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实用临床药理学
实用临床药理学

实用临床药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7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本书编委会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530443255
  • 页数:560 页
图书介绍:临床药理学是当代医药科学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临床医学与临床药学的必然桥梁,更是用药安全、有效、合理的理论基础。本书本着“循证医学”和“结合临床,突出药理,力求新颖,精简扼要”的原则编写而成。是各级药学从业人员和临床医师重要的参考书。
《实用临床药理学》目录

第一章 概述 1

第一节 回顾与进展 1

第二节 临床药理学与药物治疗学 2

第三节 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 2

一、人体药效学研究 2

二、人体药动学与生物利用度研究 3

三、毒理学研究 3

四、临床试验 3

五、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3

第四节 上市后药品再评价 4

第二章 药代动力学 5

第一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5

一、药物的吸收 5

二、药物的分布 6

三、药物生物转化 7

四、药物的排泄 7

第二节 药代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8

一、时量曲线 8

二、药物消除动力学 8

三、房室模型 9

四、表观分布容积 9

五、半衰期 10

六、多次给药的时量曲线和稳态血药浓度 10

七、生物利用度和曲线下面积 10

第三节 给药方案 11

一、静脉滴注速率 11

二、多次静脉注射 11

三、多次口服给药 11

四、负荷剂量 12

五、对肾功能不全病人调整给药方案 12

第三章 药效学 13

第一节 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 13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13

二、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13

三、药物的作用方式 13

四、药物作用的临床效应 14

五、个体差异 15

第二节 受体学说 15

一、作用于受体药物的分类 15

二、药物合用后的效应变化 15

第三节 药物的量效关系 16

一、剂量的概念 16

二、量效反应曲线 16

三、量反应和质反应 16

第四节 药物的时效关系与时效曲线 17

第五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17

一、药物方面 17

二、机体方面 18

第四章 治疗药物监测 20

第一节 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 20

第二节 有效血药浓度范围 21

第三节 药物浓度监测范围 21

第四节 血药浓度测定方法 22

一、取样 22

二、测定方法 22

第五节 血药浓度值的解释 22

第六节 个体给药方案 23

一、稳态一点法 23

二、随访测定法 24

三、多点法 24

四、Bayesian反馈法 24

第五章 新药研究与评价 25

第一节 概述 25

一、新药的定义 25

二、分类管理 25

三、新药的命名 27

四、化学药品的命名 27

第二节 新药的临床前研究 28

第三节 新药的临床研究 30

一、药学评价的主要内容 31

二、药学评价程序 31

第四节 药物临床评价 33

一、Ⅰ期临床试验 33

二、Ⅱ期临床试验 34

三、Ⅲ期临床试验 34

四、Ⅳ期临床试验 34

第五节 临床药理学试验设计 34

一、历史对照 34

二、自身对照 35

三、配对对照 35

四、空白对照 35

五、平行对照 35

六、安慰剂对照 35

七、交叉试验 36

第六节 数理统计分析方法 36

一、新药药效学研究的统计 36

二、急性毒性实验统计方法 36

三、长期毒性实验统计方法 37

四、临床研究资料统计方法 37

第七节 新药专利与转让 37

一、药品专利保护的范围 37

二、新药技术转让 38

第八节 新药的审批管理 39

一、新药申请进行临床研究的审批 39

二、申请“新药证书”的审批 39

三、申请生产新药的审批 39

第六章 药源性疾病和药品不良反应 40

第一节 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及危害 40

一、概述 40

二、药源性疾病的危害 40

第二节 药源性疾病的分类 41

一、病因学分类 41

二、病理学分类 41

三、按量效关系分类 42

四、其他 42

第三节 药源性疾病与药品的量效关系 42

第四节 药品不良反应 43

一、药品不良反应分类 43

二、药品不良反应程度 45

三、药品不良反应发生原因 45

四、药品不良反应的一些基本概念 47

第五节 药品不良反应监察 49

一、概述 49

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机构及其职责 49

三、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程序和要求 50

四、监测方法 51

五、药品不良反应评价 52

第六节 药品不良反应防范 54

一、严格新药上市前的审查 54

二、加强药品上市后的安全性监测 54

三、加强对合理用药的监管 55

四、及时处置药品不良反应 55

第七章 药物流行病学 56

第一节 概述 56

一、药物流行病学的产生 56

二、药物流行病学的发展 57

三、开展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意义 57

第二节 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 57

一、描述性研究方法 58

二、分析性研究方法 59

三、试验性研究方法 60

第三节 药物流行病学进展 60

一、ADR监测和药物警戒概念的演变及与药物流行病学的关系 60

二、药物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61

三、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62

第四节 循证医学 63

一、概述 63

二、循证医学要素 65

三、循证医学对证据评价的要求和分类 66

四、中国循证医学的发展 66

第八章 时辰药理学 67

第一节 概述 67

第二节 时间药动学和时间药效学 68

一、时间药动学 68

二、时间药效学 68

三、时间生物学 68

第三节 时辰药理学的临床应用 69

一、作用于中枢神经和精神系统的药物 69

二、作用于心血管系统药物 69

三、平喘药物 70

四、肾上腺激素 70

五、其他药物 71

六、药物毒性 71

第九章 社会药学 72

第一节 概述 72

一、社会药学的兴起 72

二、社会药学的发展 73

三、社会药学研究的内容 74

四、社会药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75

第二节 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性 75

一、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性的概念 75

二、药物滥用的危害 76

三、药物滥用的管制 76

四、药物滥用的预防和药物依赖性的治疗 77

第三节 药物与心理 78

一、研究药物与心理的意义 78

二、药物的生理和心理效应 78

三、影响药物心理效应的因素 79

四、安慰剂效应 80

第四节 药物与食物 81

一、食物酸碱性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81

二、饮食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82

三、药物对食物营养价值的影响 84

第五节 药物与社会 85

一、医院药品管理 85

二、药品生产与市场管理 86

三、药品广告宣传与信息服务 86

第十章 特殊人群药理学 87

第一节 围生期药理 87

一、妊娠期用药 87

二、哺乳期用药 90

第二节 儿童药理 92

一、新生儿用药特点 92

二、婴幼儿期用药特点 94

三、儿童期用药特点 95

四、当前儿科用药中一些常见问题 95

五、儿童用药注意事项 96

第三节 老年人药理 97

一、老年人药代动力学特点 97

二、老年人药效学特点 98

三、老年人用药的基本原则 99

四、老年人常用药物的不良反应 99

五、老年病人用药注意事项 100

第四节 肝、肾功能不全者的药理 100

一、肝功能不全者的用药 100

二、药源性肝损害 102

三、肾功能不全者的用药 102

四、透析病人的用药 103

第十一章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药物 104

第一节 镇静催眠药 104

一、苯二氮?类 104

二、巴比妥类 107

三、其他催眠药 108

第二节 中枢兴奋药 110

一、兴奋大脑皮层药 110

二、兴奋延髓呼吸中枢药 112

三、促进脑功能恢复药 114

第三节 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 117

一、抗癫痫药 117

二、抗惊厥药 125

第四节 抗精神病药 126

一、吩噻嗪类 127

二、硫杂蒽类 129

三、丁酰苯类 130

四、二苯氧氮平类 132

五、苯酰胺类 132

六、其他抗精神病药 134

第五节 抗抑郁症药 136

一、抑郁症的诊断 137

二、抑郁症治疗的生物学基础 137

三、天然抗抑郁药 139

四、抗抑郁药的选用 139

五、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140

六、难治性抑郁症的治疗选择 141

七、三环类抗抑郁药 141

八、四环类抗抑郁药 143

九、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145

十、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146

十一、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 149

第六节 抗躁狂药 149

第七节 抗焦虑药 150

一、苯二氮?类 151

二、其他抗焦虑药 153

第八节 抗帕金森病药 156

一、抗胆碱能药 157

二、左旋多巴类药和脑外脱羧酶抑制剂 157

三、作用于多巴胺能受体的药物 160

四、多巴胺降解酶抑制剂(包括单胺氧化酶和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抑制剂) 163

第九节 镇痛药 164

一、强效镇痛药 164

二、弱镇痛药 168

三、其他镇痛药 168

四、阿片受体拮抗药 169

第十节 解热镇痛药和抗炎镇痛药 170

一、水杨酸类 171

二、苯胺类 171

三、吡唑酮类 171

四、吲哚乙酸类 172

五、邻氨基苯甲酸类 173

六、芳基烷酸类 173

七、其他 174

第十一节 抗痛风药 176

第十二章 主要作用于自主神经系统的药物 180

第一节 概论 180

一、传出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180

二、传出神经系统递质 182

三、传出神经系统受体 182

四、传出神经受体的生物效应 185

五、传出神经系统药物作用方式和分类 186

第二节 拟胆碱药 186

胆碱受体激动药和作用于胆碱酯酶药 186

第三节 抗胆碱药 191

一、M胆碱受体阻滞药 191

二、N2胆碱受体阻滞药 192

第四节 拟肾上腺素药 193

一、α受体激动药 193

二、α、β受体激动药 195

三、β受体激动药 197

第五节 抗肾上腺素药 198

一、α受体阻滞药 198

二、β受体阻滞药 200

第十三章 麻醉药 204

第一节 全身麻醉药 204

一、吸入性全麻药 204

二、静脉全麻药 205

三、全麻药物的联合用药 207

四、常用的全身麻醉药 207

第二节 局部麻醉药 211

一、局麻药应用方法 211

二、局麻药的化学结构与分类 212

三、局麻作用与作用机制 213

四、局麻药的吸收作用 213

五、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 214

第十四章 主要作用于循环系统的药物 217

第一节 治疗心功能不全药 217

一、强心苷 217

二、多巴胺及其衍生物 218

三、非苷类强心药 219

四、β1受体激动剂 220

第二节 抗心律失常药 221

一、Ⅰ类——钠通道阻滞药 221

二、Ⅱ类——β受体阻滞药 225

三、Ⅲ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 227

四、Ⅳ类——钙通道阻滞药 228

五、其他抗心律失常药 229

第三节 抗高血压药 229

一、利尿降压药 230

二、影响血管紧张素Ⅱ形成药 231

三、钙通道阻滞药 236

四、肾上腺素受体阻滞药 238

五、影响交感神经递质药 243

六、周围血管扩张药 244

七、中枢性降压药 245

八、钾离子通道开放药 246

九、其他抗高血压药 247

第四节 抗心绞痛药 247

一、硝酸酯类 248

二、β受体阻滞药 248

三、钙通道阻滞药 249

四、其他抗心绞痛药 250

第五节 抗动脉硬化药 251

一、影响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代谢药 252

二、影响胆固醇及胆酸吸收药 254

三、HMG - CoA还原酶抑制药 254

四、多烯脂肪酸类药 255

五、其他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256

第六节 抗休克血管活性药 256

第十五章 主要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 259

第一节 抗酸药及抗消化性溃疡药 259

一、抗酸药 259

二、胃酸分泌抑制药 260

三、胃黏膜保护药 262

四、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方案 264

五、胃肠解痉药 265

六、助消化药 265

第二节 止吐药、催吐药及胃肠促动力药 266

一、止吐药 266

二、催吐药 266

三、胃肠促动力药 266

第三节 泻药 267

一、刺激性泻药 267

二、润滑性泻药 268

三、容积性泻药 268

四、渗透性缓泻药 268

五、5-HT4受体激动药 268

第四节 止泻药 268

第五节 微生态药物 269

一、益生菌 269

二、益生元 269

三、合生素 269

第六节 肝胆疾病辅助用药 269

一、治疗肝昏迷药 269

二、治疗肝炎辅助用药 270

三、利胆药 271

四、胆石溶解药 271

第七节 溃疡性结肠炎用药 271

第八节 肠易激综合征用药 272

一、传统药物 272

二、抗抑郁药 273

三、5-HT能药物 273

第十六章 主要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 274

第一节 镇咳药 274

一、中枢性镇咳药 274

二、末梢性镇咳药 275

第二节 祛痰药 276

一、恶心性祛痰药 276

二、刺激性祛痰药 277

三、黏液溶解剂 277

四、黏液调节剂 278

第三节 平喘药 278

一、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 278

二、胆碱受体拮抗药 280

三、磷酸二酯酶抑制药 280

四、抗组胺药 282

五、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282

六、非皮质激素类抗炎药 284

七、白三烯调节药 285

第十七章 主要作用于泌尿系统的药物 287

第一节 利尿药 287

一、噻嗪类利尿药 287

二、袢利尿药 291

三、留钾利尿药 295

四、碳酸酐酶抑制剂 298

五、其他 298

第二节 脱水药 298

第十八章 主要作用于凝血系统的药物 301

第一节 促凝血药 302

一、作用机制 302

二、常用药物 303

第二节 抗凝血药 305

一、肝素类 306

二、口服抗凝血药 308

三、抗凝血酶类(抗凝血酶-Ⅲ) 309

第三节 溶解血栓药 310

一、第一代溶栓酶 310

二、第二代溶栓酶 312

三、第三代溶栓酶 312

第四节 抗血小板药 313

一、血小板的功能 313

二、抗血小板药的作用 313

第五节 防治缺血性脑病 315

第十九章 主要作用于造血系统的药物 317

第一节 抗贫血药 317

一、铁剂 317

二、叶酸 318

三、维生素B12类 318

四、红细胞生成素 319

第二节 促进白细胞增生剂 320

第三节 血容量扩充剂 322

第二十章 主要作用于生殖系统的药物 324

第一节 子宫收缩药及引产药 324

一、神经垂体制剂 324

二、麦角制剂 325

三、前列腺素 326

第二节 抗早产药 328

第三节 促子宫成熟药 328

第四节 退乳药 329

第二十一章 激素及有关药物 331

第一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 331

一、糖皮质激素的作用 332

二、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 335

三、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336

四、促皮质素及皮质激素抑制药 337

五、常用糖皮质激素 338

第二节 雌激素 339

一、体内过程 340

二、生理及药理作用 340

三、临床应用 340

四、激素替代疗法 341

五、不良反应 341

六、常用雌激素制剂 341

七、抗雌激素类药 343

第三节 孕激素 343

一、体内过程 344

二、药理作用 344

三、临床应用 344

四、不良反应 345

五、常用的孕激素 345

第四节 雄激素 347

一、药理作用 347

二、体内过程 347

三、临床应用 347

四、不良反应 348

五、蛋白同化激素类药 348

六、常用雄激素类药 348

第五节 避孕药 350

一、主要抑制排卵的避孕药 350

二、抗着床避孕药 352

三、抗早期及中期妊娠药 352

第六节 促性腺激素 353

一、促性腺激素 353

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353

三、常用的促性腺激素 353

第二十二章 营养药、维生毒及微量元素 356

第一节 营养药 356

一、胃肠外营养制剂 356

二、肠内营养制剂 361

第二节 维生素 364

概述 364

第三节 微量元素 367

一、概述 367

二、常用药物 367

第二十三章 抗变态反应药 369

第一节 抗组胺药 369

一、概述 369

二、常用药物 370

第二节 过敏反应介质阻释剂 376

第三节 其他抗变态反应药 379

第二十四章 作用于病原微生物的药物 380

第一节 抗菌药概论 380

一、抗菌药的发现与发展 380

二、当前抗菌药的主要研究动向 381

三、细菌耐药性 384

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387

第二节 青霉素类抗生素 392

一、分类 392

二、抗菌机制 392

三、青霉素类的过敏反应 392

四、青霉素类溶液的稳定性 393

五、常用青霉素类抗生素 393

第三节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397

一、概述 397

二、常用药物 398

第四节 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 403

一、概述 403

二、常用药物 404

第五节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409

一、分类 409

二、作用机制 409

三、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 409

四、不良反应 410

五、药物相互作用 410

六、常用药物 411

第六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413

一、概述 413

二、作用机制 413

三、不良反应 414

四、合理应用 414

五、耐药性 415

六、常用药物 415

第七节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417

一、作用机制 417

二、不良反应 418

三、耐药性 418

四、常用药物 418

第八节 糖肽类抗生素 419

一、作用机制 419

二、常用药物 419

第九节 喹诺酮类抗菌药 420

一、作用机制和药物进展 420

二、临床应用 421

三、耐药机制 422

四、开发前景 422

五、不良反应 423

六、药物相互作用 423

七、展望 424

八、常用药物 424

第十节 抗真菌药 427

一、概述 427

二、作用机制 427

三、分类 428

四、进展 429

五、常用药物 429

第二十五章 抗结核病药 436

一、概述 436

二、抗结核病药的应用原则 437

三、抗结核病药的治疗方案 438

四、常用药物 439

第二十六章 抗寄生虫药 442

第一节 抗疟药 442

一、概述 442

二、常用药物 443

第二节 抗阿米巴病药 447

一、概述 447

二、常用药物 447

第三节 抗滴虫药 449

一、概述 449

二、常用药物 449

第四节 抗血吸虫药 449

一、概述 449

二、常用药物 450

第五节 其他抗寄生虫药 451

一、概述 451

二、常用药物 451

第六节 抗肠虫药 452

一、概述 452

二、常用药物 454

第二十七章 抗病毒药 458

一、概述 458

二、常用药物 459

第二十八章 抗肿瘤药 467

第一节 概述 467

第二节 烷化剂 467

一、概述 467

二、常用药物 468

第三节 抗代谢药 471

第四节 抗肿瘤抗生素 475

第五节 抗肿瘤生物碱 478

第六节 激素类抗肿瘤药 481

第七节 其他抗肿瘤药 483

第二十九章 主要影响免疫系统的药物 488

第一节 概述 488

第二节 免疫调节剂 488

一、生物类免疫佐剂 488

二、植物类免疫促进剂 495

三、合成免疫促进剂 499

第三节 免疫抑制剂 500

一、激素类 501

二、烷化剂类 501

三、抗代谢药类 502

四、酶抑制剂类 503

五、生物制剂类 504

六、植物药类 505

七、其他 505

第三十章 生化药与生物工程药 510

第一节 概述 510

一、药物分类 510

二、合理应用 513

第二节 蛋白与多肽类 513

一、免疫球蛋白 513

二、干扰素 515

三、转移因子 517

四、聚肌苷酸-聚胞苷酸 517

五、胸腺肽 518

六、免疫增强剂 519

七、生长激素 520

第三节 酶类 522

第四节 多糖类 524

第五节 脂类 527

第六节 核酸类 527

第三十一章 诊断用药 529

第一节 概述 529

第二节 诊断用生物制品 529

第三节 诊断用化学制品 530

第三十二章 解毒药 532

第一节 概述 532

第二节 金属中毒解毒药 532

第三节 有机磷中毒解毒药 534

第四节 氰化物中毒解毒药 535

第五节 有机氟中毒解毒药 536

第六节 解蛇毒药 536

第七节 其他解毒药 537

附录 常用药物及其他化学物质在人体的治疗、中毒及昏迷/致死血浓度表 540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