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法律
国际海洋法  上
国际海洋法  上

国际海洋法 上PDF电子书下载

政治法律

  • 电子书积分:21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姜皇池著
  • 出 版 社:学林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 出版年份:2004
  • ISBN:986769743X
  • 页数:778 页
图书介绍:
《国际海洋法 上》目录

(上册) 1

第壹章 导论 1

第一节 引言 1

第一项 海洋概论 1

第二项 海洋之重要性 4

第三项 海洋法之产生 6

第四项 科技、政治、经济与海洋法 8

第五项 海洋法对台湾之意义 10

第二节 当代国际海洋法之法源 11

第一项 引言 11

第二项 习惯国际法 12

第三项 国际条约 16

第四项 为文明国家所承认的一般法律原则 17

第五项 主要国际海洋法公约 18

第六项 小结 20

第三节 参考资料 20

第一项 汉文基本参考书目与资料汇编 21

第二项 英文基本教科书与参考资料汇编 24

第三项 专门期刊 28

第贰章 海洋法之发展历史 37

第一节引言 37

第二节 本议题早期之发展 38

第一项 古代 38

第二项 中古世纪 40

第三项 海洋自由论v.海洋封闭论 41

第三节 海洋法成文化之尝试与私人所扮演之角色 50

第一项 引言 50

第二项 重要私人研究机构所扮演角色与影响 50

第四节 国际组织所扮演角色 52

第一项「海牙国际法编纂会议」 (The Hague Codification Conference, 1930) 53

第二项「第一届联合国海洋法会议」 (First U.N.Conference on the Law of the Sea) 57

第三项「第二届联合国海洋法会议」 (Second U.N.Conference on the Law of the Sea) 63

第四项「第三届联合国海洋法会议」 (Third U.N.Conference on the Law of the Sea) 67

第五节《海洋法公约》相关议题 110

第一项《海洋法公约》之签署与生效 110

第二项「保留和例外」以及「声明与说明」 110

第三项 与其他公约之关系 113

第六节 第三届海洋法会议后之发展 114

第一项《海洋法公约》第十一部分之发展与修改 114

第二项 有关生物资源养护与管理之发展 115

第七节 结论与展望 115

进一步研究参考资料 118

书籍 118

论文 119

第参章 基线 123

第一节 引言 123

第二节 基线概念之发展 124

第一项 引言 124

第二项 早期之发展 125

第三项 一九三○年代 127

第四项 一九五一年《英挪渔业案》 (Anglo-Norwegian Fisheries Case)与相关议题 130

第五项「国际法委员会」与第一届海洋法会议相关讨论 134

第六项「海底委员会」与第三届海洋法会议相关讨论 137

第三节 基线之划定方法 139

第一项 引言 139

第二项「正常基线」(normal baseline)(或称为「低潮线」(low-water line)) 139

第三项「直线基线」( straight baselines) 147

第四项「混合基线」(mixed baseline) 172

第四节 特殊地理特征基线问题 174

第一项 低潮高地 174

第二项「港口」( port ) 180

第三项「泊船处」(roadstead ) 182

第四项「河口」 (mouth of river) 185

第五项「海湾」(judicial bays) 189

第六项「礁石」 ( reefs)与「环礁」 ( atolls ) 200

第七项「岛屿」(islands) 205

第八项「群岛基线」( archepelagic baselines) 207

第九项「人工岛屿」( artificial islands) 212

第五节 海图之制作与公布 214

第一项 海图交存与公布义务及其内容 214

第二项 海图或座标基准点标明方法与公布程序 214

第三项 海水上升对基线之影响 216

第六节 结论 217

第一项 现今有关基线之习惯国际法 217

第二项 基线主张之合法性 219

进一步研究参考资料 228

书籍 228

论文 229

第肆章 内水与港口制度 231

第一节引言 231

第一项 内水之意义与范围 231

第二项 内水对沿岸国之重要性 232

第二节 内水之法律地位 232

第三节 内水主权行使之限制 234

第一项 国际河川与国际运河 234

第二项 原先非为内水,因采直线基线而成为内水之海域 240

第三项 遇难或遭不可抗力船舶 241

第四节 港口制度 243

第一项「入港权」 (the right to entry of ports)之争议 243

第二项 港口国对外国船舶之管辖权 246

进一步研究参考资料 271

书籍 271

论文 272

第伍章 领海 275

第一节 领海概念之演进 275

第一项 概念之演进与定位 275

第二项 领海之宽度(the breadth of territorial sea) 280

第三项「领海之外部界限」 (the outer limit of the territorial sea) 283

第二节 无害通过制度 284

第一项「无害通过权」产生背景 284

第二项 无害通过之本质与法律定位 286

第三项「无害通过之意义」 (the meaning of innocent passage) 287

第四项 我国有关军舰通过领海之规定 305

第五项 拒绝或停止无害通过 309

第六项 特殊船舶无害通过问题 310

第三节 领海内沿海国权利与义务 314

第一项 引言 314

第二项 沿海国之规范管辖权 314

第三项 沿海国之执行管辖权 321

第四项 领海内的海道指定与分道通航制 335

第五项 沿海国之义务 336

进一步研究参考资料 355

书籍 355

论文 355

第陆章 邻接区(毗连区) 359

第一节 引言 359

第二节 毗连区概念之由来与发展 360

第一项 早期相关国家实践 360

第二项 国际法委员会之提案与一九五八年《领海及邻接区公约》第二十四条 366

第三项 第三届联合国海洋法会议 370

第四项 我国相关立法 370

第五项 邻接区设置之法律理由 371

第三节 毗连区之宽度 372

第一项 邻接区之主张 372

第二项 毗连区宽度限制相关问题 373

第四节 毗连区之法律地位 375

第五节 沿海国在邻接区之权利与其内容 376

第一项 沿海国在邻接区之管辖范围 376

第二项 沿海国在邻接区之管辖权的意义 378

进一步研究参考资料 386

书籍 386

论文 387

第柒章 专属经济区 389

第一节 专属经济区概念之由来与发展 389

第一项「专属经济区」概念 389

第二项 专属经济区概念之发展 390

第三项 小结 398

第二节 专属经济区之外部界限 399

第一项 专属经济区宽度 399

第二项 专属经济区主张 400

第三项 专属经济区之外部界限 401

第三节「专属经济区之性质」 402

第一项 有关专属经济区法律性质之争辩 402

第二项「专属经济区内剩馀权之分配」 405

第三项 专属经济区「主权权利」与大陆架「主权权利」之区别 407

第四节 沿海国在专属经济区之权利与义务 411

第一项「沿海国专属经济区内沿海国之权利」 411

第二项 沿海国于专属经济区内对于生物资源之义务 420

第五节「专属经济区内第三国之权利义务」 423

第一项「第三国之权利」(the rights of a third State in the exclusive economic zone) 423

第二项「第三国之义务」 427

第六节 沿海国与第三国权利义务之关系 428

第七节 专属经济区的重要性 429

第八节 结论 430

进一步研究参考资料 433

书籍 433

论文 434

第捌章 大陆礁层(大陆架) 435

第一节 引言 435

第一项 地理学上大陆架 436

第二项 大陆架之天然资源 440

第二节 有关大陆架法律制度之发展 442

第一项 一九四五年之前 442

第二项 杜鲁门宣言 444

第三项 各国对美国大陆架宣言之反映 445

第四项 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有关大陆架条款拟定之讨论与争执 447

第五项 第一届联合国海洋法会议有关《大陆礁层公约》之讨论 450

第六项 海底委员会相关讨论与背景 451

第七项 第三届海洋法会议讨论 452

第三节 大陆架的法律地位 456

第一项 早期看法 456

第二项 杜鲁门宣言与其影响 457

第三项 专属经济区制度对大陆架制度之冲击与区别 458

第四节 大陆架的界限 459

第一项 引言 459

第二项 一九五八年《大陆礁层公约》之标准 460

第三项《大陆礁层公约》有关大陆架定义之缺失与其后发展 460

第四项《海洋法公约》之规定与衍生问题 461

第五项 大陆架界限委员会 472

第六项 小结 478

第五节 沿海国在大陆架上之权利与义务 479

第一项 两百浬内的权利与义务 479

第六节 海图与有关情报之公布 490

第七节 结论 491

进一步研究参考资料 500

书籍 500

论文 501

第玖章 用于国际航行之海峡 505

第一节引言 505

第二节 第三届海洋法会议前之国际海峡制度 506

第一项 国际海峡相关制度之立法沿革 506

第二项「国际法院」对国际海峡所下定义 509

第三项 一九五八年《领海及邻接区公约》相关规定 511

第三节 一九八二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下海峡之分类 517

第一项 引言 517

第二项「海底委员会」与第三届海洋法会议之相关讨论 519

第三项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之相关规定 526

第四节 过境通行制度 551

第一项 引言 551

第二项 过境通行之意义 552

第五节 过境通行制度与无害通过制度之异同 563

第六节 国际海峡通行制度与习惯国际法 565

第一项 过境通行制度是习惯国际法的一部分? 565

第二项 过境通行制度已然演变成为习惯国际法之一部分? 567

第三项 小结 568

第七节 结论 569

进一步研究参考资料 582

书籍 582

论文 584

第拾章 公海 587

第一节 引论 587

第二节 公海之概念与其地理范围 587

第三节 公海之法律地位与争议 589

第一项 早期公海性质理论 589

第二项 公海自由理论之提倡 590

第三项 当代公海性质之定位 592

第四节 公海自由原则与内容 593

第一项「公海航行自由」 (freedom of navigation of the high seas) 594

第二项「公海飞越自由」 (freedom of flight above the high seas) 595

第三项「公海铺设海底电缆和管线自由」 596

第四项「公海建造人工岛屿及其他设施之自由」 (freedom to construct artificial islands and other installments on the high seas) 597

第五项「公海捕鱼自由」 (freedom of fishing in high seas) 598

第六项「公海科学研究自由」 (freedom of scientific research of the high seas) 600

第七项 公海自由之冲突与解决 603

第五节 公海自由之限制基本原则 604

第一项「适当顾及原则」(the principle of due regard) 604

第二项「公海限于和平目的用途原则」 (reservation for peaceful purposes of the high seas) 605

第三项 诚意原则与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607

第六节 公海管辖权问题 607

第一项 公海管辖权通则 607

第二项 公海船旗国管辖权之例外与补充 616

第三项 公海管辖权施行步骤 642

第七节 紧追权 652

第一项 国际法上紧追权历史 652

第二项 紧追权实施主客体 655

第三项 国际法下施行紧追权之要件及其发展 661

第四项 小结 676

第八节 公海自由之式微-代结论 677

进一步研究参考资料 678

书籍 678

论文 679

第拾壹章 群岛国 681

第一节引言 681

第一项 群岛概念与其定义 681

第二项 群岛之分类 682

第二节 群岛特别制度之发展 686

第一项 早期发展与学术团体相关研究 686

第二项 国际会议之探讨 690

第三项 一九五八年联合国第一次海洋法会议 693

第四项 第二届联合国海洋法会议 697

第五项 海底委员会相关讨论 697

第六项 第三届联合国海洋法会议 699

第三节 群岛与群岛国家定义之区隔 705

第一项 引言 705

第二项 群岛国定义 705

第三项 大陆国家之洋中群岛 710

第四项 小结 712

第四节 群岛基线 713

第一项 群岛基线之选定 713

第二项 其他相关议题 718

第五节 群岛水域 720

第一项 引言 720

第二项 群岛水域之性质 722

第三项 群岛国家对群岛水域主权行使之限制 723

第四项 有关群岛水域通行制度之国际实践 735

第六节 习惯国际法 736

第七节 结论 737

进一步研究参考资料 744

书籍 744

论文 745

第拾贰章 内陆国与地理上不利国 747

第一节 引言 747

第二节 内陆国与地理不利国概念之发展 749

第一项 内陆国 749

第二项 地理不利国 750

第三节 内陆国的航行权 753

第一项 航行权 753

第二项 入港权 756

第四节 内陆国与地理不利国参与开发海洋资源 759

第一项 分享公海资源问题 759

第二项 国际海床机制 760

第三项 接近专属经济区资源 761

第五节 内陆国进入海洋相关问题 765

第一项 习惯国际法 766

第二项 条约法 766

第三项《海洋法公约》相关规定 770

第六节 结论 774

进一步研究参考资料 775

书籍 775

论文 776

(下册) 779

第拾参章 海域划界 779

第一节 引言 779

第一项 海域重叠问题 779

第二项 用语界定与区隔 780

第三项 陈述顺序 781

第二节 领海界线 782

第一项 传统国际实践 782

第二项 海洋法相关公约规定 786

第三项 海洋相关公约规定与习惯国际法之异同 789

第三节 毗连区划界 790

第一项 一九五八年《领海及邻接区公约》规定 790

第二项 一九八二年《海洋法公约》之变更与衍生问题 790

第三项 小结 791

第四节 大陆架与专属经济区 792

第一项 大陆架 792

第二项 专属经济区与渔业区 829

第五节 划界之国家实践 839

第一项 引言 839

第二项 经济利益在海域划界所扮演角色 842

第三项 部分特殊问题 845

第六节 合作安排 848

第一项 引言 848

第二项 各种类型合作安排 849

第三项 小结 852

第七节 结论 853

进一步研究参考资料 855

书籍 855

论文 856

第拾肆章 区域 861

第一节 引言 861

第二节 区域与人类共同继承财产概念 862

第一项 概念之出现 862

第二项六○年代之转折 863

第三节《海洋法公约》相关条款之背景 866

第一项 有关海床法律地位之解释 866

第二项《决议一》与《决议二》:先驱投资保护之准备(条约) 875

第四节 迷你条约体系与互惠机制 880

第一项 互惠机制产生背景 880

第二项 互惠机制体系内容与结果 881

第三项 互惠机制合法性问题 883

第四项 筹备委员会与《海洋法公约》体制 885

第五节《海洋法公约》第十一部分与《深海床协定》 887

第一项 国际大环境之变迁 887

第二项 海底问题谘商过程与结果 890

第三项《深海床协定》与《海洋法公约》第十一部分之关系 894

第六节 当今海洋法有关区域之体制与法律原则 895

第一项 基本原则 895

第二项 国际海床管理局 898

第三项 国际海床管理局之决策程序 914

第四项 国际海床开发制度 920

第五项 国际海床生产限额制度 925

第六项 补偿基金与经济援助 928

第七项 技术转移制度 930

第八项 深海底采矿承包商缴费规定 932

第九项 审查会议 934

第七节 结论 937

进一步研究参考资料 940

书籍 940

论文 941

第拾伍章 航行 943

第一节 引言 943

第二节 船舶国籍 945

第一项 引言 945

第二项 船舶国籍之授予与条件 945

第三项 有关渔船真正联系之规范 953

第四项 其他类似权宜船旗之情形 955

第五项 船旗与船舶不具有真正联系之法律效果 956

第六项 国际组织悬旗权问题 958

第七项 滥用船舶旗帜 960

第八项 船旗国义务 961

第三节 航行权利 963

第一项 引言 963

第二项 航行之意义 964

第四节 船舶安全 965

第一项 引言 965

第二项 船舶适航性 966

第三项 避碰与分道通航制度 968

第四项 船员标准 972

第五项 助航设施之建立 974

第六项 提升船舶安全之各类国际措施 975

第七项 有关国际海事组织工作评价 976

第五节 港口国管制 981

第一项《巴黎备忘录》之拟定 981

第二项《巴黎备忘录》之实施 982

第三项《巴黎备忘录》之影响 983

第四项 港口国管制程序 988

第六节 其他国际海事组织订定公约 991

进一步研究参考资料 994

书籍 994

论文 995

第拾陆章 国际渔业规范 997

第一节 绪论 997

第二节 一九五八年前后所建立之体系 999

第一项 引言 999

第二项 第一届联合国海洋法会议有关渔业资源管辖问题 1000

第三节 渔业管辖权之扩张与第三届海洋法会议 1003

第一项 引言 1003

第二项《海洋法公约》体系下之渔业规范 1006

第三项 沿海国主权下之渔业资源 1007

第四项 船旗国管辖权下之渔业资源 1008

第五项 沿海国主权权利下之渔业资源 1009

第六项 对共享鱼种之管理 1017

第七项对「特定鱼种」(special categories)之管理 1021

第八项 国际实践所采取之养护与管理措施 1035

第九项 对两百浬范围以外渔捕之养护与管理 1039

第十项 相关国际组织之设立与成效 1042

第十一项 小结 1044

第四节后《海洋法公约》相关发展与当代捕鱼国际规范文件 1046

第一项后《海洋法公约》国际社会有关渔业问题之发展 1046

第二项 国际社会所通过之相关新规范文件 1051

第三项 国际渔业基本原则之具体化与建立 1087

第五节 结论 1100

进一步研究参考资料 1105

书籍 1105

论文 1107

第拾柒章 海洋环境之保护与保全 1113

第一节 概论 1113

第一项 历史进展 1113

第二项 海洋污染之意义 1115

第二节 海洋环境污染源与污染物质 1116

第一项 海洋环境污染源 1116

第二项 海洋污染物质 1119

第三节 有关海洋污染国际法规范架构 1121

第一项 习惯法 1121

第二项 条约 1122

第四节 当代海洋法依污染源所进行规范 1129

第一项 来自船舶之污染(vessel-resource pollution) 1129

第二项 来自倾倒之污染 1197

第三项 来自海底活动造成之污染 1209

第四项 来自陆源之污染(land-based pollution resources) 1221

第五项 来自大气或通过大气之污染 1235

第五节 对特别区域海洋环境之保护 1242

第一项 引言 1242

第二项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海区域性海洋公约 1242

第三项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海洋计画外区域 1244

第四项《生物多样性公约》与海洋生物特别保护区 1244

第五项 国际海事组织与海洋特别保护区 1245

第六项 有关「冰封区域」海洋环境保护与保全 1249

第六节 结论与展望 1251

进一步研究参考资料 1253

书籍 1253

论文 1254

第拾捌章 海洋科学研究 1257

第一节引言 1257

第二节 海洋科学研究规范之历史发展 1260

第一项 一九五八年《公海公约》与《大陆礁层公约》所建立之体系 1260

第二项六○年代后国际实践 1266

第三项「海底委员会」和第三届海洋法会议中关于海洋科学研究之争议 1270

第三节 一九八二年《海洋法公约》所建立之体系 1277

第一项 有关海洋科研之基本原则 1277

第二项 国家管辖权外部界线内海域科学研究之规范 1283

第三项 国家管辖权界限外之海洋科学研究 1303

第四项 科学研究之设施与装备 1309

第五项 有关海洋研究之执行管辖权问题 1314

第六项 新近科技发展对现行海洋研究规范之冲击 1314

第四节 海洋科技转让 1315

第一项 引言 1315

第二项《海洋法公约》有关海洋科技转让相关规定 1316

第三项 相关国际实践 1317

第五节 结论 1318

进一步研究参考资料 1324

书籍 1324

论文 1325

第拾玖章 海洋军事活动 1329

第一节 导言 1329

第一项《海洋法公约》所规避问题 1329

第二项 海洋军事活动之意义 1330

第二节 海洋法与战争法 1331

第一项 战争非法化对战争法之冲击 1331

第二项 海上武力使用相关案例 1333

第三节 和平时期之海洋军事利用 1346

第一项 小引 1346

第二项 武器测试与军事演习 1348

第三项 专属经济区内军事活动问题 1349

第四项 用于军事之人工岛屿、设施、结构与装置之设立问题 1354

第四节 有关和平时期军事利用的特别条约 1360

第一项 规定各国海军数量或海军军备之条约 1360

第二项 禁止在海洋试验或部署特定武器之条约 1361

第三项 规范海军运作之条约 1370

第五节 海洋之非军事化 1372

第六节 结论 1374

进一步研究参考资料 1375

书籍 1375

论文 1376

第贰拾章 海洋争端和平解决 1381

第一节 绪论 1381

第二节 海洋法相关条文之立法背景与因由 1382

第一项 一九五八年「日内瓦海洋法公约」 1382

第二项 设立新海洋法争端解决机制之理由 1385

第三节《海洋法公约》之争端解决机制与程序 1386

第一项 引言 1386

第二项 一般规定(general provisions) 1387

第三项 强制争端解决管辖权之限制与任择除外规定 1392

第四项 导致具有拘束力判决之强制程序 1396

第五项 临时措施 1433

第六项 船只与船员之迅速释放 1443

第七项 初步程序与抗辩 1448

第八项 第十五部分体系外之争端解决机制与程序 1449

第四节 结论 1452

进一步研究参考资料 1465

书籍 1465

论文 1466

附件一:《海洋法公约》与相关协定地位 1471

附件二:日内瓦海洋相关公约地位 1488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