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胶印工艺与质量控制
胶印工艺与质量控制

胶印工艺与质量控制PDF电子书下载

工业技术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余节约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7
  • ISBN:7502592407
  • 页数:303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胶印机所涉及的各种材料的印刷适性、印刷压力的调节、油墨传输、水墨平衡、以及印刷品质量检测评价和控制方法。
《胶印工艺与质量控制》目录

第一节 纸张 1

一、纸张的性能及对印刷的影响 1

第一章 纸张、油墨和PS版的印刷适性 1

二、胶印常用纸张 9

第二节 油墨 11

一、油墨的流变特性及调节 11

二、印迹干燥及油墨的干燥性调节 16

三、油墨的呈色性能与专色的调配 24

一、印版对印刷质量的影响 35

第三节 PS版 35

二、印版对生产效率的影响 39

三、印版的耐印力 42

第二章 胶印橡皮布与印刷压力 45

第一节 印刷压力基础知识 45

一、印刷压力的概念 45

二、印刷压力的作用 46

三、印刷压力的表示方法 46

一、包衬的黏弹性变形特征 47

第二节 橡皮布及滚筒包衬 47

二、滚筒包衬的种类和印刷性能 50

三、橡皮布的性能及对印刷的影响 53

第三节 压印面的滑动 63

一、滑动速度的理论计算 64

二、异径包衬理论 67

三、压印面滑动的危害 69

第四节 理想的印刷压力和压力大小的确定 70

一、油墨转移率与印刷压力的关系 70

二、影响印刷压力的因素 73

第五节 印刷压力的调节 74

一、印刷压力调节的要求 74

二、印刷压力的计算 75

三、压力调节的方法 77

四、包衬厚度和滚枕间隙的检验 78

第三章 油墨的传输与转移 82

第一节 胶辊 82

一、胶辊的印刷适性要求 83

二、胶辊的使用和保养 87

第二节 给墨行程 88

一、墨量的调节 89

二、影响供墨的其他因素 90

第三节 分配行程 94

一、墨层的分配与转移 94

二、影响匀墨和着墨质量的因素 98

第四节 转移行程 105

一、从印版到橡皮布的油墨转移分析 105

二、从橡皮布到承印物的油墨转移分析 106

第四章 润湿液和水墨平衡 108

第一节 印刷过程的润湿 108

一、表面张力与界面张力 108

二、接触角和杨氏润湿方程 111

三、固体表面的毛细吸附 113

四、胶印印版的结构和润湿性 114

五、PS版润湿性的保护 117

一、乳状液稳定的条件 119

第二节 油墨的乳化 119

二、油墨在印刷中的乳化机理 120

三、乳状液的类型 123

四、影响油墨乳化的因素 125

五、油墨乳化对印刷质量和印刷工艺的影响 127

第三节 胶印润湿液 128

一、润湿液的作用 128

二、润湿液的种类 129

三、润湿液的印刷适性 134

一、水墨平衡的理论 140

第四节 水墨平衡的控制 140

二、水分的消耗方式 141

三、水墨不平衡的危害 142

四、润湿液用量的控制 142

五、版面水分大小的鉴别 146

第五章 套印准确的控制 148

第一节 套印不准的基本形式 148

一、定位不准导致套印不准 149

二、图像变形导致的套印不准 151

一、胶印对印刷品套印精度的要求 152

第二节 套印精度的检测与要求 152

二、套准精度测定方法 153

三、胶印对印刷机的套印精度要求 153

第三节 图像变形导致的套印不准 154

一、印前制作导致套印不准 154

二、印版的变形造成的套印不准 155

三、纸张的变形与套印准确的控制 160

四、滚筒衬垫厚度对套印准确的影响 166

五、橡皮布的变形对套印不准的影响 169

第六章 胶印常见工艺故障 171

第一节 环境与安全 171

一、车间温湿度 171

二、环境污染 174

第二节 透印、粉化与墨色暗淡 177

一、透印 177

二、粉化与墨色暗淡 178

第三节 背面蹭脏 180

一、背面蹭脏的形成机理 180

二、影响背面蹭脏的因素及预防方法 181

一、拉毛对印刷的危害 184

第四节 拉毛 184

二、影响纸张拉毛的因素及避免或减轻拉毛的方法 185

第五节 重影 186

一、重影对印刷的危害 187

二、重影的种类 187

三、发生重影的本质原因 188

四、造成重影的具体原因 189

一、条痕 192

第六节 墨色不匀 192

二、前深后浅 194

三、其他 195

第七节 花版和版面起脏 196

一、花版 196

二、糊版 198

三、浮脏 199

四、油腻 200

一、网点对图像层次的传递原理 202

第一节 颜色复制原理 202

第七章 印刷质量检测与控制 202

二、网点对图像色彩的复制原理 205

第二节 印刷质量的评价 216

一、印刷质量的概念 216

二、评价印刷质量的方法 217

第三节 主观评价控制印刷质量 218

一、照明条件 219

二、观察条件 221

三、正确地选择参照样本 223

四、密度干退问题 224

五、通过主观评价来控制质量的重点 225

第四节 密度测量法控制印刷质量 226

一、反射密度的测量 227

二、网点面积的测量 233

三、孟塞尔明度和密度之间的关系 237

四、网点面积、网点积分密度和实地密度之间的关系 238

五、实地密度DV的控制 240

六、印刷过程中网点变化的控制 245

七、叠印率与印刷色序 256

八、灰平衡 266

第五节 测控条 268

一、测控条的放置位置 269

二、测控条的结构和功能 270

三、几种常见的测控条 270

第六节 色度测量控制方法 276

一、密度测量法和色度测量法的比较 277

二、色度测量的颜色表示方法 278

三、常用的色度测量仪器 285

四、色度测量在印刷工业中的应用 290

第七节 清晰度 293

一、清晰度的内涵 293

二、印刷过程中影响清晰度的主要因素 294

第八节 印刷品光泽度 296

一、光泽的物理意义 296

二、光泽对印刷质量的影响 297

三、影响印刷品光泽的因素 297

四、印迹光泽的测量与评价 301

参考文献 30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