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变革与超越  走中国特色的一流大学之路
变革与超越  走中国特色的一流大学之路

变革与超越 走中国特色的一流大学之路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5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马德秀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313124043
  • 页数:458 页
图书介绍:本书稿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该书从大学战略管理的实践、学科建设、英才培育模式、人才强校主战略、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国际化办学、校区建设和管理、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党的建设、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多方面全面阐述了作者对如何将上海交通大学建设为世界一流大学的独到见解和深入分析。
《变革与超越 走中国特色的一流大学之路》目录

第一篇 理念与战略 3

第一章 世界一流大学价值的思考——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逻辑起点 3

第一节 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 4

对于大学评价体系的再认识 4

世界一流大学的共性特征和基本要素 8

第二节 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然选择 13

大学兴衰是国家崛起与世界经济中心转移的风向标 13

一流大学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16

第三节 世界一流大学成长道路的借鉴 18

MIT的杰出贡献与美国的国家战略 19

斯坦福大学与硅谷的共兴共荣 22

第四节 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 26

时代呼唤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 27

构建“一体两翼”的研究型大学创新体系 30

第二章 谋划未来 追求卓越——大学战略管理的实践 36

第一节 凡事预则立 37

规划成为“一号工程” 38

“有选择地追求卓越” 42

“跳出交大看交大” 43

从卡内基·梅隆大学看有选择地追求卓越 43

第二节 战略定位引领方向 44

交大的历史方位 45

确定合适的标杆 48

交大的使命愿景与发展目标 50

战略选择是关键 52

从香港科技大学看战略定位如何决定未来 62

第三节 战略规划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63

基于愿景共享的战略执行力 64

基于整合集成的战略执行力 65

基于改革创新的战略执行力 66

战略执行力的机制与文化 67

第二篇 改革与发展 73

第三章 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学科布局与学科高峰建设 73

第一节 关于一流学科的认识 75

一流学科是一流大学的主要标志 76

综合性、研究型的学科布局 78

学科是∑的概念 80

学科评价是一个复杂问题 82

第二节 工科是交大冲击一流的排头兵 85

优势学科要成为高水平“国家队” 86

面向未来 前瞻布局 90

第三节 生命医学学科的跨越式发展 96

生命医学学科决定未来核心竞争力 97

开创综合性大学医学学科发展的新模式 98

一流生命医学学科的建设之路 100

快速步入全国前列的生物学学科 103

从传统农学到“顶天立地”的新兴农学 106

第四节 快速跨越的理科 108

一流大学要有一流的理科 108

理科的标准只有世界一流 109

第五节 精品文科发展之路 111

重特色 入主流 113

发展文科必须要有学术大师 114

应用文科要回应国家需求 115

重视文科的基地建设 118

第六节 学科交叉是创新的源泉 120

学科交叉 集成创新 122

学科交叉的生态环境 125

第四章 塑造有灵魂的卓越——英才培育模式的探索 127

第一节 英才培养理念的传承与发展 128

交大的办学传统 128

英才培养理念的探索 130

“卓越”与“灵魂” 135

全员育人 138

第二节 卓越:创新精神和国际视野 140

让创新成为融化在血液中的一种精神 141

让创业成为生命中的一种力量的迸发 146

国际化办学拓宽学生国际视野 148

第三节 灵魂:塑造精英人才的精神品格 150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51

选择交大,就选择了责任 154

一流大学,当有一流的学术精神 157

让通识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底色 161

第四节 精英人才培养的探索 164

改革招生选拔机制 165

创建人才培养特区 168

推进试点学院改革 170

推进夏季学期制 172

成立教学发展中心 173

第五章 人尽其才 才尽其用——全力推进人才强校主战略 176

第一节 率先确立人才强校主战略 177

兴校之道 始于人才 177

一幅人才地图 180

第二节 提升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182

聚焦高端 加大引进 183

引育并举 整体提升 186

第三节 以人为本 推进师资分类发展改革 189

改革的思路与实践 189

专职科研队伍和大科研团队的探索 192

第四节 培育未来 助力青年教师成长成才 195

一场关注和倾听“青椒”的大调研 195

助力“青椒”成长成才 197

第五节 新时期的管理人才 200

管理者的使命 200

关注管理人才的发展 202

第六章 科技创新造就核心竞争力——研究型大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207

第一节 国家创新体系与研究型大学 208

美国国家创新体系 208

德国国家创新体系 209

中国国家创新体系 211

第二节 “一体两翼”大学科技创新体系 214

面向国家战略需求 214

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220

自由探索与团队协作 222

第三节 大科研管理模式的探索 225

大科研管理模式 225

工科团队建设 227

第四节 协同创新中心的实践 230

2011协同创新中心 230

协同创新中心建设 232

上海转化医学研究中心 233

第五节 创新驱动战略的呼唤 235

产学研结合难题 235

“知识产权直通车” 237

产业技术研究院 238

第六节 管理创新与智库 241

管理创新的使命 241

智库与学科交叉 243

智库的评价 244

第七章 与世界一流大学对标——国际化战略的探索与实践 246

第一节 国际化与世界一流大学 247

第二节 国际化是交大与生俱来的特质 249

“东方MIT” 249

首个高校访美代表团 251

加快国际化步伐 253

第三节 多姿多彩的国际化合作平台 255

第四节 国际化办学的多种模式与实践 258

交大密西根学院 258

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 262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265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 267

中法医学八年制 269

致远学院 271

“Global SJTU” 274

第五节 全球视野的国际合作 275

问题导向的科研合作 275

与MIT深入合作 277

第八章 为新百年辉煌拓展空间——新校区建设和多校区管理 281

第一节 一流校园是一流大学重要的物质基础 282

第二节 闵行二期建设 284

第三节 闵行战略转移 288

第四节 新百年辉煌从闵行新校区起航 292

第五节 三区联动汇聚源头活水 300

第六节 多校区管理的探索 302

第三篇 制度与文化 311

第九章 制度创新激发办学活力——探索现代大学治理体系 311

第一节 现代大学制度创新的顶层设计 312

问题导向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314

改革驱动的现代大学制度规划 316

第二节 内生驱动制定大学章程 320

大学章程的引领作用 321

交大章程的特点 323

第三节 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 327

学术权力及其实现机制 328

行政权力及其实现机制 330

第四节 扩大办学自主权 332

大学需要什么样的办学自主权 335

自主与自律 337

第五节 “院为实体”的改革 339

“院为实体”的内涵 340

责权协调 341

综合预算试点改革 343

分类指导 344

第十章 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发挥党建对创建一流的坚强支撑 346

第一节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独特优势 347

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347

统揽全局 协调各方 349

组织优势和思想优势 354

正风增智强能 357

第二节 班子和干部队伍是建设一流的基础条件 361

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政治家、教育家 361

建设学习型、开拓型、廉洁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 363

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 366

第三节 以人为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事业 369

“凝聚共识”是出发点和立足点 370

统一战线为一流大学建设提供力量 372

学生党建引领育人工作 375

第四节 和谐校园为建设一流保驾护航 377

以科学发展促进校园和谐稳定 377

为民务实清廉 380

妥善处理稳定事件 382

第十一章 文化传承与创新——大学文化是灵魂 388

第一节 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 389

大学的使命与文化责任 390

交通大学的文化特质 391

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395

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397

第二节 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400

率先制定“文化建设规划” 401

凝聚交大精神文化 405

挖掘百年校史的育人价值 410

“钱馆”带出“育人联盟” 413

第三节 大学文化建设的思考 419

文化传承创新要服务文化强国战略 420

大学文化建设要“润物细无声” 422

第四篇 未来与思考 429

第十二章 承前启后 思源致远——面向未来的思考 429

第一节 经验与体会 430

交大腾飞的要素 430

时刻保持忧患意识 433

第二节 机遇与挑战 434

全球视野的高等教育趋势 434

迈向高等教育强国的挑战 439

第三节 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 442

机遇、挑战与核心竞争力 443

硬实力与软实力 444

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 445

引进与培养 446

新兴学术组织与传统院(系)组织 448

改革、发展与稳定 449

第四节 面向未来的思考 451

深化关键领域改革 451

构建研究型大学资源配置体系 454

后记 45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