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上海近代城市公共管理制度与空间建设
上海近代城市公共管理制度与空间建设

上海近代城市公共管理制度与空间建设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孙倩编著
  • 出 版 社: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64117559
  • 页数:37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讨论了上海租界的城市建设管理制度、城市公共空间规划、城市街道空间塑造等。
上一篇:计算机应用基础下一篇:保鲜嫩肤
《上海近代城市公共管理制度与空间建设》目录

0绪论 1

0.1研究背景与目标 1

0.2前人的研究 2

0.2.1上海近代历史研究 2

0.2.2建筑学与城市规划研究 3

0.2.3本书的文献研究途径 4

0.3研究内容与方法 5

0.3.1研究内容 5

0.3.2研究方法 10

0.3.3编章组织 13

上编 上海租界的城市建设管理制度 13

1公共租界城市建设管理制度 15

1.1租界基本制度 15

1.1.1土地制度 15

1.1.2政治制度 20

1.2租界城市规划管理制度和征地制度 27

1.2.1 1845年第一次“土地章程” 27

1.2.2 1854年第二次“土地章程” 28

1.2.3 1869年第三次“土地章程” 29

1.2.4 1898年“土地章程”的增订——城市规划管理制度和土地利用制度的完善 31

1.2.5 1907年“土地章程”的增订——城市规划管理制度的补充 31

1.2.6其他法规和相关规定 32

1.3公共租界城市建设计划的制定 33

1.3.1制度框架下的城市建设计划 33

1.3.2制度缺失环境下的界外道路计划 36

1.4公共租界城市建设计划的实施 39

1.4.1公、私利益协商中道路建设计划实现单元的整合 39

1.4.2公共空间与私人地产不同需求的矛盾及其解决 42

1.4.3个体利益间的平衡原则对道路建设计划的调整 45

1.5南市和国民政府的征地和城市建设 47

1.5.1传统公共领域在道路建设中的作用 49

1.5.2现代西方制度和传统社会习俗双重影响下的城市建设法规 53

1.5.3国民政府城市规划中的公权力运作 58

本章综述 62

2土地使用控制制度 66

2.1区划的历史和理念 66

2.2公共租界区划制度的探索与现实 68

2.2.1对城市分区的早期需求 68

2.2.2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工部局对区划制度的探索 69

2.2.3交通委员会的功能分区规划 72

2.2.4区划的真正障碍——经济发展阶段的局限 73

2.3法租界的土地使用控制法规 75

2.4两租界土地使用控制的比较研究 77

2.4.1两租界土地使用控制的对比 77

2.4.2两租界土地使用控制之差异形成的原因 79

2.4.3土地使用控制之下的街道空间 81

2.5土地利用制度的实施特例——法租界公馆马路 89

2.5.1公馆马路柱廊章程 90

2.5.2章程的社会、经济关联分析 95

本章综述 99

中编 上海租界的城市公共空间规划 99

3道路计划和路网结构 101

3.1租界初期路网结构演变的特征——谨慎的方格网和突进的发展轴 103

3.1.1《土地章程》-继承而来的方格网 103

3.1.2南京路——发展轴的出现 106

3.1.3 19世纪60年代小刀会和太平天国战争期间 109

3.1.4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方格网的加密与发展轴间的填充 114

3.2 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20年代公共租界道路计划 115

3.2.1 19世纪中后期的道路计划——以虹口为例 115

3.2.2 20世纪初的道路计划发展历程 126

3.2.3 1917年以后的道路计划 142

3.2.4 1926年交通委员会的城市交通综合规划 153

3.3法租界道路计划 156

3.3.1初期路网的形成 156

3.3.2 20世纪的道路计划 160

3.4“大上海计划”、“市中心区域计划”及其思想背景 168

3.4.1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民族复兴内涵和进步资产阶级的理性主义 168

3.4.2中产阶级的全新市中心 171

本章综述 172

4公园计划和节点型开放空间结构 177

4.1公共活动空间的起源——公共体育场 178

4.1.1公共体育场和公共事业基金的历史 178

4.1.2公园和开放空间建设机构 185

4.1.3有关公共体育场的公共性意识的演变 189

4.1.4公共体育场在城市空间形态网络中的作用 190

4.2 20世纪初至30年代的公共租界大型公园计划 194

4.2.1虹口公园——策划、购地、移交、扩张 194

4.2.2西区公园计划 197

4.2.3滨江公园——周家嘴公园 199

4.2.4大型公园计划的决策依据 201

4.3 30年代后的公共租界中小型公园和游戏场地计划 203

4.3.1可得地产决定的公园计划 203

4.3.2 1931年公园和开放空间报告及公园计划 204

4.3.3城市规划理念在中小型公园规划中的体现和局限 206

4.4公共租界市政公共活动中心计划 206

4.4.1 20年代市政中心的最初构想 207

4.4.2 30年代租界社会对市政中心的认识 209

4.4.3市政中心计划的结局及其原因分析 210

本章综述 212

下编 上海租界街道空间的塑造 212

5街道空间的设计控制和管理 215

5.1公共租界建筑章程中的公共空间规定 215

5.2法租界相关章程中的公共空间规定 219

5.3公共租界协议中的公共空间章程及其实施——以建筑高度控制为例 224

5.3.1最初的高度控制(1903—1916年) 225

5.3.2有关开发权的协议——1916年以后特别地段的高度控制 228

5.3.3对使用者密度的控制——20年代末的高度控制 232

本章综述 234

6制度背景下的街道空间美学 237

6.1公共租界典型街道空间——以外滩街区为例 237

6.1.1街墙 237

6.1.2街角 249

6.1.3建筑学追求与城市的秩序 262

6.2法租界“霞飞路—贝当路”空间轴线上巴洛克城市空间的理想和现实 264

6.2.1“巴洛克式”平面上的空间界面 264

6.2.2霞飞路的公共性 266

6.2.3霞飞路最终形态的成因分析 268

6.3个案中街道空间美学的实现:工部局与公董局的两个“市政广场” 269

6.3.1工部局市政广场——福州路、江西路路口广场 270

6.3.2最初的圆形广场计划 271

6.3.3路口平面计划的几次调整 272

6.3.4建筑体型和高度控制 274

6.3.5广场形态控制与公众利益维护的平衡 275

6.3.6法租界公共广场的柱廊规定 276

本章综述 278

结语 280

(一)城市规划、控制和管理的发展与公共空间形态特征 280

(二)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管理制度的关系 285

(三)城市建设管理制度影响下的公共空间 287

附图 292

附录1-A上海各租界的设立及界域变化 303

附录1-B上海华界市政沿革 307

附录1-C法租界征地制度的发展 309

附录2-A公共租界“妨害”控制 311

附录2-B法租界建筑类型控制和土地使用控制各章程 317

附录3-A 1894年工部局道路计划(英租界部分) 326

附录3-B公共租界道路计划相关数据 328

附录3-C洋泾浜和泥城浜的填浜筑路 345

附录3-D部分公共租界交通数据 347

附录3-E 1930年公共租界各区人口密度图局部 349

附录3-F 1874年法租界道路拓宽计划 350

附录4工部局以及公众对于市政中心计划的讨论 351

参考书目 355

图版来源 366

后记 375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