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中国广播文艺学
中国广播文艺学

中国广播文艺学PDF电子书下载

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 电子书积分:19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凤铸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0
  • ISBN:7810044559
  • 页数:662 页
图书介绍:
《中国广播文艺学》目录

目录 1

绪论(代序)广播文艺学与广播文艺形象 1

一、广播文艺学的构想 1

二、广播文艺的共性和个性 3

三、广播文艺的社会功能 7

四、广播文艺形象的特征 12

第一章 广播文艺的诞生和旧中国的广播文艺 27

第一节 世界上广播文艺的诞生 27

第二节 旧中国的广播文艺 34

一、洋办电台和自办电台 34

二、延安新华电台和解放区人民广播 40

第三节 广播文艺和延安精神 42

第二章 新中国广播事业的历程 49

第一节 起步、草创时期 50

第二节 逐步发展时期 53

第三节 严重挫折时期 59

第四节 复苏、振兴的新时期 60

一、立体声节目上来了 63

二、评书、小说、广播剧连续广播大有起色 65

三、辟专栏、创名牌、提高艺术品位 72

四、改革开放,向系列化迈进 74

第三章 广播文艺的特性 85

第一节 媒介的特性 87

一、广播媒介的物质特性研究 87

二、广播媒介的结构 92

三、媒介的功能 98

第二节 文艺的一般性质 101

一、形象性 102

二、情感表现性 104

三、审美愉悦性 107

四、多义性 108

第三节 广播文艺的特性 110

一、广播文艺是塑造听觉形象的艺术 110

二、表现的艺术 114

三、合成的艺术 118

四、编导的艺术 125

五、大众的艺术 130

第四章 广播文艺的中国特色 133

第一节 坚持党性原则和社会主义方向 134

一、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至1986年珠海经济台建立 135

二、各专业性广播电台建立至1993年9月 136

三、对广播特性进一步认识的阶段 138

第二节 民族性是中国广播文艺重要特色之一 140

一、中国特定的现实生活内容构成广播文艺的民族性 140

二、中国人特定的思维方式使广播文艺具有民族性 142

三、中国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习惯构成了中国广播文艺的民族性 145

四、中国特有的思想意识和伦理道德观念构成中国广播文艺的民族性 148

五、中国特有的文艺形式和文艺作品的播出构成中国广播文艺的民族性 149

六、众多少数民族多姿多彩的艺术内容和形式为中国广播文艺带来民族性 150

第三节 地域性是中国广播文艺的又一重要特色 150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构成中国广播文艺的不同地域风格 151

二、风俗习惯的影响构成中国广播文艺的地域风格 152

三、党性原则和时代精神的体现,是中国广播文艺地域性统一的标准之一 152

四、雅俗共赏和雅俗分赏是解决欣赏习惯不同、文化层次难以统一问题的途径之一 153

第五章 文艺节目设置和分类 156

第一节 节目设置 157

一、全面认识文艺节目的地位和作用 157

二、根据当前社会需要设置节目 164

三、根据听众需求设置节目 164

四、根据“地域性”的要求设置节目 165

第二节 节目分类 166

一、按节目所含艺术形式分类 166

二、按节目制作方式分类 168

三、按节目的社会功能分类 169

第三节 广播节目创新 173

一、编排原则 181

第一节 文艺节目编排 181

第六章 广播文艺节目的编辑与制作 181

二、编排艺术 182

第二节 文艺节目的编创技巧 184

一、删改 186

二、音乐、音响的运用 187

三、剪辑 188

四、串联词、解说词写作技巧 190

第三节 文艺节目制作 201

一、录音 201

二、复制(合成) 203

第七章 广播文艺节目类型 205

第一节 文学广播 205

一、电影录音剪辑 207

二、话剧录音剪辑等 226

第二节 音乐广播 228

一、配合性节目 229

二、报道性节目 230

三、专栏性、专题性节目 231

四、知识性节目 232

五、欣赏性节目 235

六、调频立体声音乐节目 236

七、音乐型广播剧 239

八、其他 240

第三节 戏曲广播 241

一、戏曲广播的栏目 243

第一节 广播剧的诞生与发展 255

一、广播剧的诞生 255

第八章 广播剧艺术 255

二、广播剧在世界各国的迅速发展 257

三、“新广播剧”的实验 261

四、中国广播剧的历程 261

第二节 广播剧艺术的基本特性 276

一、广播剧——特殊形式的戏剧 276

二、广播剧——以特殊方式传播的戏剧 286

第三节 广播剧的结构 287

一、结构的特殊要求 287

二、广播剧的结构方式与转场方法 291

第四节 广播剧中的语言 300

一、剧中人物的语言 300

二、广播剧中的解说 304

一、广播剧中的音响 307

第五节 广播剧中的音响和音乐 307

二、广播剧中的音乐 312

第六节 广播剧的导演和演播 314

一、广播剧导演 314

二、广播剧演播 325

第七节 广播剧评奖和前景 330

第九章 长篇小说连续广播 338

引言 338

第一节 《长篇小说连续广播》的成就 340

第二节 《长篇小说连续广播》的经验 347

第三节 《长篇小说连续广播》的编辑与制作 357

一、音乐广播的地位 367

第一节 音乐广播的地位和功能 367

第十章 广播文艺中崛起的音乐节目 367

二、音乐广播的社会功能 368

第二节 音乐广播的节目形式与编辑技巧 374

一、节目形式 377

二、音乐广播对编辑智能结构的要求 413

第三节 音乐节目形式例谈 419

一、中央台的音乐节目 419

二、北京台音乐频道的栏目 420

三、北京台文艺频道中的音乐节目 424

第十一章 广播文艺中的配乐 426

第一节 广播配乐的历史发展 426

一、配乐的历史发展 427

二、配乐的界定 427

第二节 什么是广播中的配乐 427

三、广播配乐的一般特性 428

第三节 音乐作为广播中声音信息的意义 434

一、音乐在广播节目中的语义性 435

二、声音蒙太奇 437

第四节 声音构成中的音乐 447

第五节 音乐在广播剧中的作用 451

一、描绘性音乐 451

二、表情性音乐 453

三、情节性音乐 454

第六节 音乐的设计 456

第七节 广播配乐的形式和配乐的基本功 461

第十二章 广播文艺中的采录 463

第一节 声源与相关诸物理课题 464

一、基本物理参量 464

二、声源与辐射 465

三、波形特征及其他 466

第二节 讨论声源状态的意义 478

一、关于自然界声源的认识 478

二、关于社会实践声源的认识 478

三、从乐器和其艺术声源看基础艺术信息的层次结构 479

第三节 语声与歌声 493

一、语声的三大属性 493

二、语声的声学特性 494

三、韵律特征的提出 501

四、歌唱声源 504

第一节 了解采录对象的第二步 508

第十三章 从表演到群体声源 508

一、从近区场到远区场发生了哪些变化 509

二、表演创作状态分析 512

第二节 信息层次结构 523

一、新信息、新结构 523

二、为什么提出表演艺术的信息层次结构 523

第十四章 环境、欣赏与声节目信号 526

第一节 表演格局、表演创作与表演环境、欣赏环境的基础声学关系 526

一、音乐表演格局与环境的关系 526

二、“耦合房间”的环境信息状况 528

三、综合艺术与环境的关系 532

一、什么是表演艺术声场 538

第二节 表演艺术声场与欣赏状态 538

二、厅堂表演艺术声场与最佳欣赏状态 539

三、声节目信号 547

第三节 “再认识”与“再创造” 550

一、什么是再认识理论 550

二、从歌舞诗乐《九歌》的采录看“再认识”与“再创作” 551

三、关于“流行音乐”的理解问题 565

第四节 小结与建议 568

一、如何理解文艺采录的地位、作用 568

二、关于“队伍素质”的几点说明 569

三、如何理解“艺术与技术相结合” 575

第五节 数字化科技进步与广播文艺 578

一、数字化是广播科技发展和事业全面进步的必然趋势 578

二、迎头赶上发展、开拓、创造新浪潮 580

第十五章 广播节目主持人 585

第一节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发展概况 586

一、节目主持人的产生背景 586

二、西方广播节目主持人发展概况 588

三、中国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发展状况 590

第二节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运行机制 595

一、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工作职责 596

二、广播节目主持人的分类 600

三、广播文艺主持人节目制播方式 604

第三节 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形象 607

一、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形象分析 607

二、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形象构成 610

三、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形象塑造 611

四、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意识 615

第四节 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人际交流艺术 616

一、传播方式的变迁 617

二、广播节目主持人人际交流特性 618

三、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语言交流 620

四、广播文艺节目主持人非语言交流 626

第十六章 广播文艺与听众反馈 629

第一节 听众的地位和作用 629

一、从“作品”这一概念看听众的地位和作用 629

二、从创作流程看听众的地位和作用 632

三、从“艺术生产”的角度看听众的地位和作用 635

第二节 听众心理研究及听觉艺术欣赏的特点 637

一、听觉的审美特性 637

二、广播文艺的听众心理研究 641

编后记 65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