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护理学本科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护理学本科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护理学本科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万铁,蒙山主编;王桂芝,其木格,张琳琳副主编
  • 出 版 社: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53711331
  • 页数:392 页
图书介绍: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是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对于理解临床发病原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护理专业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对于走上临床岗位的学生尤其重要。对于理解临床发病原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护理专业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对于走上临床岗位的学生尤其重要。
《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护理学本科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目录

绪论 1

第一节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任务、地位与内容 1

第二节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2

一、尸体解剖检查 3

二、活体组织检查 3

三、细胞学检查 3

四、动物实验研究 3

五、临床实验研究 3

第三节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发展简史 3

第一章 疾病概论 5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 5

一、健康的概念 5

二、疾病的概念 6

第二节 病因学 6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6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7

第三节 发病学 8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8

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 8

第四节 疾病的转归 9

一、康复 9

二、死亡 9

第五节 临终关怀与安乐死 10

一、临终关怀 10

二、安乐死 11

第二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12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13

一、萎缩 13

二、肥大 14

三、增生 14

四、化生 15

第二节 组织、细胞的损伤 15

一、损伤的原因与发生的机制 15

二、损伤的形态学变化 16

第三节 损伤的修复 21

一、再生 22

二、细胞的生长与调控 24

三、纤维性修复 25

四、创伤愈合 26

五、损伤的修复与护理的联系 29

第三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31

第一节 充血与出血 31

一、充血 31

二、出血 33

第二节 血栓形成 34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34

二、血栓的形成过程和形态 36

三、血栓的结局 37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37

第三节 栓塞 38

一、栓子运行的途径 38

二、栓塞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 38

第四节 梗死 40

一、梗死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40

二、梗死的病变及类型 40

三、梗死的结局及对机体的影响 41

第五节 血液循环障碍与护理的联系 42

第四章 炎症 43

第一节 概述 43

一、概念 43

二、炎症的常见原因 43

第二节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44

一、变质 44

二、渗出 44

三、增生 45

第三节 炎症介质 45

一、细胞释放的炎症介质 45

二、体液中产生的炎症介质 46

三、炎症介质的作用特点 47

第四节 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47

一、炎症的局部表现 47

二、炎症的全身反应 47

第五节 炎症的类型 48

一、急性炎症 48

二、慢性炎症 53

第六节 炎症的结局 54

一、痊愈 54

二、迁延不愈 55

三、蔓延扩散 55

第七节 炎症与临床护理的关系 55

第五章 肿瘤 57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和形态 57

一、肿瘤的概念 58

二、肿瘤的形态 58

第二节 肿瘤的分化与异型性 59

一、肿瘤细胞的异型性 59

二、肿瘤组织结构的异型性 60

第三节 肿瘤的命名与分类 60

一、肿瘤的命名原则 60

二、肿瘤的分类 61

第四节 肿瘤代谢特点 62

一、核酸代谢 62

二、蛋白质代谢 62

三、酶系统 62

四、糖代谢 63

第五节 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63

一、肿瘤的生长 63

二、肿瘤的扩散 63

第六节 肿瘤的分级与分期 65

第七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65

一、良性肿瘤 65

二、恶性肿瘤 66

第八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66

第九节 癌前病变、非典型性增生和原位癌 67

一、癌前病变 67

二、非典型性增生 68

三、原位癌 68

第十节 常见肿瘤举例 69

一、上皮性肿瘤 69

二、间叶组织肿瘤 71

三、神经外胚叶肿瘤 73

四、多种组织构成的肿瘤 74

第十一节 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 74

一、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 74

二、环境致癌因素及致癌机制 79

第十二节 肿瘤与护理学的联系 83

第六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84

第一节 水、钠代谢障碍 84

一、正常水、钠代谢 84

二、水、钠代谢障碍 88

第二节 钾代谢障碍 93

一、正常钾代谢 93

二、低钾血症 94

三、高钾血症 97

第七章 酸碱平衡失调 100

第一节 正常机体酸碱平衡 101

一、酸碱的概念、来源 101

二、酸碱平衡的调节机制 101

第二节 酸碱平衡失调的分类及常用检测指标 104

一、酸碱平衡失调的分类 104

二、反映酸碱平衡状况的常用指标及意义 105

第三节 单纯型酸碱平衡失调 106

一、代谢性酸中毒 106

二、呼吸性酸中毒 109

三、代谢性碱中毒 110

四、呼吸性碱中毒 112

第四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失调 113

一、双重性酸碱平衡失调 113

二、三重性混合型酸碱平衡失调 114

第五节 判断酸碱平衡失调的基本方法在护理学中的应用 114

第八章 缺氧 116

第一节 常用的血氧指标及其意义 116

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机制 118

一、低张性缺氧 118

二、血液性缺氧 118

三、循环性缺氧 120

四、组织性缺氧 120

第三节 缺氧时组织细胞的变化 121

一、组织细胞的代偿性反应 121

二、细胞损伤 122

第四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122

一、呼吸系统变化 123

二、循环系统的变化 123

三、血液系统的变化 125

四、中枢神经系统的变化 126

第五节 缺氧的防治与护理原则 126

一、防治原则 126

二、护理原则 127

第九章 发热 129

第一节 概述 129

第二节 发热的原因和机制 130

一、发热激活物 130

二、内生致热原 131

三、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 132

四、发热的时相和热型 134

第三节 发热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135

一、物质代谢 135

二、生理功能改变 136

三、防御功能改变 136

第四节 发热防治和护理的原则 137

一、防治原则 137

二、护理原则 137

第十章 应激 139

第一节 概述 140

一、应激和应激原的概念及其分类 140

二、全身适应综合征 141

第二节 应激的基本表现及其发生机制 141

一、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141

二、应激的细胞体液反应 144

三、应激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147

第三节 应激与疾病 148

一、应激性溃疡 149

二、应激与心血管疾病 149

三、应激与免疫功能障碍 149

四、应激与内分泌功能障碍 150

五、应激与心理、精神障碍 150

第四节 防治和护理应激性疾病的原则 150

第十一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52

第一节 概述 152

第二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153

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常见的原因 153

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机制 154

第三节 影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和发展的因素 155

一、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受损 155

二、肝功能严重障碍 155

三、血液的高凝状态 155

四、微循环障碍 156

第四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和分型 156

一、分期 156

二、分型 156

第五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功能代谢变化与临床表现 157

一、出血 157

二、微血管栓塞引起的器官功能障碍 158

三、休克 158

四、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158

第六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防治和护理的原则 159

一、防治原则 159

二、护理原则 159

第十二章 休克 161

第一节 概述 161

第二节 休克的病因与分类 162

一、休克的病因 162

二、休克的分类 163

第三节 休克的发展过程和发病机制 164

一、休克Ⅰ期 164

二、休克Ⅱ期 166

三、休克Ⅲ期 168

第四节 休克时的细胞损伤和代谢障碍 169

一、细胞损伤 169

二、代谢障碍 170

第五节 休克时器官功能变化 170

一、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变化 170

二、多器官功能衰竭 173

第六节 休克防治和护理的原则 174

一、病因学防治 174

二、发病学治疗 174

三、护理原则 176

第十三章 缺血-再灌注损伤 178

第一节 概述 178

一、概念 178

二、病因及条件 179

第二节 发生机制 179

一、自由基的作用 179

二、钙超载 181

三、白细胞的作用 182

第三节 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184

一、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184

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变化 185

第四节 防治和护理的原则 185

一、防治原则 185

二、护理原则 187

第十四章 细胞凋亡 188

第一节 概述 188

第二节 细胞凋亡的过程与调控 189

一、细胞凋亡的大致过程 189

二、凋亡时细胞的主要变化 190

三、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 191

第三节 细胞凋亡与疾病 196

一、细胞凋亡不足 196

二、细胞凋亡过度 197

三、细胞凋亡不足与过度并存 198

第四节 细胞凋亡在疾病防治中的意义 198

第十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200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201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201

二、病理变化 203

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及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204

第二节 高血压病 206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206

二、类型和病理变化 207

第三节 风湿病 209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210

二、基本病理变化 210

三、风湿病各器官的病变 211

第四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212

一、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212

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213

第五节 慢性心瓣膜病 214

一、二尖瓣狭窄 214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214

三、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215

四、主动脉瓣狭窄 215

第六节 心肌病与病毒性心肌炎 215

一、心肌病 215

二、病毒性心肌炎 217

第七节 心包炎 21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217

二、类型及病理变化 217

第八节 心功能不全 218

一、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和分类 218

二、心功能不全时机体的代偿反应 220

三、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222

四、心力衰竭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224

五、心力衰竭防治和护理的原则 225

第十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 228

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29

一、慢性支气管炎 229

二、肺气肿 230

三、支气管哮喘 231

四、支气管扩张症 231

第二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232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232

二、病理变化 232

三、临床病理联系 233

第三节 肺炎 233

一、细菌性肺炎 233

二、病毒性肺炎 235

三、支原体肺炎 236

第四节 肺尘埃沉着症 236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237

二、病理变化 237

三、并发症 237

第五节 呼吸系统肿瘤 237

一、鼻咽癌 237

二、肺癌 238

第六节 呼吸功能不全 240

一、概述 240

二、发生机制 241

三、主要功能代谢变化 245

四、呼吸功能不全防治与护理的原则 246

第十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249

第一节 胃肠疾病 250

一、慢性胃炎 250

二、消化性溃疡 251

三、阑尾炎 253

四、非特异性肠炎 254

五、消化道常见肿瘤 255

第二节 肝胆疾病 259

一、病毒性肝炎 259

二、肝硬化 263

三、原发性肝癌 266

四、胆石症与胆囊炎 267

第三节 胰腺疾病 268

一、胰腺炎 268

二、胰腺癌 269

第四节 肝功能不全 270

一、概述 270

二、肝功能障碍对机体的影响 270

三、肝性脑病 272

四、肝肾综合征 278

第十八章 泌尿系统疾病 281

第一节 肾小球疾病 282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284

二、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 285

第二节 肾盂肾炎 291

一、急性肾盂肾炎 291

二、慢性肾盂肾炎 293

第三节 泌尿系统常见肿瘤 294

一、肾细胞癌 294

二、肾母细胞瘤 295

三、膀胱尿路上皮肿瘤 295

第四节 肾功能不全 296

一、肾功能不全的原因和基本发病环节 297

二、急性肾衰竭 298

三、慢性肾功能不全 302

四、尿毒症 305

第十九章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 309

第一节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309

一、子宫颈疾病 309

二、子宫体疾病 312

三、妊娠滋养层细胞疾病 314

四、卵巢肿瘤 315

第二节 男性生殖系统疾病 318

一、前列腺增生症 318

二、前列腺癌 319

三、睾丸和阴茎肿瘤 319

第三节 乳腺疾病 320

一、乳腺增生性病变 320

二、乳腺纤维腺瘤 320

三、乳腺癌 321

第四节 生殖系统和乳腺疾病的防治及护理原则 323

第二十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324

第一节 恶性淋巴瘤 324

一、霍奇金淋巴瘤 324

二、非霍奇金淋巴瘤 326

第二节 髓系肿瘤 331

一、急性髓性白血病 331

二、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 332

三、类白血病反应 332

第三节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的防治及护理原则 333

第二十一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334

第一节 甲状腺疾病 334

一、弥漫性非毒性甲状腺肿 334

二、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 335

三、甲状腺功能低下 336

四、甲状腺炎 336

五、甲状腺肿瘤 337

第二节 肾上腺疾病 338

一、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338

二、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 339

三、肾上腺肿瘤 339

第三节 胰岛疾病 339

一、糖尿病 339

二、胰岛细胞瘤 340

第四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的防治及护理原则 340

第二十二章 神经系统疾病 342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343

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343

二、流行性乙型脑炎 344

第二节 大脑变性疾病 345

一、阿尔茨海默病 346

二、帕金森病 347

第三节 神经系统肿瘤 347

一、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347

二、周围神经肿瘤 349

第四节 脑功能不全 350

一、认知障碍 350

二、意识障碍 355

第二十三章 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360

第一节 结核病 361

一、概述 361

二、肺结核病 362

三、肺外结核病 365

第二节 细菌性痢疾 367

一、病因与发病机制 367

二、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联系 367

第三节 伤寒 368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368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369

第四节 流行性出血热 370

第五节 钩端螺旋体病 370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370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370

第六节 性传播疾病 371

一、梅毒 371

二、淋病 372

三、尖锐湿疣 373

四、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373

第七节 阿米巴病 374

一、肠阿米巴病 374

二、肠外阿米巴病 375

第八节 血吸虫病 376

一、病因及感染途径 376

二、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 376

第九节 传染病与寄生虫疾病的防治及护理原则 377

一、防治原则 377

二、护理原则 377

中英文名词对照 379

参考文献 39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