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病理学
病理学

病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红主编
  • 出 版 社: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1
  • ISBN:9787810869386
  • 页数:292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仅含病理解剖学的内容,共11章,第1~4章为总论,第5~11章为各论。总论部分突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各论部分强调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尽量简化疾病发生机制的描述,病理变化的描述力求简明、条理化和重点突出。
《病理学》目录

第一章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1

第一节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 1

一、萎缩 1

二、肥大 3

三、增生 3

四、化生 4

第二节 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5

一、损伤的原因 5

二、损伤的形态学改变 5

第三节 损伤的修复 14

一、再生 14

二、纤维性修复 17

三、创伤愈合 19

第二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24

第一节 充血和淤血 24

一、充血 24

二、淤血 25

第二节 出血 27

一、原因及类型 27

二、病理变化 28

三、后果 29

第三节 血栓形成 29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及机制 30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及类型 31

三、血栓的结局 32

四、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33

第四节 栓塞 34

一、栓子的运行途径 34

二、栓塞类型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35

第五节 梗死 38

一、梗死的原因 38

二、梗死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38

三、梗死对机体的影响 41

第三章 炎症 43

第一节 炎症的概念及原因 43

一、炎症的概念 43

二、炎症的原因 44

第二节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 44

一、变质 45

二、渗出 47

三、增生 54

第三节 炎症的局部表现及全身反应 54

一、炎症的局部表现 54

二、炎症的全身反应 55

第四节 炎症的类型及病变特点 56

一、临床分类 56

二、病理分类 56

第五节 炎症的结局 63

一、痊愈 63

二、迁延不愈 63

三、蔓延扩散 63

第四章 肿瘤 65

第一节 肿瘤的概念 66

第二节 肿瘤的基本特征 66

一、肿瘤的一般形态 66

二、肿瘤的组织结构 67

三、肿瘤的异型性 67

四、肿瘤的生长及扩散 68

五、肿瘤的分级及分期 72

第三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72

第四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73

第五节 肿瘤的命名及分类 73

一、肿瘤的命名原则 73

二、肿瘤的分类 74

第六节 癌前病变、原位癌及早期浸润癌 76

一、癌前病变 76

二、原位癌 77

三、早期浸润癌 77

第七节 常见肿瘤举例 78

一、上皮组织肿瘤 78

二、间叶组织肿瘤 81

三、其他组织来源的肿瘤 84

第八节 肿瘤的病理学检查方法 84

一、常规的病理形态学检查 85

二、新开展的检查方法 85

第九节 肿瘤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86

一、肿瘤的病因学 86

二、肿瘤的发病学 87

第五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89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89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89

二、病理变化 91

三、重要器官的动脉粥样硬化 93

四、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94

第二节 高血压病 97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98

二、类型及病理变化 99

第三节 风湿病 102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02

二、基本病理变化 103

三、风湿病的各器官病变 104

第四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106

一、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106

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106

第五节 心瓣膜病 107

一、二尖瓣狭窄 108

二、二尖瓣关闭不全 108

三、主动脉瓣狭窄 109

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109

第六章 呼吸系统疾病 110

第一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10

一、慢性支气管炎 111

二、肺气肿 113

三、支气管哮喘 115

四、支气管扩张 116

第二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17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17

二、病理变化 118

三、临床病理联系 119

第三节 肺炎 119

一、大叶性肺炎 119

二、小叶性肺炎 122

三、间质性肺炎 124

第四节 肺硅沉着病 127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27

二、病理变化 128

三、分期及病变特点 129

四、并发症 129

第五节 呼吸系统常见肿瘤 130

一、鼻咽癌 130

二、肺癌 131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136

第一节 慢性胃炎 136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36

二、类型及病理变化 137

第二节 消化性溃疡 138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38

二、病理变化 139

三、临床病理联系 140

四、结局及并发症 140

第三节 病毒性肝炎 141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41

二、基本病理变化 142

三、临床病理类型及其病变特点 144

第四节 肝硬化 147

一、门脉性肝硬化 147

二、坏死后性肝硬化 150

三、胆汁性肝硬化 151

第五节 阑尾炎 151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52

二、类型及病理变化 152

三、结局及并发症 153

第六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 153

一、食管癌 153

二、胃癌 155

三、大肠癌 157

四、原发性肝癌 158

第八章 泌尿系统疾病 161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161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61

二、临床类型 163

三、病理类型及临床病理联系 164

第二节 肾盂肾炎 171

一、急性肾盂肾炎 171

二、慢性肾盂肾炎 173

第三节 泌尿系统常见肿瘤 174

一、肾细胞癌 174

二、膀胱癌 176

第九章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178

第一节 子宫疾病 178

一、慢性子宫颈炎 178

二、子宫内膜增生症 179

三、宫颈癌 180

第二节 滋养层细胞疾病 182

一、葡萄胎 182

二、侵袭性葡萄胎 183

三、绒毛膜上皮癌 183

第三节 卵巢上皮性肿瘤 184

一、浆液性肿瘤 184

二、黏液性肿瘤 185

第四节 乳腺疾病 186

一、乳腺增生性病变 186

二、乳腺纤维腺瘤 186

三、乳腺癌 186

第十章 内分泌系统疾病 189

第一节 甲状腺疾病 189

一、甲状腺炎 189

二、甲状腺肿 190

第二节 糖尿病 193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194

二、病理变化 194

三、临床病理联系 194

第十一章 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196

第一节 结核病 196

一、概述 196

二、肺结核病 200

三、肺外器官结核病 204

第二节 伤寒 207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207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208

三、结局及并发症 211

第三节 细菌性痢疾 211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211

二、病理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 212

第四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13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213

二、病理变化 214

三、临床病理联系 215

四、结局及并发症 215

第五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216

一、病因及传染途径 216

二、病理变化 216

三、临床病理联系 218

四、结局 219

第六节 流行性出血热 219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219

二、病理变化 220

三、临床病理联系 220

四、结局 221

第七节 性传播疾病 221

一、淋病 221

二、尖锐湿疣 222

三、梅毒 223

四、艾滋病 226

第八节 钩端螺旋体病 229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229

二、病理变化 229

三、临床病理联系 230

第九节 阿米巴病 230

一、肠阿米巴病 230

二、肠外阿米巴病 232

第十节 血吸虫病 232

一、病因及传播途径 233

二、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 233

三、主要器官的病变及后果 234

附录一 病理学实验指导 236

实验须知 236

实验一 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238

一、实验要求 238

二、实验内容 238

三、实验报告 239

实验二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240

一、实验要求 240

二、实验内容 240

三、实验报告 241

实验三 炎症 242

一、实验要求 242

二、实验内容 242

三、实验报告 243

实验四 肿瘤 244

一、实验要求 244

二、实验内容 244

三、实验报告 246

实验五 心血管系统疾病 247

一、实验要求 247

二、实验内容 247

三、实验报告 248

实验六 呼吸系统疾病 249

一、实验要求 249

二、实验内容 249

三、实验报告 250

实验七 消化系统疾病 251

一、实验要求 251

二、实验内容 251

三、实验报告 253

实验八 泌尿系统疾病 254

一、实验要求 254

二、实验内容 254

三、实验报告 255

实验九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256

一、实验要求 256

二、实验内容 256

三、实验报告 257

实验十 内分泌系统疾病 258

一、实验要求 258

二、实验内容 258

三、实验报告 258

实验十一 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259

一、实验要求 259

二、实验内容 259

三、实验报告 260

附录二 《病理学》教学大纲 261

一、《病理学》的性质及任务 261

二、课程教学目标 261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261

四、学时分配 263

五、考核方式 264

附录三 尸体解剖检查 265

一、尸检的意义 265

二、准备工作 265

三、方法及记录 265

四、标本的处理 271

五、病理诊断 271

附录四 活体组织检查 273

一、活检的意义 273

二、活检的应用范围 274

三、活检取材的注意事项 274

四、活检组织的固定 275

五、送检单的填写 275

六、活检切片常用的方法 276

附录五 细胞学检查 277

一、细胞学的分类 277

二、细胞采集及涂片的制备 277

三、操作步骤 278

四、细胞学检查报告书及签发 278

五、细胞学检查注意事项及诊断原则 280

英汉名词对照 281

参考文献 29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