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病理学
病理学

病理学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3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黄启福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03014046X
  • 页数:365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作为教材吸取了国内外各版本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的经验,并以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超微结构学、临床诊断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和基础学科学等方面的进展丰富和充实了其内容,体现从整体、器官、细胞、分子、基因和蛋白质五个层面揭示疾病的本质,突出整合医学的原则。全书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共计二十三章。总论共计十六章,介绍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化的一般规律,细胞、组织的适应、损伤和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细胞信号传导系统与疾病,细胞凋亡与疾病,细胞黏附分子与疾病,应激与疾病,水肿,缺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炎症,发热,免疫病理和肿瘤;各论共计七章,介绍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神经内分泌系统疾病、常见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本书图文并茂,除有大量照片外还增加示意图和镜下病变的彩色图版,文字表达简洁、明了、易懂,有助于读者自学和理解。
《病理学》目录

绪言 1

一、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

二、病理学的基本内容 1

目 录 1

三、病理学在医学体系中的地位 2

四、病理学的研究方法 2

五、病理学发展简史 3

第一节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5

二、疾病 5

一、健康 5

第一章疾病概论 5

总 论 5

三、病理过程 6

四、病理状态 6

第二节病因学概论 6

一、疾病发生的原因 6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7

三、原因和条件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8

第三节发病学概论 8

一、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 8

二、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 11

二、死亡 13

一、康复 13

第四节疾病的转归 13

第二章细胞信号转导系统与疾病 15

第一节细胞信号转导系统的组成 15

一、细胞间通讯的方式 15

二、细胞信号的种类 15

三、细胞信号的接受和转导 16

四、信号转导通路对效应器的调节 21

五、信号转导的终止和信号转导系统的网络概念 22

第二节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22

一、细胞信号转导的病理生理学 22

二、RTK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异常举例: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 24

三、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异常与疾病 25

四、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27

第三章细胞凋亡与疾病 29

第一节细胞凋亡概述 29

第二节细胞凋亡执行器的蛋白酶及其级联反应 30

一、Caspase家族的分类、结构、功能与激活 30

二、Caspase的底物 32

第三节诱导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 32

一、死亡因子及其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33

二、经第二信使神经酰胺诱发的凋亡 33

三、通过p53基因触发凋亡的信号转导 33

四、由线粒体损伤启动的细胞凋亡 33

一、Bcl-2家族 34

第四节细胞凋亡的调控 34

二、PKB/Akt 35

三、线粒体在细胞凋亡调控中的作用 35

第五节细胞凋亡的生理和病理意义 35

第四章细胞黏附分子与疾病 37

第一节细胞黏附分子 37

一、细胞黏附分子 37

二、黏附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39

第二节细胞外基质概述 41

一、细胞外基质的组成 41

二、细胞外基质的降解 42

二、参与免疫反应的调节 43

三、在感染、炎症和组织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43

第三节黏附分子和细胞外基质的生理和病理生理 43

一、在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43

四、在肿瘤转移中的作用 44

五、细胞外基质的非酶糖基化与糖尿病并发症 45

第五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46

第一节适应 46

一、萎缩 46

二、肥大 47

三、增生 48

四、化生 48

一、变性 49

第二节细胞和组织的损伤 49

二、坏死 53

第三节损伤的修复 56

一、再生与修复 56

二、创伤愈合 59

三、骨折愈合 62

四、影响再生修复的因素 63

第六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64

第一节局部充血 64

一、动脉性充血 64

二、静脉性充血 65

第三节出血 68

第二节局部贫血 68

一、出血的类型及原因 69

二、病理变化 69

三、后果 70

第四节血栓形成 70

一、血栓形成的条件和机制 70

二、血栓形成的过程及其形态 72

三、血栓的结局 73

四、血栓形成对机体的影响 74

第五节栓塞 74

一、栓子运行的途径 74

二、栓塞的类型和对机体的影响 75

一、梗死形成的原因 77

第六节梗死 77

二、梗死的类型及病理变化 78

三、梗死的结局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79

第七章水肿 80

第一节 水肿发生的机制 80

一、血管内外液体交换障碍——组织液生成大于回流 80

二、机体内外液体交换障碍——水钠潴留 82

第二节水肿的病理特点和对机体的影响 84

一、水肿的病理特点 84

二、水肿对机体的影响 85

第三节水肿类型及其特点 86

一、常见全身性水肿 86

二、常见局限性水肿 88

第八章缺氧 90

第一节缺氧的原因和类型 90

一、乏氧性缺氧 90

二、血液性缺氧 91

三、循环性缺氧 92

四、组织性缺氧 92

第二节缺氧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93

一、代偿性反应 93

二、缺氧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障碍 95

一、氧疗 96

第四节氧疗与氧中毒 96

二、机体的代偿能力 96

一、代谢耗氧率 96

第三节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96

二、氧中毒 97

第九章应激与疾病 98

第一节概述 98

一、应激的概念 98

二、应激原 98

三、全身适应综合征 99

第二节应激反应的主要表现 99

一、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99

二、应激的细胞反应 102

三、应激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106

第三节应激与疾病 107

一、应激与躯体疾病——心身疾病 108

二、应激与心理、精神障碍 110

第十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113

第一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113

一、病因 113

二、发病机制 113

第二节影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发展的因素 116

第三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期和分型 117

一、分期 117

一、凝血功能障碍——出血 118

第四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机体的病理变化 118

二、分型 118

二、循环功能障碍——休克 119

三、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120

四、脏器微血栓形成——脏器功能不全 120

第五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防治原则 121

第十一章休克 122

第一节休克的原因和分类 122

一、按病因分类 122

二、按休克时血液动力学的特点分类 123

二、微循环障碍是休克发生、发展的共同发病环节 124

一、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 124

第二节休克的发展过程及发生机制 124

第三节休克时机体的病理变化 130

一、血液流变学的变化 130

二、休克时细胞的代谢变化和结构损伤 131

三、各器官功能的改变 132

第四节休克的防治原则 134

一、及早预防 134

二、积极治疗 135

三、治疗器官功能衰竭 135

四、中医对休克的治疗 135

二、炎症的病因 137

一、炎症的概念 137

第一节概述 137

第十二章炎症 137

第二节炎症局部的病理变化 138

一、变质 138

二、渗出 141

三、增生 145

第三节炎症的类型 146

一、变质性炎 146

二、渗出性炎 146

三、增生性炎 148

一、炎症的经过 149

第四节炎症的经过和结局 149

二、炎症的结局 150

第十三章发热 152

第一节 发热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152

一、致热原和发热激活物 152

二、内生致热原 153

三、发热时的体温调节机制 155

第二节 发热的时相过程 157

一、体温上升期 157

二、高温持续期(高峰期) 158

三、体温下降期(退热期) 158

第三节 发热时机体代谢与功能的变化 158

一、物质代谢变化 158

二、各系统功能的变化 159

第四节发热的防治原则 160

第十四章免疫病理 162

第一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 162

一、自身耐受性的机制 162

二、自身免疫病的致病相关因素 163

三、自身免疫病引起组织损伤机制 164

四、自身免疫病的基本特征 165

五、自身免疫病的分类 165

六、常见自身免疫性疾病简介 166

七、自身免疫性疾病防治原则 167

第二节免疫缺陷病 167

一、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168

二、继发性免疫缺陷病 169

三、免疫缺陷病的防治原则 171

第十五章肿瘤 172

第一节肿瘤的概念和一般形态结构 172

一、肿瘤的概念 172

二、肿瘤的大体形态和组织结构 173

第二节肿瘤的异型性 174

第三节肿瘤的生长与扩散 176

一、肿瘤的生长 176

二、肿瘤的扩散 177

三、恶性肿瘤生长和扩散的机制 178

一、良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80

四、肿瘤的分期与分级 180

第四节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80

二、恶性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81

第五节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182

第六节肿瘤的命名及分类 182

一、肿瘤的命名 182

二、肿瘤的分类 183

第七节肿瘤的病因学和发病学 184

一、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185

二、外界致癌因素及其致癌机制 187

三、影响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 188

四、肿瘤的发病学 189

一、上皮组织良性肿瘤 190

第八节各类常见肿瘤 190

二、上皮组织恶性肿瘤 191

三、间叶组织良性肿瘤 193

四、间叶组织恶性肿瘤 194

五、淋巴造血组织肿瘤 195

六、常见癌举例 197

第九节肿瘤的预防、诊断及治疗原则 204

一、肿瘤的预防 204

二、肿瘤的诊断 205

三、肿瘤的治疗原则 205

二、心、脑、肠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206

第十六章缺血与再灌注损伤 206

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 206

三、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 207

四、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原则 209

各 论 211

第十七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211

第一节动脉粥样硬化症 211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211

二、病理变化 213

三、重要器官的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对机体的影响 215

一、类型和病变 221

第二节高血压病 221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224

第三节风湿病 226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226

二、基本病理变化 227

三、各器官的病变 228

第四节感染性心内膜炎 232

一、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232

二、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233

第五节病毒性心肌炎及心肌病 234

一、病毒性心肌炎 234

二、心肌病 234

第六节心力衰竭 235

一、心力衰竭的原因、诱因和分类 236

二、心力衰竭发生的基本机制 237

三、心力衰竭发病过程中机体的代偿功能及其意义 240

四、心力衰竭时机体主要功能代谢的变化 241

五、心力衰竭的防治原则 244

第十八章呼吸系统疾病 245

第一节肺炎 245

一、细菌性肺炎 246

二、病毒性肺炎 250

第二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源性心脏病 252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52

三、支原体肺炎 252

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257

第三节结核病 258

一、概论 258

二、肺结核病 260

三、肺结核病引起血源播散性结核病 264

四、肺外结核病 265

第四节呼吸窘迫综合征 269

一、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 269

二、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270

第五节呼吸衰竭 270

一、原因和发病机制 271

二、呼吸衰竭时机体功能和代谢的变化 275

三、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277

第十九章消化系统疾病 278

第一节 胃炎 278

一、急性肾炎 278

二、慢性胃炎 278

第二节溃疡病 280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280

二、病理变化 281

三、结局及合并症 283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284

第三节病毒性肝炎 284

二、基本病理变化 285

三、临床病理类型 286

第四节肝硬化 287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288

二、病理变化 289

三、临床病理联系 290

四、结局 293

第五节胆石症 293

一、胆石形成的基本因素 293

二、胆石的类型 294

一、肝功能不全时的代谢变化 295

第六节肝功能不全 295

二、补体、纤维连接蛋白严重不足或缺乏,免疫功能降低 297

三、肝解毒功能降低 298

第七节肝性脑病 298

一、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298

二、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 302

三、肝性脑病的防治原则 304

第二十章泌尿系统疾病 305

第一节肾小球肾炎 305

一、肾小球的组织结构 305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306

三、基本病理变化 308

四、临床表现 309

五、肾小球肾炎的常见病理类型 309

第二节 肾盂肾炎 314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314

二、病理变化 315

第三节肾功能衰竭 316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 316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 318

三、尿毒症 322

二、腺病 324

一、乳腺组织增生 324

三、纤维囊性乳腺病 324

第一节乳腺病 324

第二十一章生殖系统疾病 324

第二节子宫内膜增生症 325

一、病理变化 325

二、临床病理联系 325

第三节前列腺增生症 325

第二十二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疾病 327

第一节神经系统疾病 327

一、变性疾病 327

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并发症 329

第二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 331

一、下丘脑和垂体疾病 332

二、甲状腺疾病 333

三、肾上腺疾病 337

四、胰岛疾病——糖尿病 338

第二十三章 常见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340

第一节伤寒 340

一、病理变化 340

二、结局和并发症 342

第二节细菌性痢疾 342

第三节 阿米巴痢疾 343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343

二、病理变化 343

三、并发症 345

二、病理变化及临床病理联系 346

第四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346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346

三、结局 347

第五节流行性乙型脑炎 347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348

二、病理变化 348

三、临床病理联系 348

四、结局 348

第六节脊髓灰质炎 348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349

二、病理变化 349

一、病因及发病机制 350

二、基本病变 350

四、结局 350

第七节梅毒 350

三、临床病理联系 350

三、临床病理分期 351

第八节流行性出血热 352

一、病理变化 352

二、结局 352

第九节血吸虫病 353

一、病理变化 353

二、主要器官的病变 353

主要参考文献 355

索引 356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