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理化
分析化学  第2版
分析化学  第2版

分析化学 第2版PDF电子书下载

数理化

  • 电子书积分:18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华中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编
  • 出 版 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年份:1999
  • ISBN:7040001411
  • 页数:645 页
图书介绍:
上一篇:计算方法下一篇:稳定性理论
《分析化学 第2版》目录

绪论 1

1 分析化学的任务 1

2 分析方法的分类 2

一、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 2

二、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 3

三、常量、半微量、微量分析和常量组分、微量组分、痕量组分分析 3

3 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4

定性分析 7

第一章 定性分析概论 7

1-1 定性分析的任务和方法 7

1-2 反应进行的条件 8

1-3 反应的灵敏性和选择性 12

一、反应的灵敏性 12

二、反应的选择性 15

1-4 空白试验和对照试验 18

1-5 分别分析和系统分析 18

复习思考题一 19

习题一 20

第二章 阳离子分析 22

2-1 常见阳离子的分组 22

2-2 第一组阳离子 24

一、本组离子的分析特性 24

二、组试剂的作用 25

三、本组混合物的分析 29

2-3 第二组阳离子 31

一、本组离子的分析特性 31

二、组试剂的作用 33

三、铜组与锡组的分离 40

四、铜组的分析 41

五、锡组的分析 43

2-4 第三组阳离子 48

一、本组离子的分析特性 48

二、组试剂的作用 53

三、本组离子混合物的分析 55

2-5 第四组阳离子 62

一、本组离子的分析特性 62

二、组试剂的作用 64

三、本组混合物的分析 65

2-6 第五组阳离子 69

一、本组离子的分析特性 69

二、本组混合物的分析 70

复习思考题二 74

习题二 81

第三章 阴离子分析 85

3-1 阴离子的分析特性 85

一、易挥发性 85

二、氧化还原性 86

三、形成配合物的性质 86

3-2 阴离子的初步试验 87

一、分组试验 87

二、挥发性试验 89

三、氧化性和还原性试验 89

3-3 阴离子的分别鉴定 91

一、SO42-的鉴定 91

二、SiO23-的鉴定 91

三、PO34-的鉴定 92

四、S2-、S2O23-、SO23-的鉴定 93

五、CO23-的鉴定 94

六、Cl-、Br-、I-的鉴定 94

七、NO-2的鉴定 95

八、NO-3的鉴定 96

九、Ac-的鉴定 96

复习思考题三 97

习题三 99

第四章 定性分析的一般步骤 101

4-1 概述 101

4-2 试样的外表观察和准备 102

一、试样的外表观察 102

二、试样的准备 103

4-3 初步试验 103

一、焰色试验 103

二、灼烧试验 103

三、溶剂的作用 104

4-4 阳离子分析 106

一、阳离子分析试液的制备 106

二、阳离子的分析 108

4-5 阴离子分析 108

一、阴离子分析试液的制备 108

二、阴离子的分析 110

4-6 分析结果的判断 110

复习思考题四 111

定量分析 113

第五章 误差和分析数据的处理 113

5-1 误差及其产生的原因 113

一、系统误差 113

二、偶然误差 114

三、过失误差 115

5-2 误差和偏差的表示方法 116

一、准确度与误差 116

二、精密度与偏差 117

三、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关系 123

四、公差 125

五、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125

5-3 偶然误差的正态分布 128

一、频数分布 128

二、正态分布 131

5-4 分析数据的处理 135

一、置信度与平均值的置信区间 135

二、可疑测定值的取舍 140

三、分析方法准确度的检验 147

四、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148

5-5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149

一、有效数字的意义及位数 150

二、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 152

三、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 154

复习思考题五 156

习题五 157

第六章 滴定分析法概论 161

6-1 滴定分析法的过程和方法特点 161

6-2 滴定分析法的分类和对滴定反应的要求 162

一、滴定分析法的分类 162

二、对滴定反应的要求 163

6-3 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163

一、物质的量浓度 163

二、滴定度 165

6-4 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标定 166

一、标准溶液浓度大小的选择依据 166

二、配制标准溶液的方法 167

三、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 169

6-5 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171

一、滴定分析计算的根据 171

二、滴定分析计算实例 173

复习思考题六 180

习题六 181

第七章 酸碱滴定法 185

7-1 酸碱质子理论 185

一、酸碱的定义和共轭酸碱对 185

二、酸碱反应 186

三、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和溶剂的种类 186

四、酸碱的强度与溶剂的关系 188

五、溶剂的拉平效应和区分效应 189

7-2 酸碱溶液中各型体的分布 190

一、分析浓度、平衡浓度和物料平衡 190

二、酸的浓度和酸度 191

三、酸碱溶液中各型体的分布 191

7-3 酸碱溶液中酸碱度的计算 195

一、电荷平衡和质子平衡 195

二、强酸强碱溶液酸碱度的计算 198

三、一元弱酸碱溶液酸碱度的计算 200

四、多元酸碱溶液酸碱度的计算 203

五、两性物质溶液酸度的计算 206

7-4 酸碱缓冲溶液 210

一、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211

二、缓冲容量和缓冲范围 218

三、缓冲溶液的选择和配制 221

7-5 酸碱指示剂 223

一、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223

二、指示剂变色的pH范围 226

三、影响指示剂变色范围的因素 227

四、混合酸碱指示剂 229

7-6 强酸(碱)和一元弱酸(碱)的滴定 231

一、强酸(碱)的滴定 231

二、强碱(酸)滴定一元弱酸(碱) 234

三、滴定误差 240

7-7 多元酸碱的滴定 243

一、多元酸的滴定 243

二、多元碱的滴定 245

三、滴定误差 246

7-8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和计算示例 248

一、直接滴定法 248

二、间接滴定法 253

复习思考题七 255

习题七 258

第八章 配位滴定法 263

8-1 配位滴定法概述 263

一、配位滴定法 263

二、氨羧配位剂 264

8-2 乙二胺四乙酸的性质及其配合物 266

一、乙二胺四乙酸及其二钠盐 266

二、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 269

8-3 配合物在溶液中的离解平衡 271

一、配合物的形成常数 271

二、配位平衡中有关各型体浓度的计算 275

三、影响配位平衡的主要因素 278

四、配合物的表观形成常数 292

8-4 EDTA滴定法的原理 299

一、滴定过程中金属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滴定曲线 299

二、准确滴定的条件 307

三、配位滴定所允许的最低pH值和酸效应曲线 310

8-5 配位滴定指示剂 314

一、金属离子指示剂的作用原理 314

二、金属指示剂必须具备的条件 315

三、金属指示剂的选择 315

四、金属指示剂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319

五、常用金属指示剂简介 321

8-6 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方法 327

一、消除干扰离子的条件 328

二、消除干扰离子的措施 332

8-7 配位滴定的方式和计算示例 342

一、直接滴定法 343

二、剩余滴定法 343

三、置换滴定法 345

四、间接滴定法 347

复习思考题八 348

习题八 350

第九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354

9-1 方法特点和分类 354

9-2 氧化还原平衡 354

一、条件电位 354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及其影响因素 360

三、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次序 368

四、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 369

9-3 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及其影响因素 374

一、氧化还原反应是分步进行的 375

二、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因素 375

9-4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 380

一、滴定前 381

二、化学计量点前溶液电极电位的计算 381

三、化学计量点时溶液电极电位的计算 382

四、化学计量点后溶液电极电位的计算 383

9-5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指示剂 387

一、氧化还原指示剂 388

二、其他指示剂 392

9-6 待测组分滴定前的预处理 393

一、预处理的典型实例 393

二、预处理时常用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397

9-7 高锰酸钾法 397

一、方法简介 397

二、KMnO4法应用实例 398

三、计算实例 400

9-8 重铬酸钾法 401

一、方法简介 401

二、K2Cr2O7法应用实例 402

三、计算示例 406

9-9 碘量法 407

一、方法简介 407

二、碘量法的应用实例 410

三、计算实例 412

9-10 其他氧化还原滴定法 416

一、硫酸铈法 416

二、溴酸钾法 417

复习思考题九 421

习题九 423

第十章 沉淀滴定法 430

10-1 概述 430

一、直接滴定法 430

二、返滴定法 430

10-2 确定滴定终点的方法 431

一、莫尔法 431

二、佛尔哈德法 434

三、法扬斯法 438

10-3 沉淀滴定法应用实例 440

一、可溶性氯化物中氯的测定 440

二、银合金中银的测定 440

10-4 沉淀滴定法的计算示例 441

复习思考题十 442

习题十 442

第十一章 重量分析法 444

11-1 重量分析法的特点和分类 444

11-2 重量分析对沉淀的要求 445

一、对沉淀形式的要求 445

二、对称量形式的要求 446

11-3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447

一、沉淀的溶解度 447

二、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451

11-4 沉淀的形成 465

一、沉淀的形成过程 465

二、沉淀条件对沉淀类型的影响 470

11-5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473

一、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473

二、提高沉淀纯度的措施 475

11-6 进行沉淀的条件 476

一、晶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476

二、无定形沉淀的沉淀条件 478

三、均匀沉淀法 478

11-7 有机沉淀剂 480

一、有机沉淀剂的特点 480

二、有机沉淀剂的分类和应用 480

11-8 重量分析结果的计算 482

复习思考题十一 485

习题十一 486

第十二章 分光光度法 489

12-1 光的性质和物质对光的吸收 490

一、光的基本性质 490

二、物质对光的吸收 491

12-2 光吸收的基本定律 493

一、朗伯-比耳定律 493

二、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因素 498

12-3 分光光度计的构造 502

一、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 502

二、分光光度计 505

12-4 显色反应及其影响因素 508

一、显色反应和显色剂 508

二、影响显色反应的因素 513

三、三元配合物显色体系 518

12-5 光度测量误差及其测量条件的选择 520

一、仪器测量误差 520

二、测量条件的选择 523

12-6 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524

一、多组分的同时测定 524

二、差示分光光度法 525

三、酸和碱离解常数的测定 526

四、溶液中配合物组成的测定 527

复习思考题十二 529

习题十二 530

第十三章 定量分析中常用的分离方法 534

13-1 沉淀分离法 535

一、无机共沉淀剂 535

二、有机共沉淀剂 536

13-2 萃取分离法 537

一、萃取分离法的基本原理 538

二、萃取的类型与条件 543

三、萃取操作方法 548

13-3 离子交换分离法 549

一、离子交换树脂 550

二、交换平衡和亲和力 552

三、离子交换分离法的操作方法 554

四、离子交换法应用实例 556

13-4 液相色谱分离法 558

一、柱中色谱法 558

二、纸上色谱法 559

三、薄层色谱法 562

复习思考题十三 563

习题十三 563

第十四章 一般物质分析步骤 565

14-1 试样的采取和制备 565

一、液体和气体试样的采取 565

二、固体试样的采取和制备 566

三、湿存水的处理 569

14-2 试样的分解 569

一、溶解分解法 569

二、熔融分解法 572

三、试样分解方法和溶(熔)剂的选择 575

14-3 干扰物质的分离和测定方法的选择 577

一、干扰物质的分离 577

二、测定方法的选择 578

14-4 试样分析实例——硅酸盐的分析 579

一、试样的分解 579

二、SiO2的测定 580

三、Fe2O3、Al2O3、TiO2的测定 581

四、CaO、MgO的测定 582

复习思考题十四 582

习题十四 583

部分参考书目 584

附录 587

表一、弱酸、弱碱在水中的离解常数(25℃) 587

表二、配合物的形成常数(18~25℃) 590

表三、氨羧配位剂类配合物的形成常数(18~25℃) 594

表四、EDTA螯合物的log K形(25℃,I=0.1) 596

表五、配合物平衡常数的各种表示方法的比较 598

表六、配位剂的PαL(H)值 599

表七、一些“金属-指示剂”配合物的表观形成常数(对数值) 600

表八、常用的掩蔽剂 602

表九、部分掩蔽剂的pKa值 603

表十、标准电极电位(按元素符号字母的顺序排列,18~25℃ 604

表十一、部分氧化还原电对的条件电位(E0f)值(V) 613

表十二、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18~25℃) 616

表十三、化合物的式量表(1985) 618

表十四、离子的?值(?) 623

表十五、离子的活度系数 624

表十六、国际原子量表(1985) 625

表十七、对数表 628

表十八、逆对数表 630

表十九、指数加法表 633

表二十、指数减法表 634

索引 636

相关图书
作者其它书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