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理化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PDF电子书下载

数理化

  • 电子书积分:16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邓勃,何华焜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502557008
  • 页数:540 页
图书介绍: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发展 1

1.2 原子吸收光谱法的特点 5

1.3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在我国的发展 7

参考文献 11

第2章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17

2.1 原子结构与原子能级 17

2.1.1 原子中电子的运动状态 17

2.1.2 原子壳层结构 20

2.1.3 原子能级与能级图 21

2.2 原子吸收光谱的特性 23

2.2.1 电子跃迁 23

2.2.2 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 25

2.2.3 原子吸收光谱线的轮廓 27

2.2.4 原子吸收光谱线的强度 33

2.2.5 谱线的精细结构 34

2.3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38

2.3.1 积分吸收系数和峰值吸收系数 38

2.3.2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关系式 40

2.3.3 原子吸收的定量方法 41

2.3.4 影响校正曲线的因素 50

参考文献 53

第3章 原子吸收光谱仪器 54

3.1 仪器发展概况 54

3.2 辐射光源 56

3.2.1 空心阴极灯 56

3.2.2 高强度空心阴极灯 62

3.2.3 无极放电灯 63

3.2.4 连续光源 64

3.2.5 二极管激光器 64

3.3 原子化器 67

3.3.1 热原子化器 67

3.3.2 非热原子化器 73

3.3.3 石英管原子化器 78

3.3.4 一体化气路自动控制系统 79

3.4 分光系统 80

3.4.1 一维分光工作方式单色器 80

3.4.2 二维分光工作方式 86

3.4.3 电子扫描二维分光工作方式 87

3.5 检测器 89

3.5.1 光电倍增管 89

3.5.2 半导体图像传感器件 91

3.6 原子吸收光谱仪器的电路系统 104

3.6.1 光源及其支撑电路 105

3.6.2 原子化器及其附属系统 105

3.7 背景校正装置 107

3.7.1 氘灯法 108

3.7.2 塞曼效应背景校法 109

3.7.3 自吸收背景校正器 117

3.7.4 组合式背景校正器 118

3.8 仪器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119

3.9 多元素同时测定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器 120

3.9.1 线光源(空心阴极灯)方案 122

3.9.2 连续光源方案 123

3.9.3 二极管激光器光源方案 132

3.9.4 多元素同时测定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前景 133

参考文献 136

第4章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144

4.1 概述 144

4.2 火焰原子化 145

4.2.1 火焰的特性 145

4.2.2 进样和气溶胶的形成 150

4.2.3 悬浮液进样 156

4.2.4 自由原子的形成 158

4.2.5 自由原子在火焰中的分布 166

4.3 测定条件的优化与选择 168

4.3.1 仪器工作参数选择 168

4.3.2 原子化条件优化 171

4.4 增感技术 174

4.4.1 增感剂 175

4.4.2 增感机理 177

4.5 原子捕集技术 178

4.5.1 概述 178

4.5.2 缝管在线捕集方式 179

4.5.3 原子捕集的机理 182

4.5.4 原子捕集的应用 183

参考文献 185

第5章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192

5.1 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特点 192

5.1.1 历史简述 192

5.1.2 方法的特点 196

5.2 石墨炉的温度特性 199

5.2.1 石墨炉温度的时间特性 199

5.2.2 石墨炉温度的空间特性 199

5.2.3 石墨管几何形状对温度分布的影响 202

5.3 石墨炉的升温模式与程序 203

5.3.1 斜坡升温、阶梯升温和最大功率升温 203

5.3.2 管壁原子化,平台原子化和探针原子化 205

5.3.3 干燥、灰化和原子化 213

5.4 原子化过程 215

5.4.1 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 215

5.4.2 原子化机理的实验研究 216

5.5 自由原子的生成 221

5.5.1 自由原子浓度和原子吸收信号的测量方法 221

5.5.2 元素原子化的理论模型 226

5.5.3 研究吸收信号时间空间特性的新技术 228

5.6 测定条件的选择和优化 235

5.6.1 升温模式 235

5.6.2 干燥、灰化、原子化的温度和时间 236

5.6.3 载气与载气流量 237

5.6.4 信号测量方式 238

5.6.5 稳温平台炉(STPF)技术 240

5.7 石墨管改性技术 241

5.7.1 石墨管和石墨材料 241

5.7.2 热解涂层 243

5.7.3 难熔金属碳化物涂层 244

5.8 无标分析的可能性 246

5.8.1 无标定量分析的条件 246

5.8.2 特征质量值的稳定性 248

参考文献 252

第6章 化学改进技术 263

6.1 前言 263

6.2.1 无机化学改进剂 264

6.2 化学改进剂的类型 264

6.2.2 有机化学改进剂 268

6.2.3 混合化学改进剂 270

6.3 持久化学改进技术 272

6.3.1 持久化学改进剂的制备 272

6.3.2 特点和局限性 275

6.4 化学改进剂的作用 278

6.5 化学改进剂的机理 280

6.5.1 化学机理 281

6.5.2 物理机理 282

6.5.3 电化学机理 284

6.6 化学改进剂的应用 285

6.6.1 无机盐化学改进剂的应用 285

6.6.2 磷酸盐化学改进剂的应用 290

6.6.3 有机化学改进剂的应用 292

6.6.4 持久性化学改进剂的应用 292

参考文献 294

第7章 蒸气发生-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302

7.1 汞蒸气发生法 302

7.1.1 化学还原法 303

7.1.2 电化学还原和汞齐富集 306

7.1.3 热分解法 307

7.2 氢化物发生法 308

7.2.1 氢化物的生成 309

7.2.2 氢化物原位富集 315

7.2.3 氢化物原子化 316

7.3.1 还原法生成挥发物 318

7.3 挥发物发生法 318

7.3.2 生成螯合物 319

7.3.3 其他挥发物生成法 320

参考文献 320

第8章 流动注射-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 328

8.1 引言 328

8.2 流动注射技术 329

8.2.1 原理简述 329

8.2.2 流动注射装置 338

8.3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流动注射进样 339

8.4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流动注射在线消解 341

8.5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流动注射在线分离富集 343

8.5.1 在线沉淀和共沉淀 343

8.5.2 在线有机溶剂萃取 346

8.5.3 在线吸附和离子交换 349

8.6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流动注射在线蒸气发生 353

8.6.1 在线发生氢化物 353

8.6.2 在线发生汞蒸气 357

8.6.3 在线发生挥发物 359

参考文献 360

第9章 干扰及其消除与校正方法 367

9.1 概述 367

9.1.1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的干扰 367

9.1.2 干扰的分类 368

9.1.3 干扰特性及其评价 369

9.2 物理干扰及其消除方法 371

9.2.1 物理干扰的产生 371

9.2.2 物理干扰的消除方法 373

9.3.1 化学干扰的产生 374

9.3 化学干扰及其消除方法 374

9.3.2 化学干扰的类型 375

9.3.3 消除化学干扰的方法 376

9.4 电离干扰及其消除方法 380

9.5 光谱干扰 382

9.5.1 谱线重叠干扰 382

9.5.2 多重吸收线的干扰 383

9.5.3 非吸收光干扰 384

9.5.4 分子吸收和光散射 386

9.6 背景校正技术 389

9.6.1 背景的产生和特性 389

9.6.2 背景校正的原理 391

9.6.3 背景校正方法 392

9.6.4 背景校正技术应用中的几个问题 407

参考文献 414

第10章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评价 419

10.1 概述 419

10.2 分析方法评价 420

10.2.1 检测能力 420

10.2.2 分析误差的评估 421

10.2.3 分析方法适用性 424

10.3 分析质量控制 425

10.3.1 异常测定值的检验 425

10.3.2 空白值控制与校正 427

10.3.3 精密度控制 428

10.3.4 准确度控制 430

10.4 分析结果的评价和表示 436

10.4.1 表征测定结果的依据 436

10.4.2 不确定度 437

10.4.3 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439

参考文献 440

第11章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应用 442

11.1 概述 442

11.2 直接原子吸收光谱法 443

11.2.1 第一族元素 443

11.2.2 第二族元素 450

11.2.3 第三族元素 466

11.2.4 镧系和锕系元素 470

11.2.5 第四族元素 472

11.2.6 第五族元素 482

11.2.7 第六族元素 488

11.2.8 第七族副族元素 495

11.2.9 第八族元素 497

11.2.10 铂系金属 501

11.3 间接原子吸收光谱法 506

11.3.1 沉淀反应 507

11.3.2 置换反应 510

11.3.3 氧化还原反应 511

11.3.4 生成配合物和缔合物 512

11.3.5 生成杂多酸 514

11.3.6 对分析信号的增敏与抑制效应 516

11.3.7 其他反应 517

11.4 元素形态分析 518

11.4.1 化学法分析元素形态 518

11.4.2 氢化物发生法分析元素形态 520

11.4.3 色谱-原子吸收光谱联用分析元素形态 522

参考文献 52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