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网络心理学
网络心理学

网络心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宗奎等著
  • 出 版 社: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7
  • ISBN:7567563735
  • 页数:367 页
图书介绍:
《网络心理学》目录

1网络心理学导论:行为的重构 1

1.1 心理学与互联网 2

1.1.1 网络:作为第三空间的存在 2

1.1.2 网络空间的心理特性:行为重构的基点 3

1.1.3 网络空间的行为维度 6

1.2 发展中的网络心理学 7

1.2.1 网络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7

1.2.2 网络心理学的现状 9

1.3 网络心理学:机遇与挑战 10

1.3.1 网络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生长与超越 11

1.3.2 发展性的网络心理学研究 12

1.3.3 网络心理学的瓶颈与创新 14

1.3.4 网络心理学的研究取向:积极还是消极 15

1.3.5 网络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 16

2网络心理的理论研究 20

2.1 网络心理与行为:功能视角 20

2.1.1 网络中的行为 21

2.1.2 网络行为的特征 23

2.2 替代还是补偿:基本问题和争论 26

2.2.1 网络使用的替代假说 26

2.2.2 网络使用的补偿假说 28

2.2.3 网络使用假说:整合的视角 29

2.3 网络心理的相关理论 31

2.3.1 网络行为的动机论 31

2.3.2 网络行为的过程论 37

2.3.3 网络行为的效应论 40

3网络心理学研究:方法与趋势 47

3.1 网络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基础 48

3.1.1 网络心理学研究的概述 48

3.1.2 网络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 50

3.2 网络问卷调查和心理测验 55

3.2.1 网络调查的概述 55

3.2.2 网络调查和传统纸笔测验的比较 57

3.2.3 网络调查的实施过程 59

3.3 大数据与网络行为 63

3.3.1 大数据的基本概念 63

3.3.2 大数据对网络行为的意义 64

3.3.3 网络行为中的大数据研究领域 66

3.4 社交网络分析 68

3.4.1 社交网络分析的概述 68

3.4.2 社交网络分析的基本思路 76

3.4.3 网络社会分析的角度 77

3.4.4 社交网络分析的常用软件简介 79

3.5 网络心理学研究的趋势 80

3.5.1 研究主题和内容的拓展 80

3.5.2 研究方法和技术革新 81

3.5.3 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密切结合 82

3.5.4 大样本长时程的追踪研究 83

3.5.5 多学科交叉研究和虚拟研究团队 84

3.5.6 网络心理研究成果的应用和推广 84

3.5.7 网络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 85

4网络自我:网络中的个体人格 90

4.1 自我探索的新方式:网络中的自我呈现 91

4.1.1 网络自我呈现动机 91

4.1.2 网络自我呈现工具 94

4.1.3 网络自我呈现策略 98

4.1.4 网络自我呈现与现实自我呈现的关系 99

4.2 网络中的个体行为:自我表露 100

4.2.1 网络自我表露的界定 100

4.2.2 网络自我表露的功能 101

4.2.3 网络自我表露的影响因素 104

4.3 网络使用对人格整合的影响 107

4.3.1 人格五因素与网络使用的关系 107

4.3.2 其他人格特质与网络使用的关系 110

4.3.3 网络使用对人格特质的影响 113

5网络学习与认知 121

5.1 网络学习的特点 122

5.1.1 网络学习产生的背景 122

5.1.2 网络学习的界定 123

5.1.3 网络学习的特点 124

5.1.4 网络学习形式的发展 126

5.2 网络情境中的多媒体学习 127

5.2.1 网络情境中的多媒体学习 128

5.2.2 基于网络的动画代理在多媒体学习中的作用 131

5.2.3 基于网络的线索在多媒体学习中的作用 134

5.2.4 学习者知识经验在网络多媒体学习中的作用 138

5.3 网络情境中的自我调节学习 141

5.3.1 自我调节学习的概念和理论模型 142

5.3.2 网络情境中自我调节学习的测量 145

5.3.3 网络情境中自我调节学习的影响因素 147

5.3.4 网络情境中自我调节学习的干预和促进 151

5.3.5 网络情境中自我调节学习的未来研究方向 153

6网络中的社会交往 162

6.1 网络交往概述 163

6.1.1 网络交往形式 163

6.1.2 网络交往特性 165

6.2 网络交往的心理基础 168

6.2.1 网络信任 168

6.2.2 网络安全感 176

6.3 网络中的亲密关系 177

6.3.1 恋爱 178

6.3.2 友谊 179

7网络集群行为 186

7.1 网络集群行为的界定 187

7.1.1 网络集群行为及相关概念 187

7.1.2 网络集群行为的特点 188

7.1.3 网络集群行为的分类 189

7.2 网络集群事件的发生和发展机制 192

7.2.1 网络集群事件的发生 192

7.2.2 网络集群事件的发展 194

7.2.3 网络集群事件的理论解释 194

7.3 网络集体智慧 197

7.3.1 网络集体智慧的定义与形成过程 198

7.3.2 网络集体智慧的影响因素 199

7.3.3 网络集体智慧形成的相关理论 202

8网络消费心理 207

8.1 网络消费的个体特征 208

8.1.1 性别差异 208

8.1.2 消费者人格特质 209

8.2 网络消费的产品和服务特征 210

8.2.1 产品特征 210

8.2.2 服务特征 212

8.3 网络消费的社交特征 213

8.3.1 社交行为 214

8.3.2 社会资本 214

8.3.3 社会规范 214

8.4 消费者知觉 215

8.4.1 价值知觉 215

8.4.2 信任知觉 215

8.4.3 风险知觉 216

8.4.4 创新知觉 216

8.5 网络广告 217

8.5.1 个体特征 217

8.5.2 广告特征 217

8.6 网络口碑 219

8.6.1 个体特征 219

8.6.2 网络口碑特征 220

8.6.3 社交特征 221

8.6.4 消费者知觉 222

8.7 展望 223

8.7.1 多感官交互视角下的网络消费心理 223

8.7.2 归因视角下的网络消费心理 224

9网络道德心理 228

9.1 网络道德心理概述 229

9.1.1 道德心理研究背景 229

9.1.2 网络道德:新的关注 231

9.1.3 网络道德的含义 232

9.1.4 网络道德的特点 233

9.1.5 网络道德敏感性 234

9.2 网络欺负 237

9.2.1 网络欺负的含义 237

9.2.2 网络欺负与传统欺负的比较 238

9.2.3 网络欺负的分类 239

9.2.4 网络欺负的特点 240

9.2.5 网络欺负的影响因素 242

9.2.6 网络欺负的发展趋势 243

9.2.7 网络欺负的相关研究 244

9.2.8 网络欺负的预防 248

9.2.9 网络欺负研究展望 248

9.3 网络亲社会行为 249

9.3.1 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含义 250

9.3.2 网络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形式 251

9.3.3 网络亲社会行为的特征 252

9.3.4 网络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253

9.3.5 网络亲社会行为的相关研究 255

9.3.6 网络亲社会行为研究展望 256

10网络中的性:网络色情与性别认同 262

10.1 网络中的性信息传播:对行为的影响 263

10.1.1 积极影响 263

10.1.2 消极影响 264

10.2 网络色情 265

10.2.1 网络色情的内涵 265

10.2.2 网络色情的接触与使用 266

10.2.3 网络色情成瘾与其影响 268

10.2.4 网络色情成瘾的预防与治疗 270

10.2.5 网络色情的治理 272

10.3 网络与性别认同 274

10.3.1 网络中性别呈现的特征 274

10.3.2 网络对性别认同的影响 275

10.3.3 融合网络与传统活动的性别认同 278

11网络成瘾 283

11.1 网络成瘾的界定与测量 284

11.1.1 网络成瘾的界定 284

11.1.2 网络成瘾的测量 285

11.2 网络成瘾的理论模型 289

11.2.1 基于网络本身特征的理论 289

11.2.2 基于互动取向的理论 289

11.2.3 基于发展取向的理论 291

11.2.4 基于内在需求满足的理论 292

11.3 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 293

11.3.1 互联网使用的特点 294

11.3.2 环境因素 294

11.3.3 个体因素 297

11.4 网络成瘾的干预与预防 300

11.4.1 个体干预 300

11.4.2 团体干预 302

11.4.3 家庭模式的干预 303

12网络心理咨询 311

12.1 网络心理咨询 311

12.1.1 网络心理咨询的定义及特点 311

12.1.2 适于网络心理咨询的疗法 314

12.1.3 网络心理咨询的过程及效果研究 316

12.1.4 我国网络心理咨询的现状及主要服务方式 317

12.2 虚拟现实与心理治疗 319

12.2.1 计算机化心理治疗 320

12.2.2 严肃游戏 320

12.2.3 虚拟现实 321

12.2.4 应用 323

12.3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325

12.3.1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 325

12.3.2 网络自助团体、网络支持团体与心理健康教育 326

12.3.3 网络自杀干预与心理健康教育 327

12.3.4 我国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开展形式 328

12.3.5 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问题 330

13网络对人类发展的影响 335

13.1 网络对人类生理发展的影响 336

13.1.1 网络使用与肥胖 336

13.1.2 网络使用与睡眠 339

13.1.3 网络使用与生理唤醒及身体伤害 340

13.2 网络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341

13.2.1 网络与人际交往 341

13.2.2 互联网使用与自我认同 345

13.2.3 互联网使用与网络利他行为 347

13.2.4 互联网使用与欺负 348

13.3 网络对人类认知的影响:语言、记忆、空间认知 348

13.3.1 网络对语言的影响 349

13.3.2 网络对记忆的影响 351

13.3.3 网络对空间认知的影响 354

13.4 网络的进化意义 35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