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病原生物与免疫
病原生物与免疫

病原生物与免疫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任云青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040261202
  • 页数:337 页
图书介绍:本教材共有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免疫,主要阐述了免疫的基本概念、免疫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功能、免疫应答的生理和病理效应以及免疫学知识在诊断、预防、治疗疾病中的应用。第二部分为病原微生物,主要介绍常见的细菌、病毒等病原的感染来源、感染途径、致病性、所致疾病以及其预防措施和治疗原则。第三部分为人体寄生虫,主要介绍常见人体寄生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性、所致疾病以及其预防措施和治疗原则。第四部分为实训项目。
《病原生物与免疫》目录

第一篇 免疫 3

第一章 免疫学概论 3

第二章 抗原 7

第一节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7

第二节 抗原的特异性 8

第三节 抗原的分类 10

第四节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 12

第三章 抗体及免疫球蛋白 18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18

第二节 抗体的功能 21

第三节 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 22

第四节 人工抗体的制备 24

第四章 补体系统 27

第一节 补体系统的组成和性质 27

第二节 补体的激活 28

第三节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32

第五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的分子 35

第一节 概述 35

第二节 HLA复合体 36

第三节 经典的HLA分子 39

第四节 HLA在医学上的意义 43

第六章 免疫系统 46

第一节 免疫器官 46

第二节 免疫细胞 48

第三节 免疫分子 56

第七章 固有性免疫系统与固有性免疫应答 61

第一节 固有性免疫系统 61

第二节 固有性免疫应答 67

第三节 固有性免疫应答与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系 68

第八章 适应性免疫应答 71

第一节 概述 71

第二节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73

第三节 B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77

第四节 免疫耐受 81

第九章 超敏反应 85

第一节 Ⅰ型超敏反应 85

第二节 Ⅱ型超敏反应 90

第三节 Ⅲ型超敏反应 92

第四节 Ⅳ型超敏反应 95

第十章 免疫学应用 98

第一节 免疫预防 98

第二节 免疫治疗 102

第三节 免疫学诊断 103

第二篇 病原微生物 111

第十一章 病原微生物概论 111

第十二章 细菌的生物学性状 115

第一节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15

第二节 细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 122

第三节 细菌生长繁殖的影响因素 125

第四节 细菌的变异 128

第十三章 细菌的致病性与感染 132

第一节 细菌感染源及感染途径 132

第二节 细菌的致病性 133

第三节 细菌感染的类型 136

第四节 医院内感染 137

第五节 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 140

第十四章 呼吸道感染细菌 142

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 142

第二节 脑膜炎奈瑟菌 145

第三节 白喉棒状杆菌 146

第四节 肺炎链球菌 147

第五节 其他呼吸道感染细菌 148

第六节 呼吸道细菌感染的防治原则 148

第十五章 消化道感染细菌 151

第一节 埃希菌属 151

第二节 志贺菌属 153

第三节 沙门菌属 154

第四节 霍乱弧菌 157

第五节 幽门螺杆菌 158

第六节 消化道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及防治原则 159

第十六章 创伤感染病原菌 162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162

第二节 链球菌属 164

第三节 破伤风梭菌 166

第四节 产气荚膜梭菌 167

第五节 无芽胞厌氧菌 168

第六节 其他细菌 170

第七节 创伤感染的防治原则 170

第十七章 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 172

第一节 副溶血性弧菌 172

第二节 肉毒梭菌 173

第三节 引起食物中毒的其他细菌 174

第四节 食物中毒的防治原则 175

第十八章 性传播疾病病原体 177

第一节 淋病奈瑟菌 177

第二节 梅毒螺旋体 178

第三节 沙眼衣原体 180

第四节 溶脲脲原体 181

第五节 性传播疾病的防治原则 182

第十九章 动物源性疾病病原体 183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 183

第二节 鼠疫耶尔森菌 184

第三节 立克次体 185

第四节 其他动物源性细菌 185

第五节 动物源性疾病病原体感染的防治原则 187

第二十章 真菌 189

第一节 概述 189

第二节 主要致病性真菌 192

第二十一章 病毒总论 195

第一节 病毒的生物学性状 195

第二节 病毒感染与免疫 202

第三节 病毒感染的检测 208

第二十二章 呼吸道感染病毒 211

第一节 流行性感冒病毒 211

第二节 麻疹病毒 213

第三节 腮腺炎病毒 214

第四节 冠状病毒与SARS冠状病毒 214

第五节 其他呼吸道病毒 215

第六节 呼吸道病毒感染防治原则 216

第二十三章 肠道感染病毒 219

第一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 219

第二节 柯萨奇病毒与埃可病毒 220

第三节 轮状病毒 220

第四节 肠道病毒感染的防治原则 221

第二十四章 肝炎病毒 223

第一节 甲型肝炎病毒 223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 224

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 229

第四节 其他肝炎病毒 230

第五节 肝炎病毒感染的检测方法与防治原则 231

第二十五章 虫媒病毒与出血热病毒 234

第一节 虫媒病毒 234

第二节 出血热病毒 236

第二十六章 反转录病毒 239

第一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239

第二节 人类嗜T细胞病毒 242

第二十七章 其他病毒 244

第一节 疱疹病毒 244

第二节 狂犬病病毒 247

第三篇 人体寄生虫 251

第二十八章 人体寄生虫概述 251

第一节 寄生现象、寄生虫和宿主 251

第二节 寄生虫致病性及抗寄生虫免疫 253

第三节 寄生虫病的流行、实验诊断与防治 255

第二十九章 医学蠕虫 260

第一节 线虫 260

第二节 吸虫 269

第三节 绦虫 276

第三十章 医学原虫 283

第一节 叶足虫 283

第二节 鞭毛虫 285

第三节 孢子虫 288

第三十一章 医学节肢动物 294

第四篇 实训项目 299

第三十二章 免疫实训项目 299

项目一 凝集反应 299

项目二 沉淀反应 302

项目三 免疫标记技术 302

项目四 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测定 304

第三十三章 微生物实训项目 306

项目一 细菌的形态结构检查法 306

项目二 细菌的人工培养技术及代谢产物的检查 308

项目三 细菌的分布及外界环境对细菌的影响 313

第三十四章 寄生虫实训项目 316

项目一 医学蠕虫 316

项目二 医学原虫及医学节肢动物 316

主要参考文献 318

“病原生物与免疫”课程标准 31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