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原子结构和原子核反应 1
一、原子结构 1
第一篇 放射物理与辐射剂量基础 1
二、原子核结构 2
三、质能联系定律和结合能 3
(一)质能联系定律 3
(二)结合能 4
四、原子核反应 6
(一)带电粒子引起的核反应 6
(三)快中子的核反应 7
(四)高能光子照射的核反应 7
(二)吸收慢中子而引起的核反应 7
第二章 放射性核素的衰变种类和规律 8
一、放射性核素的衰变种类 8
(一)α衰变 8
(二)β衰变 9
(三)β+衰变 10
(四)电子俘获 10
(五)γ衰变 10
二、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规律 11
(一)半衰期 11
(二)衰变公式和衰变常数 12
(四)放射性核素的活性及其单位 13
(三)半衰期T?与衰变常数λ的关系 13
三、多代子体放射系 14
四、放射性衰变的平衡 17
(一)久期平衡 17
(二)暂时平衡 18
(三)子体半衰期比母体半衰期长的情况 20
五、衰变公式应用举例 21
第三章 电离辐射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24
一、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24
(一)电离和激发 24
(二)弹性散射 25
(四)带电粒子的能量在物质中的转化 26
(三)轫致辐射 26
(五)带电粒子在物质中放射程 27
二、γ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30
(一)窄束γ射线的减弱规律 30
(二)光电效应 31
(三)康普顿—吴有训效应 32
(四)电子对效应 33
(五)γ射线总衰减系数 34
三、中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36
(一)散射 36
(二)核反应 37
(三)中子流通量率的减弱规律 38
第四章 辐射剂量学中的基本物理量和单位一、描述辐射场的物理量和单位 40
(一)粒子流通量φ 40
(二)粒子流通量密度或通量率? 40
(三)能通量? 41
(四)能通量密度或能通量率 41
二、吸收剂量及其单位 41
(一)给予能ε 41
(一)科玛K 42
三、科玛K及其单位 42
(三)吸收剂量率D及其单位 42
(二)吸收剂量D 42
(二)科玛率K 43
(三)带电粒子平衡 43
(四)科玛K与能通量之间的关系 44
(五)科玛K与吸收剂量D之间的关系 44
(六)γ射线的吸收剂量 44
四、辐照剂量及其单位 45
(一)辐射量X 45
(二)辐射率X 46
(三)“伦琴”的能量当量 46
(四)伦(R)与γ(或X)射线能通量(?)之间的关系 46
(五)伦与拉德(rad)间的数值关系 47
五、辐射防护中应用的辐射量和单位 48
(一)线能量转移(LET) 49
(二)相对生物效应(RBE) 49
(三)RBE剂量及其单位—雷姆(rem) 49
(四)剂量当量及其单位 50
(五)周围环境辐射水平的表示方法——吸收剂量指数Di和剂量当量指数Hi 51
(一)点状源 52
(二)辐照率常数Г 52
(三)γ当量 52
一、γ射线外照射剂量计算 52
第五章 外照射剂量计算 52
(四)γ当量与辐照率常数间的关系 53
(五)点状γ辐射源的辐照率计算 53
(六)非点状γ辐射源辐照率计算 54
二、β射线外照射吸收剂量的估算 56
三、中子剂量的计算 58
第六章 内照射剂量当量的估算 60
一、内照射剂量当量估算中的一些基本概念 60
(一)标准人 60
(二)危象器官 60
(三)有效半衰期 60
(六)放射性衰变链因子 61
(四)线质系数 61
(五)相对危象器官 61
(七)有效能量 62
二、内照射剂量当量的估算方法 63
(一)对内照射剂量当量估算的基本方法 63
(二)对连续摄入放射性核素时内照射剂量当量的估算 64
(三)对连续吸入难溶性放射性核素时肺部受照剂量当量的估算 67
(四)对单次摄入放射性核素时内照射剂量当量的估算 67
(五)对食入放射性核素时胃肠道内照射剂量当量的估算 69
一、气体电离作用和电压的关系 74
第七章 射线探测 74
二、盖革计数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75
(一)盖革计数器(G—M计数管)的工作原理 75
(二)计数管的坪曲线 76
(三)计数管的基本持性 76
三、闪烁计数器 77
(一)闪烁体的种类 78
(二)光的收集和光导 79
(三)光电倍加管 79
(四)辐射的探测 80
一、辐照量——伦琴的绝对测量标准电离宝 81
(一)标准电离室的结构原理 81
第八章 辐射剂量的测量方法 81
(二)对温度及压力的校正 82
二、有壁电离室 83
(一)理想有壁电离室 83
(二)具有空气等效室壁的有壁电离室 83
(三)室壁厚度的影响 84
三、G—M计数管在γ剂量测量中的应用 84
四、闪烁计数器在剂量测量测量中的应用 85
五、测量剂量的胶片法 86
六、测量吸收剂量的量热法 87
(一)硫酸亚铁剂量计 88
七、测量剂量的化学方法 88
(二)铈剂量计 89
八、测量剂量的其他方法 89
(一)剂量玻璃个人剂量计 89
(二)热致发光剂量计 90
第二篇 放射化学基础 93
绪言 93
第九章 放射化学实验的基础理论及其应用一、共沉淀现象及其应用 93
(一)几个基本概念 93
(二)共沉淀现象的分类及其形成 94
(三)共沉淀现像的应用 95
(一)放射性胶体的概念及其特点 96
二、放射性胶体 96
(二)放射性气溶胶 97
(三)研究放射性胶体的意义 98
三、离子交换法及其应用 99
(一)离子交换法的概念和特点 99
(二)离子交换树脂的性质 99
(三)离子交换法的基本原理 100
(四)离子交换法的操作程序 101
(五)影响离子交换分离的主要因素 102
(六)离子交换法的应用 103
(一)萃取法的一般介绍 104
四、萃取法及其应用 104
(二)萃取过程中最适条件的选择 105
(三)萃取法的应用 106
第十章 核燃料化学 108
一、铀的化学 108
(一)铀矿物性质简介 108
(二)金属铀及铀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109
(三)铀的分析化学 115
二、钍的化学 118
(一)钍矿物性质简介 119
(二)金属钍及主要钍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119
(三)钍的分析化学 121
(一)概况 122
三、钚的化学 122
(二)金属钚及常见钚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123
(三)微量钚的分析化学 125
第十一章 镭氡钋的化学 127
一、镭的化学 127
(一)概况 127
(二)镭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127
(三)镭的分析化学 128
二、氡的化学 129
(二)主要钋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130
(三)钋的测定 130
(一)概况 130
三、钋的化学 130
第十二章 人工放射性核素的化学 133
一、放射性铯 133
(一)化学性质 133
(二)分析化学 134
二、放射性锶 135
(一)化学性质 135
(二)分析化学 136
三、稀土族放射性核素 137
(一)概况 137
(二)主要化学性质 138
(一)碳14的化学性质 140
四、放射性碳14、磷32和碘131 140
(二)磷32的化学性质 141
(三)碘131的化学性质 142
第三篇 放射损伤基础 144
第十三章 电离辐射生物学作用的基本规律一、电离辐射的种类及其生物学效应 144
三、影响电离辐射生物学效应的生要因素 145
(一)剂量 145
(二)剂量率 147
(三)分次照射 149
(四)照射部位 149
三、辐射敏感性 150
(五)照射面积 150
(六)照射方式 150
(一)种系发生过程中的辐射敏感性 151
(二)个体发生过程中的辐射敏感性 151
(三)各种不同器官、组织和细胞的辐射敏感性 152
第十四章 电离辐射生物学作用的机理 154
一、电离和激发 154
二、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155
(一)直接作用 156
(二)间接作用 156
2.氧效应 157
1.稀释效应 157
3.防护效应 158
4.温度效应 159
(三)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的相对效应 159
三、细胞效应 160
(一)辐射对细胞的即刻效应 160
(二)巨细胞形成 161
(三)细胞死亡 161
1.间期死亡 162
2.生殖死亡 164
(一)硫氢基学说 165
四.辐射原发作用机理的几种学说 165
(二)膜学说 166
(三)靶学说 166
(四)链锁反应学说 167
(五)结构代谢学说 168
五.高等动物机体放射病的发病机理 168
(一)病理过程发展中的相互联系 169
(二)病理过程中损伤和抗损伤反应 170
(三)病理过程发展中的主导环节 171
第十五章 电离辐射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172
一.电离辐射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172
(一)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抑制 173
(二)细胞核氧化磷酸化抑制 174
(三)能量代谢障碍的原因与影响因素 175
(四)能量代谢障碍的后果 178
二.电离辐射对核蛋白与核酸代谢的影响 179
(一)脱氧核糖核蛋白与脱氧核糖核酸的结构改变和分解代谢增强 180
1.脱氧核糖核蛋白的结构破坏 180
2.脱氧核糖核酸解聚 180
3.脱氧核糖核酸代谢增强 182
(二)脱氧核糖核酸的生物合成抑制 184
三.电离辐射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187
(一)蛋白质分解代谢加强 187
(二)蛋白质合成代谢障碍 190
(三)血清(浆)蛋白的改变 191
四.电离辐射对醣代谢的影响 192
(一)糖元的生成、异生及分解作用的改变 193
(二)糖的分解作用的变化 193
五.电离辐射对脂肪代谢的影响 194
(一)组织器官和血液内脂类的改变 194
(二)脂类代谢改变的机理 195
第十六章 电离辐射对机体各系统的影响 196
一、神经系统 196
(一)神经系统的机能变化 196
(三)神经系统的形态变化 200
(二)神经系统的生化变化 200
(四)小剂量慢性照射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201
(五)特大剂量辐射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202
二、内分泌系统 202
(一)垂体 202
(二)肾上腺 203
(三)性腺 208
(四)甲状腺 210
三、造血血液系统 211
(一)急性放射病时造血血液系统的变化 211
1.造血器官的正常结构与功能 213
2.急性放射病初期造血器官的变化 214
3.极期时造血器官的变化 216
4.恢复期时造血器官的变化 218
5.急性放射病时外周血有形成分的变化 219
6.造血器官变化与外周血细胞变化的关系 225
7.造血血液系统在机体抗辐射损伤和恢复中的作用 226
(二)慢性放射病时造血血液系统的变化 227
1.造血器官的变化 227
2.外周血有形成分的变化 228
四、消化系统 230
(一)消化道的结构、机能与辐射敏感性 230
(二)急慢性放射病时口腔粘膜的变化 231
(三)胃的变化 232
(四)肠的变化 233
(五)肝的变化 234
(六)胰腺的变化 235
(七)消化系统变化的发生机理及其意义 235
五、呼吸系统的变化 236
(一)急性放射病时肺的变化 236
(二)慢性放射病时肺的变化 237
六、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238
(一)心脏的变化 238
(三)血压的变化 239
(二)血管的变化 239
七、泌尿系统的变化 240
六、其他 240
(一)眼的变化 240
(二)皮肤及其附属器的变化 241
(三)骨组织织的变化 243
第十七章 电离辐射作用所致出血综合症 244
一、出血综合症的一般特征 244
二、出血对放射病临床经过的影响 245
2.血小板质量的变化 246
1.血小板数量的变化 246
三、出血综合症的发病机理 246
(一)血小板变化的发病学作用 246
3.血小板变化与凝血障碍 247
4.血小板变化与血管壁功能障碍 247
5.血小板变化与5-羟色胺代谢障碍 248
(二)其他因素的发病学作用 248
1.血管壁的辐射损伤 248
2.凝血因子 248
3.肝素血症 248
4.感染和自身免疫 249
2.入侵部位 250
4.发展时相 250
3.局部反应特点 250
一、放射病的感染并发症 250
1.细菌种类 250
(一)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的特征 250
第十八章 电离辐射对传染和免疫的影响 250
(二)外源性感染的特征 251
1.受照射机体对感染的敏感性 251
2.受照射机体传染过程的特点 251
(三)感染并发症的发生机理 253
二、电离辐射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254
(一)非特异性免疫 254
2.炎症反应 255
1.皮肤粘膜屏障 255
3.吞噬作用 256
4.网状内皮系统 257
5.非特异性体液因子 258
(二)特异性免疫 258
1.抗体形成 258
2.细胞免疫 261
3.免疫耐受性和自身免疫 262
4.辐射致癌和治癌的免疫学 263
5.照射条件及其他因素对免疫功能变化的影响 264
一、染色体概述 266
第十九章 电离辐射所致染色体畸变 266
(一)细胞分裂 267
(二)染色体的化学组成 268
(三)染色体的形态特征 269
(四)染色体的命名与核型分析 270
二、染色体畸变发生的机理与类型 272
(一)畸变发生的机理 272
(二)畸变的类型与识别 273
1.染色体型畸变 274
2.染色单体型畸变 276
4.非染色质损伤 277
3.半染色单体型畸变 277
三、染色体畸变与剂量的关系 278
(一)染色体畸变作为生物剂量计的依据 278
(二)离体照射和整体照射畸变率的的比较 279
(三)局部照射和整体照射畸变率的比较 279
(四)剂量——效应关系 280
1.天然本底辐射的畸变率 280
2.稀疏电离辐射(低LET辐射) 280
3.密集电离辐射(高LET辐射) 281
4.慢性照射和间隔照射 281
(五)染色体畸变用来监测放射性损伤和作为生物剂量计所存在的问题 281
(一)关于体细胞染色体畸变的意义 282
四、辐射所致染色体畸变的生物学意义 282
(二)染色体畸变和肿癌发生的关系 283
(三)染色体畸变与遣传的关系 283
附录 284
附表1 标准人的器官 284
附表2 有效能量 284
附表3 标准人的肺模型 286
附表4 生物和物理常数 287
附表5 某些放射性核素在体内的最大容许积存量 288
附表6 常用γ放射性核素 289
附表7 e-x函数表 297
- 《大学计算机实验指导及习题解答》曹成志,宋长龙 2019
-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生发展》王琳责任编辑;(中国)肖宇 2019
-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全真试题 标准模拟 四级》汪开虎主编 2012
-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视角研究与创新发展》许丽云,刘枫,尚利明著 2020
-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学术丛书 新闻实务随想录》刘海贵 2019
- 《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1》王佃春,骆敏主编 2015
- 《职业英语教学研究 2017-2018》刘晓晶 2018
- 《大学物理简明教程 下 第2版》施卫主编 2020
- 《医学物理学》洪洋 2020
- 《大学化学实验》李爱勤,侯学会主编 2016
- 《吉林省志 卷2 大事记》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2002
- 《高等数学试题与详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高等数学教学团队 2019
- 《重庆市绿色建筑评价技术指南》重庆大学,重庆市建筑节能协会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主编 2018
- 《刘泽华全集 先秦政治思想史 下》刘泽华著;南开大学历史学院编 2019
- 《高等数学 上》东华大学应用数学系编 2019
- 《江苏中小企业生态环境评价报告》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企业生态研究中心 2019
- 《国学 第6集》四川师范大学中华传统文化学院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2018
- 《西中有东》华大学国学院编;(美)包华石;王金凤译 2019
- 《江苏中小企业生态环境评价报告 2016》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企业生态研究中心 2017
- 《江苏中小企业生态环境评价报告 2017》南京大学金陵学院企业生态研究中心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