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理化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2版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2版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数理化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贾之慎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4
  • ISBN:9787565509988
  • 页数:38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内容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物质结构的基本知识、溶液化学平衡及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常用仪器分析简介、化学信息的网络检索等。为有利于教学,教材具有配套的多媒体光盘。是一本近化类专业通用型的化学基础课教材,适用于生命科学、化工、材料、生物工程、环境科学 溶液化学平衡、滴定分析、常用仪器分析、重要化学元素等。为更好地体现加血基本要求、便于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本教材还提供教学课件。
《无机及分析化学 第2版》目录

绪论 1

相关阅读 4

第1章 气体、溶液和胶体 6

1.1 分散系 6

1.2 气体 7

1.2.1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8

1.2.2 分压定律 8

1.3 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10

1.3.1 物质的量浓度 10

1.3.2 质量摩尔浓度 11

1.3.3 质量分数 11

1.3.4 物质的量分数 12

1.4 稀溶液的通性 13

1.4.1 溶液蒸气压的下降 13

1.4.2 溶液沸点的升高和凝固点的降低 15

1.4.3 溶液的渗透压 18

1.5 胶体溶液 20

1.5.1 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 20

1.5.2 胶团的结构 22

1.5.3 胶体溶液的性质 23

1.5.4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25

1.6 高分子溶液和乳浊液 27

1.6.1 高分子溶液 27

1.6.2 乳浊液 28

相关阅读 29

习题 30

第2章 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33

2.1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33

2.1.1 化学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33

2.1.2 热力学第一定律 36

2.1.3 化学反应热 37

2.1.4 化学反应焓变的计算 39

2.2 化学反应的方向 42

2.2.1 化学反应的自发性 42

2.2.2 混乱度熵(S) 43

2.2.3 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 45

2.3 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49

2.3.1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49

2.3.2 平衡常数 50

2.3.3 化学反应等温式 53

2.3.4 化学平衡的移动 55

2.4 化学反应速率 58

2.4.1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58

2.4.2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60

2.4.3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62

2.4.4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63

2.4.5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65

相关阅读 68

习题 68

第3章 酸碱平衡 72

3.1 酸碱理论 72

3.1.1 酸碱质子理论 73

3.1.2 酸碱电子理论 74

3.2 酸(碱)的解离平衡 75

3.2.1 水的离子积常数 75

3.2.2 弱酸(碱)的解离常数及其相对强度 75

3.2.3 共轭酸碱对K Θ a和K Θ b之间的关系 77

3.2.4 解离度和稀释定律 78

3.2.5 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79

3.3 弱酸(碱)溶液中各型体的分布 80

3.3.1 酸(碱)的分析浓度 80

3.3.2 一元弱酸溶液的型体分布 80

3.3.3 多元弱酸(碱)溶液中各种型体的分布 82

3.4 酸(碱)度计算 83

3.4.1 质子平衡式 83

3.4.2 一元弱酸(碱)溶液酸(碱)度的计算 84

3.4.3 多元弱酸(碱)溶液酸(碱)度的计算 86

3.4.4 两性物质溶液酸度的计算 87

3.5 缓冲溶液 88

3.5.1 缓冲作用原理 89

3.5.2 缓冲溶液pH的计算 89

3.5.3 缓冲容量与缓冲范围 90

3.5.4 重要缓冲溶液 92

相关阅读 92

习题 93

第4章 沉淀-溶解平衡 96

4.1 溶度积原理 96

4.1.1 溶度积常数 96

4.1.2 溶度积和溶解度的相互换算 97

4.1.3 溶度积原理 98

4.2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和分步沉淀 100

4.2.1 影响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的因素 100

4.2.2 分步沉淀 102

4.3 沉淀的溶解与转化 103

4.3.1 沉淀的溶解 103

4.3.2 沉淀的转化 105

相关阅读 106

习题 106

第5章 氧化还原平衡 110

5.1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110

5.1.1 氧化值 110

5.1.2 氧化与还原 111

5.1.3 氧化还原电对 112

5.2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112

5.3 电极电势 114

5.3.1 原电池 114

5.3.2 电极电势 115

5.3.3 标准电极电势 117

5.3.4 标准电极电势的理论计算 118

5.3.5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能斯特方程 119

5.3.6 条件电极电势 122

5.4 电极电势的应用 124

5.4.1 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 124

5.4.2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125

5.4.3 确定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 127

5.4.4 测定非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 127

5.5 元素的标准电极电势图 129

5.5.1 元素电势图 129

5.5.2 元素电势图的应用 129

相关阅读 130

习题 131

第6章 配位化合物和配位平衡 135

6.1 配位化合物 135

6.1.1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 135

6.1.2 配位化合物的命名 137

6.1.3 螯合物 138

6.1.4 配位化合物的应用 139

6.2 配位平衡 140

6.2.1 配位平衡常数 140

6.2.2 配位平衡的移动 142

相关阅读 145

习题 146

第7章 分析化学概论 148

7.1 分析化学的任务和分类 148

7.2 试样分析的一般步骤 150

7.2.1 试样的采集 150

7.2.2 试样的制备 150

7.2.3 试样的前处理 151

7.2.4 试样的富集与分离 152

7.3 定量分析的误差 155

7.3.1 准确度和精密度 156

7.3.2 定量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157

7.3.3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158

7.4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 160

7.4.1 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 160

7.4.2 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162

7.4.3 可疑值的取舍 164

7.4.4 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与报告 165

7.5 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166

7.5.1 有效数字 166

7.5.2 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167

相关阅读 168

习题 168

第8章 滴定分析法 171

8.1 滴定分析法概述 171

8.1.1 滴定分析法的分类 172

8.1.2 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 173

8.1.3 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174

8.1.4 滴定分析结果的计算 175

8.2 酸碱滴定法 181

8.2.1 酸碱指示剂 181

8.2.2 酸碱滴定曲线 185

8.2.3 酸碱滴定的应用 194

8.3 沉淀滴定法 196

8.3.1 莫尔法 196

8.3.2 佛尔哈德法 198

8.3.3 法扬司法 199

8.4 氧化还原滴定法 201

8.4.1 氧化还原指示剂 201

8.4.2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202

8.4.3 重铬酸钾法 205

8.4.4 高锰酸钾法 206

8.4.5 碘量法 208

8.5 配位滴定法 211

8.5.1 配位滴定法的特点 212

8.5.2 乙二胺四乙酸在溶液中的解离平衡 212

8.5.3 乙二胺四乙酸与金属离子的配位平衡 213

8.5.4 配位滴定曲线 218

8.5.5 金属指示剂 223

8.5.6 配位滴定的应用 224

相关阅读 229

习题 229

第9章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232

9.1 概述 232

9.1.1 电磁波谱 232

9.1.2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233

9.2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235

9.2.1 朗伯-比尔定律 235

9.2.2 偏离朗伯-比尔定律的原因 237

9.2.3 吸收曲线 238

9.3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238

9.3.1 分光光度计的结构 238

9.3.2 分光光度计的类型 240

9.4 分光光度法分析条件的选择 241

9.4.1 显色反应的要求 241

9.4.2 影响显色反应的因素 241

9.4.3 测定的误差 244

9.4.4 分析条件的选择 245

9.5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测定的方法 246

9.5.1 标准曲线法 246

9.5.2 标准对照法 247

9.6 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248

9.6.1 单组分含量的测定 248

9.6.2 多组分含量的测定 250

9.6.3 配合物组成的测定 251

9.6.4 紫外光度法的定性分析 252

相关阅读 252

习题 252

第10章 电势分析法 255

10.1 概述 255

10.1.1 基本原理 255

10.1.2 指示电极 256

10.1.3 参比电极 256

10.2 离子选择性电极 258

10.2.1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分类 258

10.2.2 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 259

10.3 直接电势法 259

10.3.1 溶液pH的测定 260

10.3.2 离子浓度的测定 260

10.4 电势滴定法 262

10.4.1 E~V曲线法 262

10.4.2 △E/△V~?曲线法(一级微商法) 263

10.4.3 △2E/△V2~V曲线法(二级微商法) 264

相关阅读 265

习题 266

第11章 物质结构基础 268

11.1 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68

11.1.1 氢原子光谱与波尔理论 269

11.1.2 微观粒子的运动特征 271

11.1.3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描述 274

11.1.4 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图像 277

11.2 多电子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280

11.2.1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281

11.2.2 原子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285

11.2.3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287

11.3 离子键 292

11.3.1 离子键的形成和特点 292

11.3.2 晶格能 293

11.3.3 离子的电子构型 294

11.4 共价键 295

11.4.1 价键理论 295

11.4.2 杂化轨道理论 300

11.4.3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303

11.5 配位化合物的结构 307

11.5.1 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 307

11.5.2 外轨型和内轨型配合物 307

11.5.3 配合物磁性与键型的关系 309

11.6 分子间力、氢键和离子极化 310

11.6.1 分子间力 310

11.6.2 氢键 313

11.6.3 离子的极化 316

11.7 晶体简介 319

10.7.1 晶体的类型 319

11.7.2 离子晶体 321

11.7.3 原子晶体 322

11.7.3 分子晶体 323

11.7.4 金属晶体 324

相关阅读 325

习题 325

第12章 重要的生命元素 330

12.1 元素概述 330

12.1.1 元素的分布 330

12.1.2 元素的分类 331

12.2 s区元素 332

12.2.1 s区元素的通性 332

12.2.2 重要元素、化合物及其生物效应 332

12.3 p区元素 335

12.3.1 p区元素的通性 335

12.3.2 重要元素、化合物及其生物效应 336

12.4 d区元素 342

12.4.1 d区元素的通性 342

12.4.2 重要元素及其生物效应 343

12.5 f区元素 347

12.5.1 f区元素概述 347

12.5.2 稀土元素及其生物效应 349

相关阅读 349

习题 350

附录 352

附录Ⅰ 本书采用的法定计量单位 352

附录Ⅱ 基本物理常量和本书使用的一些常用量的符号与名称 353

附录Ⅲ 一些常见单质、离子及化合物的热力学函数 354

附录Ⅳ 一些弱电解质的解离常数(25℃) 359

附录Ⅴ 配位化合物的累积稳定常数 362

附录Ⅵ 溶度积常数(18~25℃) 365

附录Ⅶ 标准电极电势(298.1 5 K) 367

附录Ⅷ 条件电极电势 370

附录Ⅸ 希腊字母表 373

附录Ⅹ 一些常用的Internet信息资源 374

习题参考答案 376

参考文献 37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