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公民学
公民学

公民学PDF电子书下载

哲学宗教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宜海,王星源著
  • 出 版 社: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811065763
  • 页数:349 页
图书介绍:本书首先从公民概念入手探讨公民学的研究对象及公民学与政治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之间的关系;其次,根据当前我国公民生活和公民教育的现状,探讨公民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聚焦公民权利、公民意识、公民文化、公民不服从、公民教育与人的发展等重大理论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公民自治和民族自治两个方面研究公民生活实践和实践中的公民教育问题。
《公民学》目录
标签:公民

第一章 公民学及其研究价值  1

第一节 公民  1

一、什么是公民  2

二、公民的历程  7

三、公民的特性  23

第二节 公民学  26

一、公民学的研究对象  26

二、公民学的研究范围  31

三、公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32

四、公民学的特性  33

第三节 公民学与主要相关学科的关系  35

一、公民学与政治学的关系  35

二、公民学与社会学的关系  35

三、公民学与伦理学的关系  36

四、公民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36

五、公民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37

第四节 公民学的研究价值  37

一、公民教育是解决我国现存各种问题的关键  38

二、加强公民教育要求建立公民学  38

三、中国当代现代化建设实践的要求  39

第二章 公民权利 41

第一节 公民权利的概念和内涵 42

一、公民权利的概念 42

二、公民权利的内涵 44

三、宪法视阈下的公民权利 47

第二节 公民权利的实现、保障与救济 50

一、公民权利实现的条件 51

二、公民权利的实现渠道 52

三、公民权利的保障 54

四、公民权利的救济 56

第三节 公民权利的限制 58

一、公意:人民的意志 58

二、《世界人权宣言》等国际公约 59

三、国家宪法和法律 60

四、政治稳定 60

第三章 公民意识 63

第一节 公民意识概论 63

一、公民意识教育的意义 63

二、公民意识的内涵 64

三、公民意识缺失的原因 66

第二节 公民国家意识  68

一、国家及其职能  69

二、国家意识及其体现  70

三、国家意识的培育  72

第三节 公民民主意识  75

一、民主概念及历史的简要回顾  76

二、培养公民民主意识的途径  77

三、践行民主对公民素质的要求  81

第四节 公民政治参与意识  84

一、公民政治参与的内涵  84

二、公民政治参与的必要性  85

三、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意识弱的原因  88

四、增强公民政治参与意识的途径  90

第五节 公民权利意识  95

一、公民权利意识的内涵  95

二、公民权利意识的功能  96

三、我国公民权利意识缺失的原因  98

四、增强公民权利意识的途径  103

第四章 公民教育  109

第一节 公民教育概述  110

一、开展公民教育是当务之急  111

二、公民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 114

三、公民教育的特点 124

第二节 公民教育的功能 126

一、传统国民性及其形成 126

二、国民性改造方案 128

第三节 学校公民教育的内容框架 154

一、民主政治建设语境下学校公民教育的使命 154

二、民主政治建设语境下学校公民教育的基本内容框架 155

三、践行本框架对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工作者的要求 162

第四节 公民教育的载体 164

一、家庭——公民成长的起点 165

二、学校——公民教育的主渠道 166

三、社会——公民教育成败之关键 174

第五节 香港公民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180

一、回归前香港公民教育的简要回顾 181

二、回归后香港公民教育的发展 182

三、现阶段香港推行公民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184

第六节 当前公民教育面对的主要理论与实践问题  186

一、理论层面  186

二、实践层面  189

第五章 公民文化  193

第一节 公民文化的概念、内涵及特征  194

一、公民文化的概念  194

二、公民文化的内涵  195

三、公民文化的特征  197

第二节 公民文化的构建  198

一、构建公民文化的指导思想  199

二、构建公民文化的目标  200

三、构建公民文化的方法和途径  202

第六章 公民不服从  211

第一节 公民不服从的概念  215

第二节 公民不服从的特征  217

一、政治行为或非政治行为  217

二、公开的或隐蔽的  218

三、暴力的或非暴力的  218

四、正当的或非正当的  219

五、合法的或不合法的  219

六、目标的有限性  221

七、个体性或群体性  221

第三节 公民不服从的正当性 222

一、社会公正受到威胁 223

二、群体合法利益遭到侵害 223

三、暴政的存在 223

四、所有合法的维权方式已经用尽 224

第四节 公民不服从的积极方面 224

一、公民不服从是权利意识觉醒的表现 224

二、公民不服从有利于公民整体权益的提升 225

三、公民不服从是促进政治进步的动力 226

第七章 公民教育与人的发展 227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228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228

二、列宁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231

三、毛泽东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232

四、邓小平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235

五、江泽民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238

六、胡锦涛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240

第二节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特征 243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的、具体的、动态的过程 243

二、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是统一的  243

三、人的发展表现为不断获得自由的过程  244

四、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为人的本质的不断实现  244

五、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个别人、少数人的也是全体人的全面发展  245

第三节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路径  245

一、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45

二、发展生产力,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246

三、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247

四、推进公民教育,将教育与实践相结合  248

五、加强公民文化建设  249

第四节 人的科学发展的基本意蕴  249

一、人的发展是古今中外学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250

二、马克思主义人学是人的发展思想的精华  251

三、人的科学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最新成果  254

第八章 公民参与公共决策  257

第一节 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内涵和必要性  259

一、公共决策与公民参与的内涵  259

二、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必要性  261

第二节 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264

一、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理论依据 265

二、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现实依据 273

第三节 我国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现状分析 277

一、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现状 278

二、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困境分析 284

第四节 推动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路径 291

一、明智地选举并有效地监督代表 292

二、转变政府决策理念 293

三、完善公民参与公共决策制度 296

四、培养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意识、态度和能力 299

五、依托组织力量,培育公民社会 302

六、规范和引导网络公民参与 304

七、改善公民参与环境 305

附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09

参考文献 337

后记 34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