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双创”何以深圳强?
“双创”何以深圳强?

“双创”何以深圳强?PDF电子书下载

经济

  • 电子书积分: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王京生,陶一桃著
  • 出 版 社:深圳:海天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9787550720213
  • 页数:171 页
图书介绍:本书结合深圳的具体情况,认为深圳双创呈现出鲜明的由创新要素禀赋决定的“塔形双创体系”结构,即“塔基(创新基础)+ 塔身(创新主体)+ 塔尖(创新方向)”三位一体的塔形创新创业结构体系。研发创新的基础就是创新要素集聚和制度环境的优化;研发创新的主体就是民营企业;研发创新的方向就是高科技产业。概括起来说:深圳已经形成了以制度文化环境提升、创新要素集聚为支撑,以民营企业为主体,以高科技产业为方向的“塔形双创体系”,并在市场规律作用下“自发地”形成了“制度供给——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创新绩效”(SSCP)的发展范式。同时,深圳以全面深化改革直接引领双创发展的路径,形成了一系列具体可操作性的政策与措施,构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创新创业系统,在推进双创过程中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就。尤其深圳的“塔形双创体系”,对全国双创不仅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而且也具有较强的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甚至可以说,深圳已取得的成功经验以及正在推进的前沿举措,是中国社会特定背景下研究双创的典型样本,更是推进双创的良好借鉴,具有现实的制度模仿价值。
《“双创”何以深圳强?》目录
标签:

第一章 深圳“双创”发展现状评估 5

创新创业环境 5

市场条件 5

开放环境 8

教育培训 13

创新创业资源 16

人才资源 16

资金投入 20

载体 24

研发与技术转化 26

创新创业绩效 31

营利 31

专利 34

综合评估 40

深圳是高绩效实现型“双创”城市 42

深圳是高创新活力型“双创”城市 43

深圳是中度环境支撑型“双创”城市 45

深圳是低要素投入型“双创”城市 47

第二章 深圳“双创”的前沿趋势 51

“双创”主体身份复合化 51

科学企业家 52

工匠创业者 53

星火创客 54

创造性要素流动加快 55

资本和人才跨国流动 55

技术和土地跨行业流动 57

人才和管理跨企业流动 58

“双创”过程模式更加多元 59

从细胞到生态的创新活力 60

突破与延续并存的创业模式 63

企业创业比重超过个体创业 65

分配方式持续创新 68

劳资关系股权化 68

资本关系夹层化 69

知识产权资产化 70

更加包容和可持续的制度环境 71

“强区放权”强化区级政府制度供给能力 71

“需求导向”强化市场配置国际资源的决定作用 73

“宽容失败”加快非正式制度创新演化 75

第三章 深圳“双创”成功经验总结 82

创新创业环境支撑:制度文化环境 82

提高制度供给水平和质量,保护创新创业收益 82

提升文化驱动创新效能,优化“双新”创业氛围 93

创新创业要素支撑:创新要素集聚 96

集聚人力资本,为双创提供智力资源 96

集聚风险资本,为双创提供资本支撑 100

集聚创新载体,为“双创”提供空间基础 104

市场决定风险:以民营企业为创新主体 104

民企直面市场竞争,成为创新主力 106

分配机制多元灵活,激发创新动力 108

重视中小科技企业,增强创新耐力 111

方向决定成败:以高科技产业为发展方向 113

高科技产业激发人力资本活力 113

科技产业化带动“双创”良性循环 114

第四章 深圳“双创”发展面临的挑战 122

“双创”环境方面的挑战 122

深入推进国际化,整合全球创新资源 122

保持创新政策的一致性与公平性 124

“双创”要素方面的挑战 126

促进区域间创新资源联动发展 126

增强金融深度,更好服务创新创业 127

推动创新人才劳动力市场国际化 130

“双创”主体方面的挑战 132

避免新兴高校走资源型高校老路 132

更加积极发挥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 134

弥补科技中介服务方面的短板 136

“双创”方向方面的挑战 138

构建支撑前沿技术创新的基础研究 138

保持科技创新创业的制造业基础 139

“运动式双创”与“智力短板”风险 140

第五章 促进深圳“双创”发展的对策建议 145

推动制度开放,构建国际领先的“双创”支撑系统 145

围绕“双创”国际化完善制度供给体系 145

建立符合国际规则的科技管理体制 147

打造开放、协调的区域创新协同机制 150

促进文化流动,增强“双创”战略的文化支撑 152

为“双创”提供实现空间和环境支撑 152

锻造“双创”所需的创客精神、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 154

以“文化+”和文化的多样性培育创新创意阶层 154

实施开放创新,提升面向国际市场的产业创新能力 156

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156

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开放创新实验室体系 157

实施国际大孵化器战略 157

全力保障创新的制造业基础 159

增进社会福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全球价值实现能力 160

构建全球“双创”信息服务中心 160

加快促进创客和中小企业发展 165

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金融中心 167

打造人才国际化试点城市 168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