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协同通信  物理层、信道模型和系统实现
协同通信  物理层、信道模型和系统实现

协同通信 物理层、信道模型和系统实现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西)多勒尔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111329640
  • 页数:370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从硬件、信道和物理层设计三个方面来阐述协同通信系统。主要涉及了协同通信系统的四个重要领域:其一是对该系统的完整分类,其二是无线信道,其三是物理层,最后是硬件相关部分。
《协同通信 物理层、信道模型和系统实现》目录

第1章 引言 1

1.1本书结构 1

1.2概念简介 2

1.2.1信道 2

1.2.2典型增益 3

1.2.3典型架构 4

1.3应用场景 6

1.3.1蜂窝网络 6

1.3.2 WLAN网络 7

1.3.3车到车通信 7

1.3.4无线传感器网络 8

1.4协同的利弊 9

1.4.1协同的优点 9

1.4.2协同的缺点 9

1.4.3系统折中 10

1.5协同性能界 11

1.5.1容量增益 12

1.5.2速率中断增益 14

1.5.3分集复用折中 15

1.6定义与术语 18

1.6.1中继节点 18

1.6.2多址接入方法 22

1.6.3协同网络方面 28

1.6.4系统分析和总结 31

1.7背景和里程碑 32

1.7.1第一个关键里程碑 32

1.7.2辅助中继 33

1.7.3协同中继 34

1.7.4空时中继 34

1.8总结 35

第2章 无线中继信道 37

2.1序言 37

2.1.1本章内容 37

2.1.2符号说明 37

2.2一般特征和发展趋势 38

2.2.1传播原理 38

2.2.2传播模型 43

2.2.3信道建模 45

2.2.4再生中继信道简介 49

2.2.5透明中继信道简介 52

2.3再生中继信道 56

2.3.1传播模型 56

2.3.2包络和功率衰落的统计特性 58

2.3.3时域衰落特性 61

2.3.4空时衰落特性 70

2.3.5频-空-时衰落特性 77

2.3.6再生中继信道的仿真 87

2.3.7测量和经验模型 94

2.3.8再生衰落信道的估计 98

2.4透明中继信道 98

2.4.1传播模型 99

2.4.2包络和功率衰落的统计特性 102

2.4.3时域衰落特性 108

2.4.4空时衰落特性 115

2.4.5频-空-时衰落特性 118

2.4.6透明衰落信道的仿真方法 118

2.4.7测量和经验模型 119

2.4.8透明中继的信道估计 119

2.5分布式多输入多输出信道 121

2.5.1问题简化 121

2.5.2主要设计标准 122

2.5.3宏分集增益 122

2.6本章小结 123

第3章 透明中继传输 125

3.1序言 125

3.1.1本章内容 125

3.1.2符号说明 125

3.2透明中继传输协议 126

3.2.1单分支两跳中继放大转发 126

3.2.2单分支多跳中继放大转发 130

3.2.3多分支两跳中继放大转发 132

3.2.4多分支多跳中继放大转发 134

3.3透明空时处理协议 137

3.3.1分布式空时分组码 138

3.3.2分布式空时网格码 143

3.3.3分布式空间复用 149

3.3.4分布式波束赋形 160

3.4分布式系统优化 170

3.4.1分布式自适应功率分配 170

3.4.2分布式中继选择 174

3.5本章小结 182

第4章 再生中继传输 184

4.1序言 184

4.1.1本章内容 184

4.1.2符号说明 184

4.2再生中继协议 184

4.2.1译码转发 185

4.2.2压缩转发协议 189

4.2.3软信息转发协议 193

4.2.4自适应中继转发协议 209

4.2.5选择式译码转发协议 216

4.3分布式空时编码 217

4.3.1分布式空时分组码 218

4.3.2分布式空时网格码 233

4.3.3分布式Turbo码 248

4.4分布式网络编码 266

4.4.1分布式网络信道编码 266

4.4.2网络编码分复用 275

4.5本章小节 280

第5章 硬件实现 281

5.1序言 281

5.1.1本章内容 281

5.1.2符号说明 281

5.2模拟硬件结构的收发机 281

5.2.1重要的硬件组件 281

5.2.2模拟中继结构 283

5.3数字硬件结构的收发机 285

5.3.1重要的一些硬件单元 285

5.3.2数字硬件结构的中继 286

5.4结构比较 287

5.4.1双工、中继与接入协议 287

5.4.2收发机复杂度 288

5.4.3成本估计 289

5.5 3G UMTS话音/HSDPA中继节点的复杂度分析 290

5.5.1系统假设 291

5.5.2算法复杂度 294

5.5.3功耗 302

5.5.4具体场景分析 305

5.6 LTE/WiMAX中继的复杂度 309

5.6.1 LTE与WiMAX的对比 309

5.6.2系统假设 311

5.6.3算法复杂度 314

5.6.4功耗 315

5.6.5具体场景分析 316

5.7硬件演示平台 318

5.7.1 MIT商用硬件演示平台 318

5.7.2 ETH的RACooN硬件演示平台 321

5.7.3 Easy-C工程 323

5.8本章小结 326

第6章 结语和展望 327

6.1贡献 327

6.1.1第1章 327

6.1.2第2章 328

6.1.3第3章 329

6.1.4第4章 331

6.1.5第5章 333

6.2真实世界中的不完善 334

6.2.1宽带化 334

6.2.2阴影衰落 334

6.2.3干扰的影响 335

6.2.4信道编码器的引入 336

6.2.5系统中断 337

6.2.6渐近表达式 338

6.3开放性课题 339

6.3.1分类 339

6.3.2无线信道 339

6.3.3透明的物理层技术 340

6.3.4再生物理层技术 340

6.3.5硬件的考虑 342

6.4商业应用的挑战 342

参考文献 34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