 2421

第五节 企业再造 2426

第一节 管理信息系统(MIS)概述 2439

第五章 现代管理的信息化 2439

第二节 制造资源计划与业务流程重组 2443

第三节 决策支持系统(DSS) 2447

第四节 办公自动化(OA)系统 2454

第五节 客户关系管理(CRM) 2456

第六节 供应链管理(SCM) 2461

第六章 现代人才培训体系的建立 2470

第一节 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对人才的需求分析 2470

第二节 先进制造技术的教育和培训 2474

第三节 适应先进制造技术发展的高等工程教育 248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