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理化
无机化学  第2版
无机化学  第2版

无机化学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数理化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徐琰,李山鹰主编
  • 出 版 社: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3
  • ISBN:9787534965708
  • 页数:314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在《无机化学》2009年第1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修订时,总结了近几年来的教材使用情况以及读者要求,对部分内容进行了调整。第2版中,第1章的内容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充实了气体性质及气体理论的相关知识,第2节中溶液部分内容与《物理化学》重复较多,予以删除。第3节固体部分内容并入新编写的第8章。新增加第8章固体结构和性质,把原版教材中有关晶体结构部分综合到一起,并添加固体性质、固相反应,晶体生长等内容,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对无机材料的相关知识进行学习。该书稿质量良好,编写符合出版要求。书稿编写体现了本科教育的性质、任务和培养目标,以实用为目的,知识介绍以“必需、够用、管用、实用”为度,选取例题典型,数量足够,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无机化学 第2版》目录
标签:主编 化学

0 绪论 1

0.1 化学的定义 1

0.1.1 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具有实用性和创造性的学科 1

0.1.2 化学的发展趋势 2

0.2 化学的分类 2

0.3 无机化学概述 3

0.3.1 无机化学的定义 3

0.3.2 无机化学的地位和分类 3

0.3.3 无机化学的发展历史 4

0.4 无机化学的研究内容、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6

0.4.1 无机化学的研究内容 6

0.4.2 我国无机化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6

0.4.3 无机化学的发展趋势 7

1 气体 8

1.1 理想气体 9

1.1.1 理想气体的基本假设 9

1.1.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9

1.1.3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 10

1.2 混合气体 10

1.2.1 混合气体分压定律 10

1.2.2 混合气体分体积定律 12

1.3 实际气体 13

1.3.1 实际气体的体积与压力 14

1.3.2 实际气体的范德华方程 15

1.4 气体扩散定律和气体分子运动论 16

1.4.1 气体分子运动的基本要点 17

1.4.2 分子的速度分布 18

1.4.3 气体的液化和临界现象 19

习题 22

2 化学热力学 24

2.1 基本概念 24

2.1.1 体系和环境 24

2.1.2 状态和状态函数 25

2.1.3 过程和途径 26

2.1.4 热力学能 26

2.1.5 热和功 27

2.1.6 热力学第一定律 27

2.1.7 标准状态 28

2.2 热化学 28

2.2.1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28

2.2.2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32

2.2.3 赫斯定律 33

2.3 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35

2.3.1 过程的自发性 35

2.3.2 化学反应方向和限度的△G判据 38

习题 43

3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45

3.1 化学反应速率 45

3.1.1 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45

3.1.2 反应速率的基本理论和活化能 47

3.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49

3.2.1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9

3.2.2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50

3.2.3 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52

3.2.4 反应级数和反应机制的测定 53

3.3 化学平衡 58

3.3.1 化学平衡常数 59

3.3.2 多重平衡规则 60

3.4 化学平衡的应用 61

3.4.1 平衡常数的计算 61

3.4.2 计算平衡组成 62

3.5 化学平衡的移动 63

3.5.1 化学反应等温式——范特荷甫方程 63

3.5.2 标准平衡常数和化学反应等温式的热力学意义 64

3.5.3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64

3.5.4 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68

习题 70

4 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71

4.1 酸碱理论 71

4.1.1 阿伦尼乌斯电离理论 71

4.1.2 酸碱质子理论 72

4.1.3 路易斯酸碱电子理论 74

4.1.4 德拜-休克尔离子互吸理论 75

4.2 酸碱电离平衡 76

4.2.1 水的电离平衡 76

4.2.2 溶液的酸碱性 77

4.2.3 酸碱指示剂 77

4.3 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 78

4.3.1 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 78

4.3.2 盐效应、同离子效应对弱电解质解离平衡的影响 82

4.4 缓冲溶液 83

4.4.1 缓冲溶液的组成和机制 83

4.4.2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84

4.4.3 缓冲溶液的选择与配制 85

4.4.4 缓冲溶液的应用 86

4.5 沉淀溶解平衡 87

4.5.1 溶液积概述 87

4.5.2 溶度积和溶解度的关系 87

4.5.3 溶度积规则 88

4.5.4 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89

习题 94

5 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基础 96

5.1 氧化还原反应 96

5.1.1 基本概念 96

5.1.2 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 98

5.2 电极电势 99

5.2.1 原电池 99

5.2.2 电极电势 100

5.3 电极电势的应用 104

5.3.1 比较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104

5.3.2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自发进行的方向 105

5.3.3 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 106

5.4 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和电势-pH图 107

5.4.1 元素标准电极电势图 107

5.4.2 电势-pH图 108

5.5 电解和化学电源 110

5.5.1 电解 110

5.5.2 化学电源 112

习题 116

6 原子结构 118

6.1 经典原子模型 118

6.1.1 古代原子模型 118

6.1.2 近代原子模型 119

6.1.3 现代原子模型 120

6.2 氢原子光谱玻尔理论 120

6.2.1 氢原子光谱 120

6.2.2 玻尔理论 120

6.3 原子的量子力学模型 122

6.3.1 微观粒子的运动特性 122

6.3.2 薛定谔方程 124

6.4 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30

6.4.1 多电子原子的能级 130

6.4.2 影响原子轨道能量的因素 133

6.4.3 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则 134

6.5 元素周期表 135

6.5.1 元素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135

6.5.2 元素的外层电子组态与元素的分区 136

6.6 元素基本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137

6.6.1 原子半径 137

6.6.2 电离能 138

6.6.3 电子亲和能 139

6.6.4 电负性 140

6.6.5 惰性电子对效应 141

习题 143

7 化学键理论和分子结构 145

7.1 离子键理论 145

7.1.1 离子键的形成 146

7.1.2 离子键的特点 146

7.1.3 离子键的强度 146

7.1.4 离子的特征 147

7.2 共价键理论 149

7.2.1 路易斯经典共价键理论 149

7.2.2 现代价键理论 149

7.3 杂化轨道理论 153

7.3.1 杂化轨道理论的要点 154

7.3.2 杂化类型和分子构型 154

7.3.3 等性杂化和不等性杂化 155

7.4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156

7.4.1 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的基本要点 157

7.4.2 分子构型的预测 157

7.5 分子轨道理论 160

7.5.1 分子轨道理论的要点 160

7.5.2 分子轨道的类型 161

7.5.3 同核双原子分子的分子轨道能级图 161

7.5.4 离域π键 164

习题 167

8 固体结构和性质 168

8.1 晶体结构 168

8.1.1 晶体结构和晶格理论 168

8.1.2 密堆积 170

8.1.3 非晶体 171

8.1.4 晶体缺陷 172

8.1.5 晶体类型 173

8.2 金属晶体 174

8.2.1 金属晶体结构 174

8.2.2 金属键理论 175

8.2.3 合金 177

8.3 离子晶体 178

8.3.1 离子晶体的类型 178

8.3.2 离子晶体的半径比规则 179

8.3.3 离子晶体的特点 180

8.3.4 离子极化 180

8.4 分子晶体 182

8.4.1 共价键的极性——键矩 182

8.4.2 分子的极性——偶极矩 183

8.4.3 分子的极化 183

8.4.4 分子间作用力 184

8.4.5 氢键 185

8.5 层状晶体 186

8.6 固体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187

8.6.1 固体材料的导电性 187

8.6.2 超导体 188

8.6.3 固体的磁性质 189

8.6.4 固体的光学性质 192

习题 195

9 配位化合物 197

9.1 配合物的基本概念 197

9.1.1 配合物的组成 197

9.1.2 配合物的化学式及命名 199

9.2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200

9.2.1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 201

9.2.2 晶体场理论 204

9.3 配合物的稳定性 208

9.3.1 配位平衡和平衡常数 208

9.3.2 配离子稳定常数的应用 210

9.4 配合物的类型 213

9.4.1 简单配合物 213

9.4.2 螯合物 213

9.4.3 多核配合物 214

9.4.4 羰合物 214

9.4.5 同多酸和杂多酸 215

9.4.6 原子簇化合物 216

9.4.7 大环配合物 216

9.4.8 夹心配合物 217

9.5 配位化学的应用 217

9.5.1 配合物在元素分离和鉴定中的应用 217

9.5.2 配合物在电镀工业上的应用 218

9.5.3 配位催化作用 218

9.5.4 配合物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219

习题 221

10 主族元素 222

10.1 元素概述 222

10.1.1 元素的分类 222

10.1.2 元素的自然资源 222

10.2 s区元素 223

10.2.1 s区元素概述 223

10.2.2 s区元素单质化学性质 223

10.2.3 s区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224

10.3 卤族元素 225

10.3.1 卤族元素的通性 226

10.3.2 卤族元素单质 226

10.3.3 卤化氢和氢卤酸 227

10.3.4 卤化物 227

10.3.5 卤族元素的含氧酸及其盐 228

10.3.6 卤族元素含氧酸酸性变化规律 231

10.4 氧族元素 231

10.4.1 氧族元素概述 232

10.4.2 臭氧 232

10.4.3 过氧化氢 233

10.4.4 硫化氢、硫化物和多硫化物 234

10.4.5 硫的氧化物、含氧酸及其盐 236

10.5 氮族元素 239

10.5.1 氮族元素概述 239

10.5.2 氮的重要化合物 239

10.5.3 磷的含氧酸及其盐 241

10.5.4 砷、锑、铋的重要化合物 242

10.6 碳族元素 244

10.6.1 碳族元素概述 244

10.6.2 碳及其重要化合物 244

10.6.3 硅的重要化合物 246

10.6.4 锡、铅的重要化合物 247

10.7 硼族元素 248

10.7.1 硼族元素的通性 248

10.7.2 硼的化合物 248

10.7.3 铝盐 250

习题 252

11 过渡元素 253

11.1 过渡元素通性 253

11.1.1 过渡元素概况 253

11.1.2 过渡元素的价电子构型 254

11.1.3 过渡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半径 254

11.1.4 单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55

11.1.5 过渡元素的氧化态 256

11.1.6 过渡元素水合离子的颜色 257

11.1.7 过渡元素的配位和催化性质 257

11.2 钛和钒 257

11.2.1 钛 258

11.2.2 钒 260

11.3 铬族元素 262

11.3.1 铬、钼、钨单质的性质 262

11.3.2 铬的重要化合物 262

11.3.3 钼、钨的重要化合物 265

11.4 锰 266

11.4.1 锰单质的性质 266

11.4.2 锰的重要化合物 266

11.5 铁系元素 268

11.5.1 铁系元素单质的性质 268

11.5.2 铁系元素的化合物 269

11.6 铜族元素 274

11.6.1 铜族元素单质的性质 274

11.6.2 铜族元素的化合物 275

11.7 锌族元素 279

11.7.1 锌族元素单质的性质 280

11.7.2 锌族元素的重要化合物 280

11.7.3 Hg(Ⅰ)与Hg(Ⅱ)的相互转化 283

11.8 镧系元素 283

11.8.1 镧系元素的电子层结构和通性 284

11.8.2 镧系元素单质的性质 287

11.8.3 镧系元素的主要化合物 288

习题 292

附录 293

参考文献 314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