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艾滋病诊疗新技术
艾滋病诊疗新技术

艾滋病诊疗新技术PDF电子书下载

医药卫生

  • 电子书积分:12 积分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周先志,赵敏主编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5
  • ISBN:7801944674
  • 页数:331 页
图书介绍:本书作者在广泛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权威杂志发表的新作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和临床工作经验,从病原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关爱与护理、预防与控制等多个方面,详细介绍了HIV和AIDS防治研究的最新理论和最新成果。内容丰富,资料详实,实用性和针对性强,对引领艾滋病科研人员发展和提高艾滋病防治技术很有帮助,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的艾滋病防治技能。适合于从事HIV和AIDS防治研究的防疫工作者以及临床医务人员、医学院校师生参阅。
上一篇:你完全可以不忧郁下一篇:防癌食疗
《艾滋病诊疗新技术》目录

第1章 概述 1

第2章 病原学 9

第一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生物学特性 9

一、HIV的发现 9

二、HIV的分型及其亚型 10

三、HIV的生物学特性 10

四、HIV的基因组 15

五、HIV的感染 21

六、HIV的致病机制 23

七、HIV-1感染者病毒粒子和CD?T淋巴细胞动力学 25

一、HIV-1与HIV-2 26

第二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分子流行病学 26

二、HIV-1基因变异与亚型分布 28

三、HIV型及其亚型在AIDS预防与控制中的意义 31

第三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自然史 33

一、HIV感染病程的实验指标 33

二、HIV感染的自然史和分期 35

三、影响疾病进展的因素 39

第四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基因易感性 44

一、人体HIV-1相关基因多态性的特点 45

二、人体基因突变参与AIDS的发病过程 49

三、基因多态性和AIDS病程之间的相互关系 50

第一节 流行概况与流行趋势 56

第3章 流行病学 56

一、地区分布 57

二、我国的流行概况 59

第二节 流行环节与特征 62

一、流行方式 62

二、流行环节 63

三、影响因素 67

CD?T淋巴细胞 69

一、HIV的靶细胞 69

二、细胞的相互作用与病毒进入细胞的步骤 69

第一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特异地侵犯 69

第4章 发病机制 69

三、HIV的易感细胞 70

四、HIV感染的细胞病变特点 71

五、HIV的异质性 72

第二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对组织器官的影响 73

一、HIV对宿主各种组织及器官系统的影响 73

二、HIV感染的体液免疫反应 75

三、HIV感染的细胞免疫反应 77

四、HIV感染与肿瘤发生 79

第三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致病机制的总体特征 79

一、HIV感染和疾病进展的辅助因子 79

二、HIV的致病特征 79

三、HIV感染的预后 80

第5章 病理学变化 82

一、淋巴及造血系统 82

二、呼吸系统 86

三、消化系统 87

四、泌尿系统 90

五、中枢神经系统 90

六、生殖系统 92

七、皮肤黏膜的继发性病变 92

八、肿瘤 93

第一节 原发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疾病 94

第6章 临床表现 94

一、急性HIV感染 95

二、亚急性HIV脑炎(HIV痴呆症) 100

三、造血功能障碍 101

四、HIV肾病 101

五、HIV肠病 102

第二节 机会性感染 102

一、原虫感染 103

二、真菌感染 107

三、分枝杆菌感染 111

四、病毒感染 115

五、梅毒螺旋体感染 122

六、细菌感染 123

第三节 恶性肿瘤 125

一、卡波西肉瘤(KS) 126

二、淋巴瘤 127

三、肛门癌 129

四、宫颈癌 129

第四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临床分期 129

一、急性HIV感染 130

二、无症状HIV感染 130

三、艾滋病(AIDS) 131

第五节 特殊人群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 136

一、妇女HIV感染 136

二、儿童HIV感染 139

三、老年人HIV感染 144

第7章 实验室检查 146

第一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血清抗体检测 146

一、HIV-1血清抗体检测 147

二、HIV-(1+2)抗体ELISA检测 149

三、抗HIV-(1+2)胶体金快速检测 150

四、HIV抗体测定的方式及结果的判定 150

五、HIV感染的非传统方式检测 153

第二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原的检测 155

一、检测流程 156

二、HIV-P24抗原测定的判断标准 156

一、传统PCR检测法 157

第三节 分子生物学检查 157

二、核酸杂交法 159

三、定量PCR(HIV病毒载量) 159

四、HIV变异株的检测及其他 161

第四节 免疫学检查 162

一、T淋巴细胞亚群 162

二、CD?T淋巴细胞计数常用方法 163

三、影响CD?T淋巴细胞计数的因素 163

第五节 实验室辅助检查 164

一、全血细胞计数 164

四、应用CD?T淋巴细胞计数时应注意的问题 164

二、肝肾功能检查 165

第六节 机会性感染的病原学检查 165

一、细菌感染的检查 165

二、分枝杆菌感染的检查 166

三、病毒感染的检查 167

四、真菌感染的检查 169

五、原虫感染的检查 174

六、螺旋体感染的检查 176

七、衣原体感染的检查 176

八、支原体感染的检查 177

一、实验室安全设备 182

二、安全操作措施 182

第七节 实验室安全设备和安全措施 182

第8章 治疗 186

第一节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病毒化学药物治疗 186

一、抗病毒药物的分类 186

二、抗病毒治疗的实施 191

三、阻断母婴传播的治疗 195

四、抗HIV药物的耐药性 197

第二节 免疫治疗 197

一、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反应的药物 198

二、治疗性疫苗 199

三、细胞因子 199

四、集落刺激因子 204

五、重组人生长激素 206

六、计划性中断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206

第三节 机会性感染的治疗 207

一、原虫感染的治疗 207

二、真菌感染的治疗 210

三、分枝杆菌感染的治疗 211

四、病毒感染的治疗 212

五、细菌感染的治疗 213

第四节 恶性肿瘤的治疗 214

一、手术治疗 214

二、介入治疗 215

三、热疗和冷冻治疗 216

四、放疗和化疗 218

五、生物治疗 224

六、对症治疗和支持治疗 229

第五节 中医药治疗 232

一、中医对AIDS的认识 232

二、病因病机 233

三、辨证施治 234

四、对症治疗 236

五、治疗进展 237

第六节 基因治疗 241

一、基因治疗概述 241

二、艾滋病(AIDS)的基因治疗策略 246

一、提升全民关爱意识 261

第9章 关爱与护理 261

第一节 关爱艾滋病(AIDS)患者 261

二、人人参与关爱行动 262

第二节 艾滋病(AIDS)的护理 263

一、提供支持 263

二、对症护理 265

第10章 预防与控制 270

第一节 人类免缺陷病毒(HIV)疫苗 270

一、HIV的蛋白疫苗 270

二、HIV的基因疫苗 273

三、HIV基因疫苗的临床研究 282

一、我国遏制与防治AIDS行动计划 285

第二节 预防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的公共卫生策略与措施 285

二、6个成功经验 286

三、主要预防措施 287

第三节 预防意外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 294

一、隔离要求 294

二、各种医疗操作时的防护 295

三、应急处理 299

第四节 消毒 301

一、血液、性分泌物和炎性分泌物 301

二、血液污染物品 301

六、餐具 302

八、手和皮肤 302

七、家用物品、家具及玩具等 302

五、毛衣、毛毯、化纤尼龙制品 302

四、衣服、被褥等 302

三、环境 302

九、医疗器械 303

十、血液及血液制品 303

附录A HIV/AIDS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 304

附录B 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 309

附录C 关于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的管理意见 317

附录D 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 321

附录E 艾滋病监测管理的若干规定 327

附录F 历年艾滋病日运动主题 331

返回顶部