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理化
无机及分析化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PDF电子书下载

数理化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叶锡模,叶立扬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87
  • ISBN:7304001976
  • 页数:291 页
图书介绍:本书论述了无机化学基本原理和滴定分析法;仪器分析主要介绍了比色分析法、分光光度法和电位分析法、胶体化学和元素。
《无机及分析化学》目录

目 录 1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 1

§1-1分散系 1

§1-2溶液 2

2-1物质的量 3

2-2摩尔质量 3

3-2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 21 4

2-3溶液的组成量度 4

2-4稀溶液的依数性 5

2-5强电解质溶液 10

3-1溶胶的制备 15

§1-3胶体溶液 15

3-2溶胶的性质 16

3-3溶胶的结构 18

3-4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20

§1-4高分子化合物溶液和凝胶 21

4-1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21

4-2高分子溶液的盐析和保护作用 22

4-3凝胶 22

5-2乳浊液 23

5-1表面活性物质 23

§1-5表面活性物质和乳浊液 23

本章小结和基本要求 25

习题一 26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 28

§2-1化学反应速度 28

1-1 反应速度的表示方法 28

1-2基元反应和质量作用定律 30

§2-2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 31

2-1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31

2-2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33

2-3催化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33

§2-3化学平衡 34

3-1 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和化学平衡 34

3-2化学平衡 34

3-3化学平衡的移动 37

本章小结和基本要求 40

习题二 41

1-1原子的组成 43

第三章物质结构和分子的形成 43

§3-1原子结构 43

1-2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44

1-3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47

1-4原子中电子的排布和元素周期系 49

1-5元素的基本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53

§3-2分子的形成 56

2-1化学键 56

2-2分子间的作用力和氢键 60

2-3晶体结构 62

本章小结和基本要求 64

习题三 65

1-2定量分析的方法 66

1-1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66

§4-1定量分析方法 66

第四章定量分析概论 66

§4-2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 67

§4-3定量分析的误差 68

3-1准确度与误差 68

3-2精密度与偏差 70

3-3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72

3-4可疑值的取舍 72

3-5有效数字和运算规则 73

§4-4滴定分析 74

4-1等量点和终点 74

4-2滴定分析法的分类 75

4-3滴定分析法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和滴定方式 75

4-4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 75

4-5滴定分析的误差 76

4-6滴定分析法的有关计算 77

附录六国际原子量表(1981) 2 79

本章小结和基本要求 79

习题四 80

1-2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 81

第五章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81

§5-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81

1-1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81

1-3多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 85

1-4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86

2-2溶液的pH值 88

§5-2溶液的酸碱性 88

2-1水的电离 88

2-3盐类的水解 89

§5-3缓冲溶液 94

3-1缓冲溶液的组成和缓冲原理 94

3-2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95

3-3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 97

3-4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 97

3-5缓冲作用在生物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100

§5-4酸碱滴定法概述 100

§5-5酸碱指示剂 101

5-1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 101

5-2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102

5-3缩小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103

6-1一元酸碱滴定 104

§5-6酸碱滴定曲线及指示剂的选择 104

6-2多元弱酸滴定 108

6-3多元弱酸盐的滴定 109

§5-7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110

7-1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 110

7-2酸碱标准溶液的比较滴定 111

7-3酸碱标准溶液的标定 111

§5-8酸碱滴定法应用示例 113

8-1直接滴定法 113

8-2间接滴定法 116

本章小结和基本要求 117

习题五 119

第六章多相离子平衡和沉淀滴定法 121

1-1溶度积常数 121

§6-1溶度积原理 121

1-2溶度积规则 122

1-3同离子效应 123

§6-2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124

2-1沉淀的生成 124

2-2沉淀的溶解 124

§6-3分步沉淀和沉淀的转化 126

3-1分步沉淀 126

3-2沉淀的转化 126

§6-4沉淀滴定法 127

4-1沉淀滴定法简介 127

4-2确定等量点的几种方法 127

§6-5标准溶液的配制 131

5-1 AgNO8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131

5-2 NH4SCN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132

§6-6银量法应用示例和计算 132

6-1莫尔法测定生理盐水中NaCl的含量 132

6-2银量法的计算 133

习题六 134

本章小结和基本要求 134

第七章氧化还原反应和氧化还原滴定法 136

§7-1氧化还原反应 136

1-1氧化数 136

1-2氧化剂和还原剂 137

1-3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138

§7-2原电池和电极电位 139

2-1原电池 139

2-2电极电位 140

2-3 标准氢电极和标准电极电位 141

§7-3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144

3-1影响电极电位的因素 144

3-2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147

3-3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148

3-4元素标准电位图 148

§7-4氧化还原滴定法 149

4-1氧化还原滴定法简介 149

4-2氧化还原滴定曲线与氧化还原指示剂 150

4-3重铬酸钾法 155

4-4高锰酸钾法 156

4-5碘量法 159

本章小结和基本要求 164

习题七 164

第八章配位平衡和配位滴定法 167

§8-1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167

1-1配合物的定义 167

1-2配合物的组成 168

1-3配合物的命名和化学式 169

1-4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170

§8-2配离子的配位离解平衡 172

2-1配位离解平衡 172

2-2配位离解平衡的移动 174

§8-3螯合物 176

§8-4配位滴定法 178

4-1配位滴定法概述 178

4-2金属离子指示剂 181

4-3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 183

4-4配位滴定法示例 184

本章小结和基本要求 185

习题八 186

第九章比色分析法和分光光度法 188

§9-1比色分析法和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188

§9-2比色分析法和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189

2-1互补色光 189

2-2物质的颜色和对光的选择吸收 189

2-3朗伯——比耳定律 191

§9-3比色分析的方法及仪器 191

3-1 目视比色法 191

3-2光电比色法 192

3-3分光光度法 195

§9-4显色反应和显色条件的选择 196

4-1显色反应要求 196

4-2显色条件的选择 197

§9-5比色分析法和分光光度法的误差 198

6-1 标准系列法铵的比色测定 199

§9-6比色分析法和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199

6-2比色法铁和磷的测定 200

6-3示差分光光度法 201

6-4多组分的分析 202

本章小结和基本要求 203

习题九 203

第十章电位分析法 205

§10-1电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205

1-1测定依据 205

1-2电极 206

1-3电池电动势的测定 206

§10-2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值 208

2-1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 208

2-2玻璃电极的膜电位 209

2-3溶液pH值的测定 211

§10-3电位滴定法 212

3-1仪器装置 212

3-3等量点的确定 214

本章小结和基本要求 216

习题十 217

第十一章非金属元素选述 219

§11-1卤素 219

1-1概述 219

1-2卤素单质 220

1-3卤化氢和氢卤酸 221

1-5卤素的含氧酸及其盐 222

1-4卤化物 222

1-6类卤素 224

§11-2元素标准电位图 225

3-1氧和臭氧 227

§11-3氧和硫 227

3-2过氧化氢 228

3-3硫的化合物 229

§11-4氮、磷、砷 233

4-1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233

4-2磷的重要化合物 236

4-3砷的重要化合物 237

§11-5碳、硅和硼 238

5-1碳的重要化合物 238

5-2硅的重要化合物 239

5-3硼的重要化合物 240

本章小结和基本要求 242

习题十一 242

第十二章金属元素选述 244

§12-1钾、钠和钙、镁 244

1-1氧化物 244

1-2氢氧化物 245

1-3盐类 246

§12-2锡和铅 248

2-1氧化物及其水化物 248

2-2盐类 249

§12-3铜、银和锌、汞 249

3-1铜盐和银盐 249

3-2锌盐和汞盐 250

§12-4钒、铬、钼、锰 251

4-1钒 251

4-2铬和钼 252

4-3锰 253

§12-5铁和钴 255

5-1铁和钴的重要化合物 255

5-2铁和钴的配合物 256

本章小结和基本要求 257

习题十二 257

第十三章化学热力学基础(阅读教材) 259

§13-1几个基本概念和热力学第一定律 259

1-1体系和环境 259

1-2状态和状态函数 260

1-3过程和途径 260

1-4热力学第一定律 261

§13-2焓和热化学方程式 261

2-1焓 261

2-2热化学方程式 262

§13-3标准反应热 262

3-1标准生成热 263

3-2标准燃烧热 264

§13-4吉布斯自由能 265

4-1混乱度和熵 265

4-2吉布斯自由能 266

4-3标准生成自由能 267

4-4吉布斯-亥姆霍兹公式 268

本章小结和基本要求 268

习题十三 269

附录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270

附录二弱酸、弱碱在水中的电离常数 273

附录三溶度积常数(298.15K) 274

附录四 配离子的稳定常数(298.15K) 275

附录五标准电极电位表(298.15K) 276

附录七常见化合物分子量表 281

附录八物质的标准生成热、标准生成自由能和标准熵 282

附录九四位对数表 284

附录十元素周期表 286

习题答案 288

参考资料 291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