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人体医学参数与概念
人体医学参数与概念

人体医学参数与概念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唐元升等主编
  • 出 版 社:济南:济南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5
  • ISBN:7805729093
  • 页数:643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家庭食疗方 1100 种下一篇:针灸学
《人体医学参数与概念》目录

三、呼吸(R) 1

频率正常值 1

第一章 一般参数 1

一、体温(T) 1

正常值 1

体温变动 1

体温与年龄的关系 1

体温与脉率的关系 1

体温与呼吸频率的关系 1

体温与基础代谢率的关系 1

二、脉率(P) 1

正常值 1

脉率变动 1

脉率与呼吸频率的关系 1

平均动脉压 2

脉压 2

频率变动 2

屏气时间 2

呼吸类型 2

四、血压(BP) 2

正常值 2

左、右上肢血压差异 2

上、下肢血压差异 2

血压与性别的关系 2

血压与年龄的关系 2

血压与体位的关系 2

血压与睡眠的关系 2

头长 3

身高预测式 3

五、身长或身高 3

参考值 3

坐高 5

趾长 6

足长 6

上肢长 6

手长 6

指长 6

下肢长 6

小腿长 6

头围 7

六、身宽 7

指距 8

臂围 8

肩宽 8

腹围 9

胸围 9

臀宽 10

参考值 11

七、体重(W) 11

腿围 11

参考值 13

八、体表面积(BSA) 13

体重的波动范围 13

体重与性别的关系 13

身体各部重量占体重的比例 13

计算式 14

身体各部面积占体表面积的比例 15

人体体型分型 16

人体美的概念 16

九、人体美学标准 16

体围测量方法 16

女性乳房美学标准 17

女子健美标准 17

人体体型健美标准 17

人体的黄金分割比例 17

人体的理想比例 17

男性美的标准 17

男子健美标准 17

女子体型美的标准 17

五官协调美学标准 18

五官分布美学标准 18

女子身体各部的黄金时期 18

儿童体型健美标准 18

头面部指数 18

面型美学标准 18

鼻的美学标准 19

耳的美学标准 19

眼的美学标准 19

眉的美学标准 19

腿的美学标准 20

手的美学标准 20

口唇美学标准 20

牙齿美学标准 20

头发美学标准 20

Rh血型 21

A、B亚型血型的组成 21

皮肤美学标准 21

十、视力 21

十一、牙齿 21

分组及数量 21

萌出和脱落时间 21

血型种类 21

ABO血型的组成 21

ABO血型的红细胞抗原数 21

ABO血型的遗传规律 21

预防接种后的注意事项 24

儿童预防接种程序 24

MN血型 24

MNSs血型 24

十三、儿童免疫 24

儿童基础免疫 24

儿童计划免疫 24

婴幼儿计划免疫程序 24

十六、人类智商(IQ) 27

十五、年龄阶段划分 27

十四、睡眠时间 27

鼻腔阻力 28

鼻腔压力 28

第二章 呼吸系统 28

第一节 鼻 28

鼻腔大小 28

鼻腔流量节制段 28

鼻腔粘膜面积 28

鼻腔粘膜细胞 28

鼻腔粘膜纤毛 28

鼻道出口高度 28

鼻中隔与硬腭夹角 28

硬腭长度 28

鼻腔分泌物的量及性质 28

鼻腔气体流量 28

筛窦的形成、分组及大小 29

蝶窦的形成及大小 29

嗅觉的分辨能力及影响因素 29

上颌窦的形成及大小 29

额窦的形成及大小 29

喉软骨的组成及大小 30

喉的位置 30

第二节 喉 30

气管测量值 31

呼吸道的发生 31

喉腔结构 31

喉腔大小 31

喉腔轴与气管轴的夹角 31

声带测量值 31

第三节 气管与支气管 31

呼吸道阻力 32

呼吸道的雾粒沉粘 32

主支气管测量值 32

各级支气管测量值 32

呼吸道各部距上切牙的距离 32

支气管在肺内的分支 32

呼吸道上皮的组成 32

呼吸道粘液的分泌量及成分 32

呼吸道压力 34

肺叶及肺段 35

肺重量 35

呼吸道温度 35

第四节 肺 35

肺的发生 35

肺的休表投影 35

肺的叩诊界限 35

肺界移动范围 35

肺大小 35

肺泡细胞的种类及数量 36

肺泡数量及大小 36

肺小叶 36

腺泡 36

肺机能单位 36

肺血流分布的影响因素 37

肺血流量及其分布 37

Ⅰ型和Ⅱ型肺泡上皮 37

肺根的组成 37

肺门大小 37

肺血管 37

肺动脉分支的直径 37

肺顺应注 38

呼吸音分布 38

肺泡毛细血管参考值 38

肺的淋巴回流 38

呼吸肌 38

肺总量(TLC) 39

肺活量(VC) 39

潮气量(VT) 39

深吸气量(IC) 39

补吸气量(IRV) 39

补呼气量(ERV) 39

功能残气量(FRC) 39

残气量(RV) 39

无效腔 40

肺泡通气量(VA)或有效通气量 40

残气/肺总量 40

每分钟静息通气量(MV或VE) 40

量大通气量(MBC) 40

通气储量百分比 40

气速指数 40

用力肺活量(FVC)或用力呼气量(FEV) 40

呼吸功 40

呼气高峰流量(PEFR)或最大呼气中期流速 40

气-血屏障 41

通气/血流(V/Q)比值 41

最大呼气流量-容积(ME-FV)曲线 41

等流量容积(Viso-V) 41

呼吸困难指数 41

闭合气量 41

肺泡-动脉氧分压差 41

肺内血液分流量 41

死腔量/潮气量(VD/VT) 41

肺内压 41

胸内压 41

肺泡回缩压 41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42

气体在血液中的溶解系数 42

肺气体弥散量 42

肺气体弥散面积 42

气体容积百分比和肺泡压力 42

动、静脉血中气体的容积和压力 42

肺内活性氧的代谢 43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成分 43

氧离曲线 43

潮气末二氧化碳浓度 43

二氧化碳排出量 43

咳嗽反射 43

肺内生理活性物质的代谢 43

心脏的体表投影 45

心脏位置 45

第三章 循环系统 45

第一节 心脏 45

心脏的胚胎发育 45

心脏结构 46

心瓣膜的体表投影及听诊区 46

心腔容量 47

心脏体积 47

心肌的组织结构 47

心脏大小 47

心脏重量 48

窦性周期长度(SCL)变异 49

心脏瓣膜口宽度 49

心壁厚度 49

心脏传导系统的构成 51

左室乳头肌及其腱索的测量值 51

心脏纤维支架的组成 51

冠状动脉分支 52

心肌能源 53

冠状静脉属支 53

冠状血管的长度与直径 53

冠状动脉血流量及心肌耗氧量 53

心脏瓣口面积及血流量计算式 54

心肌能量的贮存和利用 54

心肌耗能指标 54

肺循环血流量计算式 55

心搏出量(SV) 55

心排血量(CO) 55

氧耗量计算式 55

体循环血流量计算式 55

周围血管阻力 56

分流量计算式 56

心脏指数(CI) 56

心排血量的改变 56

射血分数(EF) 56

血流阻力 56

心室作功计算式 57

肺动脉阻力 57

左心各腔压力 57

右心各腔压力及血氧含量 57

心腔压力在心动周期中的改变 57

心脏自律细胞和非自律细胞的分布 58

动脉血染料稀释曲线 58

心腔显影时间 58

心脏的神经分布 58

心脏的受体分布 58

心肌细胞的电位 59

心肌细胞膜的离子通道 59

心肌细胞内、外离子的浓度 59

离子浓度的改变对心肌电生理的影响 59

心动周期 60

心肌不应期 60

掌骨指数 62

冷加压试验 62

安密妥试验 62

Regitine试验 62

Benzodixane试验 62

组织胺试验 62

Hussey握拳试验 62

主动脉的起止、长度及管径 63

Hill征 63

Valsalva动作分期 63

颈静脉压 63

中央静脉压 63

第二节 血管及其血液循环 63

血管分类 63

锁骨下动脉分支 64

主动脉弓分支 64

颈总动脉分支 64

胸主动脉分支 65

上肢动脉分支 65

腹主动脉分支 66

下腔静脉属支 67

髂总动脉分支 67

上腔静脉属支 67

门-腔静脉交通支 69

翼丛静脉回流途径 69

门静脉属支 69

全身动脉测量值 70

大隐静脉属支 70

毛细血管的分布 70

动脉的体表投影、压迫点和止血范围 70

心包腔内大血管的测量值 70

纵隔内大血管干的测量值 70

各级动脉的内径、数量及截面积 70

全身静脉测量值 74

毛细血管压力 75

全身主要静脉的压力 75

各级血管的压力、曲率与张力的关系 76

血管活性物质 77

心血管反射 78

体循环途径 78

肺循环途径 78

微循环的组成 78

胎儿血液循环途径 78

循环时间 78

副腮腺的大小 80

第四章 消化系统 80

第一节 口腔和咽 80

口腔的边界与分区 80

口腔腺的组成和重量 80

腮腺的位置、形态及大小 80

舌苔的组式 81

颌下腺腺管长度 81

腭扁桃体的大小及重量 81

悬雍垂长度 81

舌根面积 81

舌的味觉 81

舌乳头的种类 81

唾液的性状与成分 82

唾液的来源和分泌量 82

咽鼓管测量值 83

唾液的生理作用 83

食物在口腔内停留时间 83

咽峡的组成 83

咽的位置与分区 83

鼻咽部大小 83

咽扁桃体大小 83

食管各部内外径 84

咽鼓管圆枕后唇大小 84

咽淋巴环的构成 84

咽壁的隐窝及其意义 84

食物通过咽部时间 84

第二节 食管 84

食管的起止、长度和分段 84

食管的生理狭窄 84

胃的位置与形态 85

食管壁的组织结构 85

食管括约肌与食管内压 85

吞咽时食管压力的变化 85

胃-食管返流率 85

食管的蠕动速度 85

食物到达贲门所需时间 85

第三节 胃 85

贲门口和幽门口的位置 86

胃的大小与容量 86

胃的分部与分区 86

胃的重量 86

胃床 86

胃腺体的数量及分类 87

贲门切迹角度 87

胃底高度 87

角切迹位置 87

胃大弯最低点位置 87

胃底内气体 87

胃壁肌层的排列方式 87

胃粘膜的组织结构 87

胃粘膜屏障 87

胃的运动 88

壁细胞的数量及分布 88

胃的动脉 88

胃的静脉 88

胃的血流量 88

胃液分泌量和理化性质 89

胃的排空时间 89

胃的神经支配 89

胃的基本电节律 89

胃液分泌的时相 89

小肠粘膜的组织结构 90

胃酸的组成和临床单位 90

胃液中的粘液 90

胃蛋白酶的最适pH值 90

呕吐机制 90

第四节 小肠 90

小肠的分段与长度 90

空肠的起始位置 90

小肠重量 90

十二指肠乳头 91

小肠粘膜的更新速度 91

小肠的血液供应 91

小肠系膜的大小与体表投影 91

十二指肠的分段 91

十二指肠的形态与管径 91

消化间期复合肌电(IMC) 92

十二指肠空肠曲的形状 92

十二指肠悬韧带测量值 92

十二指肠悬韧带的组织结构 92

Meckel憩室的位置 92

回盲括约肌的结构与功能 92

小肠平滑肌的基本电节律(BER) 92

盲肠的位置、大小与形态 93

小肠分节运动频率 93

小肠蠕动速率 93

肠鸣音频率 93

食物在小肠内的停留时间 93

小肠液的分泌量和性质 93

消化道的液体平衡 93

第五节 大肠 93

大肠的长度与分段 93

阑尾的位置及形态 94

回盲瓣的形态及长度 94

回盲瓣系带长度 94

回盲口 94

回盲襞 94

回盲角 94

盲肠动、静脉测量值 94

盲肠与腹膜的关系 94

乙状结肠的位置 95

阑尾系膜的形态及长度 95

阑尾肌层厚度 95

阑尾动、静脉测量值 95

结肠的分段与长度 95

结肠的带、袋结构 95

结肠左、右弯曲的角度 95

结肠系膜宽度 95

直肠的起始、分部与长度 96

结肠的动静脉和供血量 96

结肠的运动 96

结肠内容物的移动速度 96

直肠周围结构 97

肛管的分部与长度 97

肛直肠角 97

骶曲和会阴曲角度 97

直肠的内表面结构 97

肛门内、外括约肌测量值 97

大肠的吸收和排泄 98

直肠内压力 98

排便时结、直肠内压力的变化 98

排便反射途径 98

肝脏的大小与重量 99

大肠液的性状 99

消化道气体的来源和去路 99

消化道气体的含量与成分 99

屁的排出量和成分 99

第六节 肝脏和胆道系统 99

肝脏的位置与体表投影 99

肝脏的韧带 100

肝脏的形态与变异 100

肝脏上下径的年龄差异 100

肝下界的年龄差异 100

肝脏的被膜 100

肝脏的分叶与分段 100

胆小管结构 102

肝裸区的面积 102

肝门 102

Glisson系统 102

肝小叶 102

肝淋巴的产量 103

门管区结构 103

肝血窦结构 103

Disse间隙 103

肝脏的细胞组成 103

肝细胞的大小、形态与数量 103

Ito细胞 103

肝脏的血液供应 103

肠系膜上静脉 104

门静脉系统的特点 104

门静脉的行程与测量值 104

门静脉分叉点 104

门静脉及左、右干测量值 104

门静脉右前叶支的起源变异 104

门静脉左、右两支血流来源的差异 104

脾静脉 104

肝总管及其分支测量值 105

肠系膜下静脉 105

胃左静脉的注入部位 105

附脐静脉 105

胆囊静脉 105

门静脉系与腔静脉系之间的吻合 105

肝总动脉的起止与行走 105

肝固有动脉 105

肝静脉系统 105

胆囊三角 105

胆囊动脉的起源变异 105

胆囊的位置与毗邻 107

左、右肝管与肝总管的夹角 107

胆总管的长度 107

胆总管与胰管的汇合方式 107

Vater壶腹的开口位置 107

胆汁的成分 108

胆囊的大小与形态 108

胆囊的内压力 108

胆囊管测量值 108

胆囊管与肝总管的汇合方式 108

胆囊的收缩能力 108

胆囊的浓缩效力 108

胆汁形成的分泌压 108

各类食物刺激胆汁分泌的效力 108

胆汁的分泌量和性状 108

胆红素的来源与生成过程 109

胆红素的理化特性 109

肝脏的化学组成 110

肝脏对胆红素的结合作用 110

胆色素的肠肝循环 110

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110

肝内重要的酶 111

肝脏释出葡萄糖的方式 111

肝脏胆固醇的产量 111

肝脏脂肪含量 111

肝内氨基酸代谢 111

肝脏白蛋白的合成速度 111

白蛋白的分子结构 111

肝脏蛋白质含量和半寿期 111

胰腺的组织结构 113

第七节 胰腺 113

胰腺的位置与形态 113

胰腺的大小 113

胰腺的重量 113

胰腺与脾门的关系 113

胰腺与腹膜的关系 113

胰管的测量值 113

大网膜测量值 114

胰腺的动脉 114

胰岛的血供特点 114

胰岛素分子的特点 114

胰管内压力 114

胰液的分泌量和性状 114

胰液的成分 114

胰腺酶蛋白的合成率 114

第八节 腹膜 114

腹膜面积 114

大网膜位置 114

大网膜的组成 114

腹腔内游离液体的含量 115

大网膜下缘形状 115

大网膜动脉测量值 115

大网膜静脉测量值 115

大网膜动脉弓出现率 115

小网膜的组成 115

网膜囊的边界 115

网膜孔的形态与孔径 115

网膜囊内皱褶 115

肾门形态 116

第五章 泌尿系统 116

第一节 肾脏 116

肾的位置 116

肾活动度 116

肾的体表投影 116

肾的形态 116

肾大小 116

肾重量 116

肾指数 116

肾段 117

肾门大小及仰角 117

肾蒂的组成 117

肾的组织结构 117

肾髓质的构成 117

肾盏数目 117

肾盂容积及压力 117

肾血流量及摄氧量 118

肾单位数量 118

肾小球的构成 118

肾小囊的结构 118

血尿屏障 118

肾小管的长度与直径 118

集合管的长度与直径 118

肾小球旁器的组成 118

肾血管测量值 118

肾的血液循环途径 118

肾血流速度 118

肾血浆清除率 119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119

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 120

肾小球滤过率 120

肾小球滤过分数 120

原尿量 120

肾小球滤液的重吸收率 120

尿中各种物质的浓度 120

输尿管蠕动 121

尿渗透浓度 121

肾的内分泌功能 121

第二节 输尿管 121

输尿管的长度及直径 121

输尿管分段 121

输尿管狭窄 121

尿道外口的位置 122

尿液在输尿管中的下流速度 122

第三节 膀胱 122

膀胱容量 122

膀胱内压力的改变 122

膀胱三角的大小 122

膀胱的血液供应 122

第四节 尿道 122

尿道的长度及直径 122

睾丸生殖细胞的组成及大小 123

第六章 生殖系统 123

第一节 男性生殖系统 123

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 123

胚胎期睾丸的下降 123

睾丸大小及重量 123

睾丸小叶的数量 123

曲精小管的数量、长度及管径 123

睾丸输出管的数量 123

附睾大小 124

精子的发生过程 124

生精周期 124

生精能力 124

精子结构 124

精子大小 124

精子顶体酶的种类 124

精子在附睾中的运行时间 124

精子寿命 124

男性尿道的狭窄、扩大及弯曲 125

附睾管长度 125

输精管测量值 125

射精管测量值 125

精索测量值 125

精索结构 125

精囊大小 125

前列腺位置 125

前列腺大小及重量 125

前列腺分叶 125

前列腺腺上皮的种类 125

尿道球腺的数量及大小 125

尿道球腺排泄管的长度 125

阴茎大小 125

海绵体的组成 125

男性尿道长度及管径 125

女性骨盆的类型 126

阴囊温度 126

精液来源 126

男子生育力指数 126

精子爬高度 126

雄激素水平与年龄的关系 126

第二节 女性生殖系统 126

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 126

女性生殖系统的邻近器官 126

女性骨盆测量值 127

子宫大小 128

卵巢大小 128

卵巢的发生 128

卵巢的发育 128

卵泡的发育及大小 128

卵泡数量 128

排卵时间及数量 128

卵运行时间 128

黄体和白体的持续时间 128

输卵管的长度及管径 128

输卵管粘膜上皮的细胞种类 128

大阴唇大小 129

子宫前倾角 129

子宫体的组织结构 129

子宫韧带 129

阴道长度 129

处女膜厚度 129

乳房大小及重量 130

阴蒂大小 130

前庭大腺的位置及大小 130

前庭球大小 130

女性生理分期 130

月经周期 130

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130

第三节 女性乳房 130

乳房位置 130

乳房形态 130

乳头形态 130

乳房分区 130

性高潮时的阴道收缩 131

乳腺的组织结构 131

乳晕腺的数量 131

乳房的淋巴回流途径 131

乳腺的周期性改变 131

第四节 受精、妊娠及分娩 131

性交频度 131

性交分期 131

性交持续时间 131

到达受精部位的精子数 132

性高潮时女性呼吸、心率及血压的改变 132

G点的位置及大小 132

一次射精量及其所含精子数 132

精子在女性生殖道中的运行速度 132

脐带的组成及长度 133

精子在女性生殖道中的存活时间 133

卵子存活时间 133

受精部位 133

受精过程 133

卵裂与着床 133

胎膜的组成 133

胎盘大小及重量 133

胎盘结构 133

胎盘成熟度分级 133

胎盘屏障 133

胎盘的血气参数 133

妊娠各周子宫底高度及长度 134

羊水量 134

羊水成分 134

母儿间的羊水平衡 134

足月胎儿每日吞羊水量 134

羊水中胆红素吸光度及胆红素含量 134

妊娠分期 134

早孕反应 134

妊娠母体循环系统的改变 135

妊娠母体体重的增加量 135

足月妊娠母体子宫的改变 135

妊娠母体呼吸系统的改变 135

胎产式、胎先露及胎方位 136

妊娠母体血液系统的改变 136

妊娠母体催乳素的改变 136

子宫颈成熟度Bishop评分 136

预产期(EDC) 136

围产期 136

骨盆测量值 136

流产、早产、足月产及过期产指标 136

临产时的子宫收缩 137

产程分期 137

产褥期阴道和外阴的改变 138

子宫腔内压力改变 138

衔接或入盆时间 138

见红时间 138

前羊水量 138

子宫颈口扩张曲线 138

准备接生时间 138

分娩出血量 138

产褥期 138

产褥期子宫的改变 138

胎儿泌尿开始时间 139

产褥期恶露 139

产褥期乳汁的分泌时间及成分 139

第五节 胎儿、新生儿及小儿发育 139

胎儿性别的判定 139

胚胎龄 139

胎儿发育阶段的划分 139

各胚层发生的组织及器官 139

胎儿各周发育特点 139

胎动出现时间及频率 139

胎心音出现时间及频率 139

胎儿血液循环建立时间 139

胎儿呼吸开始时间及频率 139

足月胎儿参数 143

胎儿消化道蠕动开始时间 143

胎儿身长与月份的计算关系 143

胎儿体重计算式 143

胎儿发育指数 143

简易胎龄评分法 143

超声胎龄推算法 143

新生儿脐带的处理 144

胎儿成熟度评分 144

胎儿脏器成熟度评价的羊水指标 144

新生儿第一次哺乳时间 147

新生儿Apgar评分 147

正常新生儿参数 147

早产儿和巨大儿指标 147

早产儿入暖箱指标 147

暖箱温度及湿度 147

小儿体温 148

新生儿大便性状与临床 148

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 148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148

新生儿脐带脱落时间 148

小儿语言 149

小儿发育各阶段的表现 149

小儿视觉 149

小儿听觉 149

小儿对游戏的反应 150

小儿大运动 150

小儿精细动作 150

小儿对人物的反应 150

小儿情绪反应 150

法定结婚年龄 153

小儿断乳时间 153

小儿辅食的添加时间及种类 153

第六节 计划生育 153

探亲避孕药的用法 154

晚婚年龄 154

生育年龄 154

晚育年龄 154

短效口服避孕药的用法 154

长效口服避孕药的用法 154

长效注射避孕药的用法 154

节育器的形状及型号 155

外用避孕药的用法 155

皮下埋植避孕法 155

避孕套避孕法 155

体外射精避孕法 155

会阴部压迫尿道避孕法 155

安全期避孕法 155

事后避孕法 155

阴道隔膜避孕法 155

各种节育术后的假期 156

节育环大小的选择 156

节育器的放置条件及时间 156

输卵管结扎时间 156

输卵管结扎后的避孕时间 156

水囊引产 156

人工流产术的选择 156

吸宫术 156

造血细胞生长因子 158

第七章 血液系统 158

骨髓的体积及重量 158

造血干细胞亚群的理化性质 158

造血细胞的发生 159

多向造血祖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159

红系前体细胞集落及爆式红系集落的生理特性 159

粒-单祖细胞的生理特性 159

巨核祖细胞的生理特性 159

血液容量 160

骨髓的血细胞含量 160

血液的组成 160

血液在脏器中的分布 161

血液的理化参数 161

血液在血管中的分布 161

网织红细胞的分型 162

红细胞大小 162

红细胞的寿命及行程 162

红细胞生成池的分布 162

铁粒幼细胞的类型 162

单核细胞大小 163

白细胞的组成 163

白细胞的寿命 163

粒细胞大小 163

中性粒细胞的动力学参数值 163

淋巴细胞的发生 163

淋巴细胞的大小 163

淋巴细胞的数量及重量 163

血小板的基本成分 164

单核细胞的寿命及去向 164

巨噬细胞大小 164

巨噬细胞寿命 164

单核-巨噬细胞的增殖周期 164

浆细胞大小 164

巨核细胞大小 164

血小板的生成量 164

血小板寿命 164

凝血途径 165

血小板聚集和释放诱聚剂 165

与止血有关的物质 165

凝血因子的理化特性 165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组成 168

胸腺位置 169

第八章 淋巴系统及免疫系统 169

淋巴系统的组成 169

免疫系统的组成 169

胸导管的起止及长度 169

胸导管所属淋巴干 169

胸导管压力 169

右淋巴导管的长度 169

右淋巴导管所属淋巴干 169

淋巴管的收缩 169

胸腺抚育细胞 170

胸腺重量 170

全身淋巴结的位置、接纳及注入 171

血胸腺屏障 171

脾的位置 171

脾的大小及重量 171

脾的组织结构 171

脾贮血量 171

脾内淋巴细胞的组成 171

淋巴结的数量、大小及重量 171

淋巴结的组织结构 171

淋巴结内淋巴细胞的组成 171

T细胞和B细胞的分布 176

全身淋巴的回流途径 176

淋巴细胞的产生量及再循环 176

淋巴液的生成及回流量 176

淋巴液中免疫球蛋白的浓度 176

淋巴液中补体蛋白的浓度 176

淋巴液中反应蛋白的浓度 176

淋巴液中生化成分的浓度 176

T细胞和B细胞的免疫耐受性 178

T细胞和B细胞的表面标志 178

T细胞和B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178

T细胞因子的特性 180

T细胞亚群的分类 180

淋巴-单核细胞亚群的表面抗原 181

致敏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 181

K细胞特性 181

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182

淋巴-单核细胞的表现受体 182

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来源及分布 182

外分泌液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 183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区 183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及血清型 183

补体系统的组成 184

免疫球蛋白的特性 184

几种免疫调节剂的作用 185

补体成分的数量 185

补体成分的性质 185

补体系统激活途径 185

补体系统抑制因子的性质 185

旁路成分的理化特性 185

C3分解正反馈环 185

补体系统及其激活后分子的生物学活性 185

变态反应的类型及其生物学效应 185

寄生于正常人体的微生物 190

免疫功能的分类及其表现 190

垂体的构成 192

第九章 内分泌系统 192

内分泌系统的组成 192

激素的分类及名称 192

激素受体的数量 192

激素受体的特性 192

神经内分泌信使的来源 192

下丘脑激素的数量及名称 192

下丘脑激素的理化特性 192

影响下丘脑激素分泌的神经介质 192

生物钟 192

垂体的大小及重量 192

松果体激素的节律性活动 196

垂体细胞 196

垂体门脉系统的循环途径 196

垂体前叶激素的性质 196

神经垂体激素的性质 196

松果体的大小及重量 196

松果体激素的合成途径 196

甲状腺激素的种类及来源 198

甲状腺的位置及形态 198

甲状腺的大小及重量 198

甲状腺的血液供应 198

体内无机碘的组成 198

甲状腺摄碘量 198

甲状腺球蛋白的性质 198

降钙素的理化性质 199

甲状腺激素的动力学参数 199

甲状腺激素携带蛋白的种类 199

甲状旁腺的位置 199

甲状旁腺的数量 199

甲状旁腺的大小及重量 199

甲状旁腺细胞 199

甲状旁腺激素的理化性质 199

肾上腺素能受体的特性 200

肾上腺的大小及重量 200

肾上腺的血液供应 200

肾上腺的组织结构 200

糖皮质激素的分泌规律 200

儿茶酚胺的组成及分布 200

胰岛细胞的种类及作用 201

各种组织对肾上腺素能的效应 201

胰岛的数量、大小及重量 201

胰岛细胞的数量及重量 201

卵巢激素的生物学参数 202

胰岛素的理化性质 202

胰岛素分泌的调节物质 202

胰岛素受体的分布及结构 202

胃肠激素的分布及作用 202

胃肠激素的理化性质 202

睾丸酮的生物学特性 202

男性类固醇激素的来源及转变 202

类固醇激素及其结合蛋白的分布 202

妊娠时母体血清激素的变化 205

月经周期中激素的变化 205

黄体激素的组成 205

甲苯磺酰丁脲(D860)试验 206

分娩后母体血清激素的变化 206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206

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TVGTT) 206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兴奋试验 207

T3抑制试验 208

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试验 208

氯?酚胺试验 208

简化高渗盐水试验 208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兴奋试验 208

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208

甲吡酮(SU4885试验) 208

肾小管磷再吸收率 209

血浆肾素活性测定 209

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测定 209

酚妥拉明试验 209

磷廓清试验 209

钙负荷试验 209

角膜大小 210

第十章 视觉系统和听见系统 210

第一节 视觉系统 210

眼眶深度及容积 210

眼球与眶间组织的厚度 210

眶距 210

眼球结构 210

眼球大小 210

眼球突出度 210

眼球超声参数值 210

眼底检查参数值 211

角膜的组织结构 211

眼球各部距角膜缘的距离 211

巩膜厚度 211

虹膜宽度与厚度 211

瞳孔大小 211

睫状体测量值 211

视网膜细胞的种类 211

视网膜的组织分层 211

内毗间距 212

前房深度 212

房水的产生与回流 212

晶状体大小 212

晶状体重量 212

晶状体曲率半径 212

晶状体纤维的长度 212

晶状体囊厚度 212

玻璃体成分 212

上眼睑宽度 212

睑裂长度及宽度 212

睑缘及睑板宽度 212

睫毛的数量及倾斜度 212

睑缘动脉弓距睑缘的距离 212

穹窿结膜距睑缘的距离 212

睑腺的种类及数量 212

眼直肌的巩膜附着点距角膜缘的距离 213

泪器的组成 213

泪腺大小 213

泪液的代谢量 213

泪膜的组成 213

视神经分段及其长度 213

眼外肌长度及宽度 213

眼直肌的巩膜附着点距视神经的距离 213

锥体外节内感光色素的种类 214

眼外肌的动作 214

眼球最大转动的范围 214

视紫红质的合成过程 214

浦肯野氏移位 214

眼(屈光)的轴和角 215

临界融合频率 215

瞬目反射时间 215

角膜和结膜知觉 215

眼压 215

眼动脉压 215

立体视觉 215

近点与调节度 215

老年度数估计值 216

耳廓结构 217

视野 217

生理盲点的位置及大小 217

第二节 听觉系统 217

位听器的组成 217

膜半规管测量值 218

耳郭与头颅的夹角 218

耳郭大小 218

外耳道形态及长度 218

外耳道皮肤厚度 218

鼓膜大小及倾斜度 218

内耳道测量值 218

鼓室大小 218

听小骨大小 218

鼓室大小 218

咽鼓管测量值 218

骨迷路长度及厚度 218

耳蜗大小 218

前庭直径 218

骨半规管测量值 218

声音传导途径 219

蜗窗膜厚度 219

膜迷路感受器的种类 219

囊斑面积 219

基底膜长度及宽度 219

螺旋器大小 219

螺旋器的细胞种类 219

面神经长度 219

听觉范围 219

可耐受噪音强度及时间 219

听力 219

听觉敏度 219

椭圆囊头位刺激阈值 221

鼓膜振动分区 221

基底膜行波速度 221

内、外淋巴的电解质浓度 221

内耳电位 221

耳强度辨差阈值 222

膜半规管旋转刺激阈值 222

大脑皮层分区及功能定位 223

第十一章 神经系统 223

第一节 脑 223

脑的组成 223

脑的重量 223

大脑分叶 223

大脑沟回 223

大脑皮质的表面积、厚度及重量 223

大脑皮质神经元的数量及种类 223

新皮质分层 223

胼胝体 225

基底神经节的组成 225

上丘脑结构 226

联络系纤维的种类 226

内囊位置 226

内囊的投射纤维 226

边缘系统 226

间脑的组成 226

丘脑大小 226

丘脑核群 226

脑干内传导中继核 227

下丘脑核团 227

下丘脑纤维 227

脑干的组成 227

脑干的形态结构 227

脑干内神经核的位置、性质及其与脑神经的对应关系 227

脑干的传导束 229

小脑皮质分层 230

脑干网状结构的位置 230

脑干网状结构的功能 230

脑神经纤维的种类 230

十二对颅神经的起止核、出颅部位及分布 230

小脑的组成 230

小脑重量 230

小脑分叶 230

脑的血液供应 234

小脑脚纤维 234

小脑的纤维联系 234

小脑核 234

小脑齿状核大小 234

脑室系统的组成及其位置 234

桥池宽度 234

第三脑室测量值 234

侧脑室测量值 234

第三脑室、导水管及第四脑室测量值 234

脑室穿刺的部位及深度 234

小脑延髓池穿刺深度 234

Ayala指数 236

脑血液循环时间 236

脑底动脉环的组成 236

脑屏障的组成 236

脑血流量、能量及耗氧量 236

脑脊液生成量及其分布 236

脑脊液的循环途径 236

脊髓灰质板层 238

第二节 脊髓 238

脊髓长度 238

脊髓重量 238

脊髓膨大 238

脊髓圆锥 238

脊髓沟裂 238

脊髓灰质细胞群 238

脊髓灰质神经元 238

脊髓节段与椎体的对应关系 239

脊髓白质传导束 239

脊髓节段与随意肌和深浅反射的关系 241

脊髓节段与皮肤感觉区的关系 241

锥体外系各部位对肌张力的作用 242

脊神经的组成及出椎管部位 242

脊神经在椎管内的长度 242

脊神经纤维种类 242

脊髓纤维数量 242

神经丛的组成、分支及分布 242

第三节 锥体外系统 242

锥体外系的组成 242

锥体外系的特点 242

锥体外系环路 244

锥体外系传导通路 244

内脏神经丛的部位、组成及分布 245

第四节 植物神经系统 245

植物神经系统的组成 245

植物神经中枢 245

小儿暂时性反射 246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对器官的作用 246

第五节 神经反射 246

反射弧 246

浅反射 246

深反射 246

植物神经反射 246

骨的组成及名称 251

第十二章 运动系统 251

第一节 骨 251

骨的数量 251

骨的比重及重量 251

骨的表面形态 252

骨的分类 252

骨化点 253

骨的构造 253

骨板的排列 253

骨组织细胞的组成 253

颅的容积 256

骨的负重量 256

骨生长的停止时间 256

骨质的化学成分 256

红骨髓容积 256

频骨腔隙 257

面颅体积/脑颅体积比值 257

囟门 258

颅骨气化年龄 258

颅缝闭合年龄 258

颈椎体测量值 259

下颌骨测量值 259

脊柱长度及其体位改变 259

脊柱指数 259

脊柱的生理弯曲 259

脊柱负重量 259

脊柱重力线 259

椎骨的构成 259

骶尾椎测量值 260

胸椎体高度 260

腰椎体测量值 260

腰骶角 260

胸骨测量值 261

骶骨指数 261

椎间盘厚度 261

椎体各孔的大小 261

椎管测量值 261

骶管测量值 261

骶后孔的数量及大小 261

胸廓的构成及测量值 262

胸骨指数 262

肋骨的组成 262

肋骨测量值 262

股骨测量值 264

锁骨长度 264

肩胛骨测量值 264

肱骨测量值 264

提携角 264

桡骨测量值 264

尺骨测量值 264

桡骨尺骨间隙宽度 264

掌骨长度 264

髋骨测量值 264

骨盆测量值 264

股骨线 265

足弓的构成 266

髌骨测量值 266

股胫角 266

胫骨测量值 266

腓骨测量值 266

踝部测量值 266

距骨、盘骨和骰骨测量值 266

跟骨测量值 266

距跟骨夹角 266

足的类型 266

足的大小 266

全身骨性标志 267

足弓测量值 267

关节功能位 271

第二节 关节 271

关节数量 271

关节分类 271

关节结构 271

关节的运动范围和稳定韧带 272

关节的运动肌肉 274

骨骼肌的亚微结构 275

第三节 肌肉 275

肌肉的分类 275

肌肉的构成 275

骨骼肌的分类及构成 275

骨骼肌的化学成分 277

三种肌组织亚微结构的比较 277

骨骼肌的数量及重量 277

骨骼肌大小 277

骨骼肌的起止、作用及神经支配 277

骨骼肌的血流量 277

全身肌性标志 293

四肢肌力测定 293

真皮纤维 295

第十三章 皮肤系统 295

第一节 皮肤 295

皮肤面积 295

皮肤厚度 295

皮肤重量 295

皮肤结构 295

表皮厚度 295

表皮细胞 295

表皮分层 295

真皮厚度 295

真皮结构 295

皮肤的基本感觉 296

真皮细胞 296

皮肤横纹 296

皮肤血管丛 296

皮肤血流量 296

皮肤神经末梢的种类 296

皮肤的物质吸收 297

皮肤的两点辨别觉 297

皮肤温度 297

皮肤酸碱度 297

皮肤内物质的含量 297

皮脂腺的分布及数量 298

第二节 皮肤的附属器官 298

毛发分布 298

毛发分类 298

毛发颜色 298

毛发数量 298

毛发的长度及直径 298

毛发的倾斜度 298

毛发的生长周期 298

毛发的化学组成 298

甲的大小 298

甲的生长速度 298

甲周结构 298

汗液成分 299

皮脂含量 299

皮脂酸碱度 299

汗腺分布 299

汗腺数量 299

汗腺分泌量 299

人体各部的分界线 300

第十四章 人体分部、分区及其分界线、标志线 300

人体分部 300

头部分区线 301

人体各部的重量 301

头部分区 301

颈三角及其内部结构 302

头部标志线 302

颈部分区 302

颈部分区线 302

纵隔分区 303

胸部标志线 303

胸部分区 303

纵隔境界 303

腹部分区(线)及内部结构 304

纵隔内结构 304

人体各区的体壁层次 305

腹腔脏器的体表反映点 305

盆腔内结构 305

会阴分区 305

上肢分区 305

下肢分区 305

大脑镰 308

第十五章 人体软组织腔隙 308

第一节 头部腔隙 308

下颌后窝 308

腮腺囊(鞘) 308

腮腺导管开口 308

颞下窝 308

咬肌(下)间隙 308

翼颌间隙 308

泪囊 308

眼球筋膜 308

帽状腱膜下间隙 308

硬脑膜外腔 308

脑室 309

小脑幕 309

小脑镰 309

鞍隔 309

脑静脉窦 309

硬脑膜下腔 309

蛛网膜下腔 309

蛛网膜下池 309

颈动脉球(体) 310

第二节 颈部腔隙 310

下颌下腺鞘 310

下颌下间隙 310

颏下间隙 310

斜角肌三角 310

甲状腺鞘膜 310

胸骨上间隙 310

锁骨上大窝 310

气管前间隙 310

咽后间隙 310

咽旁间隙 310

椎前间隙 310

颈动脉鞘 310

主动脉窦 310

主动脉球(体) 310

颈动脉窦 310

膈肌裂隙 311

第三节 胸部腔隙 311

胸膜腔 311

胸膜窦 311

肺裂 311

心包腔 311

心包窦 311

上腔静脉隐窝 311

心脏沟 311

食管后间隙 311

网膜孔 312

膈肌裂孔 312

第四节 腹部腔隙 312

腹上窝 312

腹直肌鞘 312

腹横线 312

半月线 312

脐环 312

腹股沟三角 312

腹股沟管 312

膈下间隙 313

网膜囊 313

腹膜隐窝 313

十二指肠空肠曲隐窝 313

回盲隐窝 313

乙状结肠间隐窝 313

腹膜腔 313

肝裂 314

结肠下区间隙 314

肝沟 314

耻骨后间隙 315

胆囊三角 315

腹膜后间隙 315

肾脂肪囊 315

乳糜池 315

第五节 腰背部腔隙 315

腰大肌间沟 315

腰上三角 315

腰下三角 315

硬脊膜外腔 315

蛛网膜下腔 315

第六节 盆部及会阴部腔隙 315

盆部凹陷 315

盆膈裂孔 315

梨状肌上、下孔 316

骨盆直肠间隙 316

直肠后间隙 316

输尿管后窝 316

阴部管 316

坐骨直肠窝 316

坐骨直肠隐窝 316

会阴浅间隙 316

会阴深间隙 316

闭孔 316

闭膜管 316

坐骨大、小孔 316

肘窝 317

菱形窝 317

第七节 上肢腔隙 317

腋窝 317

三边孔 317

四边孔 317

三角肌下囊 317

肩胛下肌囊 317

结节间滑液鞘 317

肱二头肌内、外侧沟 317

臂部骨筋膜鞘 317

桡神经管 317

鼻咽壶 318

肘后窝 318

前臂屈肌后间隙 318

食指固有伸肌后间隙 318

前臂骨筋膜鞘 318

腕管 318

掌中间鞘 318

掌外侧(鱼际)鞘 318

掌内测(小鱼肌)鞘 318

腕外侧囊 318

腕尺侧囊 318

掌中间隙 318

(掌)鱼际间隙 318

手背间隙 318

手(掌)心 318

指蹼(联合)间隙 318

收肌管 319

指腱滑膜鞘 319

指腱纤维鞘 319

指端密闭间隙 319

第八节 下肢腔隙 319

臀沟 319

臀裂 319

隐静脉裂孔 319

股骨筋膜鞘 319

股肌腔隙及血管腔隙 319

股三角 319

股鞘 319

股管 319

足底骨筋膜间隙 320

?窝 320

膝关节滑液囊 320

小腿骨筋膜鞘 320

体内水的蒸发量 321

第十六章 人体的体液、营养及能量 321

体液分布 321

人体需水量 321

人体水分出入量 321

代谢水的生成量 321

血清渗透压 322

休液及器官中的水含量 322

人体固体成分和水分占体重的比例 322

热价及生理热价 323

呼吸商(RQ) 324

氧热价 324

小儿及成人每天热量需要量 325

人体每天热平衔 325

婴儿每天热量需要量 325

人体每天营养素的供给量 326

人体营养正常指标 326

基础能量消耗计算式 331

体力作业分级 331

体内能源储存量 331

基础代谢(率) 331

氨基酸的种类及名称 333

静息状态下能量消耗量 333

活动状态下能量消耗量 333

机体散热方式及其比例 333

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333

人乳及牛乳成分的比较 333

牛乳喂养参考值 333

人乳中几种抗菌成分的含量 333

人体总蛋白合成率 333

血清蛋白的组成及含量 333

蛋白消化率 333

蛋白质的生物价值 333

食物蛋白质的含量及热量 333

氨基酸评分 340

人体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 340

人体必需氨基酸的食物来源 340

血清氨基酸比值 340

血浆脂蛋白的化学组成 345

氮换算成蛋白质的换算系数 345

不同膳食的尿氮排出量 345

尿肌酸酐/身高指数 345

脂质的组成 345

必需脂肪酸的组成 345

空腹时血脂成分的含量 346

血浆脂蛋白的生物学特性 346

脂肪酸的食物来源 347

脂肪吸收率 347

胆固醇的食物来源 348

亚油酸的食物来源 348

水果及疏菜的糖含量 349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349

糖甜度 349

葡萄糖产生ATP的量 349

人体各种元素的标准含量 351

人类必需的无机盐 351

食物中草酸的含量 352

体液中主要电解质浓度 352

人体电解质的需要、摄入和排出量 352

人体微量元素的分布及含量 352

各组织、器官中微量元素的含量 352

检验样品中微量元素的含量 352

人体微量元素的需要、摄取、吸收及排泄量 352

铁供给量 360

人体镁的分布及含量 360

镁供给量 360

人体钠的分布及含量 360

碘的食物来源 360

碘需要量 360

妊娠及授乳的铁耗量 361

铁吸收率 361

运铁蛋白的性质 361

血浆铁转换率 361

用于生长的铁耗量 361

维生素K的食物来源 362

人体铁的排出量 362

人体锌的分布及含量 362

锌供给量 362

人体氟的生物学参数 362

人体铬的生物学参数 362

人体锰的理化性质 362

锰供给量 362

钼供给量 362

维生素A及其衍生物的生物活性 362

类胡萝卜素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362

维生素D的需要量 362

α-维生素E的生物活性 362

α-维生素E的组织含量 362

维生素B12的食物来源 365

维生素B6的食物来源 365

维生素B6的供给量 365

常用食物的营养成分 366

维生素B12的供给量 366

叶酸的食物来源 366

叶酸的供给量 366

泛酸的食物来源 366

单层上皮的分布 396

第十七章 人体组织及细胞 396

第一节 组织 396

组织的分类 396

上皮组织的更新与再生速度 397

复层上皮的分布 397

外分泌腺的分类 397

外分泌腺的分布 397

上皮细胞间的连接方式 397

神经元的数量及大小 398

疏松结缔组织的细胞 398

疏松结缔组织的纤维 398

胶原的组织含量 398

胶原蛋白的分型 398

基质糖蛋白的种类 398

致密结缔组织的分布 398

脂肪组织的含量 398

脂肪组织的分类及分布 398

分布与构成 398

骨及软骨 398

血液 398

肌组织 398

神经纤维的分类 399

突触的分类 401

轴浆运输 401

神经递质的分类 401

神经递质的受体种类 401

细胞大分子物质的含量 402

第二节 细胞 402

细胞数量 402

细胞大小 402

细胞结构 402

细胞的化学元素组成 402

膜脂的运动 403

细胞膜的厚度 403

生物膜的组成 403

生物膜的化学成分 403

生物膜脂类的组成 403

膜受体的数量 404

膜蛋白的分类 404

膜蛋白的运动 404

膜面的命名 404

膜蛋白颗粒的数量 404

膜的物质转运方式 404

线粒体的结构 405

线粒体的大小及数量 405

三羧酸循环的关键酶 406

线粒体酶的数量及分布 406

三羧酸循环的ATP生成 406

三羧酸循环的脱氢与脱羧部位 406

氢的传递及ADP磷酸化 407

核糖体的活性部位 408

以NADH为底物的呼吸链 408

核糖体的构成及性状 408

细胞骨架的组成 409

内质网的测量值 409

微体 409

环孔板 409

高尔基复合体的结构 409

高尔基复合体酶的数量及种类 409

溶酶体的大小及种类 409

溶酶体酶的数量及种类 409

核被膜的厚度 410

纤毛和鞭毛的结构 410

细胞核大小 410

染色体的数量、分组及命名 411

核孔复合体 411

核仁的数量及化学成分 411

染色质的化学组成 411

核小体 411

mRNA密码与氨基酸的对应关系 412

细胞周期 412

核酸的化学组成 412

DNA的分子结构 412

RNA的种类 412

蛋白质合成的密码及因子 413

单极胸导联 415

第十八章 器械检查 415

第一节 心电图(ECG) 415

标准导联 415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415

贝莱氏(Bailey)六轴系统 416

右胸导联 416

双检胸导联 416

V1′~V5′导联和V′2~V′5导联 416

改良CL1(MCL2)导联 416

食道(ESO)导随 416

中心电站 416

爱氏(Eintnoven)三角 416

正常Q波 417

P波 417

P波r角 417

P1/P2电压比值 417

Morris指数(Ptfv1) 417

P-R间期 417

P-R指数 417

P/P-Q比值 417

P-R段偏移 417

S-T段测量法 418

可能正常Q波 418

R波电压 418

QRS波时间 418

QRS记分(QRSs) 418

室壁激动时间(VAT) 418

S-T段抬高 418

S-T段压低 418

S-T段时间 418

u波 419

T波 419

正常Q-T间期及其最高限 420

Q-T间期 420

根据心率换算Q-T间期 420

Q-T间期的年龄矫正公式 421

J-Tc间期 421

Q-T比值 421

Q-Tc 421

正交心电图 422

ΣQRs 422

心电轴 422

心电图心率测量 422

心电图常见伪差 422

体表标测心电图 422

高频宽带心电图 422

平板运动试验的Chung方案 428

第二节 心电图负荷试验 428

平板运动试验的方法 428

平板运动试验的预期心率 428

双倍二阶梯运动试验的方法 429

平板运动试验的Bruce方案 429

平板运动试验的阳性标准 429

平板运动试验的最大ST/HR斜率 429

踏车运动试验的方法 429

踏车运动试验的预定心率 429

踏车运动试验的阳性标准 429

食道心房调搏法心脏负荷试验 431

双倍二阶梯运动试验的S-T段移位的测量 431

双倍二阶梯运动试验QX/QT间期的测量 431

双倍二阶梯运动试验的阳性标准 431

双倍二阶梯运动试验可疑阳性标准 431

无线电遥测心电图负荷试验 431

潘生丁试验 432

心房内起搏负荷试验 432

过度换气试验 432

缺氧试验 432

葡萄糖负荷试验 432

饱餐或脂肪餐试验 432

异丙基肾上腺素试验 433

三磷酸腺苷试验 433

肾上腺素试验 433

按压颈动脉窦试验 434

心得安试验 434

阿托品试验 434

麦角新碱试验 434

正常人24小时心率 435

第三节 心电血量图(VCG) 435

Frank导联 435

导联轴 435

向量平面 435

平面心电图向量环参考值 435

Frank体系心电向量图参考值 435

第四节 动态心电图(DCG) 435

记录时间 435

模拟导联 435

正常人心律失常可能出现率 437

窦房结电图(SNE) 438

45~59岁健康人早搏数 438

45~59岁健康人S-T段改变 438

动态心电图三倍二级梯运动试验 438

房性心律失常分级 438

室性早捕Lown分级 438

第五节 心脏电生理学检查(EPS) 438

心房内传导时间 439

心脏固有心率(IHR) 439

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 439

矫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 439

窦房结恢复指数(ISNRT) 439

PP1~5 439

窦房传导时间(SACT) 439

Kent束的诱发窗口 440

Kent束位置的确定 440

房室传导的文氏阻滞点 440

房室传导2∶1阻滞点 440

S-R间期曲线不连续的跳跃值 440

窦房结与房室结的节律关系 440

希氏束电图(HBE)正常值 440

旁道鉴别法 440

Kent束的终止窗口 442

心脏各部位的不应期 443

心室内膜标测碎裂电位 445

分析参数及其阳性标准 446

快速富利叶转换技术(FFT) 446

第六节 心室晚电位(VLP) 446

定义 446

记录方法 446

体表导联 446

信号平均叠加技术 446

高通滤波 446

FCG记分-分级系统 447

FCG各函数图的名称和代号 447

第七节 心电频谱图(FCG) 447

导联 447

记录方法 447

FCG参数表中符号的意义 448

FCG正常值 449

M型超声心动图二尖瓣前叶活动速度 450

M型超声心动图正常值 450

第八节 超声心动图(UCG) 450

M型超声心动图探测区 450

M型超声心动图左心功能参考值 451

二维超声心动图心脏正常值 453

二维超声心动图切面 453

脉冲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血流正常值 455

二维超声心动图大血管内径正常值 455

彩色多普勒血流图 457

脉冲式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左心功能测定值 457

第四心音(S4) 458

第三心音(S3) 458

第九节 心音图(PCG) 458

第一心音(S1)的性质 458

第一心音(S1)的组成 458

第一心音(S1)分裂 458

第二心音(S2)的性质 458

第二心音(S2)的组成 458

第二心音(S2)分裂 458

E-P间期 459

E-A2间期 459

第十节 心尖搏动图(ACG) 459

4个波 459

5个点 459

P-a间期 459

a-C间期 459

Q-C间期 459

Q-A2间期 459

Q-S2间期 459

C-E间期 459

Q-E间期 459

等容收缩指数(ICTI) 460

心搏量(SV)计算公式 460

P-A2间期 460

A2-C间期 460

A2-O间期 460

O-F间期 460

F-a间期 460

P-A2/C-A2比值 460

F-a/O-F比值 460

Q-E/E-A2比值 460

C-E/EA2比值 460

a/E-O比值 460

O-F/E-O振幅比值 460

A2-O/E-O比值 460

阴抗微分图波形 461

阻抗图波形 461

射血分数(EF) 461

平均短轴缩短率(Vcf) 461

大动脉搏动波的传播速度 461

第十一节 心阻抗血流图 461

描记方法 461

冠状动脉灌注压 462

心搏功指数(SWI) 462

Q-Z间期 462

Heather指数 462

Q-X间期 462

B-X间期 462

Q-B间期 462

X-Y间期 462

X-O间期 462

Q-B/B-X比值 462

dz/dt max上升速率 462

心搏出量(SV) 462

心输出量(CO) 462

心搏指数(SVI) 462

心脏指数(CI) 462

心功指数 462

心搏功(SW) 462

收缩时间间期(STI)的△值 463

收缩时间间期(STI)指数值 463

肺动脉楔压(PAWP) 463

心内膜下心肌存活率(EVR) 463

总外周阻力(TPR) 463

主动脉顺应性 463

左室阻抗微分图正常值 463

左室射血时间 464

脉搏传递时间 464

第十二节 预静脉搏动图(JVP)和颈动脉搏动图(CPT) 464

颈静脉波的组成 464

颈动脉波的组成 464

基本电位 465

第十五节 肌电图(EMG) 465

第十三节 肺阻抗血流图 465

a波 465

S波 465

D波 465

C振幅 465

O/C比值 465

Q-C间期 465

Q-B间期 465

B-Y间期 465

B-P2间期 465

Q-B/B-P2比值 465

第十四节 肝阻抗血流图 465

Ha/HS 465

HD/HS 465

S波 465

眼、面、咽及咀嚼肌的平均电位时限 466

颈、肩、胸及背肌的平均电位时限 467

上肢肌的平均电位时限 468

下肢肌的平均电位时限 469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470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 470

肌肉运动单位范围和最高波幅 470

大脑皮质分区 471

第十六节 脑电图(EEG) 471

脑电图报告正常值 472

脑电图波的组成 472

单极联系法 472

双极联系法 472

10~20%电极联系法 472

体感诱发电位(SEP)参考值 473

第十八节 脑诱发电位(EP) 473

第十七节 脑电阻图 473

正常脑电阻图标准 473

基本正常脑电阻图标准 473

脑底动脉取样深度 474

常用探查骨窗 474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EP)参考值 474

视觉诱发电位(VEP)参考值 474

第十九节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 474

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参数值 475

大脑前动脉(ACA)血流参数值 476

基底动脉(BA)血流参数值 477

大脑后动脉(PCA)血流参数值 477

颈内动脉(ICA)血流参数值 478

椎动脉(VA)血流参数值 478

足月胎头各径 479

头颅指数 479

眼动脉(OA)血流参数值 479

第二十节 X线检查 479

一、骨及关节 479

头颅各径均值 479

布卡特(Boogaard)氏角 480

克劳斯(Klaus)氏高度指数 480

头颅面积 480

颅骨厚度 480

蝶鞍大小 480

鞍颅指数 480

颞骨岩部测量值 480

颞骨茎突长度 480

布尔(Bull)氏角 480

颌突角 481

面角 481

基底角 481

外耳孔高度指数 481

内听道管径 481

圆孔大小 481

卵圆孔大小 481

棘孔大小 481

破裂孔大小 481

颈静脉孔大小 481

视神经孔大小 481

眶上裂大小 481

鼻咽部测量值 482

软腭角 482

上、下牙槽座角 482

下颌平面角 482

Y轴角 482

?平面角 482

上、下中切牙角 482

下中切牙-?平面角 482

下中切牙-下颌平面角 482

上中切牙期凸距 482

鼻颅角 482

关节间隙宽度 483

腰骶角 483

环枢关节 483

颈椎生理弯曲 483

颈椎管测量值 483

腰椎承重线 483

腰椎管测量值 483

耻骨联合间隙宽度 484

女性骨盆测量值 484

骨龄估计 484

肱骨颈干角 484

肱骨角 484

提携角 484

肱骨远端前倾角 484

桡骨内倾角 484

桡骨远端前倾角 484

尺腕角 484

桡骨茎突长度 484

尺骨茎突长度 484

掌骨比率 484

髋臼角及CE角 485

胫骨骨干角 486

胫骨角 486

股骨颈干角 486

股骨角 486

股骨髁干角 48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